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 日報時僅誤差20秒 立柱傾斜數百年不倒

2021-01-09 亂碼的旅行故事

素有「文物昌盛之邦」美譽的江西省宜春市,文化底蘊深厚,歷史遺蹟不勝枚舉。位於鼓樓路中段的宜春鼓樓,由袁州知府滕強恕於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修建,屬袁州府署的一部分,因其同時兼作觀測天象、候籌報時的瞭望樓,又稱袁州譙樓。

這座雄偉古樸的建築還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上世紀90年代經專家考證,宜春鼓樓比之前認定的國內最古老地方天文臺——河南登封古天文臺要早約50年,甚至比世界上最古老的烏茲別克地方天文臺早兩個世紀。

樓上製造有渾天儀、圭表、天體儀、四級銅壺滴漏等15件古代天文儀器,後來還補鑄了唐代天文學家袁天罡研製的銅璇璣。值得一提的是,採用「四級銅壺滴漏」等儀器測量的時間與現在的標準時間相比,每天僅誤差20秒。

隋末唐初天文學家袁天罡曾經是唐太宗的智囊,相傳其死後就埋葬在距宜春鼓樓不遠處,當地民眾還於公元954年在此建了一座紀念祠堂。而這座祠堂也正是宜春鼓樓的舊址。樓內至今還供奉著袁天罡的神像。

相傳宜春鼓樓當年在建造時遇到了麻煩,採購回來的24根用作立柱的木材不夠直。一位工匠建議把這些立柱順勢分到一起,就像一雙撐開的手掌,同樣也可以撐起屋頂。於是就形成了現在這樣一側立柱往東歪,另一側立柱往西歪的格局。

宜春鼓樓現存房屋六間,佔地面積約780平方米,歇山重簷的屋頂歷經數百年風雨,一直巍然屹立不倒,展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堪稱古代建築史上的傑作和奇蹟。

鼓樓最早的牆磚還刻有唐代的官窯印章。值得一提的是,袁州盛產微晶高嶺土,燒造出來的城磚表面平整光滑,稜角分明,質堅如石,敲之有金屬聲。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修建鳳陽明中都皇城和南京城所用的城磚,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江西袁州。

隨著時代的變遷,宜春鼓樓的工作已被現代化的科技取代,但它作為一種古代文明仍在延續著底蘊深厚的宜春文脈。2006年5月,宜春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宜春城內最著名景觀之一。

