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畝顛茄草苗被「一搶而空」,有村民年收入翻幾番

2020-12-06 河南商報

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石磊

「咋樣,搶到顛茄草苗了嗎?」最近一段時間,新縣滸灣鄉種植戶們見面打招呼的內容變了。

顛茄草苗搶手,意味著產業扶貧新項目很成功,這讓羚銳製藥董事長兼總經理熊偉既充滿興奮,又倍感壓力。

20多畝顛茄草苗被「一搶而空」

10月26日,羚銳製藥董事長兼總經理熊偉來到滸灣鄉曹灣村羚銳中藥材示範種植基地進行考察,走進當地種植戶田間地頭,了解顛茄草種植的情況。

為打造產業扶貧新項目,助力鄉村振興,2014年, 羚銳製藥在滸灣鄉曹灣村建立了以研發、示範、推廣、諮詢、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種植示範基地,種植顛茄草、白芷、丹參、延胡索、藥用辣椒等公司所需原材料。

為調動大家積極性, 羚銳製藥採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引進、培育、改良顛茄草的種植,支持和引導農戶種植顛茄草,免費為貧困戶提供種子種苗和技術服務,與種植戶籤訂保底回購合同,通過租金、薪金和種植收益,帶動廣大種植戶穩定增收。

「前些天沒搶到苗,俺家的還不夠,可咋辦!」交談中,種植戶的一句話引起了熊偉的注意。「搶苗?這顛茄草的苗這麼緊俏麼?」在熊偉的追問下,種植戶們講述了10月13日夜間的「搶苗大戰」。

10月14日,是種植基地約定的發苗日,由於擔心搶不到苗,一批種植戶13日下午便提前來到種植基地等待。晚上10點半,天氣寒氣逼人,擔心種植戶們身體凍壞,信陽羚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汪大宏決定,讓不願離開的20餘戶種植戶進大棚選苗。結果,這些種植大戶又打電話給親朋好友……

「搶苗大戰」從13日晚上10點半,一直持續到了14日早上8點多,20多畝地的顛茄草苗被一搶而空,為了化解缺苗種植戶心中疑慮,汪大宏向大家保證,種植基地一直在培育新苗,年後新苗出來了還會免費給大家補苗。

種植顛茄草村民收入翻幾番

10月26日,還有很多種植戶來基地尋找「漏網」的小苗,看著種植戶們高漲的熱情,熊偉很高興。

「種植戶搶苗是好事,說明大家種植顛茄草嘗到了甜頭,我們既要從中看到機遇,也要看到壓力。」熊偉說,生態農業公司要變壓力為動力,把培育顛茄草新苗工作做好,讓更多的貧困戶和留守老人參與到顛茄草的種植當中,從而實現脫貧致富。

顛茄草,俗名「野山茄」,有解除平滑肌痙攣、鎮痛、抑制腺體分泌等功效,是羚銳製藥貼膏劑產品的一味重要輔料,羚銳每年需要採購大量顛茄草,而新縣的顛茄草種植規模仍較小。「種顛茄草的收益可高了!」曹灣村的貧困戶鄔澤梅高興地說。鄔大娘今年63歲,種顛茄草已有3年了。她家有7分地,原來種的是水稻,一年僅有700多元的收入,現在種顛茄草能賣3000多元。

和鄔大娘同村的曹登娥今年64歲了,種植顛茄草也有3年了,4分多地就能有近2000元的收益,曹大娘很滿足。她說自己這一年的收入已經足夠吃穿了,忙農活的同時還能接送孫子上下學。

和同村的鄔大娘和曹大娘不同,57歲的劉光河有穩定的工作,他是曹灣村的電工,種植顛茄草已經兩年了。承包了10多畝地種植顛茄草,他和老伴忙不過來的時候,還會請人來幫忙。

(編輯 吉倩倩 見習編輯 劉夢鴿 王紅春)

