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座天文博物館,北京古觀象臺

2020-12-04 匯寶旅遊

北京古觀象臺位於北京市中心長安街東端,建國門立交橋的西南側。古觀象臺曾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後,改稱為中央觀象臺,成為民國初年的國家天文臺,1929年停止觀測,更名為國立天文陳列館,成為中國第一座天文博物館。

北京古觀象臺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始建於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稱作「觀星臺」,古觀象臺臺體高約14米,臺頂南北長20.4米,東西長23.9米。上設8架清制天文儀器。清代接收了明觀星臺的建築和儀器,改稱「觀象臺」,至今在臺體南側的門洞上方還留有石刻「觀象臺」三個大字。北京古觀象臺從明正統初年到1929年止持續天文觀測近500年,是現存古觀象臺中保持連續觀測最悠久的天文臺。

北京古觀象台歷史悠久,建築、院落完整,儀器配套齊全,是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主要遊覽項目有清代天文儀器、中國古代天文學展覽和院落中陳列的元、明時代的天文儀器複製品。古觀象臺的代表性景點有:古觀象臺。觀象臺臺體高13.75米,臺上陳列著國之重寶––八架清代銅質天文古儀(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天體儀、地平經儀、象限儀、紀限儀、地平經緯儀、璣衡撫辰儀)。

