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子裡有魚卻不咬鉤?無非就是這5個原因,解決後魚就不難釣了

2021-01-21 釣魚路人甲

在自然水域釣魚,魚情變化是最多的,常常會因為各種外界因素的幹擾而讓魚情發生變化。有時候同樣的餌料,同樣的釣位,昨天和今天的魚口都有很大的區別。明明感覺今天和昨天的溫度也沒有太大變化,可就是沒魚吃餌,有時候甚至感覺到窩子裡有魚,可浮漂就是不動。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還不做合理的調整,那肯定是不會有什麼好收穫的。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窩子裡有魚卻不吃餌的應對策略,希望能幫新手釣友多釣幾條魚。

1,餌料的味型

很多釣友釣魚時有這樣一個毛病,沒魚吃餌就怪餌料,總是第一時間懷疑餌料的味型不對。這個懷疑是合理的,餌料確實會影響魚口,所以在開餌的時候建議大家一開始不要開太多餌料。以免對魚情把握不準而造成餌料的浪費。

2,餌料適口性

除了餌料的味型以外,餌料的適口性也是影響魚口的關鍵原因。所謂的適口性,就是魚兒吸食餌料入口的狀態。首先,餌料就不能太硬,如果開餌時水比不對,水放少了,就會讓餌料過硬,且霧化效果差,對魚兒的吸引力可以說是大打折扣,魚兒將餌料吸到嘴裡也不是很方便。另外,餌料的比重也很關鍵,如果餌料的比重過大,魚兒發現餌團後很可能吸不動,這樣想吃都很難吃進去。(輕口和冷天需要格外注意)遇到輕口魚需要將餌料裡加入適量的狀態餌來減輕餌料的比重。

3,餌團的大小

餌團的大小也是造成有口不中魚的關鍵原因,尤其是在自然水域用搓餌作釣時,很多釣友都很喜歡搓大餌團。可是搓的餌團和水底的魚不匹配,就很容易出現有口不中魚的現象。比如說一般搓餌會搓花生米粒大小,可是水底來了一群瓜子鯽,你將餌團搓的想花生米粒那麼大,它們都吃不進去,這時候綠豆大小才能讓它們順利的將餌料吸入嘴裡。釣大魚可以搓大餌,釣小魚一定要控制餌團的大小。

4,餌料的霧化狀態

有時候餌料的霧化狀態會影響魚口的,如果霧化過快,鉤餌到達水底後可能殘留不多了,這時候鉤子上的那點殘留對魚來說根本沒有吸引力,魚不吃餌也就很正常了。所以,我們正常開餌後,餌料既要保障霧化性,也有有足夠的附鉤性,否則很容易出現魚窩子裡有魚卻不吃鉺的尷尬事。

5,調釣是否合理

有時候調得太靈敏,浮漂對餌料的牽制力太大,子線處於彎曲繃直的狀態,浮漂的剩餘浮力很大。這時候魚兒吸食餌料是需要克服浮漂的剩餘浮力的,很容易引起魚兒的警惕,這時候可以釣鈍一些。另外有時候水底有醬層,餌料的比重過大或者釣得比較鈍,餌料陷入泥層了,魚兒找不到餌料,自然是窩子裡有魚卻沒口。這時候我們可以減輕餌料的比重,增加浮漂的調目或減少釣目,讓浮漂將餌料帶出泥層,魚就能找到餌料了。

最後:窩子裡有魚沒口有很多種原因,有時候也可能是氣壓,或溶氧量的關係,魚層發生了變化,這時候我們可以試試搜尋魚層,從離底開始找,找到魚層就會有口了。不過在窩子裡有魚卻沒口的情況下,我還是建議大家先調整浮漂,在從餌料上想辦法,免得造成餌料不一樣的浪費。

