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受水啟發的設計,想讓你重新認識生命之源|這個設計了不起

2021-01-07 好奇心日報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

由於水的特性和其對生命的意義,它在宗教、哲學、設計等領域都佔有重要的一席。在不久前落幕的倫敦設計節上,就舉辦了一場名為 13 Ways with Water 的設計展,展示了 13 位設計師受「水」啟發而來的創意。本周我們整理了一些把水「玩」得很有想法的設計,它們或許能讓你重新認識這一珍貴的資源。

Mineralia by Fernando Laposse

現居倫敦的 Fernando Laposse 是一名生於法國、在墨西哥長大的工業設計師,他此前經常通過作品探討過度消費、食品中的政治等社會議題,而這種關注也延續到了這件名為 Mineralia 的新作中。Laposse 借鑑了 19 世紀礦工所使用的煤氣燈,利用電石遇水即燃的反應設計了這盞取之於自然的燈具。通過這種實際需要耗費大量水資源才能提供照明的方式,他希望能促使人們反思金屬礦開採對生態造成的影響。

I Am Water by Henrik Nieratschker

今年三月,在紐西蘭原住民毛利人的努力下,紐西蘭議會通過了一項理賠法,讓原住民文化中的「母親河」旺格努伊(Whanganui)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條和人一樣擁有合法權利的河流。受到這一賦權新聞的啟發,熱衷於通過實驗性設計探索技術發展的德國設計師 Henrik Nieratschker 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讓水擁有自己的人格。Nieratschker 採用了類似 Amazon Echo 的形式,讓人工智慧代言水的想法。如果你對 I Am Water 在想些什麼感興趣,可以通過連結看到 TA 對一些問題的想法。

Water Landscapes by Kirsi Enkovaara

從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畢業之後,芬蘭設計師 Kirsi Enkovaara 在倫敦南部創立了一間工作室,她的不少作品都在探討自然力量會對人造物件產生怎樣影響。Enkovaara 為倫敦設計節創作的 Water Landscapes 是一組旨在讓透明的水流轉變為可見的雕塑作品,幾款圓盤在尚未定型時經過水流衝擊,留下了類似大理石紋的紋路。在這之後,她又用藍色顏料進行加工,製造出像是水域俯拍照的感覺。

Natural Networks by Six:Thirty x Matteo Loglio

既然水可以被賦予權利和人格,讓一條河寫詩或許也不是什麼遙不可及的想法。以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為原型構思的 Natural Networks 是倫敦數碼設計工作室 Six:Thirty 和互動設計師 Matteo Loglio 聯手打造的智能系統,內置各類環境監測器的浮標將被投放至運河中,以收集光線、溫度和運動軌跡等數據。這些數據隨後會通過人工神經網絡被翻譯成詩句,並從專用的機器中導出——你可以想像,當浮標來到不同的水域,詩歌的風格甚至會突然發生變化。

Domestic Sea Collection by Unit Lab

由兩位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校友創立的倫敦設計工作室 Unit Lab 秉持著讓科學不再局限於實驗室的宗旨,致力於開發能讓人體驗到科學樂趣的創意產品:查看他們的履歷,你能發現類似倫敦衛星地圖、稱重尺和指南燈等有趣的設計。他們最新推出的 Domestic Sea 是一個充滿海洋感的家居系列,其中包括模擬太陽從海面上升起的鬧鐘、貝殼頭戴式耳機、搖起來會發出海浪聲的搖椅以及具備 Wi-Fi 連接功能,會模擬海浪移動的毯子等。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通過連結觀看它的介紹視頻。

