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右江水邊出現成群大魚,緊貼岸邊靠岸遊動,為何無人捕撈?

2020-10-30 老貓愛釣魚

近日在廣西右江,水邊出現成群大魚,很多人圍觀拍照卻沒有人撈,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種魚類不僅無人捕撈,即使釣魚人碰到後,也是隨手扔掉,哪怕1-2斤的大魚也沒人帶走,這種魚沒有價值,它就是——清道夫。

清道夫原產於南美洲,通過水族養殖用它清理魚缸內的垃圾進入國內,但是它在我國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壞魚」。

雖然清道夫是熱帶魚類,但是由於養殖場逃逸和養殖愛好者人為放生,它們在南方一些地區生根發芽,短時間在水域內已經泛濫。在適合清道夫生長的水域內,其他魚類的數量大大降低,嚴重威脅本土魚類的生長。

清道夫在魚缸內由於個體比較小,對於觀賞魚類的威脅也比較小,但是在野外水域內,它們的厲害之處發揮得淋漓盡致。

首先吞食大量魚卵、清道夫只是在食物匱乏的時候食用殘羹剩飯,如果食物充足它們看都不看一眼。野外水域內清道夫的主要食物是魚卵,南方溫度比較高,由於魚種的不同幾乎一年當中都有魚產卵,這些魚卵成為清道夫的主要食物來源。

在清道夫生長的水域內,其他魚類的數量大大減少,甚至一些魚類已經消失。比如:在南方的一些水域內,溫度高的季節釣魚的時候鯽魚很少,這和清道夫脫不了關係。

其次吸附其他魚類的傷口、魚類在自然水域內生存,總會受傷,這些傷口會慢慢好轉並消失。但是在清道夫多的水域內,魚類一旦受傷很難存活,因為清道夫能夠吸附魚類的傷口,讓傷口一些流血不止,慢慢魚類也就死亡了。

養殖觀賞魚的朋友應該很清楚,如果觀賞魚不是很兇猛,那麼等待它的就是慢慢死亡!清道夫夜間活動,能夠追逐並且吸附觀賞魚,直至觀賞魚死亡。

最後沒有天敵、一個完整的生物鏈有很多動物組成,只有處於食物鏈頂端才沒有天敵,但是小小的清道夫在我國是沒有天敵的。這種魚類不僅有外骨骼還有鋒利的背刺,在南美洲鱷魚和水獺都是清道夫的天敵,但是這些動物國內沒有。

而一些水鳥根本無法吞食清道夫,因為清道夫的背刺能夠防止它們被吞食。並且這種魚類的肉質很差,有一股腥臭味,所以極少人食用,也可以說無法食用,在這種情況下,誰會去捕撈它們呢?

老貓總結:可能由於水質,以及水體內含氧量或者其他原因,造成清道夫浮出水面,在淺水中活動。之所以無人捕撈,應該是知道這種醜陋的魚類沒有什麼價值,水邊這麼多清道夫這也反映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水域內已經被它佔據,它的密度以及群落非常龐大。

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釣獲清道夫後不要放生,最好掩埋或者丟入垃圾桶,雖然杯水車薪,但是並沒有過多的辦法解決水域內的大量清道夫。養殖觀賞魚的朋友,請不要放生清道夫,防止它們危害水生環境。

