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尋世界最先進、功能最強大的天文臺--帕瑞納天文臺
終日身居鋼筋水泥森林,忙碌中匆匆前行, 你許久沒有抬頭仰望天空了吧?你還記得上一次看到漫天繁星的感受嗎?我在帕瑞納天文臺使用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組望遠鏡,被壯美的宇宙震撼,「雖然我們有電視、網絡和汽車,但我覺得我們犧牲的不僅是天上那些一閃一閃的星星,還有我們的夢想。」
在聖佩德羅(San Pedro)休息一天後,喬西打算前往阿根廷,阿諾、安吉和我則要沿著智利往南走,我早計劃好去拜訪帕瑞納天文臺(Paranal Observatory)。
帕瑞納天文臺是歐洲南方天文臺(ESO: The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在智利安託法加斯塔(Antofagasta)以南約130千米的帕瑞納山的觀測地。20世紀90年代,歐洲南方天文臺在智利的觀測地拉西拉天文臺(La Silla Observatory)已經有十餘臺望遠鏡,卻苦於無處安置甚大望遠鏡(VLT:Very Large Telescope)。為了尋找最理想的位置,歐洲南方天文臺耗時兩年多,最終選擇了阿塔卡馬沙漠(Atacama Desert),用炸藥炸平山頭,建造了帕瑞納天文臺,並於1999年啟用。這裡海拔2632米,距離海岸線約12千米,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西面來自太平洋的雲層被山峰遮擋,東部的安第斯山脈又攔截了來自大西洋的雨雲。沙漠裡沒有水源,沒有任何動植物;遠離城市汙染,沒有燈光幹擾,空氣清新;一年中有340多個夜晚是晴朗的,是世界上最佳的天文觀測地之一。
阿諾、安吉和我從安託法加斯塔向南騎行,一路上,我的摩託車頻出故障,幾經輾轉終於遠遠看到帕瑞納天文臺。我們沿著盤山公路駛過山口,見到一排排白房子基地,背後的山峰像被刀切過一樣平坦,呈完美錐形。天文臺就建在山頂上,四周都是棕色的沙漠,沒有任何生命跡象,感覺像到了火星。
帕瑞納天文臺的媒體負責人耿扎羅在停車場迎接我們,他今天恰好要接待美國《國家地理》拍攝組,所以提前帶我們參觀。耿扎羅先帶我們走進一座很隱秘的建築——ESO酒店(ESO Hotel,或稱The Residencia),住客幾乎都是世界一流的天文學家和工程師。《007:大破量子危機》片尾,詹姆斯 邦德追逐黑幫老大多米尼克 格林到了沙漠。雙方廝殺之際,邦德走上一座沙漠酒店屋頂。那是一座異常奇特的酒店,頂層是碩大的半透明玻璃圓頂,酒店其餘的地方都被沙塵覆蓋。酣戰過後,屋頂轟然坍塌,兩人從空中墜落到酒店大廳,出現在觀眾眼前的又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鬱鬱蔥蔥的綠色植被,原生態的木製牆壁……最終,酒店在爆炸中化為灰燼。在現實世界,這座毀滅的酒店依舊存在,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ESO酒店。德國建築設計師菲利普 奧爾打造了這座真正的「沙漠避風港」——4 層高、120 間客房、有遊泳池、有綠植的生態酒店。酒店依地勢而建,如同堅實的水壩隱在沙漠中,戶戶朝南的房間也方便客人遠眺幾千米外太平洋的壯麗風景。
拿到訪問人員通行證後,耿扎羅開車帶我們前往山頂的天文臺。約8層樓高的甚大望遠鏡很是引人注目,它由4臺相同的8.2米口徑望遠鏡組成,組合的等效口徑可達16米。4臺望遠鏡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成光學幹涉儀進行高解析度觀測。除此之外,還有4臺1.8米口徑的輔助望遠鏡、4米口徑的可見光和紅外巡天望遠鏡(VISTA:Visible and Infrared Survey Telescope for Astronomy)以及2.5米口徑的VLT巡天望遠鏡(VST:VLT Survey Telescope)。 耿扎羅說,這是世界上最先進、功能最強大的天文臺,我們在新聞裡看到的天文發現和星雲圖幾乎都源自這裡。
太陽快下山了,科學家們開始準備夜間的工作。耿扎羅帶我們進入4號間,望遠鏡的技師正準備把天窗打開。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這麼先進的機械,仰視望遠鏡,第一眼就被深深震撼了,感覺自己不是身在真實的世界,而是陷落在科幻電影中的未來世界。耿扎羅的電話鈴聲打斷了我的遐想,原來是《國家地理》拍攝組到了,他得下去招待他們,便找了一位技師帶我們繼續參觀。技師告訴我們,4號望遠鏡還有一項特殊功能,可以用雷射在大氣層高處創造一顆人造恆星,糾正受大氣湍流影響的圖像,形成更加銳利的圖片,幫助消除大氣層的失真現象。「當初,天文學家開始研發這些雷射時,每個人,包括很多專家,都認為這個目標幾乎無法實現。」言談間,能聽得出這位技師的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