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千年歷史,比觀星臺還早了50餘年!

2021-01-08 豬豬的奇妙旅行

在伊春,除了動情的明月山,還有千年古樓,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總是散發著獨特的魅力,那就是袁州譙樓,一個講述千年故事的地方,這趟宜春之旅,不能錯過這個珍貴的遺蹟。

袁州譙樓,又名「鼓樓」,高12.8米,佔地780平方米,它是世界上最早存在的地方天文臺,集測時、守時、授時服務於一體。

走近圓周塔,遠遠地就看到一個高懸的金框牌匾,黑色的底色上寫著金字,兩側的建築在時間的衝刷下微微有些斑駁。但牌匾在朝代更替中總是光芒四射,絲毫沒有被時間侵蝕。

整個橋樓呈型,有南北兩個觀景屋頂。兩株參天大樹矗立在塔前,鬱鬱蔥蔥,綠意盎然,像忠誠的衛士一樣守護著這座千年古樓。大樹前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寫著「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既顯示了橋樓的高貴地位,也顯示了歷史底蘊。橋樓是江南典型的建築風格。裡面全是精美的木雕。如果不說是天文臺,更像是我眼中的城堡,與昨夜的小雨相匹配,呈現出「小樓昨夜又偏東了」的意境。

雨後的青石板路乾淨明亮,隱約能映出兩邊的建築。踩著青石板,我慢慢走過橋樓洞。洞壁是磚砌的,四周斑駁可見。山洞雖然不長,但我走了很久很久,就像穿越了一千年。大概是山洞裡昏暗的燈光,大概是我沉浸在磚瓦之中的故事。

爬上樓梯,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登上了塔。塔裡有六棟房子。讓我驚訝的是,房子裡的柱子都是歪斜的,但是屋頂卻很平,真的是莫名其妙。據說在橋樓擴建期間,木材收購出現問題時,發現了24棵粗而不直的銀杉樹,這種神奇的景觀就是用「雙手舉起重物」的意思創造出來的。

沿著橋,從南到北,我看到了許多古老的儀器和儀表,讓我大開眼界。最讓我吃驚的是觀天台上的銅璇璣,據說是白天觀察太陽,晚上觀察星星月亮,測量時間的有效時間間隔。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銅玄寂由雙環組成,類似地球儀。底座上的獨角獸栩栩如生,雕工十分精緻。底角有四尊銅像,栩栩如生。庫樓後面人來人往,已經成為宜春繁華的商業區。如今的庫樓已經不再是一千年前的樣子,而是記錄著城市的興衰,傳達著一種特殊的情感。