相關焦點

  • 有村民年收入翻了7倍!普達措公園裡的小村莊靠青山帶來「金山」
    有村民年收入翻了7倍!為了表達豐收的喜悅村民們自發組織跳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鍋莊舞村民無論長幼、男女歡聚一起就是想用歌聲與舞蹈如今依靠國家生態補償機制村民得到了生態補償除此之外村民還可以在國家公園裡工作賺錢
  • 有村民年收入翻了7倍!普達措國家公園裡的小村莊靠青山帶來「金山」
    有村民年收入翻了7倍!為了表達豐收的喜悅村民們自發組織跳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鍋莊舞村民無論長幼、男女歡聚一起就是想用歌聲與舞蹈如今依靠國家生態補償機制村民得到了生態補償除此之外村民還可以在國家公園裡工作賺錢
  • 從入不敷出到年收入過四萬 四川資陽村民學釀酒闖出一條脫貧致富路
    4萬 從樂至縣城出發,往城北方向走20公裡,便來到寶林鎮雙碑村,作為2015年啟動實施的省級貧困村,貧困戶於當年實現脫貧,貧困村2019年「摘帽」退出。如今,他通過發展養豬,飼養黑山羊、雞鴨等,再也不用像以前外出務工,在家就實現就業,年收入超4萬元。「現在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了,還要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喲。」
  • 在中國,有多少家庭年收入達到20萬?年收入20萬都從事什麼職業?
    文:長安中國現在有多少家庭年收入低於20萬?在中國,年收入20萬元的家庭被認為是中產階級。根據2017年的數據,中國城鎮職工的平均年薪為74318元。按照一個普通家庭三個人的標準,城鎮職工的平均年收入約為20萬。
  • 這種植物,一身是毒,人稱「奪命顛茄」,見到請留意
    ,所以在摘取野果的時候,還是要多留意一點,比較安全,那今天筆者就跟大家科普一種外來植物,這種植物,一身是毒,人稱「奪命顛茄」,見到請留意,尤其是小孩子比較不懂事,因此一定要交代好。「奪命顛茄」是茄科顛茄屬中的一個種類,它原產於歐洲中,西,南部,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溫柔較潮溼的地方,它怕寒冷,也怕高溫,因此在環境方面還是比較挑剔的。
  • 甘肅景泰:萬畝良田亟待排鹼 村民30年鬥爭「鹽鹼化」
    據記者了解,目前景泰縣土地鹽鹼化最嚴重的草窩灘鎮鹽鹼地總面積已經達到1.4萬畝,因鹼撂荒地達到了2770畝,全縣因鹽鹼化而被迫棄耕荒蕪的耕地達2萬多畝,並逐年擴大。草窩灘鎮副鎮長包仁豫說道,「而現在,全鎮已經有95戶農戶完全失地,土地鹽鹼化已經成為制約全鎮發展的主要因素。」 據記者了解,草窩灘鎮土地鹽鹼化嚴重的有4個村,1萬多戶,景電二期工程開工後,草窩灘鎮幾個村子地勢比較低洼,所有地下水匯聚,排水不流暢,導致土地鹽鹼化嚴重。
  • 墨玉「掃把村」:村民扎掃把「扎」出和田大市場
    扎高粱掃把工序複雜,村民每扎一把高粱掃把收入5元,竹子掃把紮起來簡單,村民每扎一把竹子掃把收入3元。布麥熱耶姆·麥麥提明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有5口人,3.5畝耕地,地裡種的全部是核桃,一年收入大約8000元左右,顯然,僅靠種核桃無法脫貧。
  • 今日份的送命題:調配魔藥用的顛茄,能吃嗎?
    暗藏危險的美麗   顛茄是茄科、顛茄屬多年生草本,原產於歐洲、北非、西亞地區,20世紀30年代作為藥用植物被引進中國,在民間被稱為「野山茄」。   別看顛茄的花小巧可愛,還有淡淡的香味,其全株可是含多種有毒生物鹼,少量食用就可能有致命危險。
  • 種植致富經:90後農民種稀罕水果,10畝地1年收入80萬!10元1個畝產8000個!
    農村生活的大多數農民不一樣,90後農民王傑認為掌握土地資源的農民致富的機會非常多,關鍵在於怎樣經營農業種植項目。他認為農民如果隨大流種植,別人種植什麼自己也種植什麼,發大財的希望肯定渺茫,即便是賺得到錢,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利潤也非常薄。
  • 120畝地,能收穫10萬多斤麥子,再有20天就成熟,說鏟就鏟了?
    話說河北省邯鄲市一個扶持在冊的貧困縣,大名縣西府集鄉楊現村,一塊120畝面積的小麥地,已經抽穗揚花,再有20天就可以成熟收割,預計產量十萬多斤,可是在村民千方百計阻攔之下,仍然被村裡派遣的五輛推土機剷平。這是一個村民以農耕為主業的村落,村民因為老弱、因為身體殘疾、因為照顧小孩……不能出去打工,只能依靠種植糧食維持生存。村支書說:為了村民好!
