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造車:為什麼特斯拉、理想汽車都要自建工廠?

2021-01-09 騰訊網

*本文作者夢想鱉,42HOW 社群成員,理想汽車員工。

2013 年,我在洛杉磯第一次開到特斯拉 Model S 的時候,當時的我對特斯拉還不太了解,但由衷的佩服,馬斯克怎麼就能造出一臺在加速感以及平順感遠超當時 99% 汽油車的車呢?

2014 年,馬斯克來到中國,將第一批 Model S 交付給中國用戶,其中就包括李想,而那時的李想已經創立了全球最大中文汽車網站汽車之家,此時距離李想正式創立現在的理想汽車還有 1 年。

2015 年,李想成立了理想汽車,同年理想汽車常州製作基地開工建設。

2016 年,我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磯參觀了特斯拉弗裡蒙特的工廠,並把一臺特斯拉 Model S P90D 連夜開到了舊金山,再次體驗到特斯拉作為頂級性能車所帶來的性能、靜謐以及超級充電樁帶來很快的充電體驗。

2018 年,李想在微博裡吐槽自己的特斯拉,雖然很多地方引起他的不滿,但純電動車所帶來的性能、駕駛質感使得李想給 Ta 很高的分數。此時理想汽車已經成立 3 年。

2019 年,理想汽車常州製造基地已經全面建設完畢,此時理想汽車已經成立 4 年。4 月 10 日,理想 ONE 開啟了預售,並即將在 11 月正式交付。

李想與馬斯克,是我職業生涯中兩個太有個性的車企老闆,他們兩個人都不是科班出身,馬斯克創立特斯拉之前創立了全球最知名的支付平臺 Paypal,而李想在創造理想汽車之前創立了全球流量最大的汽車資訊網站汽車之家,但兩個人卻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最難製造的項目:汽車行業。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科技含量、產業鏈複雜度、安全要求、行業發展以及生產產量這五個公認的製造業評價特性維度來看,除了汽車行業之外再沒有一個行業能夠通吃這五種特性,這使得汽車行業不得不採取更高水平的方式來管理,最終導致其管理水平是製造業中最高的。

那麼這兩個不是科班出身的汽車人是怎麼駕馭這麼複雜的行業的呢?實際採訪過這兩家企業以後,我歸納總結成三點:工廠、品質把控以及是否把消費者放到第一位。

特斯拉:受夠了被人牽著鼻子走的罪

我去過三次特斯拉的弗裡蒙特工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問幾位資深的員工,問他們特斯拉在初期生產最難的事情是什麼?所有人都給我講了Roadster 1 生產的故事。Roadster 1 當年生產的時候,車身由法國製造,電動機則由中國臺灣製造,購買單塊電池,運到泰國組裝成電池組,然後在最短的時間內送到英國去清關。整車在英國組裝好後,經由船運要幾十天從好望角運至洛杉磯。當時,特斯拉的工程師深陷其中,到處解決生產方面的問題。

所以事實證明,即便特斯拉找到了頂級代工商,也得不到代工商最好的團隊的支持,即使特斯拉再有雄心魄力,也很難調動起外包服務公司的工作積極性。

遭遇了 Roadster 1 項目的艱難處境後,時間來到 2010 年,Model S 早已經開始進行研發,而當時的特斯拉還是打算找廠家代生產,結果可想而知,一個不確定未來的新品牌受到了代工廠的層層阻礙,所以馬斯克和他的團隊做了最後的決定,自建工廠。

特斯拉很幸運,他們低價收購了加州弗裡蒙特通用和豐田的舊工廠。而特斯拉把這裡變成了十足的矽谷風格,工廠外牆上噴了巨大的「TESLA」字母。廠房流水線上鋪上了地板,牆壁和梁柱也刷成了白色,生產線上緊密協調作業的機器人則被噴成了與特斯拉官方色一樣的紅色,員工則在廠房內通過騎著自行車在工廠內走穿梭。

工廠很大,所以員工可以騎自行車通勤

特斯拉工廠內的機器人手臂都會有自己的名字比如這個在總裝線的機器手臂叫「雷鳥」

特斯拉的工廠負責人曾經和我說,「在改造老工廠的時候,馬斯克說,漂亮的工廠也是吸引人才的一方面,要讓這裡看上去就像是聖誕老人工作的地方。」關於這個工廠的後續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從這裡誕生了 Model S、Model X 以及 Model 3,2020 年還會投產 Model Y。並且特斯拉在 2019 年上海開始建造他們的第一個海外工廠,為什麼自建工廠,究其原因還是為了避免假手他人而帶來不確定的生產風險。