時間的風景 by 林碩德、孔繁瑋

當通過大自然計時的方式與現代設計結合會怎樣?臺灣科大的林碩德和孔繁瑋以水的三種形態為靈感,製作了一套頗有意境的裝置,讓人們得以欣賞「時間的風景」。他們將秒、分、時分別與竹簡、山霧和冰錐對應:每一滴落在竹簡上的水相當於一秒,竹簡會在一分鐘後將水倒出,發出清脆的聲響作為提示;霧氣逐漸匯聚的山巒代表十分鐘,六座高度不一的山峰會在一小時內按高度被逐漸掩蓋,褪去後再次輪迴;會慢慢結冰的黃銅尖錐象徵著小時,到了午夜十二點整個結構會徹底變白,開始融化。

相關焦點

  • 這些像水母一樣顫動的盤子,想改變你的就餐體驗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Living Plates by Lina Saleh除了美味的食物本身,餐具也是就餐體驗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 你想過摺紙藝術和飯糰能組合出什麼奇妙的產品麼?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Orinigiri by 向日葵設計當日本傳統的摺紙藝術和美味的飯糰結合在一起,會誕生怎樣的產品呢?為了更好地推廣傳統文化,日本一間名為的工作室開發了一套名為 的紙質模具,飯糰在它們的幫助下可以變身成富士山等八種不同的造型。這些模具曾在東日本大地震後的一系列志願者活動中,作為工作坊的道具投入使用,供受災地的孩子們製作飯糰。
  • 90後大學生設計尋寶遊戲 玩遊戲讓你重新認識觀音橋
    重慶晨報記者 楊新宇 攝  90後大學生設計戶外尋寶遊戲 玩家說通過遊戲重新認識了觀音橋  遊戲條件:玩家在遊戲中沒有任何限制,可以利用手機、網絡等各種工具尋求線索。玩家可能在不起眼的商鋪中發現下一條線索提示,也可能在室外巨大的廣告牌中獲得線索。  遊戲人物:玩家只有找到一家英語培訓班的外教老師,和他進行特定的英文交流後,才能拿到下一步行動的提示。
  • 用這些磁性「積木」,搭個迷你機器人|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MODI by LUXROBO還記得前幾天介紹的通過可視化編程來控制飛行的模塊化無人機嗎?
  • 用設計破解生命之花的成功密碼
    殯葬,是一個傳統而新鮮的行業,而其實質卻是生理生命與精神生命的結合。因此,大家需要對殯葬業行業進行重新的認識,在新時代的浪潮下,真正設計出能夠傳遞情感、傳承文化,使人們「逝有所安,故有所尊」的殯葬產品。
  • 你知道如何在現實世界玩 Minecraft 嗎?|這個設計了不起
    我們每天都為你推薦幾個最近發現的好設計。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
  • 這款燈的光線和亮度,取決於打開盒子的角度|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Arkad Pouffe by Note Design Studio for Zilio A&C義大利家具品牌 Zilio A&C 推出 Arkad 系列座椅,操刀設計的是斯德哥爾摩設計工作室 Note Design Studio。
  • 帶有超長「手臂」的人形靠墊,像個大大的擁抱|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圖片來源:DezeenHand-Carved Polygon Memo Blocks乍一眼看上去,這些形狀不規則的幾何小塊,似是某種藝術擺件。但拿起一個看看,你很快會發現,它就是我們常見的紙質便利貼。
  • 水是生命之源——江本勝
    那麼在你的杯中,或你想像的杯中,映照出了什麼?杯中映照出的可能有房間的布置、窗外的景色,還有你湊近的臉龐。水能映照出各種顏色、光線、形狀和風景。此刻,你已經知道水的秘密了。而當你凝視水的時候,其實水也在凝視你。不僅如此,你心中所想的,包括你心中的"風景"所營造的那種氛圍,一切的一切,水都留存在了自己的記憶裡。那麼就讓我們多想一想水的事情吧。
  •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重新設計開放世界
    任天堂並沒有發現怎樣製作一個「充滿可探索內容」還要「玩家容易發現」的靈丹妙藥:他們是完全用自己的關卡設計技巧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在任天堂的設計師設計《荒野之息》每張地圖的同時,他們就在思考,怎樣讓玩家自然地、不需要過多指引地來發現這個世界中眾多設計出來的地點和秘密。他們想出了一個可以說是極其平凡,本質上又非常了不起的答案:「高度」。
