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點有魚:出「標準頓口」卻釣不到魚,為何浮漂會騙人?

2020-12-05 北京釣魚達人

盛夏七月,流光溢彩,許多釣友都在頻繁的徵戰各類釣場。但是在池釣中會頻頻出現一個現象:

窩裡有「泡兒」,有「魚口兒」,有標準的「下頓」信號,卻「空竿」連連;甚至有時浮漂出現誇張的連續下頓、拖漂,依舊空竿……

這就奇怪了,這些明顯有力的「頓口」通常都是有效的上魚動作,為何抬竿卻刺不到魚?這讓很多釣友感到頭疼、惱火。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現象?又該如何去應對這種現象?今天咱們就來說一說。

浮漂騙人的「閃電口」、「標準口」、「拉黑漂」的成因

特別是在一些不清塘的地方或常有人垂釣的老水域,這種出「閃電」口卻打不到魚的現象尤為明顯。坑塘為例,經過幾個月的放魚,存魚數量也會增長,甚至達到一個較高的密度。雖然密度有了,但倖存下來的魚都成了「老戰士」中的精英。很多魚並不會直接就餌,反而常見先用身體去蹭線、魚尾去「掃」魚鉤上附著的餌料。

此時浮漂就會出現騙人的「閃電口」,甚至強而有力的「下頓」動作。當釣手抬杆時,餌料會被抽散,魚兒才會吸食窩點裡的殘渣。這也常見是造成浮漂被「拉黑」也打不到魚的原因之一。

池釣實戰中的「釣具」應對策略

要想釣好這種導致浮漂出現騙人動作的「猾魚」,首先要在餌料與釣法中做出相應的應變:

魚竿宜長不宜短,宜軟不宜硬

在不違規的情況下,儘可能地去使用長尺寸魚竿。其一,可以夠、探得更遠,一般來說,離岸越遠,猾魚的警覺性越低、虛假動作就會變少。其二,操作空間大,細線組在精細的調高釣低條件下,更容易分辨出蹭線和真實的「吃口」。這就需要儘量軟一些的魚竿,軟竿更護線。

線組宜細不宜粗,魚鉤宜大不宜小

相對細一些的魚線,更有利於體現出真實的信號,更有利於我們主抓浮漂小動作,從而有效地放掉浮漂大動作。所以,我們一定要在自己可以操控的範圍內,儘可能地放細自己的線組。能用1.5就不用2.0;能用1.0絕對不要去用1.2。但也得酌情,猾魚聚窩不宜,萬一窩裡切線跑魚,也是得不償失的。

很多釣友認為釣「滑魚」魚鉤也需要放小,甚至要用餌料包嚴實,其實不然。反而,釣這類魚建議放大一號甚至二號魚鉤,搓餌也要做到鉤尖外露。而且猾魚的衝擊力要比生口魚大很多,耐力也更久,所以太小的魚鉤只會加大跑魚的概率。

鉤型儘量選用鉤尖較長,但鉤柄相對較短的魚鉤。這類魚鉤比較不利於滑魚的吞吐,相對中魚的成功率也較高。而且上魚後,刺入的較深,比較難以掙脫。

餌料防止「浮漂騙人」的應對

餌料宜溼不宜散,味道宜清不宜重。釣友們都知道「霧化」和高濃「味型」的餌料聚魚會很快,但卻忽略了猾魚對餌料的警覺性。此類魚情,魚會對高霧化、高味型的餌料表現出更多的驚恐和試探、甚至躲避。所以,用餌方面還得「嚴謹」。寧可使用無味的軟粘餌料去糗釣,也不輕易嘗試霧化餌料,更不要盲目的去使用大味型餌料。

發酵類餌料,可能大放異彩。其實這也是在模仿池塘底部的剩餌和狀態。通常這個月份發酵餌製作也很簡單,提前一夜開制一款常用的餌料,在餌料中加入少量的啤酒,用塑膠袋或者保鮮盒密封常溫保存即可,甚至可深度發酵成「酸臭」餌料。

注意黴變,那不是我們要的發酵。一些釣友會把用不完的餌料放到冰箱儲存,便於下次垂釣時二次利用,短時間內這個方法是可行的,但時間太久了餌料會出現黴變。黴菌作用餌料會產生異味和有害物質。此類餌料不僅怪味出現,也會產生毒素,魚類常見會「敬而遠之」。

小魚導致的「浮漂騙人」

很多釣友在面對這種有口卻不中魚的情況,容易「一根筋」,甚至都不排除小魚、雜魚的成因。一直都以猾魚思路去針對,一味地在餌料搭配上、在添加劑配比上下功夫。殊不知,浮漂的「大動作」更極有可能是小魚、雜魚在作祟。

