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十九回中,描述了寶玉恐黛玉飯後貪眠積食、有礙生養,因聞見黛玉袖口中有香味,於是故意哄她,編造出揚州黛山林子洞裡有耗子精,為熬臘八粥短少果品,遂吩咐眾小耗子去山下廟裡打劫些來。有接令去偷香芋的小耗,自誇會變成香芋,滾入香芋堆中用分身法去搬運。不信,要他現場表演看看,他竟搖身變出一個標緻、美貌、真正的「香玉」鹽課林老爺家小姐(黛玉).來……這一動人的、好玩故事中的「香芋」,究竟為何物呢?
香芋並非普通的食用芋。食用芋古人稱之為薯,今天蘇北人稱之為芋頭(小的叫芋頭子兒或叫芋崽),而蘇南吳語區則叫它芋。芋頭是一種蔬類植物的地下塊莖,其葉片略似荷葉而長,一端呈方缺刻,有包苞花。葉柄肥大,通常依賴,顏色分為青芋、紫芋等。香芋,則與它頗有異同,並且現已是罕見的另一種芋類。它呈不規則的橢圓形,體積比一般杏子還小,遠遜季頭,有漿汁分泌而較少黏液。因熟食時有特殊香味,故名香芋。略同於芋頭而別具一番風味。香芋一般不單獨煮食,宜於切成片子絲子,伴肉蒸煮或燒炒。因為它的香美難得,口感又頗為甜脆,所以在民間多用於婚壽喜慶的宴席上,來表示人們對吉祥、美滿、幸福生活的祝願。
香芋食之甚美,那麼它又是怎樣的形狀、怎樣的栽培呢?香芋葉小,呈核桃形,葉柄特長而向上延伸,宛延如腳,栽種它的農家,不得不搭棚讓它攀援生長。滕枯之時,香芋即已成熟可以扒取。香芋的形態與長成過程都與芋頭有區別。它的地下莖同樣連綿纏繞,結長其上,下多附著擴散形根須的塊莖,即為香芋。栽種時,先用選好的「種芋」淺放入土中,等它出芽長秧後,再移「種秧」栽植,與芋頭的裁種方法略同。但它宜長於旱地,與芋頭宜於水田有別。香芋為春季下種,秋冬收穫。芋種可存放二三年,存放的時間越長,結出的香芋越大。香芋種植佔地面廣而單產量低,加上還要費工耗時花力氣、費材料去搭棚子,因此它的種植面積與產量在日益縮小,然而卻是物以稀為貴的。
雖然農民「怕煩",多不願栽種香芋,其產量也頗為有限,但目前在江蘇省內,蘇北瀕江一線的南通、海門、啟東等幾個,縣的農村,南京、揚州、鎮江等郊鄉農田內,尚有香芋生產。可見在曹雪芹生活的那個乾隆年代,香芋也實應是當時南京、揚州以及鎮江一帶常見、習食的一種名土特產。祖孫四代居住金陵達六十年之久的織造曹家,自然是相當熟悉香芋的了。曹雪芹用它來展開情節,描繪人物,正所謂「信手拈來皆成上諦"吧!
相傳從慶供佛祖誕辰這個古老風俗遺留下來的臘八粥,其中在佐配的果品裡必有香芋,不用說這便是當時的民間習俗。饒有趣味的是,香芋原本是小巧玲瓏的,而接令去偷它的,偏偏又是一個「極小極小」的耗子。可別看它「年小身弱,卻是法術無邊,口齒伶俐,機謀遠。」這一串的影射黛玉的奇妙構思,已讓人忍俊不禁。不論是小耗子自詡可以搖身一變變出來的香芋,還是廟內的食物供果,寶玉用「香芋」來喻指黛玉的用意,除了取其名目「(身上有)香(的黛)玉」諧音會意外,還寓意著他真摯地讚頌其所愛者(黛玉)具有靈巧、甜慧,聖潔的內在美,並預祝其來日生活吉祥、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