理想汽車:擁有完整的研發、供應鏈、製造、質量、成本控制的綜合能力

李想成立理想汽車的時候正是國內新勢力車企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而出的時候,而他們大多數都選擇了代工的方式生產自己的產品,只有極為少數,少到一隻手就可以數得過來的企業選擇了自己建設工廠,理想汽車便是其中之一。

為什麼要自己建設工廠?代工不就能很快把產品投放市場嗎?這與李想對產品的定義和對公司的架構設定有非常大的關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理想ONE 預訂群裡的用戶開始管李想叫產品經李,很巧妙的名字,這充分說明了李想對自己的定位足夠準確,李想曾經在公開場合表明自己是理想汽車的架構師,他堅定地認為,一個企業如果在設定架構的時候不準確,那麼這家企業的產品也將會出現很大問題。

伴隨著他架構師這個角色的出現,李想往往會被坊間類比蘋果的賈伯斯,賈伯斯同樣是蘋果的架構師,如果沒有賈伯斯對蘋果的產品線和產品核心點做出準確和完善的架構,那麼蘋果真的不會引領潮流而是隨波逐流了。

既然是架構師,那麼李想自然就會給自己的企業規劃一個完整且準確的策略,在產品層面,理想汽車的理念是自己擁有完整的研發、供應鏈、製造、質量、成本控制的綜合能力。只有做到以上核心點,產品在定義階段才會準確,生產方面品質才會優秀,生產成本才會有進一步降低的可能性。

從李想和他的團隊想盡辦法獲得獨立生產資質的事情上,也能看出李想為了實現自己的架構目標付出了非常大的努力,要知道有多少新勢力車企為了獨立生產資質而折腰,最終不得不選擇代工,從而給自己帶來很多生產方面的問題。

除了架構師角色,我認為李想自己的性格和過往經歷也是促成他自建工廠的重要原因。

李想為什麼做泡泡網?因為他想了解更多IT 方面的知識,而周圍的網站內容又不能滿足他的要求,所以自己做了泡泡網;為什麼做汽車之家,因為想查詢一些車輛的參數、了解新車的內容,當時已經有的汽車媒體中提供的信息要不是數據不準確,要不就是信息滯後,滿足不了他的要求,所以創立了汽車之家,而且做到了全球汽車資訊媒體中流量最大。

對於理想汽車以及它的產品線,去年 10 月的發布會上李想的那句「造一輛讓我和我的朋友們都願意買的車」是很好的證明。李想就是要造一臺高品質的車給自己給朋友。深度認同馬斯克理念的李想,在車輛生產方面也學習了特斯拉解決製造問題的經驗。特斯拉讓他更堅定地認為,要造出一款高品質的車,必須要自建工廠。

汽車之家算是李想的一個得意之作

新企業到底是怎麼把控品質的?

建設工廠不難,如果沒有好的生產工廠做基礎,也就無法保證產品的品質。雖然特斯拉在續航裡程、超充站的不斷建設以及Autopliot 使用體驗這三個人無我有的長板上領先行業很多,但 Model X 鷹翼門漏水、Model 3 各種裝配問題的出現讓特斯拉備受指責。雖然他們也請了很多擁有傳統車企經驗的人來提升產品品質,但收效甚微,直到現在 Model 3 的裝配工藝和品質依舊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

那麼理想汽車,一個成立才 4 年的新企業在最複雜的汽車生產方面怎麼才能保證品質呢?理想汽車產品生產品質負責人周凡華給我講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他自己在理想汽車有一個讓同事顫抖的綽號「斯(撕)裡(理)蘭(攔)卡(掐)」。為什麼有這麼一個綽號?

