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世界最先進、功能最強大的天文臺--帕瑞納天文臺

2020-12-06 人民網國際

原標題:探尋世界最先進、功能最強大的天文臺--帕瑞納天文臺

  終日身居鋼筋水泥森林,忙碌中匆匆前行, 你許久沒有抬頭仰望天空了吧?你還記得上一次看到漫天繁星的感受嗎?我在帕瑞納天文臺使用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組望遠鏡,被壯美的宇宙震撼,「雖然我們有電視、網絡和汽車,但我覺得我們犧牲的不僅是天上那些一閃一閃的星星,還有我們的夢想。」

  在聖佩德羅(San Pedro)休息一天後,喬西打算前往阿根廷,阿諾、安吉和我則要沿著智利往南走,我早計劃好去拜訪帕瑞納天文臺(Paranal Observatory)。

  帕瑞納天文臺是歐洲南方天文臺(ESO: 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在智利安託法加斯塔(Antofagasta)以南約130千米的帕瑞納山的觀測地。20世紀90年代,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的觀測地拉西拉天文臺(La Silla Observatory)已經有十餘臺望遠鏡,卻苦於無處安置甚大望遠鏡(VLT:Very Large Telescope)。為了尋找最理想的位置,歐洲南方天文臺耗時兩年多,最終選擇了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用炸藥炸平山頭,建造了帕瑞納天文臺,並於1999年啟用。這裡海拔2632米,距離海岸線約12千米,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西面來自太平洋的雲層被山峰遮擋,東部的安第斯山脈又攔截了來自大西洋的雨雲。沙漠裡沒有水源,沒有任何動植物;遠離城市汙染,沒有燈光幹擾,空氣清新;一年中有340多個夜晚是晴朗的,是世界上最佳的天文觀測地之一。

  阿諾、安吉和我從安託法加斯塔向南騎行,一路上,我的摩託車頻出故障,幾經輾轉終於遠遠看到帕瑞納天文臺。我們沿著盤山公路駛過山口,見到一排排白房子基地,背後的山峰像被刀切過一樣平坦,呈完美錐形。天文臺就建在山頂上,四周都是棕色的沙漠,沒有任何生命跡象,感覺像到了火星。

  帕瑞納天文臺的媒體負責人耿扎羅在停車場迎接我們,他今天恰好要接待美國《國家地理》拍攝組,所以提前帶我們參觀。耿扎羅先帶我們走進一座很隱秘的建築——ESO酒店(ESO Hotel,或稱The Residencia),住客幾乎都是世界一流的天文學家和工程師。《007:大破量子危機》片尾,詹姆斯 邦德追逐黑幫老大多米尼克 格林到了沙漠。雙方廝殺之際,邦德走上一座沙漠酒店屋頂。那是一座異常奇特的酒店,頂層是碩大的半透明玻璃圓頂,酒店其餘的地方都被沙塵覆蓋。酣戰過後,屋頂轟然坍塌,兩人從空中墜落到酒店大廳,出現在觀眾眼前的又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原生態的木製牆壁……最終,酒店在爆炸中化為灰燼。在現實世界,這座毀滅的酒店依舊存在,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ESO酒店。德國建築設計師菲利普 奧爾打造了這座真正的「沙漠避風港」——4 層高、120 間客房、有遊泳池、有綠植的生態酒店。酒店依地勢而建,如同堅實的水壩隱在沙漠中,戶戶朝南的房間也方便客人遠眺幾千米外太平洋的壯麗風景。

  拿到訪問人員通行證後,耿扎羅開車帶我們前往山頂的天文臺。約8層樓高的甚大望遠鏡很是引人注目,它由4臺相同的8.2米口徑望遠鏡組成,組合的等效口徑可達16米。4臺望遠鏡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成光學幹涉儀進行高解析度觀測。除此之外,還有4臺1.8米口徑的輔助望遠鏡、4米口徑的可見光和紅外巡天望遠鏡(VISTA: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以及2.5米口徑的VLT巡天望遠鏡(VST:VLT Survey Telescope)。 耿扎羅說,這是世界上最先進、功能最強大的天文臺,我們在新聞裡看到的天文發現和星雲圖幾乎都源自這裡。