即使無雜魚的池釣也不例外。比如在北方每年的4~5月,都是鯽鯉魚大量產卵期,鯉鯽都會選擇在岸邊尋找有障礙的地方甩籽。所以在黑坑,有不少塘主利用魚類這一習性去抑制小魚孵化——岸邊鋪設草蓆,紗網,棉布,等待產子結束後,將鋪設的障礙抽離,可以有效的抑制大部分小魚的產生……即便如此,依然有不少的「幸運兒」可以正常孵化,而且,過小的小魚,我們在釣鯉魚的時候很難釣到。

池釣中缺乏小魚的天敵,這部分小魚在食物充分的情況下茁壯成長。兩三個月後,就足以長到可輕易拖動釣餌,但卻無法連同魚鉤一同吞入口中的體型。於是就出現了銷魂的大頓口、甚至「拖漂」都不中魚的現象。

面對這種小魚橫行的水域,最好的解決辦法除了「釣頓」,還有就是調整餌料的狀態。

一,餌料狀態要以黏、硬為主,要做到小魚啄食時不宜脫落,給大魚吃餌創造時間。如,以蘸麻團的餌料方式去垂釣——小顆粒在吸引小魚注意的同時,也可有效地提高對大魚的誘食性。

二,「摘口」也很重要。雖然看似每個有力的下頓都像有效動作,但在仔細觀察下卻截然不同。例如毫無徵兆地突然下頓或被直接拉黑,很有可能是小魚在搶食;而浮漂在輕微上漲或緩慢下沉後出現的動作則多半是大魚。

大魚咬口有力,卻很穩,甚至浮漂幅度很小。小魚咬口動作誇張,很急,通常被拖下去的浮漂馬上又會復位或直接上漲浮漂。仔細觀察浮漂動作,多讓口,才能有效「摘口」,寧晚勿早,要克服看見浮漂大動作,就不自主抬竿的毛病。

寫在最後

關於「有口兒」卻不上魚的原因還有很多,但表象都是——浮漂「欺騙」了我們。只有找到浮漂「假動作」的根本,我們才能合理應對,才能玩得明白。如果您有補充以及建議,請回復,期待您的交流。我是達奇#釣魚技巧#(北京釣魚達人)的原創作者「愛釣2013」,您如果喜歡我的內容,看過後記得點個讚哦。

