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面對浩瀚宇宙的探索從未間斷,在科技較為落後的古代,人們通過各種方法尋求宇宙的奧秘,到現今隨著科技技術逐漸發達,宇宙的面紗也被微微地掀開一角,對未知的渴望促使人類不斷摸索。
1977年,由美國宇航局研製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探測器先後向太空發射了,他們的任務是探索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並尋找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
目前,旅行者1號已處在太陽系最外層邊界,旅行者2號於1986年經過天王星,於1989年經過海王星。2018年12月10日,旅行者二號探測器突破日球層,成為第二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類探測器。
人類作為地球高級智慧生命,一直在尋找開啟宇宙秘密的鑰匙,在無數科學家的研究下,黑洞便成為了其中的一把「金鑰匙」,對它的研究也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的認知疆域。
人類進入黑洞中到底會怎樣,或許並非《星際穿越》中一樣可以到達多維空間,在時間與空間中穿行得到善終,而是進入一個未知空間,如《黑洞表面》一般感受最徹底恐懼。
影片依舊講述的是未來世界,2015年人類也已經將月球作為殖民地;2032年火星的礦產也被成功開發;2040年,「新領域號」太空船來到了海王星附近,製造它的原因是為了研究新型動力試圖瞬間穿梭時空,但很明顯試驗期間出現了問題,「地平線號」也消失在了宇宙中,時隔七年它的出現再一次燃起了設計者威爾博士的希望,「俠侶號」太空船被派前往營救揭開真相。
開篇
人物:「新領域號」製造者韋博士,大副舒泰克,飛行員阿什,飛行員澤斯汀,救援技師谷巴,醫生彼德絲,修理師DJ以及船長米勒。
2047年,一顆隕石橫空划過,幽暗寂靜的行星表面一艘詭異的太空船內空無一人,失重狀態下一具面目猙獰怪物懸浮其中。噩夢驚醒,博士似乎不止一次進入未知的恐怖世界,只要一進入夢境就會如此,面目全非的自己與雙眼被掏空的妻子,成為博士每日必修課。
「俠侶號」的船員接到任務,經過56日的冬眠旅程,他們來到了海王星附近,飛船內的成員看此很開心,互相調侃排解乏味的生活,看得出來他們常年在飛船工作,已經習慣了這樣的任務。
飛船上的一行人準備利用離子推進器、引力缸,冬眠艙等高科技設備,飛往海王星,影片中提到到達海王星只需要56日,這是什麼概念呢?
知識點:海王星距離地球平均距離為45.2億公裡,按照已知人類最快的太陽能宇宙探測飛船速度達到每小時26.5萬公裡,還需要藉助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到達海王星也需要將近5年的時間,可想影片中運用離子推進器的載人飛船是何等速度。
現今離子推進器推力小、比衝高,離子流獲得加速度,使推進器獲得時速高達143201千米的速度,推動太空飛行器前進。廣泛應用於空間推進,如太空飛行器姿態控制、位置保持、軌道機動和星際飛行等。目前為止做不到高速的飛船推進,只能調姿和變軌。
博士傳達了總部的極度機密,太空總署接收到了來自海王星的「新領域號」電訊,但船員都表示這事太荒謬,博士揭開謎團為船員解惑。
原來,「新領域號」並不是之前公布的因故障已經炸毀,而是政府的秘密太空船,目的就是要超過光速,打開一條時空通道,做到時空穿越,電影中給出維爾氏張力學引力推進,其實就是空間摺疊原理。
空間摺疊原理:強大的引力使空間發生扭曲的現象。這種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因而在理論上只要能達到一定的引力就能使空間發生彎曲,就好比要從一張平整的紙一端到另一端除了走兩點間的直線外,還可以直接把紙疊起來,讓兩點靠近。因此人們普遍認為黑洞能夠穿越遙遠的空間,因為黑洞具有無法比擬的巨大引力,連光都不可避免的被它巨大的引力吸引,那麼在這樣的引力下空間也有極大的可能被摺疊,這也就使得以不超越光速卻能在短時間內進行宇宙旅行成為了可能。
因為這艘飛船是博士研發製造的,在穿越過程中飛船消失了,所以這次他與船員同行揭開「新領域號」太空船隱藏的秘密。
謎團
