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貓換太子真相!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生狸貓只是傳說,真相是…
狸貓換太子是一個傳說故事。傳說中的包公最輝煌的功績是審出了發生在宮中的一件大案——狸貓換太子案,替宋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故事講述的是在北宋年間,劉妃沒有兒子,於是,她心懷嫉妒,唯恐李宸妃生了兒子被立為太子,所以,她就與宦官郭槐定計謀害劉妃。最終,以狸貓巧奪其子,宮女寇珠於心不忍,將真的太子交給了太監陳琳。李宸妃流落民間,最後李宸妃得包公相助得以平反,劉氏自盡而死。
那麼,這個流傳甚廣的「皇室巨大陰謀」在宋朝真的存在嗎?今天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起揭開這個狸貓換太子的真相。
其實,在歷史上確有「仁宗認母」一事,只不過這整個過程和包拯毫無關係。
據宋史記載,宋仁宗的母親姓李,是一個宮女,因為得到皇上的寵幸,生下了後來的太子,也就是宋仁宗。而因為宮女的身份,這位皇子一開始並沒有得到重視,直到當時劉德妃得到皇上的厚愛,被立為皇后,不過這位劉德妃可能是因為身體問題,一直沒有產下皇子。
自古以來都是母憑子貴,如果沒有皇子的話,那麼,皇后的位置遲早都會沒有。因此,劉德妃找到了李宮女,與她開誠布公的談了條件,其中大概就是將仁宗作為自己的孩子,她保證以後能讓他變成皇帝,同時,她會向皇帝請求讓李宮女升為妃子。
李宮女當初自是不肯的,可身為一介宮女,無權無勢,除了答應這位劉德妃的命令,根本沒有別的辦法,於是,身為母親的她從此失去了對孩子的撫養權,甚至連平時沒事想要抱抱自己孩子的權利都失去了。
就這樣,劉德妃被順利冊封為皇后,而生母李宮女,雖然後來也提升為昭儀,但是完全不參予撫養趙禎之事。李宮女一則是看到這種安排對兒子的好處極大,二則是也得罪不起劉皇后,所以也是不敢明言。
趙禎13歲即位,是為仁宗,劉皇太后垂簾聽政,始終以趙禎生母自居,皇宮內外滿朝文武皆知其中內情,但都是只瞞著趙禎一人。趙禎24歲時,李昭儀病危,劉皇太后提升她為李宸妃。但不久後便死了,終年46歲,劉皇太后打算以普通宮人的禮儀葬她。
此時,宰相呂夷簡不同意,他對皇太后說:「太后如果不考慮劉氏(指皇太后氏族)的安危,臣不敢講話;太后如果想到劉氏的安危,李宸妃葬禮應從厚葬之。」劉皇太后頓時明白,將來宋仁宗總有一天會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於是,她便同意李宸妃以皇太后服飾收殮。
之後,劉皇太后將其棺中充滿水銀,從西華門出喪,停朝三日棺柩放在洪福寺中。
公元1033年3月甲午日,劉太后崩於宮中。劉後其人,誠如我們前面所說,有功有過,很難用好人或壞人之類的評語簡單地加以評估。
由於劉後做什麼都考慮得比較周全,所以終其一生,她能始終得到兒子趙禎的尊敬。當她病重期間,由皇帝親自宣布大赦天下,並且「延天下名醫,馳傳詣京師」。
可嘆醫生救病救不了命。劉後逝世以後,燕王趙德昭入宮奔喪,趁便向小皇帝趙禎進言,指出「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
宋仁宗天性仁孝,聽了之後嚎啕大哭,痛不欲生,一連幾天沒有上朝,還下了一道言語痛切的詔書責備自己。隨後,他將李氏尊為皇太后,又親自前往禱告,並下令對劉後害死母親一事進行調查。但調查結果並非像燕王所說。
李妃死後一切均按太后之禮盛斂,仁宗還連續為母親上尊號,建神廟,若地下有知,李氏也該含笑九泉了。
多年後,李氏之死真相被永久掩埋,民間對這位仁宗生母一生的悲劇各種憐憫,並且根據這段往事編出各種故事的演義,所以也就有了後來的「狸貓換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