相關焦點

  • 淺灘浮漂的語言,教你怎麼樣才能讓浮漂出現頓口「中魚」新手必看
    一直有釣友私信我,問我在垂釣的過程中,為什麼浮漂一直都沒有頓口。有的時候是慢慢的黑漂,提竿中魚,有的時候是頂漂也中魚。釣友就是想知道,怎麼樣才能在魚吃餌的時候,讓浮漂出現頓口,其實想要浮漂出現頓口也很簡單,但是首先我們必須要弄明白,為什麼魚在吃餌的時候浮漂會有下頓的動作哪?
  • 釣不到魚要會找原因,浮漂有以下幾種表現時,都是調漂出了問題
    本來以為現在網上這麼多調漂的視頻,應該大家都對調漂什麼的沒有疑惑了,但沒想到還是會有不少釣友對調漂有疑問。不是說不會調漂,調漂的這些環節基本也都熟悉,但是就是有些細節沒做好,最後以為自己調好了漂但實際上沒調好,釣了半天一條魚都沒釣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上魚。
  • 【釣魚技巧】冬季野釣浮漂有信號,為什麼卻一直不中魚
    ,通常會選擇較靈的調釣方式,過於靈敏的調釣方式,可能出現很多魚蹭線,蹭餌的浮漂信號,這樣勢必會出現浮漂有信號不中魚的情況。由於自然水域的水底複雜,而垂釣的魚情相當複雜,釣魚人要是選擇釣鈍的調漂方式,當然也會浮漂信號遲鈍,也會有空竿不中魚的時候。 冬季有輕口魚情,這釣魚人都知道,那為什麼傳統釣依然能釣獲滿滿。傳統釣通常是採用的朝天鉤搭配七星漂,傳統釣中的朝天鉤一定是重鉤餌到底,這就是明顯釣鈍方式,而朝天鉤依然能釣到小奶鯽,再小的魚同樣能釣起,這好像和臺釣中的調釣有所衝突。
  • 為什麼你調釣之後釣不到魚?老釣友教你如何判斷調釣是否適合魚情
    不管你在什麼樣的水域作釣,魚情一直都變化,很可能早上口好,下午魚口就變差了,不斷變化的魚情,那麼你的調釣方式是否適合這時的魚情呢?不管作釣遇到什麼樣的魚情,判斷調釣是否適合魚情,我們可以通過看漂抓口的中魚率,也可以通過魚鉤釣上魚的情況來判斷,合適魚情的調釣方式,必定會不錯的上魚。1.調釣是為了讓容易觀察浮漂信號,釣魚人更加精準抓住抬竿上魚的時機。
  • 空鉤調平水釣2目是靈是鈍?要結合當前魚情,才能釣好魚
    這個調漂方法爭議是很大的,有人認為是過鈍,有人認為照樣出魚口,其實這是沒有結合實際魚情的片面說法,我們在談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先有一個前提,沒有前提下的結論都是片面,站不住腳的。那麼本文就結合實際情況聊一聊,野釣中這樣調漂是否合適。先從客觀上看待這種調漂法釣魚人都知道,調漂時露出的目數越高越靈,釣目是越低越靈。
  • 別高興得太早,釣得穩才能持續上魚
    有些有經驗的釣者想增加中雙尾的概率會故意放口,比如浮漂出現第一個頓口不打,等到第二個頓口再起竿就有可能中雙尾,但這個成功率不能說百分百。一竿釣兩條多好,為什麼要說當出現雙飛時不能高興得太早呢?經過上面的分析大家應該明白了,出現雙飛並不一定是魚多導致,釣得太鈍、起竿太慢也有可能出現一竿兩尾的情況,只有在連杆中出現雙飛或者總是出現雙飛才代表窩子裡魚多。
  • 吳說釣魚:如何浮釣鰱鱅?裝備線組、餌料釣點與釣魚技巧全在這裡
    反正鰱鱅吃口夠猛的,我們新手又沒必要去追求抓小口中魚的感覺,小口沒抓到,就等下一口,反正鰱鱅胃口大,來了也不會很快離開窩子,早一分鐘上來和晚一分鐘上來無所謂。子線建議配到2.0以上,如果不放心就配到2.5、3.0或者以上,子線的配置有點尷尬,如果太粗,魚吃的時候容易擋口,影響中魚率,但我們是新手,有些頓口打不到很正常,安全第一,還是建議搞紮實一點。
  • 什麼調4釣2、調5釣3,調漂只要明白6個字就可以了
    釣魚的任何一件裝備、一種釣法從來從魚情出發,沒有定論調漂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明白自己的鉛墜、餌料在水底呈現是何種狀態,心中有數即可,有魚無口調靈、有口無魚調鈍。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線組在水中的狀態,我想下面的內容是你需要的。
  • 冬季釣魚,最易被忽視的「隱性」技巧,釣不到魚,可能這點沒做好
    冬季魚難釣,所以關於冬釣的技巧特別多,想要有不錯的收穫需要關注各個環節。從出釣時機的選擇,到釣點的選擇,再到釣組搭配,用餌等等,說細節絕對成敗也不為過。但是冬季釣魚時還有個隱形的技巧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打窩和拋竿的精準問題。原因為何,且聽慢慢解說。
  • 這些淡水常釣的幾種魚,你喜歡釣哪種,聊聊釣的技巧
