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越淺、大魚越難釣,釣點水深低於1米,你要牢記3件事

2020-12-06 小飛的釣魚閣

有一句話叫做「深水有大魚」,相信大家都應該聽過吧。從理論上來講,這句話是沒錯的,因為它只是說深水有大魚,而沒有說深水一定有大魚或者大魚只待在深水。可實際上,很多釣友在選擇釣位時,無論面對的是養殖水域還是自然水域,想釣大魚總會優先考慮深水,甚至認為淺水是一定不會藏大魚,如果是這樣去考慮,那就有問題了。

我認為,釣魚下杆前,一定要先分析魚情和水情,然後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再結合當下的季節、天氣去選擇釣位,而不要什麼事情都沒搞明白,就先把淺水區給排除了。包括有些陌生的釣點,可能你一次也沒去釣過,別一測水深只有七八十公分,就立刻下結論說沒魚,這樣可能會令你失去很多次與大魚交手的機會。

什麼時候該釣淺水?

大家認為淺水沒有大魚,我想主要一部分原因是大家總習慣將淺水和近岸聯繫到一起,因為越靠近岸邊一般水都會淺一點,而岸邊比較嘈雜,大個體魚一向謹慎,在這樣嘈雜的環境下是不敢待的。其次,水越淺,魚在吃餌的時候就比較謹慎,尤其是那些水淺的同時水質又很清澈的地方,大魚就不太敢進窩。

其實如果排除人為影響,大魚還是會去淺水的,甚至會常去岸邊的淺水,畢竟水淺、離岸近的地方食物會比較多。要想儘可能排除人為幹擾、給魚一個安靜的環境,那麼只能是夜深人靜的時候,這個時候人少、車輛少,而且光線岸,大魚就會放低警惕;或者是在釣魚人少的地方,你能夠保持安靜,那也能在淺水釣大魚。

第二種是岸邊有大樹,能夠在水面形成一個陰涼區的情況下,大魚也會來淺水。這一點在昨天的文章裡也提到過,夏天溫度高,魚也要避暑的,那麼橋底下、深水區以及大樹形成的陰涼處都是魚會常去的地方。而且樹越大,樹上的昆蟲也越多,掉落到水中又能給魚飽餐一頓,要是果樹的話對魚來說就更幸福了,酸酸甜甜的果子最解暑。

第三種情況是魚在產卵期的時候,肯定也要上淺水,因為淺水溫度高、可以受到更多更強的光照,這樣才有利於魚籽的孵化。不過選擇春季已過,大部分魚都產籽完成了,再討論也沒什麼意義。

淺水釣魚會遇到哪些問題

除了以上幾種情況魚會主動去淺水之外,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這個水域都是淺水,比如水深普遍不足一米,那麼這種情況下魚就只能待淺水,我們想釣也只能硬著頭皮上。為什麼要說硬著頭皮上呢?因為水越淺,魚肯定是越不好釣的,像有些釣友他可能明明知道,淺水也是有魚的,但自己還是把釣位選在深水區,原因就是淺水的魚太難釣了。

難釣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是水越淺魚越警惕,不敢輕易靠近窩點、更不敢輕易咬鉤。

第二點是淺水中魚後,魚會拼命逃竄,而且會往深處、遠處逃,哪怕這個水域遠近都是1米的深度,那魚在中鉤後也是會擺頭往遠離岸邊的地方跑,這樣就極容易形成拔河、切線。

第三點,如果魚極力往外衝,而你硬生生把它牽回來了,但後面它還是會亂竄,這樣就非常容易把窩子給攪掉,我們打下的窩料會被攪散、窩中窩邊的魚也會被驚跑,也就是常說的「炸窩」。

如果魚就在淺水或者不得不釣淺水的情況下,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我覺得一定要做好三件事

咱們先不要去考慮能不能把魚釣起來、或者釣多釣少的問題,不管你是去江河湖庫還是人家養殖的魚塘,釣魚的第一件事是先把魚誘進窩,如果魚不進窩,你竿子再結實、餌料再香、遛魚手法再厲害都沒用。

