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學家研發出超快電路

2020-12-08 人民網

原標題:新加坡科學家研發出超快電路

  新加坡國立大學、科技研究局高性能計算研究所和材料研究與工程研究所的科學家近日攜手取得了一項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成功研製了可在幾百太赫茲頻率下工作的電路,其運算速度是當今微處理器的1萬倍。此新型電路有望被用於構建超快計算機或單分子探測器,為納米電子器件的設計開闢了新路徑。

  這項研究工作受到了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和科技研究局的資助,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科學》上。在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員利用了被稱為「量子等離子體隧穿」的物理過程,通過改變分子電子器件中分子的特性來控制量子等離子體模式,進而在幾百太赫茲的範圍內調節電路頻率。研究人員稱,這是首次直接觀察到量子等離子體隧穿效應,也是首次在理論和實驗上證實了製作可在光頻下工作的超快分子電子器件的可行性。

  未來,研究人員將致力於解決此工作所帶來的新挑戰,如將這些超快分子電子器件與實際電路相集成。(王立娜編譯)

  圖片來源:www.science.nus.edu.sg

  

相關焦點

  • 中國研發出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
    打開APP 中國研發出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 發表於 2019-08-12 11:49:53 阿里巴巴表示達摩院量子實驗室研發出當前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率先成功模擬了81比特40層作為基準的谷歌隨機量子電路。
  • 新加坡研發出用途廣泛的新納米纖維
    中國經濟網新加坡3月21日訊(記者 陶傑)近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的研究小組成功研發出一種二氧化鈦納米纖維,該纖維用途廣泛,可用於濾膜、無菌紗布和延長鋰電子電池的壽命等,其中濾膜的特殊效果更是引起業界的關注。 提煉自泥土的二氧化鈦看似普通,但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它能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 新加坡大學開發超快相機 讓汽車無人機視力更好
    在新加坡。最近,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款超快、超高對比度相機,如果將這款相機安裝在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上,它們就可以增強「視力」,看路看得更清楚,即使打雷下雨狂風暴雪,汽車處理起來也會更容易。我們現在看到的相機都是光學相機,如果光線太強相機就會「失明」,如果太黑暗又看不清楚。南洋理工大學開發的相機是一款智能相機,它可以實時拍攝最細微的動作,看清小東西。
  • 科學家研發出可見光能無限穿透超材料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4日(北京時間)報導,荷蘭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物質基礎研究所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科學家合作,製造出一種由堆積銀和氮化矽納米層構成的新材料,能賦予可見光近乎無限的波長。該材料有望在新型光學元件、光線路等領域大顯身手,也可用於設計更高效的發光二極體。相關論文發表在13日出版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
  •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發出超低遲滯效應的傳感器材料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在接觸力學理論的指導下,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的研究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型傳感器材料,其遲滯效應明顯減小。該功能可實現更精確的可穿戴健康技術和機器人感應。當柔性材料被用作壓縮傳感器時,它們通常會面臨嚴重的遲滯問題。柔性傳感器的材料特性會在反覆觸摸之間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數據的可靠性。
  • 超快雷射風口來臨,盤點全球超快雷射企業—中國篇
    近幾年,隨著在政策扶持、技術突破、市場需求釋放、產品成本下降等多重利好因素驅動下,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進入超快雷射領域。截止2018年底,我國共有規模以上超快雷射器研發、生產企業35家(不包括科研機構、已註銷或非正常運營企業),2016年新增3家,2017年新增7家, 2018年新增2家,隨著雷射產業和超快雷射器市場快速發展,超快雷射器行業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和人才進入。
  • 新加坡研發「魔鬼魚」機器人 可在水下快速遊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4日報導,近日,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了一款水下機器人,因其形態仿真故命名為「魔鬼魚」(Manta Ray)。該機器人身長35釐米,通體黑色,由一整片PVC材料製作而成,在水下能像魔鬼魚一樣暢遊無阻10小時,運動速度可達每秒0.7米。
  • 烽火在超快領域高端應用的研發及製造成果