    淡水魚中最喜歡釣的魚有這幾種,鯉魚,草魚,鯽魚,都是喜歡的魚種,而鯉魚勁大,拉起來過癮,鯽魚上魚快,吃口輕,挑戰釣技,鯉魚,草魚拉力前期猛,溜魚手感好,也很癮。我們一起簡單的聊聊這幾種魚如何釣。釣鯽魚的竿子選用37偏46調性的竿,軟竿更能體驗出手感,在線組方面以細了為主,可以選擇0.8+0.5 1.0+0.6 1.2+0.8的線組,根據魚個體大小,魚情快慢選擇合適的線組。魚鉤可選小型魚鉤如,極地袖4 5號,伊豆3 4號,海夕3 4號等等,浮漂選擇吃鉛在1.2克至2.0克,根據一環境,魚情選擇適合的調漂。
  • 在黑坑為什麼釣不到魚?黑坑釣不到魚的真正原因
    眾多的釣魚人在黑坑釣魚時,能夠釣很多魚的人總是少數人,大多數人釣不到魚或僅僅能釣幾條魚。因為放魚數量是固定的,魚就那麼多,要想釣得比別人多,在激烈的黑坑競技中取勝,需要釣魚人在各個方面都要比別人強才行。
  • 野釣為什麼釣不到魚?可能出現了這些問題,快來學習下
    我們現在很多的釣友會外出進行野釣,那麼我們大家知道為什麼我們在野釣的時候釣不到魚嗎,因為我們在去外面野釣的時候,帶的漁具基本上就那麼多了,因為在回家拿我們也是比較不方便的。那麼小編就帶大家來分析下我們野釣釣不到魚的原因。
  • 調平水釣二目或調低釣高不是冬季調漂規範,這樣調漂才是正確思路
    經常做釣的釣友都知道,冬季因為水體溫度降低,多數魚進入冬眠狀態,只有鯽魚還會正常吃餌,但食慾明顯降低,而且動作緩慢,很少遊動,在吞食餌料時,吸力減弱很多。這時如果浮漂調整過鈍,甚至鉛墜都到底,那肯定會看不到魚吃口的漂訊。
  • 手竿釣翹嘴魚最佳釣法,當飛鉛釣遇上包食釣,半天狂拉十幾斤!
    翹嘴魚是比較兇猛暴躁的魚類,生活在水的中上層,喜歡進食小魚蝦,也進食熟玉米粒之類的素食。翹嘴魚分布極為廣泛,大小水域中都有,夏秋季節都釣翹嘴的旺季,如果釣大翹嘴,拋竿遠投為宜,比如串鉤掛泥鰍,泥鰍鉤,蝦皮串鉤等多種釣法。
  • 釣魚技巧:小鉛墜中的大學問,經常釣不到魚?把鉛墜動一動!
    在釣大魚的時候鉛墜距離水底比較遠是有利的,因為鉛墜距離魚頭部也會比較遠,這樣會有更好的隱蔽性,不至於在魚頭頂上懸浮著一個鉛墜,導致魚不敢進食。所以在釣大魚時,很多釣友喜歡使用較長的子線,目的就在於子線更長延展度更好,就更不容易斷,其次就是出於隱蔽性的考慮。
  • 釣鯽魚調幾目釣幾目中魚率高,試試調平水釣一兩目
    今天我們來聊聊在野外垂釣鯽魚時一種比較實用高效中魚率很高的調漂方法,那就是調平水釣一到兩目,鯽魚吃食反應在浮漂上的動作信號那真是千變萬化,這種調漂方法在實際運用中釣鯽魚雖說不能百發百中也能達到80%以上的中魚率,是野釣鯽魚中中魚率比較高的調漂方法。
  • 春末夏初手竿釣鰱鱅的四大秘訣,連竿上魚不是事,一釣一個準!
    鰱鱅是極其好釣的魚類之一,只要方法得當連竿上魚一點難度也沒有,這就需要充分了解鰱鱅的習性。鰱鱅是濾食性魚類,釣鰱鱅跟釣其他魚最大的不同就在於鰱鱅並非真的把餌團吃進去,而是鰱鱅在進食懸浮顆粒的時候把魚鉤不小心吃進去,了解了這個要點,鰱鱅就好釣了很多。
  • 有魚咬鉤卻還是釣不上來魚?要找對方法,改變思路!
    #釣魚#大家在野釣的時候經常會碰到有魚咬鉤卻怎麼都釣不起來我們在釣鯽魚的時候,裝鉤的餌粒一般都以黃豆大小最為合適,化散速度快的可搓花生米大小。如果餌粒太大了,鯽魚是吞不進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浮漂有吃餌的信號,卻總是拉不上來魚的主要原因之一。2,餌粒是否過硬,釣魚初學者對餌性的不熟悉,往往是生怕餌料化得散太快了而把餌開得過硬,這樣的話狡猾的魚兒是一咬就吐,自然是拉不上魚的了。
  • 魚兒會不會冬眠?冬天到了先別急著封竿,這些地方還能釣到魚
    ,還會不會吃餌,到底該怎麼釣魚究竟會不會冬眠,網上並沒有明確的說法,大部分人說魚是不會冬眠的,當然特殊魚種除外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水溫是影響魚活性的重要因素,如果天氣太冷,魚的活動區域肯定大大減小,食量也會明顯下降甚至不吃因此咱們野釣不能盲目的下竿,找準時機和釣位對垂釣的作用非常大
  • 窩子裡有魚卻不咬鉤?無非就是這5個原因,解決後魚就不難釣了
    在自然水域釣魚,魚情變化是最多的,常常會因為各種外界因素的幹擾而讓魚情發生變化。有時候同樣的餌料,同樣的釣位,昨天和今天的魚口都有很大的區別。明明感覺今天和昨天的溫度也沒有太大變化,可就是沒魚吃餌,有時候甚至感覺到窩子裡有魚,可浮漂就是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