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魚口味偏素,餌料宜淡不宜濃?別盲從,用餌講究靈活

2021-01-09 小飛的釣魚閣

季節更替、魚情變化,每次到了換季的時候釣魚人總有很多的事要忙,比如餌料的調整就是其中一項。

調整餌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魚種開口,比如春天鯽魚、鯉魚很愛咬鉤;而到了夏天草魚、鯿魚、鰱鱅就變得很活躍,釣不同品種的魚餌料肯定得換。

第二是季節不同,天氣狀況和水溫也不一樣,哪怕同樣是釣鯽魚,一年四季在用餌上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

關於季節和餌料之間的關係,相信大家都應該聽過一句流傳盛廣的話,即「春腥、夏淡、秋香、冬濃」。眼下正值夏季,咱們就說說夏季釣魚的用餌之道,根據上面那八個字來看,夏季當用「淡餌」,這個「淡」意思為清淡,也可以理解為「素」。在實際垂釣中確實也是如此,夏季的時候,大家都會優先考慮穀物型、清淡型的餌料,其次是偏香型的餌料,而較少去用腥餌、濃腥餌。

那這是為什麼呢,是進入夏季後,魚的口味變素了?或者換一個問法,用清淡類型的餌料真的能釣很多魚嗎?可能這些問題也是許多釣友的疑惑,咱們下面逐一分析,希望大家從此文中能夠找到夏季開餌的一些方法。

為什麼夏天要用偏清淡的餌料?是魚的口味變了嗎?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咱們得相比較而言,就拿極冷和極熱兩種天氣狀況來說,冬天冷、水溫低,導致魚的活性差、行動遲緩,這個時候用味道濃一點的餌料,確實是能夠激發魚咬鉤的積極性,另外餌料不但要濃,最好還能多含一點動物蛋白,這樣可以補充魚兒的體力。而到了夏天,氣候暖了、水溫高了,魚的活性以及身體的各方面機能都恢復了,就不需要再用濃烈的味道去刺激它咬鉤(餌料味道太重反而適得其反),餌料是偏動物蛋白還是偏植物蛋白區別也不太大了。

夏季用素餌、清淡型餌料,我認為最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

1、天熱雜魚多,咱們的餌料如果味道太濃,一定會被小魚給折磨死,現在很多餌料都是靠添加劑來提味而且霧化又好、小雜魚對這個東西特別喜歡,往往餌一下水就會馬上被圍攻。這種情況下,用清淡型的餌料相對要好點,但同時也要記得減少霧化,否則一樣解決不了問題。

2、水溫上來以後,很多大體型的魚都會出來覓食,自然水域中魚的體型越大吃食就越謹慎,上面說到一般餌料裡有很多的添加劑,這種東西大魚是不喜歡的,甚至會令它們起疑心。另外一方面,小魚要成長肯定要補充大量蛋白質,可長到一定程度後,它對食物的要求就變了,只要能吃飽就行,相比好吃、有營養我想它們更在乎安全因素。

夏天垂釣是不是一定得用清淡型餌料?

既然明白了夏季用素餌的原因,那這個問題就要簡單得多,在開餌前我們首先要明確水裡有沒有雜魚鬧窩、情況嚴不嚴重,如果沒小魚、餌料能夠正常到底,那麼用清淡型餌和濃重型餌都是可以的。夏季,白天釣魚太熱,很多人就會選擇在夜間出行,而夜間由於沒有太陽直射,水面的溫度會慢慢下降,雜魚鬧窩的情況會有很大改善,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用腥餌、腥香餌。

其次我們還得看釣什麼魚:比如說鰱魚和鱅魚,想必大家也知道在垂釣這兩種魚時,餌料的味型都是比較重的,要麼濃腥、濃香要麼偏向酸臭,同時餌料的霧化也要好,這樣才能讓魚更快更對地進窩。

在一些水資源比較豐富、魚種類比較多的水域,有些釣友也是喜歡用腥餌:因為腥餌更容易招來掠食性魚,好讓垂釣多一份驚喜。就算咱們的餌料招不來掠食性魚,但雜魚還是能招來的,而當你的窩點圍聚大量小魚時,同樣也會引起掠食性魚的注意,沒準什麼時候就衝過來咬一口。

魚資源差、魚口不佳,當你想棄大釣小的時候也是要用腥餌:鯉魚釣不到釣鯽魚,鯽魚釣不到就釣白條,白條也沒口就拉幾個麥穗過過癮,這是許多釣友的垂釣理念,說實話我倒挺贊成這樣的,至少說明心態好、懂得變通。有的地方魚資源差、有的時候天氣不給力,不管你用什麼辦法、什麼餌料大魚就是不開口,這時就應該知難而退、退而求其次,釣不著大魚就刷白條、拉麥穗,至少比傻乎乎坐一天、最後空手而歸強。而釣小體型的雜食性魚類,包括鯝魚,雖然腥和香都可以用,但個人還是覺得偏腥會更有優勢,只不過不建議濃腥,一般腥香、香腥就可應對。

如果夏天大多數情況下還是要以清淡型的素餌為主,那麼哪些算清淡呢?