    打開APP 烽火在超快領域高端應用的研發及製造成果 通信視界 發表於 2020-12-02 16:07:54 在「新型光纖、光纖設備和光纖放大器」專題論壇中,烽火通信產品經理曾凡球應邀發表了《光子晶體光纖在超快光纖雷射器中的應用》的演講,與參會同仁共話超快光纖技術及發展趨勢,分享了烽火在超快領域高端應用的研發及製造成果。
  • 新加坡科學家研發「反向太陽能板」:用陰影來發電
    新加坡科學家研發「反向太陽能板」:用陰影來發電  Winnie Lee • 2020-05-22 20:00:46 來源:前瞻網
  • 新加坡科學家打造出兆赫茲無線晶片,為邁向6G 鋪平道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日本大阪大學科學家運用稱為光子拓撲絕緣體(photonic topological insulators)的概念,打造了一種能傳輸兆赫茲波的新晶片,為實現超過5G 標準的數據傳輸速度鋪平道路。
  • 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發有知覺的人造皮膚
    新加坡的科技領先一直是受到全球的認可的,最近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員研發「有知覺」的人造皮膚。可以說是一項重大貢獻。愛慕斯消息,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出能夠重現觸覺的電子皮膚,這一創新能讓擁有假肢的人感受物體,並能感覺到物體的紋理乃至溫度和疼痛。
  • 新加坡研發出新納米纖維
    本報新加坡電 記者陶傑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的研究小組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二氧化鈦納米纖維。該纖維用途廣泛,可用於濾膜、無菌紗布和延長鋰電子電池的壽命等,其中濾膜的特殊效果更是引起業界的關注。  提煉自泥土的二氧化鈦看似普通,但是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能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
  • 新加坡科學家打造出萬億赫茲無線晶片,為邁向6G鋪平道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日本大阪大學科學家運用稱為光子拓撲絕緣體(photonic topological insulators)的概念,打造了一種能傳輸萬億赫茲波的新晶片,為實現超過5G標準的數據傳輸速度鋪平道路。
  • 科學家研發出DNA計算機:未來程式設計師拿試管「寫」代碼?
    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目前電子計算的並行運算速度和存儲能力面臨發展瓶頸,科學家開始尋找新的計算媒介。  近日,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研發出可廣泛編程的DNA計算機,其有望完成多重計算任務,相關成果刊登在《自然》雜誌上。  那麼,DNA計算機的原理是什麼?與傳統的電子計算機相比它有哪些優勢?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發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2013-04-22 16:47:35 來源:網上輕紡城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的研究小組近日成功研發出一種二氧化鈦納米纖維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柔性電路
    據外媒Gizmag報導,瑞士科學家日前研製出了一種新型電路,可以應用於人體組織以及隱形眼鏡,具有微小、柔性、透明等特點。科學家研製出新型柔性電路(圖片來自Gizmag)    據了解,這種電路被印在厚度僅為1mm的聚對二甲苯(parylene)上,採用電子束蒸發、原子層沉積,旋塗和射頻濺射法沉積等技術製造
  • 新加坡已研發新型肺炎快速檢測棒,中國研發疫苗進展來了~
    但與此同時,有一群人每天都在用自己專業的知識,研發對症的方法。1月24日,新加坡本地一家實驗室發文告說,已經研發出一款快速檢測棒,可以在2小時內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家研發出新型肺炎快速檢測棒的公司是生物科技公司威特實驗室(Veredus Laboratories)。
  • 超快雷射加工技術助力大國重器上天下海
    :超快雷射技術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幾乎可以加工任何材料,包括超硬、超脆、超粘、超軟以及複合材料等典型的難加工材料。這三個特性,讓超快雷射加工技術在航天航空等領域發展和壯大。從落後到並跑的超快雷射技術超快雷射廣泛而深入的應用,使得我國許多大國重器的關鍵零部件的製造,進入與國際先進水平並跑的階段。從落後到並跑,這一路走得並不輕鬆簡單,是一代代科學家跨越數十年接棒努力幹出來的。而為實現從並跑到超越,我們將繼續迎難而上,攻克難關。
  • 科學家從《星球大戰》得到靈感,正研發有觸摸感的人造皮膚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新加坡科學家受到電影《星球大戰》的啟發,正在研發有觸摸感的人造皮膚。因此,新加坡國立大學研究小組的負責人班傑明·蒂博士(Benjamin Tee)提出具有觸摸感的人造皮膚的研究計劃。
  • 超材料研發出光學隱形鬥篷!
    但史丹福大學的工程師設計了一個顏色控制域超寬的超材料,超材料的結構在設計上可以引導電磁波繞過物體,只讓它們在物體的另一側出現,就好像穿過一個空無的空間,達到讓物體隱形的效果。最可喜的是,這種材料的色域折射範圍幾乎囊括了各種可見光的顏色。之前杜克大學製造的第一個隱形鬥篷,是通過彎曲物體周圍的光線來達到隱形目的的,如下圖示意,當然實際的隱形過程要複雜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