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只意味著毀滅嗎?不,它有可能成為孕育生命的搖籃

2020-12-06 聞宇愛百科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黑洞除了毀滅,也能成為孕育生命的搖籃嗎?本文將為你揭曉。

我們一直在宇宙中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外家園。最近,有研究發現,在超大質量的黑洞附近,也有可能存在適合生命生存的巖石行星。

宇宙中毀滅的代名詞——黑洞

我們知道,黑洞的核心存在強大引力,在某個範圍內,光線也無法逃脫,因此它內部所發生的的事,我們是無法知曉的,這也是黑洞名稱的由來。這個區域的大小,被稱為史瓦西半徑,它的界面,我們稱之為事件視界。黑洞不可抗拒的引力,牢牢控制著它周圍的天體,而貪婪吞噬星際物質時釋放出來的強烈射線和能量流,也對生命有著致命的傷害。

這不禁讓我們產生疑問,深空中最可怕的深淵巨獸身邊,會產生什麼樣的生命呢?

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我們幻想過形態各異的外星生命,但在嚴謹的科學探索研究中,負責任的做法,是通過已知來推斷未知。所以,在探查地外生命,搜尋適宜星球時,我們基本以地球為模板——合適大小的恆星和擁有液態水的行星。

液態水行星假想圖

這樣,在判斷地外世界是否適宜生存時,就需要兩個苛刻的前提條件。

其一,液態水。水在宇宙中是最常見的分子,它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的元素,而氧元素則是恆星內部核聚變最常見的副產品。但在宇宙中,水不是在高溫下以等離子體的形式存在,就是被封存在固體冰中。這對於地球生命來說,都是不友好的。

可見,液態水在宇宙是很難得的,它需要一個不冷且不熱的環境。在宇宙中,我們發現,有兩種環境可以保存有液態水。一是被稱為恆星宜居帶的區域,再者就是類似木衛二堅實的冰層以下,潮汐及地熱使得水可以液態的形式存在。

適宜生命生存行星假想圖

其二,適宜的地表溫度。能量對生命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通過複雜的化學反應,在生命體內流轉變化,使得生命得以新陳代謝生息繁衍。因此,一顆能夠穩定吸收恆星熱量的行星,對於生命來說是必需的。

但是,僅僅只是吸收是不夠的。適合生命繁衍的行星,還需要能夠吐出多餘的熱量。否則,行星將陷入溫室效應的惡性循環。金星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濃重的大氣,留住了大部分太陽熱量,使金星地表溫度高達400-500℃。這樣的溫度,會使得構成地球生命最基本的蛋白質,在短時間內失活變性。

相反,我們的地球,以紅外線的形式,將多餘熱量散發到宇宙中。所以,我們的地球在幾十億年的滄桑歲月中,都保持了相對穩定的地表溫度,生命得以生息繁衍。

一星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宇宙中存在著很多超出我們想像的奇特世界。

熔巖橫流的火山星球

熔巖橫流的火山地獄,冰封萬裡的寒冷世界,還有水冰為山脈、甲烷為河流的奇異星球……我們不知道,哪些環境會孕育生命,甚至存在文明。目前為止,我們知道的,只有我們的家園,地球。

每當聽到黑洞,我們能聯想到的,就是毀滅和終結,從來不會將它和生命締造者聯繫起來。因為,黑洞的巨大引力,使得史瓦西半徑內成為死域,連光線也無法逃脫它的魔掌。它將史瓦西半徑範圍內的一切,和外部世界永遠地隔離開來。

黑洞自身是不會發光的,我們可以在它吞噬周邊物質時,放射出來的宇宙射線和吸積盤兩側的噴射流來定位它。

那黑洞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成為生命的搖籃呢?