相關焦點

  • 野釣的時候,窩子裡有一大串魚泡,但就是不吃鉤的原因在此
    遇到問題中的情景,所謂的「魚泡」能夠判斷為真實魚星的話,那就恭喜你了,你的窩子裡已經打成了。這個時候,出現魚兒不咬鉤,只要找出原因針對性的調整,很大機率上可以避免「空軍」的。這種氣泡就是魚星。從上面對於魚星的敘述得知,魚星是魚兒在進食的時候產生的。也就是說窩子裡出現了魚星,就代表窩子裡已經聚來魚了。但是,還有一種氣泡和魚星類似,但並不是魚兒覓食產生的。是因為水底的腐爛物在高溫的情況下發酵產生的一種氣體,這個也是我們常說的「沼氣泡」。所以,判斷所謂的「魚泡」是否為魚星是很重要的。實際上,沼氣泡和魚星雖然類似,但還是有區別的。
  • 一般情況下,魚咬鉤後,釣手要儘可能地向水邊靠近
    這樣做,有可能使上鉤的魚跑掉。當然,如果是用較軟較長的手竿釣到大魚,釣手在近岸邊將魚遛乏後,可以持竿後退,將魚帶到岸邊,以便將它抄上來。這與魚剛咬鉤時不要急於後退的原則是不矛盾的。 2、魚不上鉤怎麼辦?在通常情況下,春天、夏天打窩子10-20分鐘左右,秋天打窩子半小時後,冬天打窩子1個小時以後,魚兒就會上鉤,漂子就會動彈。
  • 窩子裡有魚泡。就是不吃鉤的原因分析
    經常碰到有人說窩裡有魚星就是不吃鉤,本人野釣也碰到無數次這種情況,這個問題也屬於老生常談了。個人多次思考並試驗,感覺因為以下幾點情況造成的。下面就簡單說下吧。第一個,河底有淤泥,餌料比重大,餌料沉底進入淤泥層了。解決辦法,餌料加入雪花粉之類的狀態粉,減輕比重。
  • 有魚泡卻不見魚口?別慌,原因和解決方案都在這
    所有的釣魚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判斷窩子裡究竟有沒有魚,最直接的辦法就是看有沒有魚泡從水下冒出,而且魚泡越大說明進窩的魚體型越大。但是在垂釣的過程中卻經常出現窩子裡有魚泡卻不見魚口的現象,甚至有時候魚泡還非常多,很明顯窩子裡有很多魚,但就是釣不到,面對這種情況釣魚人只能幹著急。
  • 有魚咬鉤提竿沒魚?這些原因和解決方法,掌握之後更優秀
    釣魚是一項變化多端的活動,尤其是魚口問題,在實際作釣中,總會遇到很多種情況,其中有魚咬鉤,但是提竿卻不見魚。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肯定都能碰到這個問題,老手是會去分析其中的原因所在,而新手的話,由於作釣經驗不足,可能會產生許多疑問,最後搞的一頭霧水,對垂釣失去信心。
  • 有魚咬鉤卻還是釣不上來魚?要找對方法,改變思路!
    #釣魚#大家在野釣的時候經常會碰到有魚咬鉤卻怎麼都釣不起來,魚口很好卻就是不中魚,那麼我們該如何來應對這種有魚咬鉤卻釣不起的情況呢?我們在釣鯽魚的時候,裝鉤的餌粒一般都以黃豆大小最為合適,化散速度快的可搓花生米大小。如果餌粒太大了,鯽魚是吞不進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浮漂有吃餌的信號,卻總是拉不上來魚的主要原因之一。2,餌粒是否過硬,釣魚初學者對餌性的不熟悉,往往是生怕餌料化得散太快了而把餌開得過硬,這樣的話狡猾的魚兒是一咬就吐,自然是拉不上魚的了。
  •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行走在鄉間小路上已是豔陽高照,釣魚人也停不下來,又有幾天沒摸魚竿了,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一定要去水邊魚樂魚樂,這次依然是探釣一個鄉村野河溝。再看看,小灣子裡面有點草,淺,這裡不好架杆,自然沒得人,心中竊喜,這些位置正是我喜歡的釣點,野釣嘛,往往越難下竿的地方越藏魚,畢竟又有水草,肯定是釣野生鯽魚的絕佳位置。