最簡單可以從氣味上來分辨,商品餌呈現的味型大多數是通過小藥輔助來實現的,如果你想釣大魚或者不想被小雜魚鬧窩,那麼建議挑那些聞起來味道很淡、偏向於穀物類型的餌,也可以說是那些本味餌,如超誘、雪花粉等等。

清淡類型的餌除了商品餌之外,像咱們人吃的五穀雜糧、各種水果都可以包括進去,這類東西在釣越大個、越謹慎、越狡猾的魚時越有效,還常常能夠超過商品餌料中的清淡型餌料。因為商品餌哪怕味道再低調總也做不到一點不放香精,但五穀雜糧、瓜果蔬菜就可以,這類東西是我們自己加工,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哪怕拿來直接掛鈎使用都行。不過這僅僅停留在理論或者針對大多數情況,並不代表大魚、滑魚只吃清淡型餌料或者那些天熱餌料,而完全放棄商品餌,這點務必搞清楚。

希望各位釣魚人別盲從,學會讓漁獲來說話

關於餌料咱們一年四季都有話說,各種配方、各種狀態、各種根據魚情的調整方案,但折騰來折騰去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把魚從水裡釣起來、釣得更多、釣得比人家更好。也就是說,如果能夠實現這個目標,不管你怎麼釣、用什麼餌都行。

春用腥、夏用淡,這只是理論而且是屬於某一部分人的理論,咱們可以作為參考,但不要盲目跟從,也不要把這視為真理,釣不到魚的時候別管那麼多,儘管隨意去調整,能把魚釣起來才是王道。

