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空君 編輯:小詩妹
1968年,在《智取威虎山》拍攝的時候,地球的另一面,庫布裡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上映了。
這部片子被稱為太空歌劇,在沒有超級計算機的年代,庫布裡克做出了夢幻級的效果。
這部50年前的片子,即便是放在現在,無論是劇情還是特效,也絲毫不落伍。
這部電影的編劇是克拉克,科幻三巨頭之一。在拍攝《2001太空漫遊》的同時,克拉克也創作這部小說。
後來《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出版,成為科幻小說歷史上的經典。
中國最著名的科幻小說家,《三體》作者劉慈欣曾經說過: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50年過去了,中國終於要迎來自己的第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和《2001太空漫遊》很像的是,編劇正是作者劉慈欣。
作為科幻小說愛好者,我讀過克拉克的每一本能夠買到的中文譯本,也讀過劉慈欣的每一篇科幻小說。
初讀大劉的作品,會被其中的科幻點子震驚的說不出話來。但是看了克拉克的作品後,會發現大劉其實是在克拉克的作品裡找的點子,然後又升華提煉成自己的。
中國人拍科幻片靠譜嗎?
爛尾的《三體》電影記憶猶新,最好不要上映。
但是中國人不可能永遠不做科幻片。
和宮鬥劇相比,科幻片有什麼難的嗎?
不客氣的講,堪比登月。
首先要有恢弘的世界觀,其次要有完善的工業化體系,再次教育要跟上,民眾有科普意識。
庫布裡克的所有拍攝道具都是定做的,從空間站到飛船到太空衣,影片的成本高達1200萬美元,要知道這是在1968年。
50年後,郭帆說,我來試一試。
其實,看到這一幀圖的時候,我就知道《流浪地球》成功了。
為什麼肯定?
畫面顯示的是地球路過木星,被木星引力捕獲導致交換大氣層的情況。
畫面裡的幾個問題:
1、地球為什麼會路過木星?
因為地球人試圖通過木星的引力彈弓節約能量,這是許多科幻作品中常見的設定。不過以前一般都是飛船,用星球的還真是腦洞大開。
2、這個角度的木星為什麼看起來不一樣?
以前地球人是看不到木星的這個角度的,從地球上看,木星是這個樣子的。
在2016年之前,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張圖裡的木星的角度。
那這張圖從哪來的?
來自NASA的朱諾探測器。
2011年8月5日12時25分,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從美國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點火升空,開始踏上遠徵木星之旅。
2016年1月13日下午2點(北京時間1月14日凌晨3點),美國朱諾號打破依靠太陽能提供能源的探測器最遠航行記錄,當時它距離太陽約7.93億千米,相比較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只有約1.5億千米。
北京時間2016年7月5日中午,美國宇航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已在太空飛行4年11個月的「朱諾」號成功進入木星軌道,這是自2003年「伽利略」號結束木星探測任務以後,13年來首顆繞木星工作的探測器。
朱諾是什麼意思?
這是天后赫拉的羅馬名,木星的希臘名叫宙斯,羅馬名叫朱庇特。
木星為什麼叫宙斯呢?因為木星有六十多顆衛星,就像宙斯的情人,你懂的。
當然了,情人和衛星的梗,只是個巧合,古人看不到那麼多衛星的。木星在地球上看起來是最大的行星,自然就是天神了。
《流浪地球》怎麼拿到的這張圖呢?劇組從NASA買的。
3、下一站是哪裡?
據看過試映場的朋友反饋,電影《流浪地球》和原著差異比較大,等於只取了個創意,劇情幾乎是原創的。
大劉的原著已經腦洞大開了,電影更進一步。看到預告片裡加特林怒放向大紅斑的時候,渾身起雞皮疙瘩。
太TMD燃了。
越過木星,地球的下一站是哪裡?
星辰大海。
在預告片裡,吳京說:我原來以為家在身後,現在才知道,家,在前面。
這畫面素質,已經趕上50年前2001太空漫遊了,說實話,能趕上50年前的美帝大片,我就很知足了。
這句臺詞說明了電影和原著的價值觀差異比較大,大劉的小說裡,那時的人類已經沒有了很深厚的感情
吳京出演,有人擔心,會不會成為太空版戰狼?
雖然我個人對戰狼不怎麼感冒,但是戰狼不失為中國現代化工業水準的一部優秀作品。
而吳京參演的《流浪地球》,並非為了展現愛國主義精神,而是演繹全人類同呼吸共命運的主題。
據看過試映場的小夥伴們說,吳京其實只出演了十幾分鐘,不是主角,劇情也很自然。
那麼,下面說正事了,畢竟這個公眾號是說年報的。
這部即將大賣的電影,是誰投資的呢?
北京文化和中國電影。
2014年中影籌備這部電影時,就公布過預計製作成本是5000萬美元,而2016年引入投資方北京文化之後,北京文化又注入了10,750 萬元,其中北京文化投資的影片製片成本 7,250 萬元,墊付的宣傳和發行成本不低於 2,500 萬元、不超過 3,500 萬元。
目前的消息看,這部片子總投資3.2億人民幣,最近,北京文化的關聯方,導演郭帆追投3000萬元。
北京文化這家公司,比較喜歡玩激進的,經常搞對賭,對賭的結果就是商譽巨高。公司淨資產47.94億,商譽高達15.88億,佔比33.12%。
高風險背後也是高回報,北京文化的收益非常可觀。
但是作為一個老會計,星空君還是持謹慎態度。北京文化的年報出來,會詳細拆解分享。
期待大年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