  • 冬季為什麼總釣不到魚?分析這三種變化原因後,就能找到解決方法
    秋去冬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西伯利亞冷空氣逐漸掌握住了局勢,影響著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氣溫開始不斷下降,而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這不是問題,也不影響出去釣魚,即便下雪天也能獨坐水邊,但是釣不到魚卻是非常令人煩惱的事,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就從三個方面來詳細分析一下原因,以做拋磚引玉之用。
  • 別高興得太早,釣得穩才能持續上魚
    我想莫過於連杆、雙飛了吧,垂釣者時出現這兩種情況有很大的概率是因為窩子裡有很多很多的魚而且活性極高、爭相咬鉤。但是我想說,遇到這樣的魚情,您可千萬別光顧著開心,一定要穩一點,萬一操作失誤驚了魚、炸了窩就不好了,而且我也不建議釣得太急,一下把窩裡魚釣完也未必是好事。垂釣中為什麼老是釣到雙尾?
  • 去野釣,水裡有魚可就是不吃餌料,這3個小竅門能讓魚立馬吃食!
    很多釣友反映,有時候野釣時明明看到水裡有魚,拋餌後,魚就是不咬鉤!簡直氣死個人!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怎麼解決這些魚不開口吃餌料的問題快速上魚呢?今天講講3個有魚,但是魚不咬鉤的解決方法! 這種一般都是打窩子打得太重口味了的原因,不外乎2個原因: 1)窩料的味道做得味道太濃了,能把魚從遠處誘過來,但是誘過來後又被燻到不想吃你得窩料了。
  • 不會通過浮標判斷魚有沒有咬鉤?掌握這5種魚咬鉤特點就夠了!
    釣魚的時候通過浮漂判斷魚有沒有咬鉤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判斷失誤提竿提早了,魚兒還沒上鉤,如果提竿晚了魚餌已經被魚吃了。下面小編就針對這個問題,給大家講一下幾種常見魚類咬鉤漂相的判斷方法。鯽魚:鯽魚是底雜食魚,動物餌、糧食餌都吃 。
  • 被鉤跑的魚還會不會吃餌,隔多長時間會再次咬鉤?
    有人說『魚只有7秒鐘記憶』,意思是七秒過後看這個世界又是嶄新的,之前受過的傷痛也會一併忘記。雖然聽起來很美好,但咱釣魚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魚不但有記憶而且記憶很好不過類似「記憶只有七秒」的故事到底有沒有呢?
  • 鯽魚的咬鉤動作是什麼樣?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的咬鉤動作講解
    我們在釣魚時,不同種類的魚咬鉤,呈現出不同樣式的漂相,魚漂的漂相和魚咬鉤的動作是息息相關的。不同的魚、同類魚在不同的狀況下的咬鉤動作都不一樣,要想學會釣魚,了解各種魚的咬鉤動作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分別以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為例講下魚兒的咬鉤動作。
  • 冬釣大鯽魚,蚯蚓餌料的升級用法,魚咬鉤更猛,萬能釣餌不是蓋的
    冬季釣鯽魚,用蚯蚓做餌其實還是非常「科學」的。因為冬季釣小水面為主,在很多河溝支汊釣野生鯽魚,商品餌很多時候效果不好。這是因為小水面中有豐富的藻類,也有豐富的水生昆蟲資源,吃慣了這些食物的鯽魚對有較多添加劑的餌料往往不敢吃,這種現象在夏秋季節非常明顯。
