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動畫片叫黑貓警長,裡面有個著名反派角色叫一隻耳,是一隻狡猾的老鼠。
整天忙於盜竊森林居民的勞動果實,拒捕時被警長一槍打掉了一隻耳朵,因此得名。
作為一個合格的反派,一隻耳不但不思悔改,還從非洲搬來了救兵:吃貓鼠,妄圖負隅頑抗。
結果被裝備了防毒面具的黑貓警長一舉擒獲。
片中對吃貓鼠的描述是,巨大,會放臭屁,能吃貓。
現實中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確實有一種巨大的老鼠,叫非洲巨鼠(學名: Cricetomys),又名甘比亞巨鼠、非洲巨頰囊鼠。屬於齧齒目、馬島鼠科、非洲巨鼠亞科、 非洲巨鼠屬。
非洲巨鼠體長可達90多釐米,但是它們並不會放臭屁也不會吃貓。這些小傢伙主要是吃素的,性情溫和,眼神不太好,嗅覺十分靈敏。
正是由於它們嗅覺靈敏而且性情溫和,當地人會訓練它們完成一些特殊的工作。
非洲多年戰亂,留下了很多地雷和爆炸物,這些東西嚴重的威脅了當地人民的生命安全。
其實嗅爆炸物這個工作,很多動物都能完成,比如狗和豬。但是有個問題,它們的體重都太大了,容易在探雷的時候發生危險。
而老鼠就沒有這個問題了,雖然非洲巨鼠的個頭遠大於普通老鼠,但還是要比一般的狗小很多,體重一般不會超過2千克。而且它們步履輕盈,所以基本不會有爆雷的意外發生。
一隻經過訓練的非洲巨鼠,一小時可以探測兩塊網球場大小的地面。而同樣大小的面積,專業排雷人員要花費好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探測工作。
為什麼非洲巨鼠的效率這麼高呢?因為它們探雷的原理和工兵是不一樣的。
工兵探雷靠的是金屬探測器,各種金屬雜物都會干擾他們的判斷,所以效率相對低下。
而非洲巨鼠探雷靠的是它們靈敏的嗅覺,它們只會對炸藥的氣味有反應。至於金屬什麼的,完全不在它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一隻合格的探雷鼠需要經過9個月左右的訓練,訓練說來很辛苦,實際上對於非洲巨鼠來說還是挺輕鬆的,就是要養成它們對炸藥氣味的條件反射。
當它們正確嗅出地雷和爆炸物所在位置並向訓練員發出信號後(通常是站立起來),就可以得到食物的獎勵。非洲巨鼠喜歡各種堅果,在拿到獎勵後會把獎品儲存在頰囊裡,把自己的腮幫子撐得鼓鼓的。
2016年,由於非洲巨鼠的出色工作,同樣飽受地雷之苦的柬埔寨也引進了這種聰明的小動物。有一隻叫馬伽瓦的巨鼠還獲得了PDSA金牌,PDSA金牌是專門獎勵給從事非軍事方面任務動物的最高勳章,主要用來獎勵它們的勇敢和對工作的付出。
過去五年中,馬伽瓦一直在柬埔寨從事排雷工作。它今年7歲,迄今為止發現了39枚地雷和未爆炸炸彈,清理了14萬平方米的土地。
非洲巨鼠的壽命一般可達十到十五年,所以它現在還不會退休,畢竟這麼好的員工還是要多發揮作用的。
非洲巨鼠在它們的家鄉還被訓練去檢驗結核病,檢驗方法和排雷是一樣的。如果它們嗅出陽性的樣本,就會對訓練員示意(一般是用爪子抓撓),然後它們就會得到相應的獎勵。
這些小醫生在一年半的時間裡檢出了兩千五百多名患者,為非洲的結核病防治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小結
非洲巨鼠是一種可愛的小動物,它們為我們做了很多,我們也應該好好保護它們吧。
謝謝您的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