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星臺: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

2021-01-09 騰訊網

觀星臺位於登封市東南15公裡告成鎮,坐北朝南,背依告成山,面對箕山,西倚王嶺尖,東傍雙廟嶺,南臨潁水,又有石淙河、五渡河環繞,是一座具有測影觀星和計時等多種功能的天文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價值。1961年3月4日,觀星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星臺包括周公測景臺、觀星臺、周公廟三部分。其中,周公測景臺是唐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天文官南宮說奉詔建立的,觀星臺是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於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立的,周公廟則是明代為紀念周公測影定地中的行為而建立。登封觀星臺的歷史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上面。

從觀星臺景區正門而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高約4米、由石質臺座和上面矗立的石柱共同組成的景觀,稱為「周公測景臺」。「景」,文言文中通「影」。「測景」其實就是指測量日影——樹立垂直標杆測量日光照射在地面所投射的影長。

中國古代測日影所用的儀器叫「圭表」。「表」是直立於圭上的杆子,「圭」是地上的土堆。圭表測影也叫立杆測影,用立杆測影研究曆法,是天文學發展史的一次飛躍。

到了周代,使用圭表就有了規範,杆子(表)規定為八尺長。《周禮》中載有「日至之景,尺有五寸」的記載,意思是在天地的中心——登封市告成鎮夏至那天的正午,八尺表的影長剛好是一尺五寸。

周公測景臺分上下兩部分,下部是錐形的石座名曰「圭」,高1.965米。上部為長方形石柱,名曰「表」,高1.956米,合唐開元尺子的八尺。石表北面距石座上面北邊沿37釐米左右,約合唐開元尺一尺五寸。八尺之表,夏至之日,影長一尺五寸,這一天的影長正好與石座北上沿的長度吻合。石座下部四周看不到影子,好像這一天無影。故俗稱此臺為「沒影臺」。

觀星臺是一座高大的青磚石結構建築,由臺身和量天尺組成。臺身狀若覆鬥,高9.46米,連小室通高12.62米。北壁下方兩側設有對稱的兩個通道口,由此盤旋登臨臺頂。通道及頂部邊沿築有1.05米高的短欄和矮牆,可憑欄遙望長空。

臺身北壁凹槽內向北平鋪的是石圭,被人稱為「量天尺」。它的表面用36方青石板接連平鋪而成,下部為磚砌基座。石圭長31.196米,寬0.53米,南端高0.56米,北端高0.62米。

石圭居子午方向及正南正北方向。圭面刻有雙股水道。水道南端有方形注水池,呈方形,北端有長條形洩水池,呈長條形,洩水池東西兩頭鑿有洩水孔。池﹑渠底面,南高北低,注水後可自灌全渠,不用時水可排出。洩水池下部有受水石座一方,為東西向長方形,其上亦刻有水槽一周。

直壁與石圭間留有36釐米的間隙,是橫梁下垂懸球的地方,用以經常校驗橫梁和石圭間的垂直關係及高差。直壁上方相對兩小室的窗口的下沿即置橫梁的位置,由此到石圭的高度等於40尺。

登上觀星臺可以看到日晷,原本由銅製的指針和石制的圓盤組成,可惜指針已經丟失。指針垂直穿過圓盤中心,圓盤南高北低,平行於赤道面,與「圭表」的原理基本相同。日晷兩面都有刻度,分別為十二時辰,每個時辰又等分為「時初」和「時正」,正好是一天的24個小時。

觀星臺的作用有兩個:「晝參日影,夜觀極星,以正朝夕。」除了測量日影的功能之外,當年的觀星臺上還有觀測星象的設施。《重修元聖周公祠記》碑載:「磚崇臺以觀星。臺上故有滴漏壺,滴下注水,流以尺天。」因此,觀星臺應當是一座具有測影、觀星和計時等多種功能的天文臺。

郭守敬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奉命修訂新曆法。觀星臺是郭守敬在當時所建的27個觀測站的中心天文臺。經過郭守敬、王恂等人的辛勤觀測與推算,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頒布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曆法——《授時曆》。

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觀測天象的建築之一。周公測景臺和觀星臺是「天地之中」宇宙觀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說服力的證據。觀星臺因其獨特的設計而成為元代天文學高度發達的歷史見證。

