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抱怨大魚不咬鉤,這2個細節做不好,大魚進窩了也不會吃餌

2020-12-06 釣魚路人甲

每個釣魚人出去釣魚的時候都盼望著能有好的收穫,如果還能釣幾條大魚那就完美了。於是在長期釣小魚的情況下,釣大魚的心思就淡了。於是我們不得不問這樣一個問題,大魚為啥這麼難釣?有人說大魚數量少,也有人說大魚不靠岸,還用一些釣友說釣位沒選好,窩料和餌料不給力等等。這些理由都有道理,但我還想補充一條,很多人忽視了魚兒的警惕性,尤其是大魚。

為啥這麼說?因為怕死是所有動物的天性,哪怕是低等動物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自然水域生活的大魚,警惕性往往會超過我們的想像。我們都知道,自然水域的食物是相對比較匱乏的,水裡的魚兒每天都在為食物奔波,也不可能像黑坑的魚一樣還挑食。食物的來源往往是一些被水流衝刷下來的果實,草籽,植物嫩芽,小昆蟲以及水裡生活的浮遊生物和小魚小蝦之類的食物。

但是問題來了,魚兒想要獲得足夠的食物,就必須去這些食物比較豐富的地方覓食,但是這些地方往往會有各種各樣的危險在等著它們(比如說掠食魚種,電魚人,網魚人以及釣魚人),拿大板鯽來說,一條上斤的野生大板鯽可能需要3-4年才能長這麼大(不是說工程鯽,野生環境下的工程鯽也要2年以上才能長到一斤以上)。大家不妨想像一下,在這個成長過程中,魚兒需要躲避多少危險,多少天敵,多少網魚人和電魚人以及釣魚人?尤其是我們釣的淡水魚性格都比較溫順,可以說從小就被掠食魚欺負,它們的警惕性早已遺傳到基因裡去了。不說別的,就連蚊子在吸你血的時候還懂得圍著你身邊轉幾圈再下口,更何況是這些經歷豐富的魚呢?所以,不打消魚兒的警惕性,是很難有好的收穫的。

那麼,怎樣打消魚兒的警惕性呢?路人甲覺得可以從這3個方面來進行調整:

1,窩料餌料的味型以及狀態越自然越好

魚越大膽子就越小,大家不妨仔細觀察一下,那些喜歡釣大魚的老釣友,他們都喜歡自製餌料。而且原材料都是天然食物,比如說玉米粒,麥粒,紅薯之類的。因為這些食物魚兒都能夠接觸得到,平時也吃過,所以警惕性會比較小。就好像前段時間路人甲寫了篇文章專門介紹夏初的果樹底下用果實釣大魚(桑葚,構樹果,芒果等等)「初夏釣大魚總是空軍?把釣位搬到這些樹底下,就有釣不完的大魚了」,有興趣的大家可以翻一翻。這些天然味型的餌料都是可以降低魚兒的警惕性的。

另外,狀態也要自然,也就是說餌料在水底的狀態也要自然,比如說大鯉魚,它們就是在底層覓食的,如果你的調釣很靈敏,餌料都懸浮了。它們的警惕性自然會比較高,會對餌料進行反覆試探,這時候浮漂又容易出現信號,提竿總是空竿不說,而且也容易驚魚。這就是為啥很多釣友都說釣大魚要鈍一點的原因。

還有一點,餌料本身的狀態也要自然,不是說釣大魚不能用商品餌,但是用商品餌的時候霧化不能太過,容易招小魚不說,而且大魚對過度霧化的餌料是比較有警惕性的,因為自然水域的大魚平時吃的東西都沒霧化這個玩意兒。

2,釣位要夠安靜,儘量減少外界的幹擾

魚越大膽子越小,因為經歷得多了不得不小心。很多釣友釣魚的套路是這樣的,剛到釣點時開開心心的,打了窩開始守,守了個把小時沒口,於是耐心就不足了。於是掏出手機刷視頻,在岸邊走來走去搞點小動作。這種操作,哪怕大魚發現了你的窩料也不敢進窩,膽小的直接逃之夭夭了,膽大的也只會圍著窩子周圍轉圈。

