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anmeimei
1月11日,百度在大幅調整跌幅達到-8.62之際,ARK在ARKQ、ARKK和ARKW三隻基金同時買入百度,11日當天買入總數為38816股,使得百度在ARK三大基金中的份額持續提升,2021年度交易日開始後,ARK持續在1月4日、5日、6日、7日、8日、11日連續加倉百度。
上周,科技圈跨界造車成了市場熱點,先後出現了蘋果公司與現代汽車、百度與吉利兩對傳聞中的造車CP組合,幾家公司的股價也都跟著水漲船高。
1月11日一大早,百度就正式官宣造車,將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而吉利控股集團將成為百度汽車的戰略合作夥伴。
百度汽車正式從傳聞變為了現實,再聯想到幾天前特斯拉CEO馬斯克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說出的那句預言「特斯拉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能來自中國」,我有理由相信,百度汽車很可能就是下一個特斯拉。
造車不是玩票,百度來真的
之所以會做出上述判斷,正是因為百度汽車作為一家新誕生的汽車公司,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幾大關鍵因素。
首先是天時。剛剛過去的2020年特斯拉一騎絕塵,以超過7千億美元的市值成為全球最有價值車企;中國新造車三強蔚來、理想、小鵬在美股市場也受到熱捧,股價飆升;蘋果造車再次浮出水面,Apple Car成為最受期待的新車。
這一切都說明,智能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新風口,它是智慧型手機之後下一個最具前景的智能終端,擁有無限潛力。
第二點則是地利。馬斯克之所以判斷特斯拉最大的對手將來自中國,是因為「中國公司在電動化轉型方面走得非常快,中國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那裡有一些非常好的公司,而且員工工作非常努力。」
總結來說,充分的競爭催生出極具創新實力的企業,政府在政策層面給予了充分的扶持力度,再加上國內本身就是巨大的汽車消費市場,所以中國擁有最利於智能電動汽車成長的優渥土壤。
第三點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和。不同於其他科技公司作為供應商或參股的形式進入造車領域,比如上汽+阿里或者長安+華為,百度汽車是由百度絕對控股的企業,這一點能夠看出百度的決心,進軍造車領域絕非玩票性質。此外,百度控股還意味著今後在這家新公司中,百度擁有絕對話語權,這家汽車公司從誕生之初就擁有科技公司的基因和屬性,成長之路上不再有陳舊的思維模式和繁冗僵化的組織架構的羈絆。
同時百度也充分尊重汽車製造業的發展規律,找來了吉利這樣的資深選手來幫忙,作為百度汽車的戰略合作夥伴,吉利控股集團的優勢更不用多說了。吉利是中國銷量第一的自主品牌,在整車生產製造方面擁有深厚積澱,它還將為百度汽車提供最新研發的浩瀚SEA智能進化體驗架構,讓百度汽車在純電技術領域生而領先。
而對於智能電動汽車來說同樣重要的還有自動駕駛和智能網聯領域的實力,這些又是百度的強項,未來百度能夠將人工智慧、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全面賦能百度汽車公司。基於這些優勢打造的百度汽車,一出生就站上了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最高起點。
百度汽車,不是新勢力,而是新物種
有人將百度汽車成為又一個造車新勢力,我認為這種判斷並不準確。幾年前,中國湧現出大批所謂的網際網路造車企業,以顛覆者的姿態出現,這批初創企業被稱為造車新勢力。
不過百度汽車明顯與它們不同,因為百度不是普通的網際網路公司,而是與蘋果、谷歌處於同一level的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其擁有的研發實力、資金實力都決定了百度汽車的起點遠高於普通的造車新勢力,所以我更願稱百度汽車為造車新物種,我對它的期待程度也與蘋果汽車相同。
對於跨界造車的玩家,外界最大的質疑來自其缺乏工業製造經驗,但是隨著蔚來、小鵬的產品交付量屢創新高,只用了幾年時間就培養出了自己忠實的用戶群體來看,硬體並非阻礙跨界造車者們的難題,如果新勢力們都能夠跨過這道坎,百度更沒問題。