我記得去年還是前年夏天,我寫過一個夜釣的餌料搭配,說自己用藍鯽+螺鯉去守鯉魚,然後很多釣友就在下面噴:夏天得用清淡型的餌料、你這倒好不但用腥,而且是腥上加腥,簡直胡說八道。但實際上我只是分享了自己的一個經歷,確實是用這個配方釣著魚了,而且是在別人釣不著的前提下,或許當時是運氣、或許此配方僅適合當時特定情況下的魚情,但不管怎麼說就是釣到了。後面也有不少釣友私信我,表示認同這樣的配法,有些釣友的配方甚至更腥比如紅色風暴+藍鯽、紅色風暴+紅蟲風暴,這種配方要說針對低溫季節的鯽魚還馬馬虎虎,可用在夏季是有點不可思議,但有什麼辦法,人家確實能夠拿出魚獲來,不服也不行。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高溫天垂釣不宜用蚯蚓?實踐出真知,「萬能餌」並非浪得虛名
    理論上來說天氣熱的時候釣魚,餌料應該素淡,所以很多釣友夏季垂釣都會用偏香型的餌料,而且這些餌料多以「植物蛋白」為主。如果僅僅是針對商品餌,那我覺得用味道淡點的,如偏穀物香、果香的餌料還算說得過去,但這也不代表腥餌完全就釣不到目標魚。
  • 釣魚:熟悉麝香的誘魚機理,巧妙搭配餌料,聚魚不難!
    麝香味的餌料在釣魚領域並不少見, 比如發酵的麝香味玉米、小麥,包括麝香蚯蚓等等。但如今深究它的誘魚機理及使用技巧、方法,部分釣友卻不熟悉,個別釣友正因選餌、用餌出現偏差,導致多次其他釣友魚口連連,自己卻魚口零星,而錯失好魚情。本文以此為起點,探究麝香味魚餌的使用技巧,具體如下。
  • 夏季鯽魚怎麼釣?選對時間,了解習性、釣法及用餌,爆戶很簡單
    4、食性較雜 鯽魚葷素皆食,冬季、初春溫度較低的時候可以使用腥味較濃的葷餌,而在夏秋兩季水溫較高的時候,可以使用素餌,所以餌料得根據季節溫度靈活使用。打窩餌料,麯酒泡米 酒米一般是釣鯽魚最好的基礎打窩餌料,相信廣大釣友在釣鯽魚時用的也比較多,當然現在市面上還有很多其它的藥米,它們肯定要比普通的酒米誘魚效果好,但如果要走量或者考慮成本其實也可以自己製作。
  • 魚口弱,魚口輕?餌料做到這「3個字」,魚口比別人都清晰
    比如說以下幾點:一,冬季的餌料應該具備這樣幾個特點1,濃,前面說了冬季的魚比較集中,也就是說魚都是抱團取暖的。味道濃鬱的餌料在水底擴散的範圍更大,誘魚的範圍自然也會更大。另外,冬季的魚兒覓食的欲望比較低,濃鬱的味道(比如說濃腥,濃香)能夠更好的刺激魚兒開口。用蟲餌的時候可以用蚯蚓,紅蟲之類。
  • 配製餌料原來這麼簡單!
    成品餌更是名目繁多,還有的餌料廠家打出四季通殺、所有的釣場通殺、所有魚種通殺的廣告,使得我們釣魚人眼花繚亂、一頭霧水,不知道到底該用哪種餌料好,導致花了不少冤枉錢,最後還沒釣到幾條魚。其實,餌料的配置非常簡單,記住兩點:一個是味型,另一個是狀態就完全可以了。我們先說說味型。
  • 冬季釣魚使用餌料,牢記這4點,釣好魚不難
    釣魚當中是不能沒有餌料的,這是釣魚必不可缺的,因此用好餌料是釣魚的關鍵。當下正是冬季,因此使用餌料跟其它季節有所不同,如果用好了讓魚開口不難,如果用不好那麼想釣到魚就很難!冬季釣魚很不容易,所以為了讓釣友釣好魚,今天給大家分享冬季用餌要點,牢記這4點釣好魚不難,大家往下看吧!
  • 冰釣用餌,用葷不用素,這些葷餌配方送給你
    釣友中流傳著「三分釣技,七分釣餌」和「釣葷不釣素」的諺語來概括冰釣用餌的奧秘,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可以指點我們冰釣如何用餌。所說的葷餌主要是指動物性餌料,包括動物的肌肉、內臟、脂肪等,還有各種昆蟲蟲體以及「素餌葷配」的各種人工餌料。在冰釣中「釣葷不釣素」是有其道理的。
  • 餌料搭配的幾個要點,讓魚「不見」魚鉤只見餌料,不怕魚兒不上鉤
    餌料搭配是臺釣釣法中比較重要的技巧,需要長久的累積才能搭配出更適合魚情的餌料。對於野釣來說,魚種多,大小不一,如何讓餌料適合多種魚的口味,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學習餌料搭配,建議就是從開單餌學起,了解幾種常用餌料的特性、味型、比重、狀態,多種餌料搭配起來才能得心應手。
  • 立冬過後,擁有這種釣鯉餌料,鯉魚根本招架不住,錯過就可惜!
    一、冬季釣鯉魚餌料的色澤和狀態進入初冬之後,水溫變低,水中的浮遊生物們開始逐漸消停,不再活動,水質也相對變得清澈起來,魚在水裡面的可視度增高,因此這個季節釣鯉魚時,誘餌窩料和釣餌的顏色(特別是釣餌的顏色和狀態)就變得特別重要。通過釣者們的多年實踐,發覺鯉魚最愛的顏色為深紅色,其次為深咖啡色,別的像白、黃、綠、黑等顏色的效果沒有明顯差異。
  • 實用技巧:關於配餌與用餌