第一件事,如果做好窩子,把魚誘進來

淺水的話首先不建議做重窩,尤其是不能手拋重窩,水越淺、水域面積越小大家越要注意這個問題。我個人是認為水深低於1米,在小河道、廢棄的野塘、小型的水庫等垂釣環境下,最好不要打窩,要麼你提前打,但提前打窩子也不能太重。其實你可以這樣想,打多了也沒什麼用,中一條魚,來回竄個兩下,窩料全散了。

我個人建議這種地方,最好是搓餌。

魚口比較生你可以把餌料開成幹散狀,然後加一些酒米進去,前期鉤上搓硬幣大小的、快速拋個十幾竿、二十幾竿,這樣底下已經能夠形成很大的一攤了,哪怕後面中魚把窩子攪亂,我們再快速抽個十幾竿,還是一樣能快速把窩子做起來,關鍵這種散餌對大魚來說是完全吃不飽的,屬於一個「虛窩」。

淺水作釣避免不了脫鉤跑魚,所以如果魚經常被鉤傷錨跑,那我們就要考慮到滑口了,這種情況下大家可以把餌料開成軟粘,然後也是一桿杆抽,同樣抽十幾竿二十幾竿,按照雙鉤算,那底下也有三四十顆窩料了,雖然不多,但咱們窩子做的很精準。你要是覺得這點窩料對大魚誘惑力不夠,可以用軟粘餌去粘顆粒、粘玉米。

如果這個魚是養殖的或者有養殖經歷的,咱們也可以採取用打窩勺少量高頻地往窩點投餵顆粒,每次往窩點打三五顆、七八顆就行了,前期可以快點,感覺第一勺顆粒差不多到底後接上第二勺,後期有魚進窩可以放慢節奏。

第二點,要降低拔河跑魚的概率

要避免拔河,魚竿不能太硬、不能拋滿竿、起竿不能太重,如果要降低跑魚概率,還要記住魚竿要長、魚鉤要大、線組要粗,釣得要鈍。

其實魚竿越長,對魚進窩是有幫助的,因為長竿肯定遠離岸邊,對魚來說遠離岸邊肯定就安靜安全,尤其是水質清澈或者釣魚人較多的地方,誰的魚竿長誰就厲害。另外魚竿長也就代表遛魚半徑大,我們能夠和魚進行持久戰。

魚鉤大是為了讓魚在吞餌後很難將鉤子吐出來,而且在拔河或者後面的遛魚過程中,魚反抗的力氣是很大的,會反覆地擺頭,魚鉤小了必然會掉落弄不好還會把鉤子別斷。

魚線粗也是防止魚的橫衝直撞,像剛起竿的時候,魚直接往外衝,我們不能及時將竿子豎起來,如果魚線粗至少還能抗一下,若是線細了,可能起竿就崩斷了。反正淺水釣大魚,我建議魚鉤和魚線都要比平時大一到兩個號。

靈鈍方面主要是看浮漂,其實釣大魚而且是在淺水釣大魚,根本就不需要靈敏度了,反而我們要主動調鈍。這種情況下,我首先建議用短而粗的、吃鉛量較大的浮漂,然後調低目釣高目,讓餌料能老老實實躺在水底,甚至你都可以用小跑鉛。在水特別淺的地方,比如1米都不到,那咱們甚至可以使用阿波、七星漂,前者釣大貨後者釣中小體型魚。像不拋滿竿、不用硬竿、起竿輕柔點這些問題大家都懂的,不多說了。

第三點,為了釣得更多,要儘量避免魚把窩子攪亂

釣過大魚的人都知道,在中獲大魚以後很難保持冷靜,甚至你都沒辦法把魚控制住,可能明明你想把它遛到左邊的,但它偏偏往右邊去了,一點辦法都沒有。那我們怎麼做才能避免在遛魚中把窩子攪亂呢?我這裡有兩種方法,分別是針對老手和新手設計的。

第一種:在發現浮漂有信號後,提前做好準備,浮漂下頓輕輕抬竿刺魚,只要保證魚鉤穩穩刺入魚嘴即可。輕起竿,魚不會發瘋般的衝刺,但還是會衝刺,不過沒有關係,我們不要和它硬剛,它往左我們馬上把竿送出去,然後起身往魚遊的方向走,等遠離窩點後再和它剛。魚如果往右邊衝,我們也是一樣,跟著它往右邊走。