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衣索比亞召開的相關會議上,將「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定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觀星臺則被定為二十四節氣發祥地,自此它有了「雙遺產」的殊譽。

登封融媒記者 高鵬敏

相關焦點

  •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你知道在哪裡嗎?
    河南登封觀星臺,由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於元至元十三年,即公元1276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元世祖忽必烈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後,任命郭守敬等人改革曆法。郭守敬組織了規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測量,在全國建立了27個天文臺和觀測站,登封觀星臺就是中心觀測站。
  • 中國現存唯一最古老的天文臺,我國古代天文技術超西方300年
    中國最古老的天文臺——河南登封古觀星臺,古觀星臺所在的告成鎮,在登封市東南12公裡,古稱陽城,是夏禹建都的地方,登封古稱嵩陽,因地處中嶽嵩山南麓而得名,在中嶽嵩山地區上千年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天下之中在中國,中國之中在中原,中原之中在嵩山,天有心,地有膽,天心地膽在告縣,告縣,
  • 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亞洲韓國慶州市瞻星臺
    亞洲最古老的天文臺在遙遠的古代,天文臺既是天文觀測的基 地,又是奉神佔星的場所。大約在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人為了觀測同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天狼星而建立了天文臺。這是迄今為止己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臺。至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天文臺則是位於韓國慶州的瞻星臺,大約修建於632-647年。
  • 綠會星空工作委員會向IUCN系列指南推薦中國案例:河南登封觀星臺
    ——包括河南登封觀星臺的案例。它一旦出版,將成為世界上關於夜空保護的最經典的手冊之一,並且成為聯合國世界遺產中關於自然遺產相關標準的申報時可作參考的重要材料。不過,綠會工作人員在前期發現,該指南的草案的前一稿,幾乎沒有實質性的來自中國的案例。而星空,對於中國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歷史悠久。中國古代勤於觀察太陽、月亮和星星的位置和變化。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學生拍攝製作登封觀星臺記錄片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近日,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登封觀星臺為對象的記錄片《觀天定地知人——觀星臺》新鮮出爐。這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成果,也是國內首部由在校大學生獨立拍攝、製作的登封觀星臺記錄片,將對保護文物、弘揚傳統文化起到推動作用。
  • 古觀象臺——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
    北京古觀象臺位於北京市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觀象臺在明朝時被稱為「觀星臺」,臺上陳設有簡儀、渾儀和渾象等大型天文儀器,臺下陳設有圭表和漏壺。清代時觀星臺改稱「觀象臺」,辛亥革命後改為中央觀星臺。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天文臺上先後增設了八件銅製的大型天文儀器,均採用歐洲天文學度量制和儀器結構。它們不僅是實用的天文觀測工具,還是舉世無雙的歷史文物珍品。   觀象臺建於1442年,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
  • 3000年前的觀星臺 中國人的"量天尺"(圖)
    鄭州所在的周圍地區,從古至今一直被稱為中州、中原,嵩山稱為中嶽,都與古代「天圓地方」的觀念尤其是西周時期周公定登封陽城為「天下之中」有著直接關係,是中國古代天文觀的直接體現。     大約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我國的天文觀測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 琅琊臺是最早天文臺 膠南時間是北京時間
    膠南時間曾經是正宗「北京時間」        琅琊臺之謎追蹤       專家論證:琅琊臺是中國最早的天文臺       早報訊 昨天上午9時,由膠南市琅琊旅遊文化周組委會舉辦的中國天文曆法高層學術論壇在膠南市豐澤山莊大酒店舉行
  • 元朝時期的觀星臺,天文學的裡程碑,在此處看的星星都不一樣
    元朝時期的觀星臺,天文學的裡程碑,在此處看的星星都不一樣隨著技術科學的發展,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也逐漸被解開,然而外太空世界一直都是人類想探尋的地方,也希望能夠留下足跡,在古代古人就有探索天空的願望,因此也有眾多的觀星臺被留了下來。
  • 它是國家4A景區,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臺,具有重要天文意義!
