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玩過一款詭異的解謎遊戲——鏽湖旅館?
這部影片不僅地點與之相似,切換場景的方式也如出一轍。
事件同樣發生在一所旅館中,
四個房間,六個人物,
一連串的謀殺案,
被窺探秘密的眾人……
《皇家酒店謀殺案》是德魯·高達執導的懸疑驚悚電影。
由克裡斯·海姆斯沃斯、達科塔·詹森等主演。
該片於2018年10月12日在美國上映。
德魯·高達,導演,編劇。主要作品有《火星救援》、《林中小屋》。
2016年12月15日,德魯·高達、安迪·威爾憑藉《火星救援》榮獲第21屆華鼎獎全球最佳編劇獎。
主要人物:
蘇利文:卡爾霍電器的銷售經理。內華達州一號房住客。
弗林:神父,在印第安納州布盧明頓市的聖母無玷聖心書院工作。內華達州四號房住客。
達琳:歌手,帶著兩個大的地毯卷。內華達州五號房住客。
艾米莉:七號房住客。
米爾斯:酒店接待員兼酒保兼清潔員。
比利:外來客。
1966年皇家酒店名噪一時,是傳說中太浩湖人的藏身之處。
它是位於兩州交界的一處住所(內華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
可以享受西部溫暖的氣候和明媚的陽光,或感受東部的機遇與希望。
一年後,這家酒店失去了博彩許可證。
之後便生意慘澹,將整個主樓對外開放,做鐘點房的生意。
一天,有個男人入住了這裡。
他進入屋內,拉上窗簾,打開CD播放音樂。
並開始撬地板,將一個紅色包裹放入地板下之後,又將地板恢復原樣。
沒過多久,這個男人迎來了一位訪客,然後他被槍殺了。
幾年後,神父、歌手、推銷員一行人來到這所酒店。
眾人在酒店大堂等了很久,才等到接待員衣衫不整地從宿舍跑出來。
當酒店接待員初見弗林時,勸說神父不要住到這個酒店中,對於神父堅持要入住非常緊張。
難道這裡發生過什麼罪惡的事情嗎?
經過一段漫長的入住手續辦理後,眾人都住在了酒店內華達州區域。
一號房:
蘇利文剛進房間時,便將藏在吸塵器包裝箱內的工具箱取了出來。
利用工具將自己房間內藏著的二十幾個竊聽器拆卸下來,接著再用腳丈量了房屋的大小。
太陽落山後,他進入此時無人的酒店大堂裡,拿走萬能鑰匙。
又進入接待員宿舍,確認米爾斯因藥物睡著後,潛入了酒店的地下室。
在這裡,他果然發現酒店房間內正對門口的梳妝鏡,是單向玻璃。
而在地下室他房間玻璃正下方的地面上,有三處壓痕。
他繼續深入地下室,發現一條觀景走廊,在這裡內華達州所有房間內的情景都可以一目了然。
在四號房的雙向鏡中,他看見神父正在撬地板。
旁邊達琳的房間,她剛將地毯卷掛在牆上,開始在屋內唱歌。
七號房住客則將車後備箱內昏迷被綁的女子拖入房間內。
蘇利文上前將八號房雙向鏡前架著的攝像機拆掉,並沒有找到錄像膠捲。
做完這些後,他走到酒店外的一處電話亭,撥出了一通電話。
正是這通電話,解釋了他做這一切的緣由。
他是特工布羅德貝克,負責案件246673。
他向長官匯報,出皇家酒店任務現場時,發現這裡有更大的麻煩。
他取下曾經安裝在房間內的裝備時,發現連著幾個話筒的竊聽器,而且不是他們曾經安裝的,賓館房間還裝有雙向鏡等等。
長官認為他們的任務可能暴露了,要求任何人不準離開酒店。
也不讓特工去理會酒店內的綁架案,直到特工拿到監控視頻資料。
於是,布羅德貝克趁著雨夜將所有人的汽車全部搞壞。
五號房:
達琳唱完一曲後,和神父去酒店大堂娛樂消遣。