北京古觀象臺的璣衡撫辰儀北京古觀象臺的璣衡撫辰儀

北京古觀象臺的簡儀北京古觀象臺的簡儀北京古觀象臺的簡儀

北京古觀象臺的天體儀北京古觀象臺的天體儀

相關焦點

  • 北京古觀象臺:追日問天五百年
    在喧鬧的北京東二環路邊、緊鄰建國門地鐵站,有一座古樸的高臺建築,高臺旁邊,樹木掩映下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四合院。這就是北京古觀象臺——明清兩朝赫赫有名的皇家天文臺。臺頂的八個神秘物件是國家一級文物——清代大型青銅天文儀器,中西合璧的特質令它們享譽世界。
  • 北京古觀象臺,中國古代天文觀象的縮影
    古觀象臺臺體高約14米,臺頂南北長20.4米,東西長23.9米。位於北京明城牆遺址公園東段的北側,繞過遺址公園的東南角樓一路往北很快就可以看到了,北京古觀象臺西側即海關博物館,可以一併列入行程。觀象臺現在歸口北京天文館管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科普基地。
  • 登古臺賞圓月 北京古觀象臺上演「清輝雅韻」天文館之夜
    (環球網文化記者 安綺)「十五的月亮十六圓」,10月2日農曆八月十六晚,北京天文館精心策劃一場融合傳統文化與天文科普於一體的盛宴:天文館之夜——「清輝雅韻」古臺賞月活動在北京古觀象臺舉辦。現場有二百名市民參與賞月、聽琴、觀展、登臺,感受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和獨特魅力,活動全程也面向廣大網友進行了同步網絡直播。
  • 北京古觀象臺為何興建?臺頂放置八個神秘物件還與乾隆有關
    最終《凡爾賽條約》的第131條規定:「所有1900年及1901年德國軍隊從中國掠去的天文儀器,在本合約實行後12個月內概行歸還中國。所有實行此項歸還之舉,所需費用,包括拆卸函裝,運送北京建設之費用在內,亦由德國擔任支付。」1921年4月,這五架古儀運抵北京,旋即按原來的布局安裝於臺上。
  • 北京古觀象臺:感受古色古香的天文科普—新聞—科學網
    北京城內二環的東南角,有一處被車流「包裹」的靜謐之地——北京古觀象臺。 古觀象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79年,元朝的天文學家王泃、郭守敬在今天北京市建國門西北側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機構——太史院和司天台,成為北京古觀象臺最早的源頭。郭守敬設計的簡儀,在渾儀基礎上,進行大膽改制和簡化,簡儀的運轉裝置在結構上與近代的望遠鏡的赤道裝置幾乎完全一樣,比丹麥天文學家第谷製造的具有同類裝置的赤道大儀早了300多年。
  • 北京古觀象臺:中國古人的科學智慧體現
    北京古觀象臺簡介在建國門旁的北京古觀象臺是世界聞名的天文古蹟之一,現在是北京天文館的組成部分。古觀象臺是元代司天台的遺址,大約建於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年),後明攻克北京時毀於戰火。明正統七年重建(1442年),明代改名為觀星臺,清代叫觀象臺。
  • 北京這座古觀象臺上都有什麼?這些儀器曾讓外國學者驚嘆不已
    在腳踏實地的同時不忘仰望星空,向宇宙的更深邃處探求知識與真理,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而那座矗立在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的古觀象臺,正是這一優秀傳統的明證。事實上,這座古觀象臺及其儀器,不僅集我國古代天文學成就之大成,還是融東西方科技與文化於一體的象徵。古觀象臺初名司天台,位於元代司天台遺址之上。據史料記載,元朝至正初建司天台時,曾在臺中蓋有一座金碧輝煌的重簷大殿。
  • 博物館時光|北京天文館:在這裡,追星
    博物館時光 | 北京天文館:在這裡,追星 對太空的好奇,從古至今,從未停歇。那星星的眨眼,是與地球的交談,是對人類的召喚。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修建的一座大型科普場館,也是當時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北京古觀象臺,建於明正統七年(1442年),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新中國成立後,古象臺移交給北京天文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古觀象臺遭劫前的最後一幕
    在腳踏實地的同時不忘仰望星空,向宇宙的更深邃處探求知識與真理,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而那座矗立在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的古觀象臺,正是這一優秀傳統的明證。事實上,這座古觀象臺及其儀器,不僅集我國古代天文學成就之大成,還是融東西方科技與文化於一體的象徵。古觀象臺初名司天台,位於元代司天台遺址之上。據史料記載,元朝至正初建司天台時,曾在臺中蓋有一座金碧輝煌的重簷大殿。巨匾御書「紫微」二字,高懸簷下,臺上的渾天儀、簡儀、銅毯、量天尺等諸般天文儀器,皆由擅長儀器製造學的元代科學家郭守敬主持建造。
  • 中國最好看的天文主題景點,都在這裡了!
    01北京天文館北京天文館位於北京西直門外大街,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AAAA級旅遊景區,有4個科普劇場。天象廳是我國大陸地區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廳,半徑為18米的宇宙劇場則擁有標準半球全天域銀幕。類似的還有位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內的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環鐵內的北京航空航天模型博物館。適合對航天感興趣的高中、大學學生。
  • 教育圓桌小記者參觀北京古觀象臺:「穿越」古代觀天象 現場提問解...
    …… 帶著這些問題,20名教育圓桌(微信號:jiaoyuyuanzhuo)小記者昨天(12月20日)來到北京天文館古觀象臺,體驗了一次中國科技與歷史相結合的特色活動。在熱鬧繁華的建國門,拐個彎就進入一個靜謐的四合院,裡面藏著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一道城牆隔離著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這樣的對比讓小記者們體會到了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魅力。
  • 中國最好看的天文主題景點,都在這裡了
    這裡推薦20個與航天、天文相關的景點,供你制定旅行計劃時參考。其中排在前面的更大眾一些,也適合親子遊玩;後面幾個景點則推薦給骨灰級愛好者。01北京天文館北京天文館位於北京西直門外大街,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AAAA級旅遊景區,有4個科普劇場。
  • 博物館地圖:遊北京天文館
    北京天文館,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8號,是中國也是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它分為兩部分:北京天文館(簡稱西館)和北京古觀象臺(簡稱東館)。這裡只介紹西館,看!就是那個頂部為半球狀的建築。西館又由A館和B館組成。
  • 北京天文館怎麼玩 親子遊玩攻略門票及交通指南
    北京天文館是中國第一座天文館,館內有直徑23.5米象徵天穹的天象廳,中間安裝精緻的國產大型天象儀,可表演日、月、星辰、流星彗星、日食以及月食等天象。除此之外,還根據不同層次的青少年學生經常性地組織舉行天文講座、天文培訓、天文奧賽、知識競賽和天文科技夏(冬)令營等各種科普活動,引導和培養學生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愛好。
  • 想玩穿越嗎,就去北京天文館玩時空穿越!
    想玩穿越嗎,就去北京天文館玩最酷的數字宇宙時空穿越,既能體現前沿科技還能感受古老文明,並在驚險刺激的冒險中探索自然的奧秘,不僅適合親子遊,而且無論是小朋友還是大朋友,都會喜歡的。北京天文館,國家4A級景區,位於北京西直門外大街,是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科學博物館。
  • 一戰後德國不得不歸還中國的天文儀器
    1919年的「五四」運動,促使中國代表拒絕在寫有「把山東權益無條件讓與日本」的《凡爾賽和約》上簽字,表達了偉大的中國人民的堅強意志,極大地震動了世界。  但是《凡爾賽和約》還有一項副產品,當時的戰敗國德國是執行了的,如《凡爾賽和約》第131條規定:「所有1900年及1901年德國軍隊從中國掠去的天文儀器,在本和約實行後12個月內概行歸還中國。
  • 古觀象臺——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
    北京古觀象臺位於北京市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觀象臺在明朝時被稱為「觀星臺」,臺上陳設有簡儀、渾儀和渾象等大型天文儀器,臺下陳設有圭表和漏壺。清代時觀星臺改稱「觀象臺」,辛亥革命後改為中央觀星臺。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天文臺上先後增設了八件銅製的大型天文儀器,均採用歐洲天文學度量制和儀器結構。它們不僅是實用的天文觀測工具,還是舉世無雙的歷史文物珍品。   觀象臺建於1442年,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
  • 在北京天文館,追星!
    北京天文館開館典禮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正式開館。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修建的一座大型科普場館,也是當時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新中國成立後,古象臺移交給北京天文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演示渾天宇宙和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的天體儀——中國曆朝唯一存世的渾象古觀象臺臺體高約14米,臺頂南北長20.4米,東西長23.9米。上設8架清制天文儀器。
  • 北京博物行記:北京天文館
    北京天文館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8號,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也是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圖片版權所有,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天文館的科普展覽主要集中在A、B館的一層,科普展覽以影像、圖片為主,常設中國指南針發明史展、玩轉星空、太陽廳、快樂探索宇宙、宇宙時空穿梭機、天象儀展覽等展覽,內容涵蓋了恆星演變、星宿、月球隕石等各類內容,內容還是很豐富的,非常適合小孩子去體驗,小孩子應該也會很感興趣。
  • 中國第一座天文館,可以觀看精彩的高科技電影,觀測天文臺!
    北京天文館是中國第一座天文館,分為A館(老館)和B館(新館)兩座。館內以精彩的劇場展示為主,遊客可以通過觀賞震撼刺激的高科技電影、觀測天文臺、參觀展覽等活動來了解宇宙的起源與發展,學習天文知識。B館內有宇宙劇場、3D劇場、4D劇場共三個天文劇場,以及天文展廳、太陽觀測臺、大眾天文臺、天文教室等各類科普教育設施。 其中,半徑為18米的宇宙劇場擁有標準半球全天域銀幕,能同時為200名觀眾呈現出氣勢恢宏的立體天幕效果,這在我國大陸地區獨一無二。4D劇場不僅能夠呈現栩栩如生的立體影像,還能產生噴水、噴風、拍腿等多種特效,為你帶來身臨其境的奇妙科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