  • 這款可以任意調整視角的投影儀,也很小巧便攜|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Milk by Ludwig Rensch在手機上觀看視頻不僅非常不舒服,而且還會損害視網膜。不過,要避免這種傷害並不難,Milk 就是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
  • 氣球不只是童年記憶,也是設計師們的靈感來源|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沒有什麼比童年的記憶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談到童年,氣球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尤其對於設計師而言,氣球更是設計靈感的來源。這個周末,我們盤點了一組以氣球元素為主的設計,一起來看看。
  • 這款萬能桌腳,幫你將任何形狀的平面變成桌子|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Tabl by Nick Flutter在過去一些年,頻繁搬家的經歷給了紐約設計師 Nick Flutter 設計桌腳的靈感。
  • 這幾本雜誌,不光在講植物的美丨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據說,第一本植物雜誌是創辦於 1787 年《柯蒂斯植物學雜誌》,由植物學家柯蒂斯發起,但其特色是植物插畫,手繪後的植物似乎給予了一種重新發現的眼光,在擴展人們知識面的同時培養對生活的興趣。後來出現的很多植物雜誌越來越向科學和專業發展,卻也流失掉大眾讀者,此外也不乏風格活潑,善於利用各種媒介來介紹植物的,比如上周推薦的《blad》,專注用藝術來表現植物的美。
  • 這把誕生 70 年的座椅重新推出,新加入了軟墊版本|這個設計了不起
    Contour Chair by Brge Mogensen for Carl Hansen & Son Contour 椅是丹麥設計師 Brge Mogensen 的代表作,它於 1949 年在哥本哈根高級木工協會家具展覽上首次亮相,最近由丹麥設計品牌 Carl Hansen & Son 重新推出,加入了全新的軟墊版本
  • 有這套模塊化家具就行了|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Lathe Stool by Luca Nichetto為了提高空間利用率,不少設計師從小件家具入手嘗試了各種改造。
  • 有款充電寶,可以靠磁性吸附在手機上|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Fazer Collection by Studio GudFazer 系列是葡萄牙設計團隊 Studio Gud 為 &Ratio 品牌設計的一系列鏡子,由各種幾何形狀的大理石和黃銅組合而成。
  • 為適應多樣化需求,可自定義組裝的家具越來越多|這個設計了不起
    「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Customizable Accent Furniture by MARQQA葡萄牙家具品牌 MARQQA 希望人們在選購家具時,能夠輕鬆一些,少一些糾結,於是設計了一個簡單易用的家具系統 LIVING,可以讓用戶根據自己的喜好創造自己的工作檯、桌子、衣架和餐車。它還內置了充電裝置,允許用戶在收納電子產品時實現充電需求。
  • 大自然啟發人類的智慧 仿生設計讓生活更有趣
    自然界的無窮信息傳遞給人類,啟發了人類的智慧,豐富了人類的才能。仿生設計是設計師塑造產品形態的重要方法之一,體現出設計師對自然地尊重與理解,形成了「綠色、生態、系統化」的設計思想。那麼今天,小編就從產品設計的視角向站友們解析仿生設計。
  • 空間設計|Casa Talia Restaurant 生命之花
    該項目坐落在芳草地中心塔樓的凹口處,這個從商場公共空間四個層級都可以看到的核心地帶,曾經是著名的Dunhill餐廳的舊址。直到CASA TALIA的降臨,讓這個絕佳的空中地標重獲新生。   大屋頂豐富的自然採光是僑福芳草地在設計上的重要特點。於是在餐廳的露臺設計上,CAA採用了室內空間的相反的表達,一個商業心臟地帶的建築裝置,讓一朵內內向外生長的生命之花,在平臺上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