在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汽車領域近90%的創新來自於軟體,而不是機械系統。摩根史坦利預測,隨著自動駕駛等技術的推進,汽車60%的價值將源於軟體。就像特斯拉最值錢的並非它旗下的幾款車型本身,而是其擁有的強大的軟體實力,美團CEO王興曾作出過判斷,「特斯拉的軟體能力是豐田恐怕永遠也追不上的。」
在智能汽車領域,可謂「得軟體者得天下」,這個軟體能力既包括智能車聯領域也包括自動駕駛領域,而在這些領域,百度都擁有一張能夠媲美特斯拉和蘋果的王牌,那就是百度Apollo。
在智能車聯領域,百度Apollo已經與70多家國內外一線汽車品牌達成合作關係,合作上市車型超過600餘款,在中國已經有1500萬智能汽車車主的每日出行與小度車載為伴,而且預計到2023年,搭載Apollo智能車聯AI能力的車將超過1億輛。
在自動駕駛領域,百度Apollo早已是與谷歌Waymo、通用Cruise和福特Argo AI齊名的全球四大自動駕駛領導者,它運營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業務Apollo Go是全球唯一在多城開展Robotaxi與Robobus運營的出行服務,接待乘客超過21萬名,城市道路測試裡程已經超過700萬公裡。
雖然L2級自動駕駛功能如今已經廣為普及,但是在更高階的L3甚至L4級自動駕駛領域,同時擁有車輛和量產技術的玩家,國內目前只有特斯拉(NOA)、蔚來(NOP)和小鵬(NGP),可以想見一旦百度汽車登場,它所擁有的自動駕駛能力將會秒殺一眾企業。
從軟體能力,尤其是自動駕駛技術切入,同時找來擁有豐富研發製造經驗的傳統車企進行戰略合作,這是百度造車的思路,同時也是蘋果造車的思路。蘋果從幾年前啟動Titan計劃開始,就將自動駕駛能力作為核心能力,如今又與現代汽車商談合作事宜,推進蘋果汽車的量產落地,與百度牽手吉利的路徑十分相似,可以看出在進軍汽車業方面蘋果與百度「不謀而合」。
只不過與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一路高歌猛進不同的是,蘋果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之路並不順遂,這也是為何蘋果汽車多年來始終活在傳說中,推進緩慢的原因。所以從自動駕駛核心能力角度來看,百度汽車擁有蘋果+現代這一組合無法比擬的先天優勢。
百度造車,車企們該緊張嗎
百度正式宣布下場造車,汽車圈又多了一個玩家,作為百度合作夥伴的車企們,是否該擔心「昔日朋友變對手」?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首先,就像馬斯克說過的,這個智能電動汽車的市場足夠大,車企們之間不是對手,而是共同把市場做大的戰友。尤其是中國車企,更應該歡迎百度汽車的加入,這意味著中國軍團又多了一位硬核選手,大家可以共同推進中國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其次,百度汽車是百度旗下獨立的子公司,完全自主運營,與Apollo所屬的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並非從屬關係。百度汽車可以看作是百度AI技術在汽車領域的落地實踐,這不會改變未來百度Apollo堅持的開放平臺路線,Apollo還將繼續為OEM客戶提供汽車智能化產品和技術的戰略不變,而百度汽車也會成為Apollo眾多合作夥伴中的一個。
就像百度在這次官宣造車的聲明中所說的那樣,「百度公司在人工智慧技術產業領域將繼續秉承開放合作的精神,與生態合作夥伴攜手向前。」
可以看出,百度接下來的戰略路徑就是依託強大的人工智慧能力,堅持軟體和硬體兩條腿走路,做好軟體供應商的同時,通過硬體業務進行技術體驗的落地,從而進一步推進軟體技術的進步,形成完美閉環。
如今百度DuerOS+小度智能屏已經覆蓋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家用場景,接下來百度Apollo+百度汽車也將全面覆蓋出行場景,從而實現百度人工智慧在整個智能終端產業的全覆蓋,佔據未來人工智慧的技術和商業化制高點。
百度汽車,作為智能出行時代的變革者,已經登場,資本市場對它也充滿了期待。在百度造車還是傳聞的階段,百度股價已經開始一路狂奔,「女版巴菲特」凱薩琳·伍德操盤的ARK基金連續加倉百度,就是因為期待百度能夠複製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創造的奇蹟。
如今,這一切正在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