有時候回過頭想想自己中大魚的經歷,幾乎每次都是在外界沒有幹擾,沒有電魚人和網魚人騷擾的情況下中的大魚。但凡每次連杆上魚,引起一群人圍觀的時候,馬上就會停口,然後等他們看到沒口散了之後魚口又慢慢恢復。

結束語:釣大魚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注重天氣,釣位,餌料窩料,調釣這些關鍵因素,在作釣時也不可忽視魚兒的警惕性。否則大魚基本上就和你無緣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魚喜歡吃粗糧?從體型、生存環境出發,聊聊選餌之道
    釣大魚最常用的就是五穀雜糧,諸如玉米、小麥、南瓜、紅薯、土豆以及麩皮、白面、玉米面、米糠、菜籽餅、豆粕、花生麩等等,我相信釣魚領域的其他作者大多也會這樣推薦。釣鯉魚草魚用玉米好不好?當然好,但也有人說釣不著魚,夏天的時候我發自製玉米窩料、釣餌的文章,總能見到釣友留言,說每次用玉米掛鈎釣魚都只需要2粒,因為一口都不會有。那是什麼原因呢?
  • 什麼技巧都不會,怎麼釣大魚?學會這幾招,下竿就上大魚
    釣魚人都喜歡釣大魚,釣到大魚就說明自己技術過硬,如果能上它個三五條,那簡直可以吹一年了!但大魚可不是那麼容易上鉤的,一方面是因為大魚少,再者是因為大魚經歷得多了比較狡猾,但如果我們做足功課,其實也沒那麼難要釣大魚,我們要先了解大魚最有可能出現在什麼地方,再採取相應策略根據多年釣魚的經驗以及觀察,大魚最喜歡待在三個地方:深水處、回水灣、老釣位。
  • 為啥新手很容易中大魚?新手的3個「不會」,其實是釣大魚的精髓
    釣魚是個非常容易上癮的活動,而我們上癮的主要原因就是剛學釣魚的時候釣到了大魚。很多釣友都有這樣一個感覺,在剛學釣魚的時候什麼都不懂,開餌,調漂什麼的完全不懂卻能經常中大魚。等自己學習了各種調漂理論,開餌技巧之後,反而很難釣到大魚了。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真的有新手光環嗎?
  • 水越淺、大魚越難釣,釣點水深低於1米,你要牢記3件事
    有一句話叫做「深水有大魚」,相信大家都應該聽過吧。從理論上來講,這句話是沒錯的,因為它只是說深水有大魚,而沒有說深水一定有大魚或者大魚只待在深水。可實際上,很多釣友在選擇釣位時,無論面對的是養殖水域還是自然水域,想釣大魚總會優先考慮深水,甚至認為淺水是一定不會藏大魚,如果是這樣去考慮,那就有問題了。
  • 釣魚時遇到切線跑魚,大魚還會不會進食,多久會回來咬鉤?
    我們在出門釣魚的時候,尤其是在野釣的情況下,很容易遇到脫鉤跑魚,有時候是因為操作不當引起的,有時候則是因為細線搏大魚切線跑魚,那麼大魚在逃跑之後,還會不會進食,或者說還會不會回來咬鉤,想必這是很多釣魚人心裡都有的疑問吧。
  • 遛魚時注意這三個細節,大魚輕鬆上岸
    釣大魚是每個釣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為此大家也費了不少功夫,用心的研究釣組搭配、魚餌製作等等,就是為了釣到大魚。不過,「釣到」大魚並不是目的,讓大魚上岸才算是最終勝利。所以,除了前期的準備、中期的垂釣之外,後期的遛魚、抄魚也都十分重要。
  • 悄悄跟你說,蚯蚓釣大魚用這3個黃金技巧,大魚挨著來咬鉤
