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妊神星有光環

2020-12-05 天文在線

發布單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丨 觀測方式:

2017年1月21日,妊神星恰巧與URAT1 533-182543掩星,天文學家利用此機會在歐洲12個不同位置望遠鏡聯合觀測,意外發現妊神星擁有環!

妊神星為第三大矮行星,僅次於鬩神星、冥王星,位於海王星之外的古柏帶(Kuiper belt 中國大陸譯作:柯伊伯帶)。發現者有些爭議,加州理工學院團隊與安達盧西亞天體物理研究所團隊都宣稱是第一個發現,最後以西班牙團隊發現日期編號為2003 EL61。而以加州理工學院提議,夏威夷島的保育女神Haumea命名。妊神星由於高速自轉呈現奇特的橢圓形,大小為1960×1518×996公裡。它擁有2顆衛星,分別以Haumea女兒命名為妊衛一(Hiiaka)和妊衛二(Nāmaka)。

天文學家藉由此次掩星觀測看見該環的半徑約為2287公裡,寬度為70公裡,也精確測量妊神星的大小,並確認其密度與冥王星近似,為每立方公分1,885公克。此外科學家沒發現大氣,對於自轉如此快的天體來說,倒是覺得意外。

編譯:JIM LEE

資料來源: https://www.space.com/38432-dwarf-planet-haumea-has-rings.html

以上內容由臺北天文館提供,「有趣天文奇觀」網站收錄,歡迎多加利用。

相關焦點

  • 妊神星發現擁有光環:發生撞擊事件的線索
    這是妊神星的老版本藝術示意圖,可以看到它並沒有描繪出它周圍的光環妊神星的運行軌道與冥王星很相似,同樣具有較高的偏心率,這也就意味著它的軌道比較「扁」,會在運行過程中穿越其他行星的公轉軌道。也與冥王星一樣,妊神星也有衛星,並且至少有兩顆。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確認的它的衛星有兩顆,分別命名為Hi『iaka 和Namaka。
  • 新發現,妊神星也有一個光環
    新發現,位於遙遠柯伊伯帶的矮行星妊神星(Haumea)也有一個光環,這是海王星軌道外首個發現帶有星環的天體。
  • 為什麼「妊神星」也有光環?表面溫度達零下223攝氏度!
    於2004年發現的妊神星(Haumea)是一顆矮行星,位於太陽系柯伊伯帶冥王星軌道之外。2006年由於發現了妊神星和其他矮行星,冥王星被從行星的行列中降級為矮行星,妊神星在2008年被正式確認為矮行星。
  • 被拉長的星球,怪異的妊神星,你到底經歷了什麼?
    天文學家推測說,這顆行星很有可能被拉長了,它每4小時自轉一周,速度可謂是超級的快速。自帶光環的妊神星妊神星,你到底經歷了什麼?星球撞擊再來談談妊神星的自轉,科學家們經過仔細的深入研究,發現妊神星的星體核心部分是石頭,加上表層的冰晶結構,使得妊神星的自轉速度非常的快
  • 太空雞蛋——妊神星
    baidu在外太陽系中有一個奇怪的小行星,叫做136108 豪梅(妊神星),簡稱豪梅(妊神星)。原來這一區域有很多,但還沒有發現像豪梅一樣奇怪的矮行星。它不像是一個穩定的繞軌道運行的矮行星,更像是一個瘋狂旋轉的陀螺。它每285年繞太陽一圈,並且來回瘋狂地旋轉。這一運動使行星科學家斷定豪梅是在過去某個時候與另一個天體發生碰撞而進入類似螺旋槳的軌道的。
  • 妊神星,「一根被壓扁的雪茄」
    天文學家認為妊神星之所以具備形狀伸長、罕見的高速自轉、高密度和高反照率等特點,是因為從前的一場超級碰撞所產生的結果 該碰撞使得妊神星成為碰撞家族中最大的成員,幾顆大型的海王星外天體以及妊神星的兩顆已知衛星都是在那一次碰撞中所產生的家族成員。 透過妊神星的衛星軌道以克卜勒第三定律所計算出來的初步結果為4.2×1021 kg,約為冥王星系統的28%。
  • 妊神星——首顆擁有星環的矮行星
    由微粒和碎屑組成的、69千米寬的星環,環繞著鵝卵形的星球妊神星。 撰文:Michelle Z. Donahue 天文學家在觀測一顆行星從遙遠恆星前經過的過程中,有了意外的發現:這顆鵝卵狀的行星周圍環繞著一條69千米寬的星環,星環由微粒和碎屑組成。
  • 你對遙遠的冰凍世界 - 妊神星又了解多少呢?
    Feild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妊神星的發現有兩個研究團隊都依據各自在2003-2004年的觀測記錄聲稱首先發現了妊神星。國際天文聯合會的行星命名法的地名索引將西班牙內華達山脈天文臺(2003年3月7日)列為發現位置,但並未列入官方認定的發現者。
  • 夏威夷生育之神哈烏美亞為其命名的行星:妊神星
    天文學家認為,妊神星之所以具備形狀伸長、罕見的高速自轉、高密度和高反照率(因其結晶水冰的表面)這些特點,是超級碰撞的結果;這讓妊神星成為了碰撞家族中最大的成員,幾顆大型的海王星外天體以及妊神星的兩顆已知衛星亦是該家族的成員。 分類 編輯 妊神星是一顆類冥天體,該術語用於描述位於海王星軌道以外的矮行星。
  • 妊神星擁有環系統
    近日,《自然》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稱,妊神星—— 一顆位於海王星軌道以外的矮行星——擁有自己的環系統
  • 「專題-矮行星」你所不知道的矮行星—妊神星(Haumea)
    )命名:妊神星是以夏威夷神話中的女神Haumea來命名,她是繁殖,生育,分娩女神。由於Haumea是分娩女神,在中國,人們就將這個星名譯作「妊神星」。數據:經過科學家多年來的地面觀測,對於妊神星樣子有了大致的了解,它呈雞蛋類似的橢圓形,妊神星對應球體的等效半徑為700公裡,是地球的1/9。 妊神星也是一顆柯伊伯帶天體,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64.52億公裡,約43個天文單位(AU)。