在質量層面我不接受任何妥協,車的品質不好,賣給用戶砸的是自己的招牌,所以必須要把品質作為第一要務,所以面對問題必須攔住、掐住,不讓問題車出廠,遇到產品優化點對用戶能提升使用感受的,一定要講道理,哪怕是撕破臉也要完成,如果想讓一臺品質不好的車出廠,那麼你就從我身上軋過去。

為了保證最後的品質結果,周凡華給我們講了三個故事。

NO.1 使用 OKR 工具讓所有人目標和方法一致

在理想汽車內部,大家都在使用 OKR 這個工具,使用這個工具最大的目的是讓大家協同參與討論,並明確自己的工作結果是什麼,每周跟進結果,同時每周更新自己負責項目的信心指數,遇到問題,整個項目乃至整個部門甚至公司都會一起來解決一起完成項目。

「OKR 是一種語言,使用這個語言可以讓每個參與項目的夥伴都用同樣的語言來溝通,大家說同樣的話,目標一致,結果自然也是想要的結果」。通過 OKR 方法管理項目,可以讓整個項目每個人都知道項目中每一個子項目的進度和進展,這相比之前很多企業使用的 KPI 方法,員工只要完成自己的工作不考慮整個項目的進度。

NO.2 帶著產品去現場,讓供應商「羞愧」

理想 ONE 的零件是從上百個供應商那裡採購來的,所以不是一個供應商提供的零件好就能保證這臺車就是好的,需要所有供應商都提供高品質的零件才能保證產品最終的品質。

那麼如何能讓供應商願意投入精力給理想汽車提供高品質的零件呢?凡華和他的團隊用了一個「一石二鳥」的辦法,當遇到某一個零件的產品品質不符合要求的時候,他就會邀請供應商領導來工廠看最新階段的車,或者帶著團隊開車新階段的車去到供應商那裡,讓供應商時刻知道理想 ONE 的產品進行到哪一步了提升信心,而每次帶著車去供應商那裡,供應商都會被新一階段理想 ONE 產品的優化折服,特別是看到其他供應商提供的優質零件以後,看到自己提供的零件不太好的時候,他們自己也「羞愧」,最後很痛快地就把自己的產品按照理想汽車的標準和要求進行優化,不讓自己落下。

410 理想 ONE 發布以後,很多用戶都在吐槽理想 ONE 的座椅不夠好,理想 ONE 的座椅供應商與奔馳一樣,是專業供應商佛吉亞,品質和要求並不差。但作為一個新品牌,理想難免會受到供應商的一些「不公正待遇」。理想的質量團隊為了能讓佛吉亞接受並認可我們修改座椅的需求是對的,而且不僅僅是對理想好,更是對佛吉亞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談判,最終還是說服了佛吉亞。

佛吉亞為了保證理想 ONE 座椅的品質還特意調了兩名佛吉亞內部的「金手指」到工廠現場指導,所謂「金手指」,是指佛吉亞內部類似「匠人」的角色,他們通過自己的精力和工藝解決生產上的問題。費盡心機必然能得到好的結果,8 月 24 日,當理想 ONE 新一批展車到店以後,預訂用戶對理想 ONE 的座椅好評度非常高。

在理想 ONE 的生產過程中,類似的事情幾乎每天都都在發生,甚至供應商都發出了「理想對品質的要求,已經不輸跨國品牌」的感嘆。但他們不知道,要求不高,理想 ONE 不可能有好的用戶口碑,沒有用戶口碑,就別提銷量了,這對理想的每一個人都是生死之戰,當然要拼盡全力去幹!

NO.3 NVH 體驗必須好,否則這車不能出廠

作為一款增程式電動車,由於有物理存在的增程器,所以在 NVH 方面比純電車就多了一塊特別要注意的地方。一般電動車只要解決電機嘯叫的問題就可以,而理想 ONE 還得解決增程器的噪聲、震動的問題。

增程器的 NVH 優化花費了理想團隊的大量的時間

國內目前沒有一家車企正式推出過真正意義的增程式電動車,理想 ONE 作為第一個車型自然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周凡華說,他還記得去年 PPV 階段車出來的時候,增程器啟動以後車內可以明顯地聽到增程器的聲音,他當時說,我要是消費者,聽到這麼大的噪音,我肯定不買,而且我也不允許這樣的產品駛下生產線。所以他和他的團隊為了解決增程器的噪音問題,走四方、求高手,最終把增程器工作時的震動以及增程器啟動時的噪聲控制在了較低的水平,在媒體試駕中,各方媒體也對增程器工作以及啟動瞬間的震動表現交口稱讚。

造車沒有那麼簡單,如果沒有自己的工廠,自己的團隊,很多產品的優化改進都不可能這麼快解決的,而周凡華和他的團隊以及理想整個團隊一直在優化和解決理想 ONE 的產品品質,力求讓用戶買到高品質的車。