「新領域號」傳回的音頻訊息,並不是回應與求救信號,而是悽厲的嘶吼聲,這樣所有的人產生的恐懼,DJ用拉丁語解釋音頻中的訊息是救我,但在最後他翻譯出的是救你自己、脫離地獄。
飛船來到海王星上空對接「新領域號」發現內部極度寒冷,如果船員不在冬眠艙將無法生還,但在生命探測器下卻有物體浮遊不定,遍布整個船艙內部。
海王星:大氣層以氫和氦為主,還有微量的甲烷,大氣層中的甲烷,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原因之一。海王星雲頂的溫度是-218℃(55K),因為距離太陽最遠,是太陽系最冷的地區之一。
澤斯汀、醫生、DJ三人首先登上「新領域號」,因為失重狀態下船內漂浮著各種零件以及結冰的液體,三人分頭檢查船內情況,陰森的船內詭異至極,飄浮的斷手與死屍、絞肉機似的通道、血跡斑斑的駕駛室令人不寒而慄。
船艙的核心安裝著一部駭人的機器,博士解釋為推進器,但澤斯汀走進後卻發現機器變為了黑色液體鏡面,觸手試探後竟然被吸入其中,並發出強大的引力浪,將「俠侶號」造成了損壞,船員們只得登上「新領域號」避難。
澤斯汀被救回後,一直處在迷離狀態,對於神秘機器為何會變為液態,博士給出的答案是不可能,因為推進器沒有發動神秘機器不會自動開啟,谷巴所看到的只是時空扭曲產生的幻覺而已,但對於這種解釋,谷巴並不認同。
神秘的機器是由三個磁場共同施壓形成的人造黑洞,運用巨大的力量去扭曲時空,達到穿越宇宙中任何地方的目的。
飛船的氧氣只能支撐20小時,他們必須在這段時間內,解開疑團返回基地,但博士並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但在這段時間,船員們無緣無故的產生的幻覺,醫生看了身患絕症的兒子,澤斯汀甦醒後看到了無盡的黑暗,博士又一次在現實中見到了自己愛人,船長見到了滿身火焰的前隊友,一連串的靈異事件,使得船員們坐立不安。
生命探測器又一次指出,飛船內確實存在著不可見的生命特徵,證明「新領域號」的確存在著某種可怕的力量,船員們產生的幻覺也因此而來。
危機
澤斯汀:產生幻覺在氣鎖倉企圖自殺,在真空環境下失壓重傷,「它讓你看到恐怖的東西,從別處闖進我心裡的黑暗」。
真實案例:1965年,在NASA的載人太空飛行器中心(現在更名為Johnson Space Center)一次真空艙太空衣洩露事件中,我們曾經有一名被試者不幸暴露於近似真空下(壓力小於1 psi)。他保持知覺的時間是14秒,這大概是氧氣從肺部到達大腦所需要的時間。(不過)他的太空衣中的條件大概沒有達到極強的真空,而且15秒後我們就開始給真空艙重新加壓。在大約與一萬五千英尺高度相當的壓力下被試者開始恢復知覺。後來被試者報告說他能感受並聽到空氣洩露出去,他在失去知覺前最後的記憶是舌頭上的水開始沸騰。
「新領域號」影像被解開,之前的船員產生幻覺相互殘殺,畫面極其血腥,同時也印證了DJ的解釋,之前船員說的話並非就我,而是就你自己、脫離地獄。
醫生:神秘傳送機器室內產生幻覺看到自己兒子,高空跌落死亡。
飛行員阿什:「俠侶號」被炸毀死於博士之手。
DJ:被產生幻覺的博士開膛。
韋博士、船長米勒:與神秘通道一起同歸於盡。
大副舒泰克、救援技師谷巴:72天後「新領域號」被發現,兩人存活了下來。
兩人雖然得救但「新領域號」依然存在,通往地獄的大門是否關閉,並未可知。結局舒泰克產生幻覺看到了韋博士猙獰的臉,以及關閉的艙門,完全有可能這個空間被沒有消失,因為在他們最初登上「新領域號」神秘機器發出的引力波影響了整個在內船員,或許通道已經打開,飛船隻不過是一個容器罷了。
粗淺短評
《黑洞表面》這部恐怖科幻電影,從表面看確實很商業化,整個劇情充斥著黑暗與血腥,讓觀眾不由得產生恐懼。但實際上也在警示人類,不要輕易打開未知領域,在自身沒有足夠強大的時候,所面對的事物可能是災難性的。
電影最初韋博士幻想中怪物背後是飛船的駕駛艙,顯示的是十字架符號,但並未對它產生任何影響,在DJ解讀求救型號的問題上,也突出了梵語的意思是救你自己、脫離地獄,電影中不止一次出現地獄一詞,可見導演在進一步告誡觀眾,千萬不要嘗試未知領域,或許那裡就是地獄。
其實,電影中的「人造黑洞」自2005年已經開始研究,雖然只是物理學家對宇宙的研究,如果有一天像電影那般開啟未知世界的大門,人類又該如何自處。
美國製成「人造黑洞」