  • 妊神星為何無法獲得球形外觀,其行星環在矮行星中普遍嗎?
    個地球年才能完成繞太陽的循環;妊神星於2003年被發現,這顆矮行星具有細長的形狀,其最長尺寸約為1960公裡,由於它的旋轉速度非常快,所以是所有矮行星中最短的一天。沿著其中一個方向看,妊神星比冥王星還要長很多,但在另一個方向上, 它卻又與冥王星非常相似,但從第三個方向來看,妊神星則小得多。有時,妊神星的軌道會使其比冥王星更接近太陽,但通常情況下它都位於距離更遠的地方。 如下圖所示,科學家們將妊神星視為被一個均勻的環所環繞的橢圓體隕石。於2003年被發現的它,被臨時指定2003 EL61,而後又於2008年由 IAU更名為夏威夷女神。
  • 「三體星」系統發現新行星,可能有一個比土星更巨大的光環
    目前來說,比鄰星距離我們4.25光年,是宇宙中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隨著它們的公轉,半人馬座α星C會在某一天運行到比另外兩顆恆星更遠一點的位置上。因此,如果從名稱含義的角度上來說,三顆恆星應該輪流被稱作比鄰星。雖然劉慈欣創作《三體》的時候是通過自己的想像力描繪出了比鄰星系的行星,但2016年的時候,天文學家果然在比鄰星系發現了系外行星,這就是比鄰星b。
  • 美國科學家宣布:火星曾經擁有一個巨大的光環!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有光環。目前研究上所有較小的巖石行星都沒有光環,但它們中的一些行星過去可能有光環嗎?2020年6月2日,來自SETI研究所和普渡大學的科學家公布了研究結果,表明火星在幾十億年前也曾擁有自己璀璨的光環。這一發現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火星上最小的衛星——火衛二的軌道異常傾斜的問題。
  • 荷蘭美國天文學家發現攜帶星雲光環的巨型星球
    網易科技訊 2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荷蘭萊頓天文臺和紐約羅徹斯特大學的天文學家們日前公布了一項新發現——一顆被命名為J1407b的,攜帶巨大星雲光環的年輕星球。據觀測,該星球的星雲系統有將近土星星雲的200倍——土星是我們太陽系內唯一一顆擁有星雲環繞的行星——J1407b的星雲直徑預計將達到不可思議的1.20億公裡。J1407b的星雲由大量塵埃組成。這些塵埃相加的總質量與地球質量相當。天文學家預計,J1407b星球本身的質量或達到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10到40倍以上。
  • 天文學家發現太陽系新成員,矮行星又要再添一員?
    據外媒報導,在冥王星軌道外圍,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一名新成員。這顆隱藏在太陽系深處的天體很可能成為矮行星行列的一員。
  • 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遙遠的孤單的中子星
    Credits: X-ray (NASA/CXC/ESO/F.Vogt et al); Optical (ESO/VLT/MUSE & NASA/STScI)天文學家們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
  • 迄今為止,人類已經找到的8個奇怪的神奇發現
    人類的科技已經非常發達了,如果我們回望過去,可以發現過去的人類已經預想到了不少如今我們可以用到的物體和技術。雖然如今人類科技水平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高明,但不僅會在探索宇宙的時候發現許多問題,也同樣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搜尋和研究關於過去的一些考古發現。有一些奧秘在不斷的探索中得到了解釋,但也有不少神秘物體背後隱藏的秘密無法被揭曉。
  • 天文學家終於破譯16300光年外,來自中子星的奇怪X射線爆發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天文學家在X射線爆發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模式,它來自不超過16300光年遠的中子星系統。該恆星系統MAXIJ1621 XRT 501於2017年10月9日首次出現在SWIFT/−深星系平面勘測的數據中,它是空間中一個奇怪的點,隨著X射線不可預測地閃爍。現在研究人員在一篇新研究論文中寫道:這是一個雙星系統的跡象,它既包含一顆正常恆星,也包含一顆中子星或黑洞。
  • 天文學家終於破譯16300光年外,來自中子星的奇怪x射線爆發
    天文學家在X射線爆發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模式,它來自不超過16300光年遠的中子星系統。這種模式的來源並不完全清楚,科學家們只在太空中發現了大約30顆這樣閃爍的燈,天文學家把這樣的模式稱為「超軌道周期」。這是因為該模式遵循的周期,比雙星圍繞另一顆恆星軌道持續的時間要長得多,在MAXIJ1621−501的情況下,這只需要3到20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