  太陽快下山了,科學家們開始準備夜間的工作。耿扎羅帶我們進入4號間,望遠鏡的技師正準備把天窗打開。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這麼先進的機械,仰視望遠鏡,第一眼就被深深震撼了,感覺自己不是身在真實的世界,而是陷落在科幻電影中的未來世界。耿扎羅的電話鈴聲打斷了我的遐想,原來是《國家地理》拍攝組到了,他得下去招待他們,便找了一位技師帶我們繼續參觀。技師告訴我們,4號望遠鏡還有一項特殊功能,可以用雷射在大氣層高處創造一顆人造恆星,糾正受大氣湍流影響的圖像,形成更加銳利的圖片,幫助消除大氣層的失真現象。「當初,天文學家開始研發這些雷射時,每個人,包括很多專家,都認為這個目標幾乎無法實現。」言談間,能聽得出這位技師的自豪之情。

相關焦點

  • 神秘天文臺-參觀山東大學威海天文臺
    《我們的宇宙》運用前所未有的最大銀幕、最清晰圖像、最高精密度以及最強功率的放映系統—IMAX,將觀眾引領到宇宙深處,呈現給觀眾一次身臨其境、美輪美奐的神秘宇宙之旅。我們的宇宙已經被世界上最清晰、最逼真的哈勃和其他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探索美麗壯觀的銀河系,遊走在神秘火星地帶;飽覽令人嘆為觀止的太陽以及前所未見的星雲深處等等這些天體結構。更深入的探尋完全被隱藏的宇宙奧秘,全方位洞悉宇宙是怎樣形成的。我們發現了驚人的線索,揭示了夜空中的繁星不僅僅只是微小的光,還是生命存在於其他星球真實的可能性。
  • 《山上有座天文臺》——探尋佘山天文臺的前世今生
    》在上海紀實頻道播出,探尋佘山天文臺的前世今生。▲點擊播放節目回放佘山天文臺,中國境內最早的天文臺,從1900年至今,120年見證中國近現代天文發展史,它不僅是一座天文臺,一座博物館,更是上海的城市名片,中國天文事業的發源地之一。
  • 觀星臺: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
    觀星臺位於登封市東南15公裡告成鎮,坐北朝南,背依告成山,面對箕山,西倚王嶺尖,東傍雙廟嶺,南臨潁水,又有石淙河、五渡河環繞,是一座具有測影觀星和計時等多種功能的天文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 中國天文臺巡禮--紫金山天文臺
    紫金山天文臺落成於1934年,1950年5月20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嚴格地說,位於天堡城的紫金山天文臺是紫金山天文臺的紫金山科研科普園區。紫金山園區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它的建成標誌著我國現代天文學研究的開始,中國現代天文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和天文臺站大多從這裡誕生、組建和拓展。由於它在中國天文事業建立與發展中作出的特殊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然而,隨著南京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該園區受光害汙染,不再適合夜天文觀測,成為科普教育的絕佳之地。
  •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你知道在哪裡嗎?
    河南登封觀星臺,由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於元至元十三年,即公元1276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元世祖忽必烈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後,任命郭守敬等人改革曆法。郭守敬組織了規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測量,在全國建立了27個天文臺和觀測站,登封觀星臺就是中心觀測站。
  • 首獲德國天文臺認證 國產手錶有了強大「中國芯」
    然而在鐘錶界,「天文臺」則別有深意。稍有些鐘錶常識的人會知道,「天文臺認證」是國際公認的機械手錶質量和準確度的最高標準,如果手錶能夠通過天文臺標準認證,就意味著其制表技術、工藝已經躋身於世界制表業先進之列了。
  • 世界知名天文臺專題系列 序
    ~在玩過了家裡的小型業餘天文望遠鏡後,想必大家都對世界上那些擁有巨型專業天文望遠鏡的天文臺充滿了好奇和崇拜吧。接下來就為大家逐一介紹世界各地的天文臺。首先,我們要對這些天文臺做一個基本的分類,它們基本可以分為三類:光學天文臺,射電天文臺和空間天文臺。1.
  • 科學家拍到飛行的「宇宙蝙蝠」,迄今為止最清晰的照片!
    歐洲南天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的科學家最近拍到一張酷似蝙蝠在飛行的星雲圖片,而它的綽號就叫「宇宙蝙蝠」(Cosmic Bat)。這是該星雲迄今最清晰的圖片。
  • 中國現存唯一最古老的天文臺,我國古代天文技術超西方300年
    中國最古老的天文臺——河南登封古觀星臺,古觀星臺所在的告成鎮,在登封市東南12公裡,古稱陽城,是夏禹建都的地方,登封古稱嵩陽,因地處中嶽嵩山南麓而得名,在中嶽嵩山地區上千年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天下之中在中國,中國之中在中原,中原之中在嵩山,天有心,地有膽,天心地膽在告縣,告縣,
  • 拍到飛行的「宇宙蝙蝠」 ,迄今為止最清晰的照片!