如果魚要是往前衝怎麼辦呢?其實道理差不多的,我們只要不和它形成一種對拉的情況就好,如果魚往前衝你非要把魚竿頂起來往後拔,那麼魚線受力是非常大的,結果要麼線斷魚跑,要麼魚被你拉回來,但途徑窩點時把窩子攪亂。魚往前跑,我建議是將魚竿往左邊或者右邊倒,迫使它改變方向,方向一遍我們馬上起身,遠離窩點,方向不變就一左一右地擺動竿子。

第二種辦法:這種更簡單,只要你準備一根失手繩,一端連好魚竿一端綁在自己手腕上就行。在看到浮漂出現頓口後,用力刺一下魚,這樣魚受驚肯定拼命往外逃,這時不要硬剛,馬上鬆手讓它拉著魚竿衝出去,只要避免第一下衝擊,等魚跑到窩子外面差不多速度也慢下來了,這時我們再拉回魚竿,當然人肯定要遠離釣位才行。

最後補充

前面講的都沒問題,就是最後的遛魚方法,要操作好得有個前提那就是釣點沒過多的障礙物,如果水裡有樹枝、有木樁,那就不能隨意操作了。大家在開始選位的時候最好就要考慮到這個問題,因為像七八斤十幾斤的鯉魚草魚,無論你竿子多硬、線多粗,也不可能省去遛魚過程直接把魚飛上岸的。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盛夏釣魚基本規律:氣溫過高魚難釣,方法要得當,漁獲才有保證!
    天氣異常炎熱,讓原本就難釣的魚,更加的難釣,所以這時候釣魚更要注意套路。關於夏季的釣魚諺語較多,這裡稍微匯總一些比較實用的,並稍作解釋,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一、五類釣點夏季釣魚,釣點選擇有五類經典位置,分別是釣深、釣陰、釣草、釣活水、釣下風口。
  • 為啥你釣不到大魚?因為沒人提醒你,這幾個誤區是釣大魚的大忌
    因為秋季比春季更適合釣大魚。但是很多釣友也吐槽說自己從來沒釣到過大魚,原因是什麼呢?自然水域大魚數量相對比較少,也很狡猾,除了釣位要選對以外,想要釣到它們最關鍵的是要把它們誘進窩並且留住它們。所以,窩料和餌料就顯得格外重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路人甲所說的窩料和餌料的重要性並不是指配方,而是在做窩和餌料選擇的技巧上。
  • 釣鰱魚,釣深要幾米才合適
    釣鰱魚,釣點水要多深才好呢?,答案是釣點水位越深越好,但是釣深,則以水深的三分之一左右,剛剛合適,如釣點水深十米,釣深則以3~4米,如果釣點水深4~5米,則釣深放到1~1.5米比較合適;那麼釣點水深和釣深,為什麼要這樣選擇呢?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冬季筏竿釣鯽魚,天氣越降溫越冷魚越好釣
    一、越降溫越冷,讓魚群變得越集中晴天氣溫高、溫差大的時候,水溫也相對較高,並且水層溫差大、變化快。魚在這種水溫下,活動、覓食的範圍較大,相對魚群分散不集中。到了陰天或降溫天,隨氣溫下降水溫也開始下降。最先受到影響的是淺水區,相對水溫下降要明顯的多。
  • 冬季釣魚,釣深?還是釣淺?3個規律4個技巧幫您搞定
    要想搞清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從魚的習性講起,有「釣痴」之稱的譚佛航老先生,為我們歸納了淡水魚的三趨理論,即我們常說的「趨溫、趨氧、趨食」,三趨理論立意鮮明,瞄點準確,是所有釣魚人都應該熟記在心的基本釣論要領。根據三趨理論選擇釣點、選擇水深,才有的放矢。找水深前我們也要先摸清魚的習性,和魚類生存的要素。
  • 星光島釣點、魚情、水深以及季節性海釣攻略
    三月份之後即可以開始海釣,至十一月中旬天冷之後,都是可以海釣的季節,海水溫度低於7度,魚不愛進食,亦會到深水區域或南下巡遊,春天釣鱸魚,海鮒,黑頭,黃魚,夏天開始各種魚類都開始覓食。 陰曆八月十五之後至十月底是一年中釣魚最好的季節,這時魚的個頭大,吃口兇,漁獲量高,星光島海水深度在3-8米。一圈叉子石,部分沙底、部分泥底。
