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設計了不起」的微信公眾號上線啦,直接搜索「BestDesign」或是「Qthings」就可以訂閱,關注我們每日發現的新鮮好設計。
沒有什麼比童年的記憶更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談到童年,氣球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尤其對於設計師而言,氣球更是設計靈感的來源。這個周末,我們盤點了一組以氣球元素為主的設計,一起來看看。
Balloon Pin House by Clive Roddy
無論你需要在牆上釘海報,或者是在地圖上用大頭針做標記,大頭針氣球小屋為你提供了更有趣的方式去存儲用於地圖或者布告欄的大頭針。300 個單獨的大頭針如一簇小氣球一樣懸浮於一個微型的屋頂上方。
只需將每個大頭針按入一個堅實的軟木球芯,就可以隨意排布氣球。每個氣球牢牢地安裝固定在一個微小黃銅管煙囪上方三個堅固的鋼釘上。這個小小的木製膠合板房子可以直立在平面上,或者固定在牆,地圖,或者布告欄上。
圖片來源:Clive Roddy
Black Balloons by TADAOCERN
對於設計師而言,在工作室中的日常創作就如遊戲一般。好奇心是一切作品的源泉,Black Balloons 也不例外。 TADAOCERN 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連接兩隻氣球,他堅持在工作之餘進行嘗試,但一直以失敗告終。與此同時,他覺得非常神奇,兩件平凡無奇的玩具間產生的互斥反應激發了他探索的心。
在第一個項目中,設計師只用了兩隻氣球和兩種質量不同的氣體:氦氣與六氟化硫。之後他還研究了如何使氣球在沒有任何連接的情況下懸浮在玻璃箱的中央。這些黑色的氣球按照順序被排布於特定的空間,使觀看者產生現實在蔓延增擴的錯覺。
不僅如此,它們還會與觀看者形成各種互動:試想一位觀眾路過所帶來的微風將會對 400 個氣球組成的裝置產生怎樣的影響,但隨後這些氣球很快又恢復到最初完美排列的狀態,這看上去宛若虛擬世界,比起現實而言,它更像是由電腦產生的圖像。
圖片來源:TADAOCERN
Balloon Chair by h220430
這把看起來漂浮著的氣球椅子靈感來自 1953 年的法國電影 「Le Ballon Rouge」,出自日本設計工作室 h220430 之手。椅子被傾斜的固定在牆上,而氣球是 FRP 製造的非充氣物。漂浮並不存在,但卻希望成為一把能給人帶來快樂的椅子,即便你正情緒低落。
圖片來源:h220430
Blowing series by Seung Jin Yang
這些色彩鮮豔的氣球座椅來自韓國設計師 Seung Jin Yang,它們可不只是像街邊買氣球的手藝人隨意扭的玩具那麼簡單,因為表面塗了八層環氧樹脂塗層,這些座椅是真正可以承重,可以坐的。
每件作品刷一層環氧樹脂需要半天時間,一層一層逐步加上去,這樣完成一個座椅需要一周的時間。樹脂塗好後會產生一種光亮而堅固的表面,足以承重。
Seung Jin Yang 想把童年記憶裡那種玩氣球的簡單方法變成家具工業的製造過程,他承認在創作這些座椅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並不是舒適性,所以它們可能不柔軟也不那麼舒服,但是坐上去完全沒問題,很穩當,就像是塑料椅子的感覺。
圖片來源:Dezeen
Das Pop Lamps by Maarten Baas for Lasvit
荷蘭設計師 Maarten Baas 為捷克照明公司 Lasvit 設計的這款吊燈,名為 Das Pop。
它由手工吹制的玻璃製成,形狀類似於充氣式派對氣球。黑色陶土在玻璃燈球的頂部周圍不規則地成形以形成燈罩,燈罩覆蓋燈泡的頂端並將其連接到電線。
陶土材質和氣球形狀的結合既文藝又可愛。Maarten Baas 賦予了它們半透明的乳白色和紅、綠、黃色等鮮豔豐富的色彩,用在家裡可以營造出活潑愉悅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