叮咚,您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
繼推出一檔只有上下五千年的年輕節目《國家寶藏》後,央視又製作出一檔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
從新石器時代到戰國時期、從秦漢到三國兩晉南北朝、再到唐五代宋遼金夏,貫穿了上下8000年。
紀錄片裡選取的文物,體態有高大、威猛、精緻、小巧;質地有金、銀、銅、石、玉、陶、紙;文化意義不拘宗教的、人文的、現實的、抽象的。
時間和空間上的雙向縱深,5分鐘一集,整整100集的份量,既輕便又豐富,紀錄片裡的這些國寶,幾乎見證了整個華夏歷史文明。
節目播出一季之後,豆瓣評分9.4。
沒有流量明星,也沒有實力演員,只靠簡單的動畫和旁白介紹,便撐起了這檔獨特的「網紅」節目。
雖說是借著文化綜藝的東風,但其實是個正正經經以賣萌為己任的紀錄片。
在紀錄片未播出前,一系列不正經的海報,就吸了一大票粉絲。
把三星堆青銅人像說成奧特曼。
太陽神鳥金箔形容為美瞳。
正片裡文案和BGM,更是雙雙萌個不停,B站彈幕紛紛表示被戳到萌點。
紀錄片裡的國寶以第一,二,或者三人稱,變換角度講述著自己前世今生的傳奇故事。
這個呆萌的人頭壺,來自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
注水口在後背,眼睛和嘴巴形成出水口,窄小的出水口導致實用性不大,也許它還有著別的用途。
人頭壺的腹部既是壺,又是人身體的寬大腹部,暗示了女性豐腴的身體和生育功能,而流出的眼淚或許代表了人類孕育的苦楚。
陶是人類第一次從無到有的實驗。
人頭壺是先人仿照自己的樣子而成,他的凝望穿越六千年,才得以與我們的目光相遇。
它45度角仰望天空,微微撅起的嘴巴,開心的眼神,蠢萌蠢萌的樣子讓它成為文物界的表情包扛把子,開心地像個4000年前的孩子。
有 「肌肉萌」稱號的陶鷹鼎。
它是唯一一件以鳥類為造型的鼎,兩腳和尾巴成鼎的三足,身體就是容器,看著霸氣十足,有王者風範。
但大眼睛,小短腿,肥嘟嘟,胖墩墩的樣子,怎麼看怎麼「萌萌噠」。
制陶如塑人。
陶是時間的藝術,泥土太幹則裂,太溼則塌,為了成就一件完美的陶器,匠人們需要等,等土幹,等火旺,等陶涼。
今天的我們總感嘆生活節奏太快,可在六千年前,先人們就已告訴我們要耐心平和,才能把事情做好。
旁白君更是放飛自我,時不時就來一波官方吐槽。
栩栩如生的陶鷹鼎非常可愛,但是為什麼要戳人家的痛點,說人家是胖胖腿呢?
前腳一本正經地說人家有王者之氣,後腳說人家有一種很現代的氣質,萌萌噠。
還形容人家的豐滿,為肌肉萌。
陶鷹鼎:我不要面子的啊。
呆萌可愛的鴞尊,也被調侃為古代版憤怒的小鳥,還說這是網友的形容。
網友:這個鍋我們不背哦。
而貓頭鷹從一開始的神鳥,到慢慢發展為不吉、厄運的象徵,也表達了自己深深的無奈。
來一句: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從高貴到不詳再到呆萌,貓頭鷹,一直就是那個貓頭鷹,但是人心,變了好多回了。
可嚴肅,可可愛,還可撒嬌賣萌,旁白君已經被網友們封為新男神。
很多人認為,中國傳統音樂是五聲音階,七聲音階是外來傳入的,但這支穿越九千年的賈湖骨笛告訴我們,老祖宗比我們想的還要厲害。
早在原始部落,先人們把死去仙鶴的翅骨鑿成樂器,製成七孔賈湖骨笛,它就可以發出近似現代的七聲音階了。
而它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樂器。
古人製作骨笛,早期是為了模仿鳥叫,吸引獵物,隨後狩獵後的歡慶儀式,人們需要歡樂,需要「音樂升級」。
其實要在仙鶴翅骨這樣不規則的管子上,找到吹孔的完美位置,古人們只能一點點嘗試修改,直到找到最好的發音位置。
也許這就是今天所說的「匠人精神」,穿越千年的賈湖骨笛,只有八字形容:
那時風動,此時心動。
這塊轉顧生姿的玉佩,是和鴞尊同出商王后婦好墓穴的婦好玉鳳。
婦好墓的隨葬品非常豐富,755件玉器,499件骨笄,銅鏡,骨梳,象牙杯,古刻刀,綠松石,孔雀石,瑪瑙珠等等,可謂應有盡有。
作為商王武丁心愛的妻子,婦好的隨葬品有這些配飾不足為奇。
但她可不是什麼深居後宮的弱女子。
她是王后,也是女將,能徵善戰,商朝的半壁江山可以說是她打下的。
她有自己的封地,經濟獨立,每年向王室納貢。
