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宜春,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它的5A級景區明月山;亦或是它深厚的佛教文化。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宜春還有一個古老的建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
袁州譙樓又被稱為宜春鼓樓,坐落於江西省宜春市中心城區鼓樓路步行街。這座始建於南唐保大二年即公元 944年的古老天文臺,至今仍講述著它當年的輝煌。袁州譙樓最初只是袁天罡的紀念祠,後來經過不斷的發展才變成了天文臺。
袁州是袁天罡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它探索天文知識的起源點。他聽人說袁州的地形像烏龜,一下提起了他的興趣。於是,他就開始了勘察,經過自己的實地觀察,確實如此。只是還差一些東西,於是他就請人在城裡的幾個方位鑿了龜鼻、龜眉、龜眼五口井,成全了完整的龜形。
隨著他不斷長大,天文知識也在不斷的增長。他還不斷的向周圍的人預測下雨天,多次應驗,他也被傳的越來越神。最終他成了唐太宗時期的欽天監,北鬥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死後被葬在宜春,袁州譙樓就是人們為了紀念他而建。
南宋時,當地的袁州知府滕強恕翻新了這座鼓樓,並設置了銅壺、夜天池、日天池、平壺、萬水壺、水海、影表、定南針、添水桶、更籌、鐵板、鼓角等各種儀器。從此,這座鼓樓就擁有了測時、守時、授時三大功能。
如今,袁州譙樓坐落在高高的城牆上。棕黑色的二層木質小樓充滿了古色古香的氣息,旁邊蒼翠色的樹木則為它增添了無數的活力。在袁州譙樓上,還能看到觀測時使用的儀器,滿滿的全是歷史的滄桑感。與周圍的高樓大廈相比,袁州譙樓顯得十分清幽。
這座地標式建築值得一遊,來宜春千萬不要錯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