    實用技巧:關於配餌與用餌 3、注重餌料的味型搭配「尊重魚的味型」是餌料配置的精要核心之處,「腥香甜酸臭」等是前人總結出來的淡水魚類最為喜歡的幾種主要味型
  • 藍鯽配藍鯽你用過沒,用膩了老三樣,給魚換個「口味」
    腥與香的配合,是咱們配料的常見套路之一,可以讓餌料的味道更加柔和,否則雜魚太鬧騰。 比如有些水域要用的腥,味道太淡魚口差,這時建議兩份香腥一份濃香再加一份或半份草莓香。有些地方小魚鬧的厲害,或者白天水溫較高用的太腥魚口特別亂,這時就反過來,兩份香一份香腥一份草莓。 有釣友要說了,你這配方不行啊,主攻餌、狀態餌在哪呢?
  • 冬天釣鯽魚使用哪種氣味和味道的餌料效果最好?冬釣鯽魚用餌方法
    在寒冷的深冬時節,釣魚人想要過過釣魚癮,可選擇垂釣的目標魚很少了,鯽魚則是首先的目標魚。鯽魚又稱鮒魚、鯽瓜子,屬於慢速生長的中小型魚類,喜歡集群覓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耐低溫寒冷,在較低水溫時仍然會開口攝食。那麼,冬季釣鯽魚使用什麼氣味和味道的餌料效果最好?下面,我們來講下冬釣鯽魚的用餌技巧。
  • 冬季用餌「5字口訣」,學會3個就是高手!
    今天就從餌料方面,告訴你們老釣手冬季用餌的「五字口訣」。  一、五字之一「濃」  每一個老釣手都是這五字口訣的精通者,這第一個字,就是「濃」。由於冬季水溫過低,會導致魚餌在水下的擴散沒有熱天那麼快,所以咱開餌的時候,就要把魚餌的味道調得濃一些,特別是要多加腥,從香腥到腥香再到濃腥,清淡餌則逐漸棄用。
  • 別看它個頭小,咬鉤卻很兇猛,淺談太陽魚的釣法及用餌
    言歸正傳咱們來系統地說說太陽魚的釣法,文章總體為三部分:1、太陽魚的基本習性2、黑坑釣太陽魚如何選擇釣位3、垂釣太陽魚我們在釣法和用餌上有哪些講究垂釣太陽魚我們在釣法和用餌上有哪些講究先說餌料吧,雖說太陽魚是雜食,但攻擊性還是蠻強的,對於這種比較兇猛、咬鉤比較狠的魚種,我個人認為開腥餌通常不會差到哪裡去,像現在這種水溫還不是很高的季節,甚至可以用到濃腥,咱們可以以高蛋白的蝦粉腥或魚粉腥類餌料為主,配合一些麩類或小麥胚芽類餌料,最後再加狀態粉調節一下就行了
  • 別嫌秋釣很難,謹記三大用餌秘訣,連連上魚的感覺,那才叫痛快!
    別嫌秋釣很難,謹記三大用餌秘訣,連連上魚的感覺,那才叫痛快!儘管都是秋天是釣大鯽魚,大鯉魚的黃金季,可無論是春季還是在秋季垂釣,餌料的用法始終很關鍵。現在正處於仲秋時期,氣溫不高不低,所以只要稍微注意以下這三大用餌秘訣,魚獲還是非常不錯的,就我個人而言,每個星期最少釣兩次,而且每一次魚獲都能翻倍升級,不相信你也可以試試。
  • 釣點有魚:出「標準頓口」卻釣不到魚,為何浮漂會騙人?
    很多魚並不會直接就餌,反而常見先用身體去蹭線、魚尾去「掃」魚鉤上附著的餌料。此時浮漂就會出現騙人的「閃電口」,甚至強而有力的「下頓」動作。當釣手抬杆時,餌料會被抽散,魚兒才會吸食窩點裡的殘渣。這也常見是造成浮漂被「拉黑」也打不到魚的原因之一。
  • 冬季釣魚配製餌料時,應在食餌中多加香料,以濃鬱的香氣誘魚上鉤
    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的是餌料的事情,有很多釣手不用買來的釣餌,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自己去配製,那麼用什麼配製呢,配製過程中又要注意什麼問題呢,一起來看看吧!配製餌料應注意:(一)魚的種類不同,食用的餌料也不同餌料的配製應因魚而異,就地取材。漁具店雖有專制的成品餌料,用時也方便,但不一定適合各個地區的魚的食性。使用時應根據本地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 那是你沒試過這用餌秘訣,莫洩露哦
    當然今年的霧霾天氣特別多,要想在這樣的天氣下釣好魚,除了靠運氣,餌料用法也挺有講究。所以下面就來分享一下,關於冬釣鯽魚時的一些用餌思路,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活餌的運用技巧:一、提到餌料,可能不少釣友都會想到萬能蚯蚓餌,沒錯,這樣的活餌既簡單又實惠,不想買也可現挖現用。
  • 鯉魚餌料配合解說(建議收藏)
    面餌。將過篩玉米細粉與白面按2:1的比例稱量好,拌勻、衝燙後蒸至八成熟,摻入白糖或蜂蜜,揉到軟硬適度。根據臨場上魚情況,可摻點香精、魚粉或生豆面等,調到魚兒最喜食的口味為宜,裝集團鉤——梅花式、雪花式都好用。為了改善面餌的可見度,可摻入微量核黃素,將其染成金黃色,增加誘把力,但切忌摻多,造成苦味,影響上鉤率。   3.葷餌或活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