  • 這魚餌是不是用錯了?有魚就是釣不到,釣到沒上鉤的螃蟹
    釣魚的時候,大家都是盼著釣到魚吧?然而有時候釣上來卻不是魚,而是水裡的蝦、蟹等生物,這並不奇怪,畢竟水裡的其他生物也是要吃食呀,有能吃的,為什麼不吃呢?如畫面中,男子所垂釣的那樣,水下明明有好多條魚遊來遊去,不過都是些小魚;也有小魚去咬餌了,不過咬咬就遊開了,就螃蟹咬餌比較厲害,兩個大鉗子把魚餌夾得緊緊的不鬆開,而這魚餌也夠韌,竟然不斷掉。
  • 空竿、跑魚、魚停口、小魚鬧,有魚星不食餌的原因,附上解決方案
    寫貼目的就一個希望,大家都有個正確的應對慨念和操作辦法,享受釣魚樂趣與興致。如有不全不妥之處,望眾釣友還須諒解!西湖里誕生二對共六隻小野鴨仔前提:要想釣魚盡興就必須在:找底上準確無誤。否則,根本釣不好魚。調漂的目的:是讓信號傳遞及時與餌料入魚口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不同的調釣,魚吸食入口的信號不同。比如:調高釣低。一般出現的漂相信號以頓口與黑漂為主。
  • 這魚活不過冬天,喜歡生活在「鹽窩子」裡,釣魚人叫它海鯰魚
    著名的文化學者王魯湘曾經在節目中提及:渤海裡的海鮮的味道是中國所有海域裡最鮮美的。這話一點也不假!營口臨渤海,處在大遼河的入海口處,憑心而論,河、海生鮮都不是一般的鮮美!鮮嫩細滑的家燜海鯰魚、大頭寶,鹹鮮清口的生拌小青蝦、酥脆滑嫩的香煎踏板魚、入口爆漿的蔥炒血蛤還有我本人超級偏寵的「海鯰魚」,也是營口當地老百姓的最家常的一道菜。海鯰魚,必須是鹽灘窩子的海鯰魚,這是營口周邊的一種特殊水,生存的魚,它的特殊是魚肉緊緻而且特別鮮。原因是他生存的環境是海水和淡水混合的。多一分鹹,少一分淡,這種魚一年生養,所以生活在營口的人,對這種魚情有獨鍾。
  • 紅尾魚經常被認為翹嘴,習性和翹嘴截然不同,紅尾魚其實不難釣
    舉個例子紅尾魚喜歡棲息水溫較低水域,我們都知道黑魚和鰱鱅這類魚的進食活性就和溫度相關,只有在高溫的時候比較好釣,但是紅尾魚就算在寒冬也是可以作釣的,可以選擇持續天晴後又要降溫的日子,或是持續陰雨天轉晴的日子,這種日子紅尾魚會有一個強烈進食期,所以了解紅尾魚的習性很重要,讓我們一起了解紅尾魚更多的習性。
  • 哲羅魚咬鉤後不能急於拉魚上岸,因為哲羅魚勁大力猛,性情兇暴
    所以從魚漂上反應是漂由直立變側斜,很少上下跳動,也就是一般講的「拉小漂」狀。若是星漂,反應較為明顯。當發現漂的反應後,應立即提竿,將咬鉤的魚拖出窩點,再提拉上岸,其目的是為了不驚散魚群。由於羅非魚不怕驚擾和反應遲鈍,所以發窩後,可以在短時間釣到許多魚。垂釣羅非魚除了沉鉤外,也可以下懸鉤,因為它常在水的中層或離底8釐米的地方接鉤。
  • 在黑坑為什麼釣不到魚?黑坑釣不到魚的真正原因
    下面,我們以鯉魚為例,講下黑坑釣鯉魚的關鍵技巧,進而讓釣魚人找出自己釣不到魚的主要原因。在黑坑釣不到魚的主要原因一、釣魚基本功不熟練、不紮實,釣技水平處於中低層次。在釣魚圈裡,有不少的釣友經常是淺嘗輒止,剛剛學會釣魚,就以為自己是高手了,還沒學會走,就想要跑了,不再深入地練習釣技釣法,導致自己的釣魚基本功不夠紮實。比如,黑坑高手釣魚時很少跑魚,而釣技不夠好的釣友則時常跑魚,跑魚是導致死窩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黑坑釣魚時,先把釣魚基本功練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會對自身的釣魚水平有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