  • 春去夏來魚情發生變化,大鯽魚難釣怎麼辦
    因為水越淺,對魚來說就比較危險,尤其是那些光禿禿沒啥障礙物的地方,大個體魚是不太喜歡去的,早春它們是沒有辦法,因為要產卵嘛,只有在溫度較高的淺水、能夠經常曬到太陽的地方,才利於魚卵的孵化。 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很多魚已經產完卵了,它何必在冒著風險去淺灘呢?
  • 弄清這3個問題,你離魚兒又近了一步
    個人的想法是如果魚情正常,或者你老是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垂釣,那麼「只釣某一種深度」的做法是完全可以的;反之如果魚情不正常,感覺平時釣的水深看不見魚口了,試著改變一下思路,往上或往下擼一擼浮漂很有必要浮釣鰱鱅釣多深由以下三個因素來決定1、釣點的水深
  • 磯釣:新手之找底、釣點、流水
    (一)找底的基本方法在已經調整成平水狀態的釣組下方增加一個重量使釣組下沉,通過多次入水測試並反覆調整線結以下釣組長度,使釣組上的重墜在觸底時水面上的浮標基本平齊於海面,也就是說線結以下釣組長度大約等於釣場深度就算找到了底。(二)找底的注意事項1、找底要多點測試。
  • 釣鰱鱅應該釣多深?把握住這2個細節,你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了
    那麼,我們該釣多深呢?這還要從魚兒的習性說起,所有的魚兒都有趨溫,趨氧和趨食的特徵。雖說鰱鱅比較耐高溫,但它們也是有適宜的溫度範圍的。溫度太高了它們也會到溫度相對較低的水層去納涼,溫度低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往深水區取暖。所以,鰱鱅的水層並不是固定的,可能今天釣的水深和明天不一樣,白天和晚上的水深也不一樣。
  • 從此不用手竿,但釣獲的都是大魚
    1、確定調目調目主要是由作釣的餌料比重及釣點水底情況所決定的,餌料比重輕,調目就低,餌料比重大,調目就高,水底情況複雜,容易掛底的話,就要高調目。將線組拋入水中,壓風線入水,修剪鉛皮達到自己想要的調目。2、找底找底的話就要使用到棉線結了,先將棉線結拉至大概的位置,比如預估水深在五米左右,那就將棉線結移至五米的位置,將下鉤掛上大塊鉛皮,鉛皮的重量要能夠將剩餘的調目壓入水中。
  • 水庫釣位示意圖:秋季釣水庫,這些位置絕佳,釣大魚更有保證!
    大水面釣大魚,自然要選擇個靠譜的好釣點,所以聊聊秋季庫釣大魚的釣位選擇思路,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一、地形通過地形來選擇釣點,是釣點選擇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因為凡是好釣點,地形上肯定是跟周圍有區別的地方。水庫中釣魚,水廣魚希,魚的密度極度不平衡。所以如果陌生水庫垂釣,首先要做的就是多走走,看看哪些地方的地形較為特殊。
  • 冬釣,水庫只找三個地方,垂釣不受凍,還個個藏大魚!
    冬釣,水庫只找三個地方,垂釣不受凍,還個個藏大魚!冬天一直是釣友們最抱怨的季節,尤其到了深冬,魚也是越來越難釣了,但是一些卻說無魚可釣是因為水庫沒有魚,這個說法實在是有失偏頗。即便到了冬天,魚類也只是處於半冬眠的狀態,野塘中的魚類只是藏在了水底最深處不出來而已,所以大家要從自我反思一下,為什麼一些老釣手在冬天也可以輕易釣上魚來呢?追根究底還是因為釣友們的經驗不足,對新手來說,冬天野塘的確很難釣魚,所以在水庫釣魚可能更適合我們一些,只是水庫釣魚也需要一些知識,冬釣,水庫只找三個地方,垂釣不受凍,還個個藏大魚!
  • 釣鰱鱅下鉤前,必須考慮的問題是:釣深還是釣淺?釣底還是釣浮?