「只有一次出牌機會」不是李想自己喊的一句空話,這句話已經深入每一位員工的心裡,也把它當成自己的使命來踐行。

消費者利益放到第一位不再是一句空話

自理想 ONE 正式發布以後,很多預訂用戶都對理想 ONE 的一些內飾細節和功能提出了建議,隨後李想便在微博上發布了關於理想 ONE 的後續改進方案。

這讓我想到了當年特斯拉給中國用戶生產了專門的中國版 Model S 車型,這個版本的 Model S 增加了中央儲物格以及加長了坐墊長度,雖然這些需求並不是在用戶提出之後馬上解決的,但最起碼也得到了特斯拉的反饋。要知道在傳統汽車廠,只要確認了生產節奏那就幾乎不可能修改了,因為一個小配置的變化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生產節奏都會打亂。

而新勢力車企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聽用戶的需求,並快速進行調整,此時如果沒有自己說了算的工廠,這些改進不可能這麼快得到解決和迅速投產驗證的。

特斯拉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的行政座椅選裝件

回到理想汽車,410 發布以後,理想 ONE 的座椅、棕色內飾顏色、方向盤、中控臺區域都做了相應的調整,很多車企的朋友驚呼,都要量產了,還這麼改,能趕上嗎?品質能保證嗎?看似瘋狂的舉動卻透露出一個新車企相比傳統車企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在確保安全性和項目節奏的前提下滿足消費者的合理需求,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理想並不是無限制地進行調整,所有的調整都要圍繞一個詞進行,那就是質量,如果不能保證按時按質量交付,那麼這個優化就要進行考量,如果這個優化是事關生死的,那麼多難也要保證質量,而且此時就要投入更多兵力去解決這個問題。

李想對產品的優化無時無刻

當優化點解決了,必須要在實車上驗證,這時候自己的工廠再次發揮了重大作用,畢竟都是自己的夥伴,目的也都一樣,幹就完了,不用考慮其他的因素,所以大家才能看到很多優化點迅速地進行了調整並被同步到 App 或者微博上。

新勢力車企善於傾聽用戶需求,而且改變都很迅速,而對於理想汽車而言,天時-有電動化這個大浪潮作為背景;地利-有自己的工廠,有自己完整的研發團隊和供應鏈;人和-有一群有共同目標說共同語言的夥伴,最終理想 ONE 我相信一定是一款真正意義的「造一輛讓我和我的朋友們都願意買的車」。

當我寫完最後一段文字的時候,理想 ONE 的用戶試駕即將開始,媒體試駕反饋雖然不錯,但作為理想汽車的衣食父母,預訂用戶是否滿意才是真正重要的。我想經過這一輪的用戶試駕,李想和他的團隊又會收到不少新的用戶建議吧,這些建議所帶來的新變化同樣會在理想的工廠裡逐步變成現實。