    歐洲南天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的科學家最近拍到一張酷似蝙蝠在飛行的星雲圖片,而它的綽號就叫「宇宙蝙蝠」(Cosmic Bat)。這是該星雲迄今最清晰的圖片。
  •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世界上未知的事情很多,人們早在遠古的時候就渴望了解宇宙,觀測天體,隨著今天人類科技的發展,人們已經可以了解到距離我們200多億光年的星體。隨著我們的觀察,近地小行星接近地球的時事情時 有發生,這引起了天文工作者的重視,小行星真的會撞擊我們的地球嗎?觀看天是否直接用眼睛看呢?  早在遠古的時候人們就渴望了解宇宙,今天的人已經可以了解到距離我們200多億光年的星體。
  • 盤點世界上現存在的,歷史最悠久的9個「古董」天文臺!
    天文學家和工匠們也建造了各種各樣的天文臺觀測站,即使在今天,人們也不得不佩服古人對行星、星座和季節的微妙把握。當時,天文觀測的意義一直是政治、宗教、科學的結合體,與現在的科學意義相去甚遠。讓我們回到那個遙遠的時代,探索世界上最古老的9個天文觀測站遺址。  中置河南告成觀星臺
  • 《築夢天下》仰望星空——歐洲南方天文臺
    世界上出名的天文臺很多,有英國格林威治皇家天文臺、美國夏威夷莫納克亞天文臺和歐洲南方天文臺等等,其中歐洲南方天文臺是全球首個國際性天文學研究機構
  • 這裡是本初子午線的所在地,走進格林威治天文臺,探尋時間的奧秘!
    為解決在海上測定經度的需要,英國決定在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威治花園中建立天文臺,這就是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臺。今天「金臺唱晚」微信公眾號推送人民日報社原國際部高級編輯劉正學《我腳踩在東西兩個半球上——參觀格林威治天文臺》,帶您前往本初子午線所在地一探究竟。🔹全文共946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 幾張高清大圖帶你一起簡單的了解下歐洲南方天文臺的望遠鏡
    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的設施融合成一張的想像景觀這幅拼貼畫展示了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的拉西亞和莫納克亞山的設施,並將其合併為一個虛構的景觀。左邊可以看到即將推出的極大望遠鏡,它裝有巨大的39米主鏡;歐洲南方天文臺的8.2米單位的甚大望遠鏡位於中間;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的66個高精度天線有幾個在右側,以及即將推出的切倫科夫望遠鏡陣列的天線。
  • 格裡菲斯天文臺:洛杉磯的文化象徵
    站在格裡菲斯天文臺山頂,既可以清楚地看見好萊塢山上9個白色的高13.7米的英文字母 "Hollywood",也可以遠眺太平洋,甚至是洛杉磯的高樓大廈,欣賞洛杉磯的璀璨夜景。天文臺於1933年建成,1935年正式免費對公眾開放。在開放的最初5天,這裡接待了超過13,000遊客。今天,格裡菲斯天文臺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臺,並且是深受洛杉磯當地居民及全球遊客的喜愛。
  • 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亞洲韓國慶州市瞻星臺
    亞洲最古老的天文臺在遙遠的古代,天文臺既是天文觀測的基 地,又是奉神佔星的場所。大約在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人為了觀測同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天狼星而建立了天文臺。這是迄今為止己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臺。至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天文臺則是位於韓國慶州的瞻星臺,大約修建於632-647年。
  • 國家天文臺與阿里雲達成合作,擬完成虛擬天文臺上雲項目
    國家天文臺與阿里雲達成合作,擬完成虛擬天文臺上雲項目 劉寶興/證券時報 2016-10-13 15:16 來源:澎湃新聞
  • 格林尼治天文臺:民族、帝國與世界的文化記憶
    設計師克里斯多福·雷恩向查理二世提議在格林尼治城堡的原址上興建天文臺,理由是天文臺的高度加上山坡的海拔高度可以超過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而且這裡煙塵較少,利於天文觀測,離倫敦城又不是太遠,便於在此工作的科學家和倫敦的學者圈子交流信息。格林尼治城堡所在區域的功能自此發生了變化。
  • 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這片世界最乾燥的地方也是世界最好的觀星地!
    阿塔卡馬沙漠整體地形複雜,有部分地方非常平坦,邊緣則在安第斯山脈的最西端。沙漠佔地面積127000平方公裡,海拔2408米,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之一(年降雨量只有15毫米),不適合人類居住,然而人類在此繁衍生息已有上千年歷史。這裡一片荒蕪,卻美不勝收。   這裡也許是智利最為誘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