  • 新田六千畝顛茄草喜獲豐收
    紅網新田縣分站6月20日訊(分站記者 鍾偉鋒 通訊員 楊蘇明)眼下正值顛茄草收穫時節,新田縣六千畝顛茄草喜獲豐收。6月18日,筆者在驥村鎮顛茄草種植基地看到,該鎮黃公塘村種植戶陸仁球,正忙於採收,為下階段的銷售做準備。   顛茄草又名美人草,屬名野山茄,草本植物,全草入藥,主要用於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腸胃道、腎膽絞痛等。
  • 20畝塘魚一夜間被毒死
    ■商報見習記者 訾利利/文  田中煜/圖  20畝魚塘的魚,一夜之間全被毒死。20多萬元打了水漂,連孩子的學費都成了問題。這家人的遭遇讓附近的養魚戶憂心忡忡。  在一片近20畝的魚塘裡,成堆的魚翻著白肚,漂浮在水面上。沿魚塘的西面和南面組成兩條白線,成群的蒼蠅,嗡嗡地在死魚旁盤旋。40多歲的邢國順蹲在池邊,欲哭無淚。邊上,他已經80多歲的老母親早哭紅了雙眼,一家人已經一晝夜不曾合眼了。
  • 奉節汾河鎮:7000畝黃桃成當地村民致富果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3日6時訊(通訊員 何燕)近日,在重慶市奉節縣汾河鎮數千畝黃桃種植基地上,農戶們正忙著施肥、除草……勾畫出一幅「人勤春來早,春耕生產忙」的勞動畫卷。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土壤適中、雨水充沛等條件為農業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 廣東江門供電人員砍兩畝桉樹 遭村民圍困索賠百萬
    上周五,南方電網江門供電輸電部的工作人員在為防禦颱風清障時,到鶴山市桃源鎮龍都村委會坑溪村,砍伐了近2畝可能危及高壓線路安全的超高桉樹。清障期間,坑溪村民認為供電部門未提前進行溝通,也沒談好補償事宜,60多名村民圍困供電人員,並提出交100萬元押金才放人。當日下午4時,鶴山市公安局依法介入處置,期間有人受傷。桃源鎮政府已著手協調雙方調商,後續情況將陸續公布。
  • 50多畝白菜慘遭蝸牛啃咬(圖)
    記者秦雪麗攝  □萊州市城港路街道上官李家村50多畝白菜慘遭蝸牛啃咬,如何制服蝸牛讓村民犯了愁,您有啥好點子。  記者 秦雪麗 苗華茂  看著自家田地裡「千瘡百孔」的白菜,萊州市城港路街道上官李家村的村民尹興喜皺起了眉頭。自從8月底,韭菜地、白菜地裡突然冒出了大批蝸牛,嚇壞了尹興喜,也愁壞了眾村民。
  • 上海旗忠村給村民分紅1億元 每戶獲28萬分紅
    此前他透過《中國經營報》,承認了「(旗忠村)部分人年收入確實比較高,分配也不夠公開」。  一份殘缺的批文  旗忠村一共發生過兩次大規模徵地,一次是在1987年,一次則在2002年以後。尤其後一次徵地,使得土地的巨大價值橫亙在了村民面前。  承辦大師杯網球賽,成為這個「華東第一村」近年擴張中最奮力的一跳。
  • 鞏義女子下肢癱瘓一人種20多畝地供女兒上大學 把看病剩下的善款捐...
    河南商報記者吳智星  鞏義女子楊淑麗下身癱瘓,一人種了20多畝地,供女兒上大學;還花了17年,終於把自家房子完整地蓋起來。  楊淑麗病危時,愛心人士捐款24萬多元為其救命。  堅強 一人種了20多畝地供女兒上大學  2006年,因為長久以來的家庭矛盾,楊淑麗與丈夫離婚。她一人帶兩個孩子,現在大女兒已經在平頂山上大學。  楊淑麗說,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還是靠自己最好。
  • 30天就能收穫,有人一畝年收入5萬元,是農民種植新風口嗎?
    畢竟在民間,蘿蔔自古就有著「小人參」的美譽,民間有句俗語就是這麼說的「十月蘿蔔賽人參」。 蘿蔔好種,所以我國蘿蔔的種植量也很大,據數據記載,目前全國蘿蔔產業種植約有2000萬畝,佔世界種植面積的40%,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47%。其中,90%以上為露地栽培,設施栽培面積相對較少。
  • 腳上有泥土、心中有感激、日子有盼頭!韶關南雄市珠璣鎮中站村堅決...
    曾經他不敢想像的日子變成了現實:自己在村子裡幹活,不但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還方便照顧家裡80多歲的老人。妻子郭明鳳是村裡的保潔員。村裡建立了長效保潔機制,聘請了6名幫扶對象為保潔員,分區域分地段實施保潔,不僅讓村莊長期保持乾淨整潔,還能為幫扶對象增加收入。眼下,村莊越來越美麗,日子越來越美滿,村民們已全面脫貧,興奮之情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