畢竟「造一輛讓我和我的朋友們都願意買的車」,是每一位理想汽車的夥伴都希望看到的事情,因為每一個人都渴望著成功。

相關焦點

  • 理想汽車加速度
    截至目前,理想汽車的總融資規模超過百億元,在新勢力陣營當中位列頭部。但因其堅持自建工廠,以及花費6.5億元獲取生產資質,加上剛剛的量產工作,其資金並不算寬裕。根據江蘇省國資委的公告顯示,截至去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營業收入約為527.76萬元,淨利潤約虧損6.29億元,資產總額約為58.41億元,負債總額為9.31億元。
  • 纏鬥特斯拉,小鵬汽車的危險遊戲
    前幾日剛剛開展的廣東車展,小鵬汽車官宣將在2021年在全球推出首款搭載雷射雷達的量產智能汽車。這條消息在推特上引起一些質疑,特斯拉老闆馬斯克也跟著批評小鵬,「他們有特斯拉的舊版軟體,而沒有我們最新的神經網絡計算機。」對於小鵬汽車引以為豪的雷射雷達,馬斯克早在2019年的特斯拉自動駕駛開放日上,就曾說「使用雷射雷達很蠢。任何依賴雷射雷達的人都註定要失敗。
  • 解密汽車行業的矽谷:特斯拉汽車工廠(圖)
    據國外媒體報導,特斯拉是一家志在改變世界的美國汽車製造公司。近日,網絡媒體Alphr網站的記者參觀了特斯拉最先進的、位於美國加州的汽車工廠。  特斯拉是一家擁有雄心壯志的企業。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Musk)意在憑藉ModelX和Model3等電動汽車徹底改變汽車行業現狀,同時力圖在全球範圍內推廣特斯拉的充電技術和設備,從而支持特斯拉遠大目標的實現。為了探究特斯拉到底是如何研發這些神奇產品的,媒體記者們參觀了特斯拉位於加州菲蒙特市的工廠,該工廠佔地達370英畝,這正是特斯拉野心的最好證明。
  • 特斯拉柏林工廠要過這一關:200萬人的德國汽車工會
    特斯拉將在德國柏林建設電動汽車超級工廠,截止目前進展還算順利。但是,德國工會的巨大壓力可能會阻礙該工廠的建設進度。自從特斯拉宣布將在柏林附近建造超級工廠以來,該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受到德國人的大量關注。
  • 新能源汽車系列四:李想的理想,成為中國的特斯拉?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10月9日國常會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要堅持純電驅動戰略取向;10月27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到2035年燃油車全部為混動。 未來,新能源汽車將逐漸成為主流產品。
  • 特斯拉超級工廠屋頂開鋪太陽能電池,接下來要做什麼?
    特斯拉超級工廠屋頂開鋪太陽能電池,接下來要做什麼? 據Futurism報導,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終於為其一號「超級工廠」(Gigafactory 1)建造了屋頂太陽能電池板陣列。這個項目不禁讓我們對其產生諸多疑問:這個陣列什麼時候才能完成?特斯拉向超級工廠投入了多少資金?
  • 特斯拉市值超伯克希爾哈撒韋,新能源汽車的天花板在哪?
    特斯拉仍然擁有14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和145億美元的現金儲備,能夠應對各種情況和開支需求。此外特斯拉的德國工廠已經初具規模,預估2021年實現量產;德州工廠已經開始進行地基建造。這些汽車將運往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等歐洲國家進行銷售。據悉,這批標準續航升級版Model 3是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出口的整車與中國市場的車型保持一致。最近的報導指出,特斯拉向歐洲出口國產Model 3的數量在未來一年會大幅增加。特斯拉將於2021年在上海工廠生產55萬輛汽車,其中約11萬輛將運往歐洲。
  • 特斯拉與BBA,必有一戰|model y performance|小鵬汽車|特斯拉|bba|...
    特斯拉Model Y(中)與小鵬P7(右)、理想ONE,圖源特斯拉/小鵬汽車/理想汽車官微就目前而言,在「造車三兄弟」中,蔚來受到的影響較大,但在業內看來,這樣的影響只會是短期的。「像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產品,實際上與特斯拉產品拉開距離,並且已形成自己獨特的一些優勢,從而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這點從他們的銷量上就可以看到。」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界面新聞表示。今年年初,蔚來、小鵬和理想都公布了去年一年的銷量成績。
  • 傳理想汽車赴美 IPO 估值 40 億美元;淘小鋪涉傳銷,被凍 4400 萬元...
    (來源:新浪科技)傳理想汽車將於 7 月赴美 IPO,官方回應:不予置評7 月 3 日,據 36 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理想汽車 CEO 在近期的會議上向投資機構告知,理想汽車即將赴美 IPO,並最早在 7 月上市,承銷商包括摩根史坦利和瑞銀等。對此,理想汽車官方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公司對於這則消息不予置評。近段時間理想汽車頻繁在資本市場上展露頭角。
  • 特斯拉又「異想天開」,要顛覆汽車製造,員工:只會做白日夢
