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玩過/聽過一款遊戲叫《掃雷》的吧,如果你是PC的老用戶,過去肯定在掃雷這個遊戲上浪費過很多時間,掃雷作為策略遊戲,需要遊戲者精確的判斷。
今天要講的「掃雷」,可不是遊戲。而是現實中的掃雷,掃的是地雷。
地雷,是一種價格低廉的防禦武器。據相關資料顯示,生產一枚地雷的成本大約是3美元。不過,它的作戰能力極好,在戰場上設置的地雷區,不僅可以成功阻止敵軍進攻,而且還能重創敵軍坦克。
二戰期間,有近20%的坦克是被地雷毀傷,這種地雷得到廣泛應用。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地雷的種類日益繁多,威力也在大幅提升。
1938年,德國發明防步兵跳雷。這種地雷觸發絆線後,地雷會跳起,並在距離地面0.5米的空中爆炸。
一般的地雷都是在地表或是地表下面爆炸,主要用於摧毀附近的物體。士兵踩到後,大多被炸掉腿或是腳。而這種地雷威力很大,能夠對人的頭部和胸部造成傷害。
然而,戰爭結束後,這些地雷陣便留在作戰區,它們深埋在地下,即便過去50年,依舊具備殺傷力,給當地人民的生活帶來極大困擾。因此,全球各國都在努力清除地雷。然而,這件事情難度極大,許多國家有心無力。
想要清除地雷,首先要找到地雷的具體位置,然後再進行排雷工作。可是,全球地下共有超過1億枚地雷。清除1枚地雷的費用是1000美元。如果從現在起,各國不再使用地雷,將全球的地雷清除乾淨,我們至少需要支付330億美元。
如今的排雷技術有很大提升,各國也在積極研製掃雷機器。但是,想要將地雷徹底清除乾淨,還是需要人工排雷。
最常見的排雷動物,當然是排雷犬,然而排雷犬也有誤觸地雷被炸死的缺點(體重問題)。
在動物王國之中,老鼠也具備著最優秀的嗅覺 。同時,相比較小狗而言,它們的體重更具有排雷的優勢,即便老鼠站在地雷上,也不會將其引爆。因此在針對排雷的戰爭之中,出現了一種最新的「動物武器」——嗅探鼠。
它們能在1小時內排除200平方米的地雷,而人類需要2小時,才能完成同樣的工作。它們是非洲的排雷英雄。
非洲巨鼠體型巨大,長度可達91釐米。它們嗅覺靈敏,而且十分聰明,只要給食物,就會不停地尋找地雷。由於非洲巨鼠體重輕,即便踩到地雷上也沒關係。非洲巨鼠喜歡吃香蕉一類的水果,經過9個月訓練,它們便能成為掃雷尖兵。
非洲巨鼠(Cricetomys gambianus)也被稱為甘比亞巨鼠,或非洲巨頰囊鼠。它的臉部有像倉鼠一樣的面頰小袋,因為喜歡把吃不了的食物存放在腮幫子裡而得名。它通常在夜晚活動,面頰袋方便它每晚可以收集堅果,有時候會由於裝滿棗椰果,以致無法擠過洞穴的入口。
雖然非洲巨鼠的視力很差,幾乎沒有視力,它的嗅覺異常靈敏。訓練人員會利用火藥的味道與食物讓非洲巨鼠形成條件反射。每次餵食前,訓練人員會打開三個通道,其中一種是炸藥,另外兩種是普通粉末。如果巨鼠正確分辨出火藥,就會得到食物獎勵。
在安哥拉、莫三比克等非洲國家,非洲巨鼠發現了2500枚地雷和1.4萬顆未爆炸彈,被非洲人民稱讚為「英雄鼠」。因為功績顯赫,它們還遠渡海外,去到了亞洲柬埔寨執行排雷任務,不是一般的厲害。
除此之外,它們還能發現痰中的結核菌。非洲巨鼠檢測結核病的準確率高達86.6%,對結核菌陰性樣本檢測成功率更超過93%。
非洲巨鼠本身對結核病菌免疫,訓練人員會先讓巨鼠記住結核病菌的味道,隨後巨鼠需要去嗅唾液樣品。當巨鼠成功嗅出結核病菌時,就會得到食物獎勵。
研究人員正在探究巨鼠在打擊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方面的潛力,巨鼠有望被訓練成海關檢驗員。從2016年開始,非洲巨鼠開始接受從貨輪上搜尋穿山甲鱗片的訓練。
2017年巨鼠已經在實驗室,開始檢測隱藏在其他材料中的野生動物產品蹤跡,如瓷磚、咖啡豆和紙板等等。
從非洲巨鼠的事跡來說,老鼠也並不是全部都是家鼠一樣壞的,非洲巨鼠通過人類的馴化,使它們不再是人人喊打的老鼠,而是賦予了它們嶄新的生命意義,成為造福人類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