相關焦點

  • 觀星臺: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
    觀星臺位於登封市東南15公裡告成鎮,坐北朝南,背依告成山,面對箕山,西倚王嶺尖,東傍雙廟嶺,南臨潁水,又有石淙河、五渡河環繞,是一座具有測影觀星和計時等多種功能的天文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築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 中國現存唯一最古老的天文臺,我國古代天文技術超西方300年
    中國最古老的天文臺——河南登封古觀星臺,古觀星臺所在的告成鎮,在登封市東南12公裡,古稱陽城,是夏禹建都的地方,登封古稱嵩陽,因地處中嶽嵩山南麓而得名,在中嶽嵩山地區上千年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天下之中在中國,中國之中在中原,中原之中在嵩山,天有心,地有膽,天心地膽在告縣,告縣,
  • 琅琊臺是最早天文臺 膠南時間是北京時間
    膠南時間曾經是正宗「北京時間」        琅琊臺之謎追蹤       專家論證:琅琊臺是中國最早的天文臺       早報訊 昨天上午9時,由膠南市琅琊旅遊文化周組委會舉辦的中國天文曆法高層學術論壇在膠南市豐澤山莊大酒店舉行
  • 3000年前的觀星臺 中國人的"量天尺"(圖)
    鄭州所在的周圍地區,從古至今一直被稱為中州、中原,嵩山稱為中嶽,都與古代「天圓地方」的觀念尤其是西周時期周公定登封陽城為「天下之中」有著直接關係,是中國古代天文觀的直接體現。    元朝初年(公元1279年前後),元世祖忽必烈詔令著名的天文學家郭守敬、王詢等改革曆法,在全國設立了27處觀測臺,而登封告成的觀星臺則為中心觀測臺。     登封觀星臺為磚石結構,由臺身和石圭兩部分組成,是郭守敬所創高表制度僅有的實物例證。郭守敬通過測量,推算出一個回歸年為365日5小時49分20秒,與現代測算的回歸年時間相比,僅相差26秒。
  •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始建於南唐,為了紀念袁天罡?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宜春還有一個古老的建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袁州譙樓又被稱為宜春鼓樓,坐落於江西省宜春市中心城區鼓樓路步行街。這座始建於南唐保大二年即公元 944年的古老天文臺,至今仍講述著它當年的輝煌。袁州譙樓最初只是袁天罡的紀念祠,後來經過不斷的發展才變成了天文臺。袁州是袁天罡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它探索天文知識的起源點。
  • 世界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 日報時僅誤差20秒 立柱傾斜數百年不倒
    素有「文物昌盛之邦」美譽的江西省宜春市,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蹟不勝枚舉。位於鼓樓路中段的宜春鼓樓,由袁州知府滕強恕於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修建,屬袁州府署的一部分,因其同時兼作觀測天象、候籌報時的瞭望樓,又稱袁州譙樓。這座雄偉古樸的建築還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
  • 它是國家4A景區,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臺,具有重要天文意義!
    閼伯臺,古稱商丘,民間稱火星臺、火神臺,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西南3裡處,[1] 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處觀星臺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臺,還早上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臺,對研究中國天文發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你知道在哪裡嗎?
    河南登封觀星臺,由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創建於元至元十三年,即公元1276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元世祖忽必烈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後,任命郭守敬等人改革曆法。郭守敬組織了規模空前的天文大地測量,在全國建立了27個天文臺和觀測站,登封觀星臺就是中心觀測站。
  • 綠會星空工作委員會向IUCN系列指南推薦中國案例:河南登封觀星臺
    綠會星空工作委員會向IUCN系列指南推薦中國案例:河南登封觀星臺 2020-11-02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人夜觀天象的觀星臺,現如今成為了歷史研究和旅遊的著名景點
    說起夜觀星象,那就不得不說說這觀象臺或者說是觀星臺。觀象臺是觀測天文、氣象、地磁、地震等現象的機構,按其任務不同,現已分別採用天文臺、氣象臺、地磁臺、地震臺等名稱。觀象臺(Ziggurat)又稱山嶽臺,是古代西亞人崇拜山嶽、崇拜天體,觀測星象的塔式建築物。在北京也有一座這樣的觀象臺,它始建於1442年,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臺,叫做「北京古觀象臺」。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學生拍攝製作登封觀星臺記錄片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近日,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登封觀星臺為對象的記錄片《觀天定地知人——觀星臺》新鮮出爐。這是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成果,也是國內首部由在校大學生獨立拍攝、製作的登封觀星臺記錄片,將對保護文物、弘揚傳統文化起到推動作用。
  • •歷史文化】劉剛 ‖ 《自流井小溪圖》:現存最早的自貢地圖
    《自流井小溪圖》現存最早的自貢地圖劉 剛 80年前,自貢市在抗日戰爭中誕生,成為四川盆地除成都、重慶之外的第三個省轄地級市,其市名與行政區域從一開始就與「自流井」「貢井」兩口鹽井緊密相關。但鮮為人知的是,早在自貢設市以前的清同治年間,它的區域地圖就已繪刻完成,並取名《自流井小溪圖》。
  • 煙雨江湖觀星臺怎麼進 觀星臺進入方式一覽
    煙雨江湖這款遊戲在最近的幾天也是更新了,這次的更新帶來了不少的新內容,包括新主線,還有新的支線任務,玩家們也都是探索過一番了,那麼煙雨江湖這款遊戲中的觀星臺怎麼進?觀星臺的進入方式是什麼?下面就來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元朝時期的觀星臺,天文學的裡程碑,在此處看的星星都不一樣
    元朝時期的觀星臺,天文學的裡程碑,在此處看的星星都不一樣隨著技術科學的發展,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也逐漸被解開,然而外太空世界一直都是人類想探尋的地方,也希望能夠留下足跡,在古代古人就有探索天空的願望,因此也有眾多的觀星臺被留了下來。
  • 鮮為人知的孫權墓,為朱元璋守門1000年,是南京現存最早的古墓!
    南宋詩人辛棄疾早在800多年前就表達了這一情感。或許因為諸葛亮、曹操、劉關張爭風吃醋,很多人都不知道孫權,更別說他的墓在哪裡了。出生於182年,18歲時被立為「江東之主」,公元208年,孫權、劉備以三萬騎破曹操二十萬大軍,寫下了著名的《赤壁之戰》神話。
  • 格裡菲斯天文臺,站在天台上還可以將整座洛杉磯城盡收眼底
    朋友在洛杉磯,開車帶我逛了好多地方。抵達的第一晚就帶我去了天文臺,但是當時晚上八點多,按照導航走上山的路上堵車還限流,只好重新搜索換一條路,依然堵車,盤山路兩旁有自助繳費的限時停車位,但是都被停滿了。好不容易快爬到山頂的停車場,發現依然有工作人員限流,大概每十幾輛車放兩輛進入,其餘都指向旁邊盤下山的道路,無奈下山之路兩旁也停滿了前來參觀天文館和看夜景的遊客車輛,無奈回家。
  • 古觀象臺——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
    北京古觀象臺位於北京市建國門立交橋西南角,始建於明朝正統年間,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它以建築完整、儀器精美、歷史悠久和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獨特地位而聞名於世。觀象臺在明朝時被稱為「觀星臺」,臺上陳設有簡儀、渾儀和渾象等大型天文儀器,臺下陳設有圭表和漏壺。清代時觀星臺改稱「觀象臺」,辛亥革命後改為中央觀星臺。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天文臺上先後增設了八件銅製的大型天文儀器,均採用歐洲天文學度量制和儀器結構。它們不僅是實用的天文觀測工具,還是舉世無雙的歷史文物珍品。
  • 亞洲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亞洲韓國慶州市瞻星臺
    亞洲最古老的天文臺在遙遠的古代,天文臺既是天文觀測的基 地,又是奉神佔星的場所。大約在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人為了觀測同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天狼星而建立了天文臺。這是迄今為止己知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臺。至今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天文臺則是位於韓國慶州的瞻星臺,大約修建於632-6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