宇宙中,充滿著一種被稱為「宇宙背景輻射」的電磁波,它是宇宙大爆炸的餘波。如果把宇宙大爆炸想像成手榴彈爆炸,爆炸時的煙雲(熱量分布)經過擴散,形成了今天的背景輻射。如果看過三體,應該記得,當倒計時在宇宙背景輻射的尺度上閃爍時,汪淼院士的心神崩潰。

宇宙背景輻射分布

宇宙爆炸的巨大熱量,經過137億年的擴散,如今殘存的熱量,只比絕對零度高了2.7度。

可是,當背景輻射落入黑洞中時,它將從引力中獲得能量,在到達史瓦西半徑之前,就會因為頻率的升高而轉變為紅外線,甚至紫外線。換句話說,在接近黑洞時,背景輻射會被持續加熱。

如果黑洞自身存在旋轉的話,它會把紅外化的背景輻射匯聚起來,使其看上去像一顆恆星。

黑洞吸積盤和視界附近被扭曲的光線

當黑洞的質量大到1.6x10e8個太陽時,它存在宜居帶的可能性就會很大。如果史瓦西半徑之外有一顆行星的話,並且正好位於宜居帶上,它很有可能存在著我們期望的地表環境——不熱且不冷,擁有流動的液態水。

但是,這個行星怎樣才能維持它的運行軌道,不落入到黑洞中呢?

這種情況下,這顆行星的公轉將達到光速!在這樣的一個世界中,相對論的鐘慢效應將發生作用。換句話說,這個行星上每過一秒,外部世界早已滄海桑田。原來,神話中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存在的!西遊記中煙霧繚繞的仙境,原來存在於深空之中,黑洞之側。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也許,謎題的答案,有時就隱藏在我們無法想到的地方,等待著我們大膽想像勇於探索。

這個研究成果的相關論文已經提審,詳見參考。

我將會持續關注這個話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球球大百科。

註: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參考:

Is life possible around black holes? By Paul Sutter. From space.comarxiv.org/abs 論文編號 2001.10991