    如今新能源已經成為了最為熱銷的車型之一,而且新能源汽車也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當然也因為新能源汽車成為了搶手貨,一大批專業汽車人士都加入了造車行業。湧現出了很多蔚來,小鵬等新興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但是,雖然新能源汽車品牌眾多,不過要說到其中的王者當然非特斯拉莫屬了。
  • 馬斯克: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最終有望年產100萬輛電動汽車
    近日,據外媒報導稱,馬斯克在2020年的特斯拉股東大會上透露,上海超級工廠最終有望年產100萬輛電動汽車。特斯拉2020年度的股東大會,是在當地時間9月22日,也就是周二舉行的,在股東大會之前,他們舉行了電池日活動。
  • 特斯拉傳說中的超級工廠 將在上海誕生
    眾所周知,中國不僅是全球汽車產量的老大,也是消費量的老大。從產量上看,中國目前汽車年產量超過歐洲,也超過整個美洲,美國年產量連中國的一半都不到。至於汽車年銷量,中國也遙遙領先,相當於「美國+印度+日本+英國」。因此,要成為世界頂級車企,必須在中國市場有一席之地。中國是世界汽車版圖上,無法繞過的國家。
  • 特斯拉市值超伯克希爾哈撒韋,蔚來超越上汽,新能源汽車的天花板在哪?
    雖然新能源汽車公司市值上升迅速,但從業績表現來看,仍有較長的路要走。從市值超千億汽車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收佔比來看,上汽集團以4978億元位居首位,佔比64%;比亞迪以1050億元緊隨其後;而蔚來、理想、小鵬三家造車新勢力前三季度營收合計為170億元,僅佔比2%。截至27日美股收盤,特斯拉公司股價上漲了11.76美元,報收於585.76美元,漲幅2.05%。
  • 特斯拉(TSLA.US)市值超伯克希爾哈撒韋(BRK.A.US),新能源汽車的...
    產能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特斯拉交付了31.89萬,並在Q3業績會上確認將在今年年底前交車50萬輛的目標,即第四季交付量的缺口是18.1萬。工廠方面,特斯拉美國Fremont 工廠的 Model 3/Y 年產能從 40 萬增長到 50 萬輛(Q4能夠產12.5),上海工廠 Model 3 年產能從 20 萬增長到 25 萬輛(Q4能夠產6.25)。
  • 這是未來3年世界最大電動汽車工廠,特斯拉Model 3生產基地獨家探訪...
    7月28日,特斯拉向首批30位車主交付了最新款汽車Model 3。據駕享兄了解,在過去的十年裡,特斯拉已經成為電動汽車的全球領導者。與此同時,大賣的Model S轎車和Model X SUV兩款汽車,已經成為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等眾多傳統汽車品牌生產電動汽車的模仿對象或假想敵。這兩款汽車都在加州弗裡蒙特工廠生產,如今它成了Model 3的生產基地。
  •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為什麼幹不過特斯拉
    第二,品控太差,質量問題頻繁出現經常有朋友讓我推薦買車,我覺得買車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要考慮多種因素,一般我不給別人推薦車型。但是,我會給別人講最不值得買的車型。在我看來,新能源汽車最不值得買的是北汽新能源。這貨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搭載的車載充電機頻繁出現問題。而且一點網際網路基因都沒有。
  • 特斯拉扔出了一片「二向箔」
    2016年1月的香港演講,他又公開「哭訴」:自己為了中國客戶,連微信都學會使用了。馬斯克開始在特斯拉中國本土化的戰略上頻頻喊話。美國特斯拉工廠生產不順,也成為馬斯克加速落地中國戰略的一個因素。彼時正好也是特斯拉最痛苦的「產能地獄」時期,面對巨大的量產壓力,美國工廠超負荷運轉也無法應付,雪上加霜的是,加州工廠無人生產線雖然智能化程度高卻時不時會出現故障停擺。
  • 美媒盤點特斯拉對手,有蔚來理想小鵬,也有FF
    在金融行業的大規模資金支持下,電動汽車領域的挑戰者們正在對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窮追不捨。但這需要技巧、勇氣和好運。很多投資者都在打賭,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可以複製馬斯克的成功。
  • 「鯊魚」特斯拉的降維打擊,理想、蔚來、小鵬只能跪地求饒?
    眾所周知,上海市政府與特斯拉有份對賭協議:在未來5年內,特斯拉需要完成對上海工廠140.8億元(約合20億美元)的投資;從2023年底開始,特斯拉上海工廠每年須上繳22.3億元(約合3.23億美元)的稅收;如果無法滿足上述協議安排,就需要將這塊土地歸還給上海政府。「智能相對論」認為,想實現對賭,特斯拉要年產量50萬臺,這也決定了特斯拉在中國的策略以銷量為先。
  • 特斯拉(TSLA.US)「炸」降,蔚來(NIO.US)、小鵬(XPEV.US)、理想(LI...
    比如早期車主就反應,只要某個地區有蔚來車主,蔚來都會在當地有工作人員跟進,車主都表示這樣的成本太高了,一旦蔚來的銷量大幅增長,蔚來這種服務是不是就難以維繫或者服務品質就難以保證了呢?同時,汽車的角色已經多樣化了,汽車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服務性質的產品。其次,汽車本身提供了一個可支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