相關焦點

  • 有人長江遊玩,拍到幾百斤大魚靠岸,長江裡還有這麼大的魚?
    如今,長江黃河等大型江河裡,航道縱橫加上歷史酷捕,大魚已鮮能看見。然而前不久,卻有網友稱在長江邊遊玩時,拍到一條「幾百斤」的大魚從江中緩緩遊過岸邊,場面震撼!一條烏黑的「尖嘴魚」,體型粗壯驚人,緩緩從深水區遊到岸邊。這條大魚實在太大,在水中遊動仿佛一艘小船,岸邊看到這條大魚的人都是發出一陣陣驚呼聲。長江裡還有這麼大的魚?並且會浮遊靠岸?許多人第一眼這一幕,估計都非常震驚,且很難相信。
  • 魚兒為何成群遊動?原來是為了省力
    遊動的機器魚。眾所周知,魚類一般都成群遊動。然而,科學家們經過幾個世紀的研究都沒能回答一個基本問題:成群遊動是否會幫助魚類節省能量?現在,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MPI-AB)、康斯坦茨大學和中國北京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仿生機器魚解答了這一問題:成群遊動確實能幫助魚類節省能量。
  • 廣西「捕撈鯨鯊案」四名嫌疑人被拘,740斤魚肉已成魚肥
    廣西「捕撈鯨鯊案」四名嫌疑人被拘,740斤魚肉已成魚肥 尹智磊、李福遠/央視新聞客戶端 2016-05-16 08:52 來源:澎湃新聞
  • 廣西來賓美麗的八仙天池,掛在百米孤山上,遊魚成群為何不上鉤
    八仙天池 廣西唯一的天池 武宣縣馬步鄉官祿村旁八仙山間 山體呈圓形,海拔313米,四周環列八座山峰 山腰中有一池天然碧水,似「八仙託玉盤」 故稱八仙天池
  • 一般情況下,魚咬鉤後,釣手要儘可能地向水邊靠近
    一般情況下,魚咬鉤後,釣手要儘可能地向水邊靠近,以便利用儘可能大的水域與魚周旋。特別是釣到大魚後,要充分遛魚,避免魚碰岸邊,以免線斷魚跑。有不少初學釣魚的人,在魚咬鉤後,總是提起魚竿向後退,有些使用海竿的人,一邊搖輪收線,一邊不斷地向後邊退步,離水邊越來越遠。這樣做,有可能使上鉤的魚跑掉。
  • 趕海奇遇巨大海蛇實屬罕見,漁民誤判大魚,接近後駕船飛速離去
    有時候還有遊動的水文出現。我感到很奇怪,就不停地觀看。這時候有一條漁船也發現了,漁民便駕船向它駛去,等快到近前的時候,就聽船上的一個漁民大喊:快轉柁、快轉柁;然後漁船飛速地離開回到岸邊。我由於好奇向漁船趕去。我還沒有趕到漁船就靠岸了。只聽船上的漁民說:我還以為是跳大魚呢,原來是條大海蛇。我出了幾十年的海今天還是第一次遇到。
  • 奉化漁民又捕獲超級大魚 這次是海鰻
    他告訴記者,這條大鰻魚是他爸爸捕撈上來的,有26公斤重,已被寧波的一位顧客以2500元的價格收購。  家住奉化桐照的林武輝告訴記者,這條魚是從外海捕獲的。平常捕獲的鰻魚大小都有,小的沒幾公斤,大的一般在20公斤左右。這次捕到的鰻魚特別大,有26公斤重,長約2米,魚身有成年人的大腿一般粗。
  • 水中無大魚?這些魚王幾米長,幾百斤,活了不知多少年
    廣西70斤土鯰魚大概五月份的時候,廣西一位村民,在自家魚塘,捕獲一條1.6米長,70多斤的土鯰魚。今年3月份,湖北丹江口一條130斤的巨型青魚王,被漁民捕撈出水,引發無數人圍觀。不過,有網友認為,青魚生長速度驚人,加上水庫可能會投放餌料,因此一百多斤的青魚,可能只需十年不到,即可長成。有養殖經驗的朋友,你們同意這種觀點嗎?
  • [視頻]生態環境改善 廣西出現成群中華白海豚
    [視頻]生態環境改善 廣西出現成群中華白海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05日 14:18 來源: 進入[新聞30分]>>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從昨天開始,三十多頭世界瀕危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出現在廣西欽州三娘灣海域。
  • 大魚?有人拍到「兩米長黑影」水下遊動,網友:蛇頸龍
    這不,在後臺有讀者向我們爆料,最近一條不知道是「水怪還是大魚」的黑色生物在水底緩慢遊動的視頻,在許多人的朋友圈熱傳 畫面中下著大雨,打在水面上漣漪陣陣,而這條黑色生物在水下悄然遊動......
  • 右江航道整治工程(兩省界~百色)正式開工!
    今天,水運報記者龍巍給我傳來一條不錯的諮詢,也很勁爆,是關於雲南、廣西航運發展的。12月29日,右江航道整治工程(兩省界—百色)項目開工儀式在百色市舉行,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胡華平出席儀式並宣布項目開工。胡華平指出,右江是連接廣西和雲南的重要水運通道,是西南水運出海大通道的南線通道,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上大魚沒有抄網,教你3種方法,帶魚安全上岸
    就從如今的臺釣來說,我們釣一次帶的裝備是非常的多,今天特意講講一件非常實用的漁具,它就是抄網,直言抄大魚。但是大物不是那麼好遇的,所以我們會經常忘記帶抄網,再加上臺釣裝備過於沉重,也使人們更不願意帶抄網。感覺多此一舉。但機遇就是這麼巧然,往往這時候會給你有來條大魚,這沒有抄網的情況下,面對大物我們該怎樣讓魚安全上岸呢?
  • 天津男子水邊發現「未知生物」,網友:水怪
    大概因為人類對深邃水域幽深黑暗的天生恐懼,因此水怪、魚精的傳說在民間非常有市場,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堪稱「經典話題」。不過,最後這些魚精、水怪,最後大多被證實過漂浮的雜物,或者是罕見的大魚、怪魚……然而近日,天津一位市民,在自家樓下的水灣遊玩時,撈起一個「未知生物」,卻無人認得是何物——甚至分不清這到底是生物還是無生命的雜物!
  • 大連這片海域出現了成群的梭魚!專家回應
    3月10日,在大連市中山區老虎灘漁人碼頭海域,出現了成群的梭魚。成百上千的梭魚在水中遊動,蔚為壯觀。不少人拿著網兜、釣竿等工具,在現場捕魚。目擊者稱,「魚身有胳膊那麼粗。」記者探訪發現,事發海域臨近一處水渠。漁業專家表示,梭魚有在淡水河口棲息的習性,此種情況為正常的自然現象。
  • 右江民族醫學院臨床分子病理實驗室順利通過評審
    2020年8月17日,右江民族醫學院臨床分子病理(PCR)實驗室順利通過廣西臨床檢驗中心專家組的現場認證評審並獲得廣西醫療機構臨床基因擴增檢驗技術和能力審核合格證書(編號GX—PCR—316)。這也是廣西區內第二家病理PCR實驗室獲得認證。
  • 天津男子水邊發現「未知生物」,網友:深海來客
    大概因為人類對深邃水域幽深黑暗的天生恐懼,因此水怪、魚精的傳說在民間非常有市場,幾乎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堪稱「經典話題」。 不過,最後這些魚精、水怪,最後大多被證實過漂浮的雜物,或者是罕見的大魚、怪魚......
  • 別總抱怨大魚不咬鉤,這2個細節做不好,大魚進窩了也不會吃餌
    每個釣魚人出去釣魚的時候都盼望著能有好的收穫,如果還能釣幾條大魚那就完美了。於是在長期釣小魚的情況下,釣大魚的心思就淡了。於是我們不得不問這樣一個問題,大魚為啥這麼難釣?有人說大魚數量少,也有人說大魚不靠岸,還用一些釣友說釣位沒選好,窩料和餌料不給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