    然而相信不少人跟小編一樣有過質疑,自己也是用的蚯蚓,同樣的地方,為什麼人家釣的魚又大又多,自己釣時大魚怎麼就是不上鉤?這是怎麼回事呢?小編專門向釣魚達人請教了這個問題,原來用蚯蚓當餌料是有技巧的!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3個黃金技巧,讓你漁獲翻倍,滿載而歸。1、首先蚯蚓的大小選擇是一個技巧,許多人以為紅色的小蚯蚓對大魚的誘惑力更大。
  • 被鉤跑的魚還會不會吃餌,隔多長時間會再次咬鉤?
    雖然聽起來很美好,但咱釣魚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魚不但有記憶而且記憶很好不過類似「記憶只有七秒」的故事到底有沒有呢?還真有我記得前幾年去一個野生水庫,該水庫地方非常偏僻,知道的人不多。水質非常清澈,對魚來說沒有什麼吃的東西,所以下竿沒過多久就連杆了,真正的爆連。
  • 為啥你釣不到大魚?因為沒人提醒你,這幾個誤區是釣大魚的大忌
    一年之中春秋2個季節都是釣魚人的黃金季節,但是釣友們更多的是喜歡秋季,為啥呢?因為秋季比春季更適合釣大魚。但是很多釣友也吐槽說自己從來沒釣到過大魚,原因是什麼呢?自然水域大魚數量相對比較少,也很狡猾,除了釣位要選對以外,想要釣到它們最關鍵的是要把它們誘進窩並且留住它們。
  • 有魚咬鉤提竿沒魚?這些原因和解決方法,掌握之後更優秀
    過於靈敏的話,就可能造成魚有點動作,浮漂就會放大這種信號,但提竿就是不中魚,對我們造成極大的幹擾。野外自然水域情況下,魚情不會順風順水的那樣好的,幹擾的因素實在太多,就不能盲目的調靈敏。調釣太鈍:對於新手或者是經常釣大魚的老手而言,這是一種常態化的操作,新手是因為不怎麼會調漂,所以才會誤認為鉛墜躺底,浮漂露出想要釣的目數即可,這能釣肯定是能釣,但就是過於鈍了。而老手故意釣鈍主要是過濾釣雜口信號,為大魚吃口做足準備。
  • 路亞餌還在用三本鉤嗎?你OUT了
    在中國的路亞市場上,絕大部分的鉤都是使用的三本鉤,而且一般的路亞餌上是兩個,即有6個鉤尖。三本鉤輕、鉤尖鋒利,車禍概率高,增加了從後背,尾巴或側面掛到魚的機率。其實你不知道,對於路亞鉤子的使用數量,越來越多的釣友已加入了「少既是多」的思想流派,因為在實踐中證明: 鉤多並不意味著能釣更多的魚。單鉤的效果往往比三本鉤好很多。這似乎違反了我們的直覺,我能看到聰明的你現在在搖頭咕嘟我鬼扯,或者在咒我釣到的魚沒有P眼。兩個三本鉤有六個鉤尖,任何角度的鉤都能掛住魚嘴或魚身,如果用單鉤,少了83.3%的鉤點,為何還比三本鉤還強呢?
  • 冬釣大鯽魚,蚯蚓餌料的升級用法,魚咬鉤更猛,萬能釣餌不是蓋的
    冬季釣鯽魚,用蚯蚓做餌其實還是非常「科學」的。因為冬季釣小水面為主,在很多河溝支汊釣野生鯽魚,商品餌很多時候效果不好。這是因為小水面中有豐富的藻類,也有豐富的水生昆蟲資源,吃慣了這些食物的鯽魚對有較多添加劑的餌料往往不敢吃,這種現象在夏秋季節非常明顯。
  • 它是筏釣中最有效的釣法之一,專釣深水中的大魚。詳解:微鉛釣法
    此釣法一般採用咬鉛作為釣組主要配件,根據魚層由淺到深來搜索,所以微鉛釣法又叫全泳層釣法。此釣法其對象魚主要為翹嘴、紅稍等掠食性魚類,一般採用小魚小蝦等活餌為作釣用餌,當然新鮮的黃嫩玉米也可以。與臺釣相比,使用微鉛釣法作釣時不需要浮漂,只需觀看竿稍就可以,非常的清晰和靈敏,中魚率非常高,而且操作簡單。所以,很多釣友在水庫作釣都喜歡使用此釣法。