2005年3月,美國布朗大學物理教授『霍拉蒂·納斯塔西』在地球上製造出了第一個「人造黑洞「。美國紐約布魯克海文實驗室1998年建造了20世紀全球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將金離子以接近光速對撞而製造出高密度物質。雖然這個黑洞體積很小,卻具備真正黑洞的許多特點。紐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裡的相對重離子碰撞機,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把大型原子的核子(如金原子核子)相互碰撞,產生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3億倍的熱能。納斯塔西在紐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裡利用原子撞擊原理製造出來的灼熱火球,具備天體黑洞的顯著特性。比如:火球可以將周圍10倍於自身質量的粒子吸收,這比所有量子物理學所推測的火球可吸收的粒子數目還要多。
人造黑洞的設想最初由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威廉·昂魯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他認為聲波在流體中的表現與光在黑洞中的表現非常相似,如果使流體的速度超過聲速,那麼事實上就已經在該流體中建立了一個人造黑洞。然而,利昂哈特博士打算製造的人造黑洞由於缺乏足夠的引力,除了光線外,它們無法像真正的黑洞那樣「吞下周圍的所有東西」。然而,納斯塔西教授製造的人造黑洞已經可以吸收某些其他物質。因此,這被認為是黑洞研究領域的重大突破。
歐洲「人造黑洞」
2008年9月10日,隨著第一束質子束流貫穿整個對撞機,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正式啟動。
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是2013年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是一種將質子加速對撞的高能物理設備,它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離子加速器與對撞機,作為國際高能物理學研究之用。系統第一負責人是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林恩·埃文斯』,大型強子對撞機最早就是由他設想出來並主導製造的,被外界稱為「埃文斯原子能」。
當比我們的太陽更大的特定恆星在生命最後階段發生爆炸時,自然界就會形成黑洞。它們將大量物質濃縮在非常小的空間內。假設在大型強子對撞機內的質子相撞產生粒子的過程中,形成了微小黑洞,每個質子擁有的能量可跟一隻飛行中的蚊子相當。天文學上的黑洞比大型離子對撞機能產生的任何東西的質量更重。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描述的重力性質,大型強子對撞機內不可能產生微小黑洞。然而一些純理論預言大型強子對撞機能產生這種粒子產品。所有這些理論都預測大型粒子對撞機產生的此類粒子會立刻分解。因此它產生的黑洞將沒時間濃縮物質,產生肉眼可見的結果。
2007美國上映的恐怖科幻電影《迷霧》,與這部電影不謀而合,前者是打開了地獄的大門,後者是打開了末日的大門,無知的舉動將人類一次次引向末日。
對於未知世界的渴望,人類的探索從未停止,自遠古對神鬼的崇拜,到如今對地外生命的探索,人類究竟渴望得到什麼?是無限的生命,還是稱霸整個宇宙的能力,或許這就是人類作為高精智慧生命的特徵。
英國聞名物理學家霍金曾經告誡過人類不要主動聯繫外星人,他論斷:假如他們有才能到地球一日遊,我想這次他們與人類的萍水相逢的成果,就會演變成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人類就是下一個美洲土著,人類文明將遭到消滅。
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一種解釋。
未知的世界存在太多變數,人類文明距今才6000年,而浩瀚的宇宙距今約有138.2億年,誰都無法想像其中出現過多少先進的文明,在人類沒有足夠強大時,應該潛心發展,生存才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