    所以鰱鱅遊弋於上中下三層水之間,都是依循追溫、逐氧和覓食這三個目的來進行。什麼情況釣深(以下所談各種釣技,均是就海竿而言):夏天水面溫度過高,鰱鱅下潛,尋找最適宜的水溫層。關於「深」的含義特別有意思,在這裡它不能以尺寸來固定深的長度,它必須根據水的溫度來衡定其深淺。
  • 打浮釣鰱鱅相當輕鬆的釣法,水層深淺隨意你支配!
    其中太空豆是定位水層用的,比如你想釣一米水深就把太空豆至水怪的距離拉到一米即可。太空豆個人喜歡裝兩個,間隔5公分,因為拋投出線時海竿的導線環會與太空豆摩擦使太空豆移動,造成定位水深不準,所以我會裝上兩顆,但記得兩顆太空豆要有間隔,不然容易損傷釣線。使用水怪釣籠海竿釣鰱鱅我喜歡使用10號鉤以上,魚越大用鉤越大!
  • 水庫釣點選擇示意圖:這些位置魚扎堆,在這裡下竿,收穫更有保證
    比如說我們早春開始釣鯽魚,從早春到仲春,往往是選擇小水域,因為小水域水域面積小,升溫較快,鯽魚最先來到繁殖季節;到了仲春晚春,開始釣平原水庫,這裡的水溫升溫較慢,春末夏初反而好釣;山地水庫常年水溫不如平原水庫,魚的繁殖季節來得更晚,所以平原水庫不好釣了開始轉戰山地水庫,追著魚釣,還是非常愜意的。水庫最大的問題在於魚少水多,地形複雜,選擇釣點就成了在水庫中垂釣的重要因素。
  • 吳說釣魚:如何浮釣鰱鱅?裝備線組、餌料釣點與釣魚技巧全在這裡
    一、裝備方面:1、竿:個人認為應該選擇結實一點,硬一點的竿,方便溜魚控魚,當然高手們未必這樣選擇,他們就用鯽竿釣大魚也沒問題,可我們是新手,沒那技術,結實一點心裡要有底一點。開餌的時候,要比說明書上的餌水比少加點水,稍微幹點散點,如果太幹,就再加點水,靈活調節,如果剛開始就加多了,就麻煩了,再加餌料容易把餌打死掉。開好後別把餌料揉成團,掛鈎之前才捏,想化快點捏松點,想化慢點捏緊點。
  •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行走在鄉間小路上已是豔陽高照,釣魚人也停不下來,又有幾天沒摸魚竿了,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一定要去水邊魚樂魚樂,這次依然是探釣一個鄉村野河溝。再看看,小灣子裡面有點草,淺,這裡不好架杆,自然沒得人,心中竊喜,這些位置正是我喜歡的釣點,野釣嘛,往往越難下竿的地方越藏魚,畢竟又有水草,肯定是釣野生鯽魚的絕佳位置。
  • 春天釣鯽魚和鯉魚有妙招!牢記這5點,一定比旁邊人釣的多
    歷經漫長的寒冬,終於迎來了萬物復甦的春天,水下魚兒也逐漸開口吃食,要問春季釣鯽魚和鯉魚有什麼技巧的話,這5點一定要牢牢記住!一、選擇釣位的技巧一般在3月份以後, 釣友們儘量選擇釣草洞或水草附近,只要不影響拋竿,都是不錯的位置。不要釣的太深。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溫度上升,淺水區的水溫上升很快,含氧量增加,水裡有浮遊生物。這時候釣友們儘量釣2米以內的水深,背風,向陽的地方作釣。或者是選擇大壩附近,水下有亂石等地方都是很好的釣位。
  • 初冬季節釣鯽魚應如何選擇釣位才能找到魚群
    我覺得還是釣位和水深沒有找明白,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初冬季節釣位選擇的問題。一、深水找淺,淺水找深隨著氣溫的下降水溫也會隨之下降,那麼在冬季晴天的時候哪裡水溫上升最快呢?肯定是淺水區域升溫最快,大家都知道魚類是趨溫動物,會隨著水溫的變化不斷的更換水層,但是鯽魚又屬於底層魚類,所以它會選擇水深較淺的地方,那我們在戶外野釣時就可以選擇在淺水區作為釣點,所以在整體水位較深的水域選擇一處淺水區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當然不是水越淺約好,一般水深半米~兩米的地方都可以。淺水找深水,為什麼要這樣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