出土的一萬多枚甲骨中,提及她的有兩百多次,包括徵戰,生育,疾病,甚至包括詢問她去世後的情況。
可以腦補一出精彩的大女主戲了。
文物本身的魅力不容小覷,每每看到祖先們的創造,我們只能用「驚為天人」四個字來形容。
在科技工業均不發達的古代社會,一些文物的製作在現如今看起來,相當的穿越,只要去一次博物館,總會覺得我們一定是「外星人」的後代。
蛋殼黑陶杯,最薄的地方僅有0.5毫米,即便在今天,用現代技術想達到如此極致的薄度,也是不行的。
蛋殼陶的整個製作,對設備的精密性和旋轉時的穩定性要求很嚴格。
專家們試圖找到能到達高溫和時間控制的窯址,試圖探索四千多年前的動力設備是怎樣工作的,但至今它仍是個謎團。
我們只能腦補「黑科技」想像一下了。
工作人員都必須小心謹慎輕拿輕放。
觀眾們看的也是提心弔膽,生怕工作人員一個不小心就把文物捏碎了,這種炫技式的文物讓我們嘆為觀止。
厚度僅有0.01釐米的太陽神鳥金飾,做工精巧,薄如蟬翼,成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
對這款金箔的解讀從沒有停止。
有人說,旋轉的火球是太陽神,四隻鳥是太陽神的使者,寓意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有人說,四隻鳥是託著太陽運行的神鳥,有「金烏負日」的神話。
還有一種說法,四隻鳥首尾相連,循環往復,代表四季,十二道太陽金芒代表十二個月。
不管是哪種解讀,4和12都暗合天數,古蜀先民從微妙的自然現象中,去解讀太陽和季節運行的規律。
耕種有時,收成有時,遵循自然,質樸虔誠。
何尊,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
尊內底鑄有銘文12行,122字銘文。其中「宅茲中國」,為「中國」一詞,是目前出土最早的文字記載。
何以為尊,我有中國。
玉組佩,長達2米,204件配件,紋飾精雕細琢、姿態各異,組合規整。
可以想像當時穿戴之人的雍容華貴。
先人們認為,把玉佩穿在身上,讓億萬年生命的玉,與數十年生命的人,將彼此的生命互相給予,就是人對天地萬物之愛的表達。
三星堆青銅神樹,卓然挺拔,九隻鳥神態各異。
一條龍飛雲直下,造型栩栩如生。
蓮鶴方壺 ,一隻即將展翅高飛的仙鶴。
壺身雙龍盤立,壺底兩螭抗拒,精美十足。
凌家灘玉版玉龜,展現數位與宇宙系統之謎,也是洛書的源頭。
恕婊姐數學知識是體育老師教的,完全沒有看懂是在講什麼。
錯金銀銅版兆域圖,金銀鑲嵌、圖案規整,成為迄今世界現存最早的建築設計平面圖。
當然央視一出手,必然不會只滿足於這種搞笑逗趣,發布的正式版海報,還是充滿央視正統的嚴肅高貴範兒,大氣磅礴。
水波瀲灩象徵著悠悠歷史長河,象徵著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而水光下的文物湧現出文明的力量。
以中國傳統畫作顏色朱、黃、青、綠四色為底色,文房四寶之一的「筆」,作為主角勾勒整副精密的海報畫面。
不同字體的「如果國寶會說話」浮於留白之中,傳遞出「浮沉千年,淺言初生」的意境。
錯金博山爐、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馬王堆漆棺側擋板神鹿、《千裡江山圖》,四件國寶藏於水下,等待著「喚醒」的力量。
中國風的韻味十足。
還有每期的介紹文案,也讓觀眾們紛紛奉上自己的膝蓋,有的朋友們已經開始摘抄了。
在介紹人頭壺的最後,是這麼一句:
我們凝望著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顆心跨越時空,望見生命的力量之合。6000年,仿佛剎那間,村落成了國,符號成了詩,呼喚成了歌。
介紹甲骨文的最後是:
「因為刻骨,所以銘心」,感覺可以直接拿來表白的節奏啊。
何尊的總結是:
中國,三千年前被鐫刻於方寸之間,深埋於地下。
三千年後,埋藏它的泥土和這泥土連接的一千零四十五萬平方公裡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做:中國。
以第一人稱出現的玉組配,文案也是相當工整。
是不是要跪了!
目前第一季共25集,已經全部更新播出了,剩下的75集也會在今年播完。
我剛開始覺得,100集好長啊,等看完幾集你就會覺得,100集根本不夠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