    閼伯臺,古稱商丘,民間稱火星臺、火神臺,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西南3裡處,[1] 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處觀星臺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臺,還早上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臺,對研究中國天文發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 中國第一座天文博物館,北京古觀象臺
    古觀象臺曾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後,改稱為中央觀象臺,成為民國初年的國家天文臺,1929年停止觀測,更名為國立天文陳列館,成為中國第一座天文博物館。北京古觀象臺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始建於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稱作「觀星臺」,古觀象臺臺體高約14米,臺頂南北長20.4米,東西長23.9米。上設8架清制天文儀器。
  • 中國最好看的天文主題景點,都在這裡了!
    中國天文臺(站)分布全圖 | 國家天文臺12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吉林一號 | 作者拍攝13北京古觀象臺位於北京市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河南登封城東南15公裡的告成觀星臺是中國現存最為古老的天文臺,大約始建於1276年,創建者是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
  • 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千年歷史,比觀星臺還早了50餘年!
    袁州譙樓,又名「鼓樓」,高12.8米,佔地780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早存在的地方天文臺,集測時、守時、授時服務於一體。走近圓周塔,遠遠地就看到一個高懸的金框牌匾,黑色的底色上寫著金字,兩側的建築在時間的衝刷下微微有些斑駁。但牌匾在朝代更替中總是光芒四射,絲毫沒有被時間侵蝕。整個橋樓呈型,有南北兩個觀景屋頂。
  • 中國最好看的天文主題景點,都在這裡了
    中國天文臺(站)分布全圖 | 國家天文臺12吉林市隕石博物館位於吉林市世紀廣場附近,是中國第一個以展出隕石雨為專題的博物館。博物館內收藏著重達1770公斤的世界上最大的石隕石——吉林一號,遊客在這裡還可以親手撫摸天外來客拍照,觀看球幕電影,體會隕石雨的氣魄。
  • 古人夜觀天象的觀星臺,現如今成為了歷史研究和旅遊的著名景點
    說起夜觀星象,那就不得不說說這觀象臺或者說是觀星臺。觀象臺是觀測天文、氣象、地磁、地震等現象的機構,按其任務不同,現已分別採用天文臺、氣象臺、地磁臺、地震臺等名稱。觀象臺(Ziggurat)又稱山嶽臺,是古代西亞人崇拜山嶽、崇拜天體,觀測星象的塔式建築物。在北京也有一座這樣的觀象臺,它始建於1442年,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叫做「北京古觀象臺」。
  •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昆蟲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昆蟲 蟑螂可以說是有翅膀的昆蟲中最古老的成員。現在地球上生存的蟑螂大約有2000多種。 蟑螂有很多名稱,例如油蟲,正式名稱為蜚蠊,而根據不同品種,又有老蟑、大蠊、小蠊、光蠊、蔗蠊、土鱉等名稱或種名。
  • 地球上現存的十大最古老的生物!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曉在世界各處角落裡,那些最古老的動物們。1、 皺鰓鯊皺鰓鯊為一種生存接近1.5億年原始的鯊魚。值得我們慶幸的是,它只是生活在海洋的底部附近。2、蝌蚪蝦小編覺得這貨可能看起來並不太可怕,但它卻是在2.2億年前就一直生活得好好的。
  • 《江南百景圖》觀星臺攻略 觀星臺如何領取
    江南百景圖這款遊戲不斷上新的建築物,各位玩家們都可以在這裡享受到非常有趣的遊戲內容,非常古風的遊戲畫面讓玩家們愛不釋手,最近會上線一個新的建築物觀星臺,各位玩家們如果對觀星臺感興趣的話就快看看這份攻略吧!
  •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始建於南唐,為了紀念袁天罡?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宜春還有一個古老的建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袁州譙樓又被稱為宜春鼓樓,坐落於江西省宜春市中心城區鼓樓路步行街。這座始建於南唐保大二年即公元 944年的古老天文臺,至今仍講述著它當年的輝煌。袁州譙樓最初只是袁天罡的紀念祠,後來經過不斷的發展才變成了天文臺。袁州是袁天罡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它探索天文知識的起源點。
  • 登封竟然擁有十大世界之最,你知道幾個?
    04周公測景臺周公測景臺是世界現存最早的天文臺,可謂是世界天文學的先驅,它比國外最早的希臘亞歷山大天文臺和羅得斯觀星臺還早八百餘年。中嶽廟現存的殿、閣、宮、樓、亭、臺等建築39座近400間,石刻碑碣百餘座,佔地達11萬平方米,中軸線全長650米。是五嶽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道教廟宇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