相關焦點

  • 重慶清代舍利塔傾斜百年不倒 斜度超比薩斜塔
    榮昌斜塔百年不倒  一座神秘的清代舍利塔,不知從何時開始傾斜至今,其約30度的傾斜程度遠遠超過著名的義大利比薩斜塔(比薩斜塔高55米,目前傾斜約5.5度)。   在當地人注視下,斜塔經歷百年來的地震、山洪和風吹雨打仍屹立不倒,箇中緣由究竟是為什麼?有人說這座塔塔底埋藏的舍利子有神力,可保塔身永遠斜而不倒;也有人說工匠在建造斜塔時精確計算了角度,故意修成傾斜的姿態……  奇!塔身搖晃竟然不倒  這座神奇的石塔位於榮昌縣河包鎮經堂村白塔山半山腰,距鎮政府0.5公裡。
  • 日本研製出世界最精準時鐘 160億年誤差僅1秒
    中國網3月5日訊 據日本NHK網站3月4日報導,東京大學的研究小組成功研發出世界最精準的時鐘,160億年誤差僅1秒。目前定義時間基本單位1秒長度的銫原子時鐘精確度在100倍以上。據介紹,即使從宇宙誕生時開始計時至今,其誤差僅為0.8秒。這臺極其精準的時鐘被稱為「光晶格鍾」,是由東京大學研究生院的香取秀俊教授的研究小組研發而成的。
  • 4200萬年誤差僅1秒,冷原子鐘是世界上最「高冷」的鐘!
    原子鐘利用原子的穩定性,其準確性也隨著社會的進步逐年提升,甚至幾千萬年的誤差僅一秒。為了人類得以更好地研究太空,三億年僅誤差一秒的冷原子鐘也隨之誕生。那麼,冷原子鐘在研發原理是什麼?如何才能更好地應用它?
  • 4200萬年誤差僅1秒!一起來見識一下世界上最「高冷」的鐘
    在那裡我看到了這台鐘。貝桑松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是世界時間頻率的中心。每兩年一次的世界時頻大會都在這個小鎮召開,所以那裡聚集了人類歷史上最精確、最好的一些時鐘。大家看這台鐘,這是它的正面和背面。像這樣的一台鐘,精度就非常高了。它能高到什麼程度呢?高到10 -8這個量級。換句話說,一年也就誤差一兩秒。
  • 世界最精準原子鐘3億年誤差不到1秒
    鍶原子鐘3億年誤差不到1秒 北京時間4月18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美國和丹麥科學家日前聯合研製出一款迄今走時最為精確的原子鐘。這種時鐘的精度比當前的國際時區校準儀高出2倍以上,每3億年的誤差只有不到1秒。 研究人員聲稱,這種最新研製的原子鐘比當前國際時區校準系統和衛星系統所採用的計時器要精準2倍以上。這座鍶原子鐘現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與以往的其他原子鐘一樣,鍶原子鐘也是採用極其穩定的原子自然擺動原理進行計時。
  • 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始建於南唐,為了紀念袁天罡?
    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在宜春還有一個古老的建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地方天文臺。袁州譙樓又被稱為宜春鼓樓,坐落於江西省宜春市中心城區鼓樓路步行街。這座始建於南唐保大二年即公元 944年的古老天文臺,至今仍講述著它當年的輝煌。袁州譙樓最初只是袁天罡的紀念祠,後來經過不斷的發展才變成了天文臺。袁州是袁天罡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它探索天文知識的起源點。
  • 世界最精準時鐘:160億年誤差僅1秒
    日本東京大學量子電子學教授香取秀俊領導的研究小組宣布,已製作了2臺「光晶格鍾」,並相互確認了精確度。「光晶格鍾」較目前定義時間基本單位1秒長度的銫原子鐘精確100倍以上。據介紹,即使從138億年前宇宙誕生時開始計時至今,2臺「光晶格鍾」之間的誤差也將不足1秒,擁有高度一致性。
  • 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利瑪竇 坤輿萬國全圖 168×382cm 南京博物院藏 原標題:我國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   此次,《坤輿萬國全圖》首次走出南京博物院,於4月16日在浙江美術館館慶10周年首個特展「心相·萬象
  • 世界第一斜塔,傾斜度是比薩斜塔的3倍,建造年代也比它早數百年
    導語:世界第一斜塔,傾斜度是比薩斜塔的3倍,建造年代也比它早數百年。緊跟大腳丫,世界在腳下,歡迎點閱本期內容。提起斜塔,大家最先想到的應該是比薩斜塔。這座塔因為傾斜數百年不倒而聞名於世,更由於伽利略的「兩個鐵球」自由落體實驗而被寫進了中學課本。大家去義大利旅遊,幾乎都要去拍一張借位的手扶比薩斜塔的照片,但它其實並不是世界上傾斜度最高的塔。
  • 地圖物語丨現存最早帶經緯線的北京地圖
    地圖物語丨現存最早帶經緯線的北京地圖 2020-04-20 15: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作為北鬥導航衛星「心臟」,這台鐘數百萬年甚至1千萬年才有1秒誤差
    導航系統的本質是一個時間測量系統,若衛星存在十億分之一秒(1納秒)的時間誤差,則會產生0.3米的測距誤差。只有通過在衛星上配置高精度原子鐘,才能實現衛星直接播發出高精度導航定位信號。作為新一代北鬥導航衛星的三項關鍵技術之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研製的被動型星載氫原子鐘,約合數百萬年甚至1千萬年才有1秒誤差,日前獲得2019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 中國現存唯一最古老的天文臺,我國古代天文技術超西方300年
    中國最古老的天文臺——河南登封古觀星臺,古觀星臺所在的告成鎮,在登封市東南12公裡,古稱陽城,是夏禹建都的地方,登封古稱嵩陽,因地處中嶽嵩山南麓而得名,在中嶽嵩山地區上千年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說法:天下之中在中國,中國之中在中原,中原之中在嵩山,天有心,地有膽,天心地膽在告縣,告縣,
  • 百年唯一:杭高天文臺近日拍到麥克霍爾茲彗星照片(圖)
    百年唯一:杭高天文臺近日拍到麥克霍爾茲彗星照片(圖)   自從去年8月美國天文愛好者麥克霍爾茲發現這顆彗星後,這顆彗星就成了全球天文愛好者矚目的焦點,跟蹤、觀測者眾多,國內外有部分天文愛好者已經拍攝下了麥克霍爾茲彗星的倩影。但這次杭高天文臺拍下的麥克霍爾茲彗星照片,不僅是該天文臺第一次拍到的彗星照片,還是全省第一張麥克霍爾茲彗星的照片,得來不易。
  • 11月28日廣州全年日落最早,17時40分22秒太陽下山
    11月28日,廣州日落時間為17時40分22秒,為全年最早日落。同是日落,廣州今年最遲日落是在7月3日,日落時間為19時16分52秒。兩者相比,「最早日落」比「最遲日落」提早了1小時36分30秒。或許,有市民會疑惑,冬至日當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所有地區迎來全年夜長最長的一天,按理來說也是全年日落最早的一天。
  • 如何讓可樂罐的身體傾斜而不倒?
    如何讓可樂罐的身體傾斜而不倒?今天我們將通過小實驗學習【重力】的物理小知識,讓可樂罐傾斜起來~實驗材料:可樂罐,剪刀,一顆鉛球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例如圓環的重心就不在圓環上,而在它的對稱中心上。重心位置在工程上有重要意義。例如,起重機要正常工作,其重心位置應滿足一定條件,艦船的浮升穩定性也與重心的位置有關;高速旋轉機械,若其重心不在軸線上,就會引起劇烈的振動等。
  • 太陽系驚現怪異天體 倒著圍繞太陽運轉(圖)
    新天體軌道運行方向和地球運行方向相反下一篇:美機構稱太陽近百年來首次整月無黑子哈雷彗星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一支國際科學家小組在寒冷的「柯伊伯帶」中發現了一顆與眾不同的天體,它是倒著圍繞太陽運轉的,且相對大多數其它太陽系天體來說
  • 它是國家4A景區,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臺,具有重要天文意義!
    閼伯臺,古稱商丘,民間稱火星臺、火神臺,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商丘古城西南3裡處,[1] 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處觀星臺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臺,還早上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臺,對研究中國天文發展史是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 1秒,在不同的世界裡意味著什麼?
    科學上有兩種時間計量系統:基於地球自轉的天文測量而得出的「世界時」和以原子振蕩周期確定的「原子時」。「世界時」由於地球自轉的不穩定(由地球物質分布不均勻和其它星球的攝動力等引起的)會帶來時間的差異,「原子時」(一種較恆定的時制,由原子鐘得出)則是相對恆定不變的。這兩種時間尺度速率上的差異,一般來說一至二年會差大約1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