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觀象臺位於北京市中心長安街東端,建國門立交橋的西南側。古觀象臺曾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後,改稱為中央觀象臺,成為民國初年的國家天文臺,1929年停止觀測,更名為國立天文陳列館,成為中國第一座天文博物館。
北京古觀象臺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始建於明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稱作「觀星臺」,古觀象臺臺體高約14米,臺頂南北長20.4米,東西長23.9米。上設8架清制天文儀器。清代接收了明觀星臺的建築和儀器,改稱「觀象臺」,至今在臺體南側的門洞上方還留有石刻「觀象臺」三個大字。北京古觀象臺從明正統初年到1929年止持續天文觀測近500年,是現存古觀象臺中保持連續觀測最悠久的天文臺。
北京古觀象台歷史悠久,建築、院落完整,儀器配套齊全,是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主要遊覽項目有清代天文儀器、中國古代天文學展覽和院落中陳列的元、明時代的天文儀器複製品。古觀象臺的代表性景點有:古觀象臺。觀象臺臺體高13.75米,臺上陳列著國之重寶––八架清代銅質天文古儀(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天體儀、地平經儀、象限儀、紀限儀、地平經緯儀、璣衡撫辰儀)。
北京古觀象臺的璣衡撫辰儀北京古觀象臺的璣衡撫辰儀
北京古觀象臺的簡儀北京古觀象臺的簡儀北京古觀象臺的簡儀
北京古觀象臺的天體儀北京古觀象臺的天體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