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5號,我們上南中學赴臺訪問交流團師生一行人來到了位於阿里山鄉鹿林前山的鹿林天文臺進行訪問交流。雖然山路崎嶇,但大家互相打氣,一口氣爬過幾百米的山路臺階,登上海拔2862米的鹿林山頂,抵達鹿林天文臺。
抵達天文臺,臺內的肖老師貼心地為又冷又餓的我們準備了零食,溫暖的棉拖鞋,之後如數家珍地介紹起天文臺的歷史和現在的科研觀測工作。鹿林天文臺成立於1999年,是臺灣最大的光學觀測基地。現有口徑1米的天文望遠鏡一臺,40cm的天文望遠鏡兩臺。參與多項重要的國際天文計劃,是亞洲發現小行星最活躍的地方。鹿林天文臺的常駐觀測人員是兩位老師——肖老師和林啟生先生。他們日落而作,日出而息,用肖老師的話是『我們過得是美國時間哦』。因為現在是臺灣南部的雨季,所以可觀測的夜晚不多,今晚就趕上了陰雲密布,直到九點多鐘,我們才用肉眼看到了著名的夏季大三角——天津四、牛郎星和織女星,這也是都市的上海難得的景象。可惜雲層移動太快,幾分鐘後夜空僅見的三顆星也隱藏進雲層中。肖老師惋惜的告訴我們,如果是秋冬季節來到鹿林天文臺,每天都是繁星滿天,銀河浩瀚,觀測計劃排的滿滿的。真希望秋冬季節再來一次天文臺啊。
回程時,天空又下起了濛濛細雨,坐在大巴車上,不禁回想起肖老師的話語:儘管臺灣的上層並不大力支持天文研究,經費的投入也有限,但天文工作者對宇宙的探索欲望和對天文的強烈興趣使得我們一直努力克服現實的各種問題,這才有了現在的鹿林天文臺。王爾德說過:「即使身處髒水溝,也要仰望星空。」希望我們永遠有勇攀高峰的毅力、一往直前的勇氣、親近自然的初心,以及對漫天繁星、浩渺宇宙的敬畏之心和探索精神。
下山途中,我們還非常幸運地看到了一對帝雉(特產於臺灣的一種雉科鳥類)在雨中漫步,一群毛茸茸的獼猴在路邊玩耍,還看到了一隻體型嬌小的山羌(小型鹿科動物)在叢林間一閃而過,也算是我們此次鹿林之行的意外收穫吧。
學生處特約通訊員
高二(7)班 韋依晟
2019年8月17日
指導老師:張正國 謝桂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