  • 別盲從,用餌講究靈活
    調整餌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魚種開口,比如春天鯽魚、鯉魚很愛咬鉤;而到了夏天草魚、鯿魚、鰱鱅就變得很活躍,釣不同品種的魚餌料肯定得換。第二是季節不同,天氣狀況和水溫也不一樣,哪怕同樣是釣鯽魚,一年四季在用餌上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
  • 我只調整了幾個細節,漁獲就超過旁邊釣友幾倍
    資源不給力是主要原因,但自己的作釣策略不合時宜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有時候作釣策略對了,短時間就能讓漁獲超過旁邊釣友幾倍也不是啥難事。這裡給大家舉個例子,昨天去釣魚的時候去了一個比較偏僻的小河,去的時候碰到一位釣友,例行打聽魚口咋樣。結果那哥們無奈的說,魚口不給力,提起魚護給我看一下,就一條鯽魚,三五條白條,這還是一大早就開釣才有的成果。
  • 釣大魚還是海竿最靠譜,野釣高手詳解爆炸鉤和串鉤的餌料配製技巧
    海竿很多釣魚人不喜歡用,不像手竿那樣可以看清楚浮漂,看著浮漂點動心裡美。甚至很多人覺得海竿打下去就死等,沒啥技術含量。但我認為,在某些水域或者某些季節,尤其冬季,海竿釣魚可以做個嘗試。海竿釣魚也是有技巧的,與大家交流交流海竿釣魚技巧,講講有關餌料及窩料方面的問題。
  • 野釣大魚不容易,選對路子最重要
    電工排第一,網工排第二   第一:電工的打擊是致命的   藥師、電工和網民是野河三大殺手,藥師咱就不說了,被藥過的地方不存在難釣二字,而是根本釣不了!   電工的危害僅次於藥師,被電到的魚非死即殘,活下來的也大多不能生育,而且被嚴重電過的水域,魚兒在短時間內不會吃餌,會逃往更深的地方、哪裡障礙多藏哪裡
  • 別慌,原因和解決方案都在這
    另一種情況是魚的警惕性較高或食慾不佳,將鉤餌吃進嘴之後停留在原地細嚼,所以能夠很快感覺到魚鉤的存在並將魚鉤吐出,此時浮漂很可能不會出現清晰的信號,而釣魚人就會錯誤地認為魚並沒有咬鉤,於是魚順利的盜食了餌料。也就是說魚可能已經咬鉤,只是因為釣魚人所使用的釣組或調釣過於遲鈍,所以才會出現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
  • 它是釣草魚的必備狀態餌,好用又不貴,論麩皮的正確用法
    草魚和鰱魚、鱅魚、青魚並稱中國四大家魚,在餐桌上見的也比較多,相信各位對它應該不會陌生。吃起來雖然容易,但釣起來就不見得簡單了,特別是較大個體的草魚想要誘其入窩沒點辦法還真不行,當然咱們現在主要說的是江河湖庫這類範圍比較大的水域,小面積的魚塘、黑坑不在討論範圍內。想要釣到魚,就得先學會誘魚,草魚該怎麼誘呢?
  • 用上這5招,左右沒口你連杆
    將最開始的一群魚釣完了,但是沒有足夠的窩料將後面的魚吸引過來,或者釣著釣著窩子裡沒東西吃魚群去別的地方覓食了。尤其是在黑坑的時候,你不續窩別人用幾竿散炮就能將你窩子裡魚全部帶走。野釣的時候可以在餌料裡適當添加一些顆粒物質,更有助於留魚。2,大魚進窩,這種情況在野釣時特別容易出現,有時候釣小鯽魚正過癮,卻突然停口了,很有可能是其他大魚進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