當電視演到明星夫婦被殺,嫌疑犯在逃的新聞報導,她厭煩地將其關掉。
她在與神父閒聊時,互相了解了來這裡的原因。
達琳是為了能省房租,來住郊區便宜的酒店,清早再去酒吧駐唱。
而神父則是去奧克蘭看望哥哥,晚上夜盲開車不方便,入住了這裡。
接著神父便向達琳講述了自己因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悲慘境遇。
在與她拉進關係、降低她的警惕性後,趁其不注意,偷偷將藥倒入她的酒杯。
結果,反被達琳發現,用酒瓶將神父砸暈。
七號房:
那名被綁的女孩叫羅西,和綁架者是親姐妹關係。
為了讓妹妹不再去找那個十惡不赦的男人,姐姐只能出此下策,把妹妹綁到這裡。
卻被探查地下室的特工誤會。
於是,正義感爆棚的特工,罔顧長官的命令,設計闖入了房間,打傷了姐姐,救下了妹妹。
卻被摸到床底長槍的姐姐,站在門口開槍射殺。
當然,正對著門口的梳妝鏡也全碎了,露出了隱藏的地下室。
她們也發現了酒店的秘密。
四號房:
米爾斯將被打暈的神父叫醒。
但總是失憶的神父完全忘記自己在哪裡,為什麼會暈倒。
米爾斯急於向神父告解,但處於混沌狀態的神父並沒有答應。
只想要回房的神父,卻被良心難安的米爾斯帶到了地下室的觀景走廊。
並表示他只監視「他們」要求監視的人,並沒有偷窺神父。
指使米爾斯監視房客的人是誰?
他要告解的事情是這些嗎?
神父為何與片頭在酒店被槍殺的男人一樣要撬地板?
姐姐射殺掉特工,為何在碎鏡露出的黑洞後,聽到了男人求救的聲音?
本部影片雖然局限了拍攝場地,但沒有局限劇情。
僅在一家酒店中,就拍出了如此讓人細思恐極的情節。
每個主人公背後都是一段出乎意料的設定。
每一個人物對周遭事物所表現出來的動作、表情、心理細節刻畫精準。
每一處在前篇埋下的伏筆,都會在後半段出現致命一擊。
比如特工在探查7號房的雙向鏡時,恰好錯過了姐姐將長槍藏在床底下的畫面。
所以當特工將姐姐打倒在床下時,結果被她反殺。
影片用黑幕來切換場景,切換成每一個主人公視角所看到的,以便連接完整的劇情。
所以酒店住客們永遠不知道,當某個住客鬼祟地做某件事時,會被暗處的誰發現。
1個多小時的影片時間,劇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心懷鬼胎的眾人,在一間酒店內「大展身手」。
盯緊屏幕,不能錯過一秒,你不會猜到,下一秒劇情的走向,誰又會被反殺。
他們的身份也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樣簡單。
如果說為何評分那麼低,可能是最後安排出場的外來客,破壞了整體節奏和氛圍。
讓劇情急轉直下,差點淪為泛泛的犯罪片。
但堅持看到最後,你會覺得不虛此行。
雖然主題不是驚天駭案,結局意外地普通,但影片中留下很多耐人尋味的懸念(比如全篇唯一正面人物,為何會厭煩看到那起謀殺案的新聞報導)。
且這樣快節奏、不拖沓,劇情跌宕起伏的影片也不失為一部佳作。
細思恐極的雙向鏡,
安裝在屋內的竊聽器,
被窺探的秘密和私人生活。
影片背景雖設置在上世紀60年代,卻與如今的亂象不謀而合。
近年來出現的解除好友,網絡迷蹤等影片,在警示著什麼?
身處網際網路時代,又該如何保障個人隱私不被窺探、洩露?
點擊播放 GIF 0.1M
也許你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