相關焦點

  • 黑洞只意味著毀滅嗎?不,它有可能成為孕育生命的搖籃
    黑洞除了毀滅,也能成為孕育生命的搖籃嗎?本文將為你揭曉。我們一直在宇宙中尋找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外家園。最近,有研究發現,在超大質量的黑洞附近,也有可能存在適合生命生存的巖石行星。水在宇宙中是最常見的分子,它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的元素,而氧元素則是恆星內部核聚變最常見的副產品。但在宇宙中,水不是在高溫下以等離子體的形式存在,就是被封存在固體冰中。這對於地球生命來說,都是不友好的。可見,液態水在宇宙是很難得的,它需要一個不冷且不熱的環境。在宇宙中,我們發現,有兩種環境可以保存有液態水。
  • 黑洞也能孕育行星 但在上面尋找生命有點難
    這些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吳慶文教授。距離決定黑洞行星能否「降生」在黑洞附近發現行星並非一次偶然之舉。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嗎?惠田敬一團隊的模型計算結果顯示,最可能形成的黑洞行星質量約是地球的幾十到幾百倍,甚至有可能達到行星質量上限。在默認兩種行星平均內部密度相似的條件下,黑洞行星半徑最大可達到地球半徑的十倍。「夾縫」中尋找地外生命「生命起源是一個重大的科學命題,黑洞行星上是否有可能存在生命形態值得研究。」
  • 黑洞也能孕育行星?但在上面尋找生命有點難
    吳巖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王瀟瀟  浩瀚宇宙中,黑洞猶如一隻吞噬猛獸,沒有任何物質能從它的巨大引力「魔爪」中逃脫,就連光也不例外。  近日,有研究團隊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
  • 黑洞周圍竟然也有大量行星,上面會有生命嗎?
    超大質量黑洞可以統治所在星系中的所有天體,它的引力非常強。說起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現代研究認為,極可能它的前身是一個質量是太陽數十萬倍以上的相對論星體,由於內部核心變得不穩定,而直接萎縮成為了黑洞。此後,這顆恆星周圍的氣體雲、塵埃等就會不斷融合匯聚,最終從中孕育出行星來。通過觀測,日本方面的科學家表示,根據目前已知的數據來看,超大質量黑洞由於非常巨大,所以,它們的質量和恆星盤來對比,要足足大上數十億倍,這就導致在它的周圍存在著大量的氣體塵埃,也就成為了孕育行星的最佳場所。
  • 恐怖的海底「死亡冰柱」,竟然是生命孕育的搖籃?
    生命的禁區還是生命的起源  毫無疑問,死亡冰柱恐怖的低溫和速度是大部分海洋生物的噩夢,但根據科學家們對死亡冰柱的長期研究,死亡冰柱也許跟生命的起源有一定關係。    生命從海洋中誕生,然後經過幾十億年的不斷進化,逐漸走向陸地,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豐富多彩的生態系統!  然而一些科學家卻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海冰脫鹽創造了生命誕生必不可少的環境,而死亡冰柱在形成的過程中會分離出海水中的鹽分,而死亡冰柱極有可能在推動鹽水在海冰中的轉換過程中可能孕育著生命。
  • 黑洞吃太陽後 太陽系黑洞將孕育新超級文明
    原標題:黑洞吃太陽後 太陽系黑洞將孕育新超級文明 【科技訊】12月8日消息,俄羅斯著名宇宙學家維切列夫·道庫恰耶夫稱,儘管黑洞被認為是太空中最具破壞性的力量,然而它內部的環境條件卻適合生命存在,更令人震驚的是,擁有「超級文明」的外星人可能已存在於黑洞裡,而一旦黑洞將太陽系中的恆星太陽
  • 外星人入侵地球會毀滅人類?不,你可能想錯了
    「大篩選」是一種基本假設,它認為任何一顆行星只要具備維持生命的適當條件,最終都會孕育出智慧的生命形式,在未來的歲月裡,這些生命形式會試圖在自己的家園之外開拓殖民地。「大篩選」是一種基本假設,它認為任何一顆行星,只要具備維持生命的適當條件,最終都會孕育出智慧的生命形式,在未來的歲月裡,這些生命形式會試圖在自己的家園之外開拓殖民地。這個理論最初可能看起來很模糊,但是當你嘗試仔細觀察這個場景時,你會發現它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 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它會是什麼模樣?
    適居帶內可能(孕育生命)的行星 最近在這個頻道上,我們一直在討論液態水會不會不只存在於恆星的適居帶(CHZ)內。
  • 黑洞真的只會吃吃吃嗎?
    黑洞真的只會吃吃吃嗎?那麼真正的黑洞在宇宙中真的扮演如此角色嗎?其實不然,黑洞長久以來的「公關危機」,只是源於我們對其匱乏的了解,其實它在我們宇宙的演化中,扮演著宇宙建築師的角色。今天,不妨跟隨我們了解一下最新的黑洞資訊,一窺這位「重力一哥」的日常。
  • 孕育生命意味著孕育靈魂!那靈魂究竟是從哪裡來的?
    靈魂投影根據靈魂投影的說法,人類的靈魂是永恆的,而我們所在世界的肉體只是靈魂的一個載體,當肉體死亡的時候,靈魂會回到它存在的世界當然,這種說法可信度不高,畢竟維度的概念也只是一種猜測,而人類靈魂永恆存在的說法更是沒有任何根據!靈魂源於人體大腦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講,人類靈魂的產生很可能源於大腦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
  • 神秘分子雲散發惡臭氣味可能是宇宙生命搖籃
    人馬座B2分子雲鄰近銀河系中心,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該分子雲散發著惡臭氣味,但這裡可能是宇宙的「
  • 人造黑洞揭示外星人真面目 人造黑洞能毀滅地(圖文)
    人造黑洞擁有極大的威力,如果發生爆炸,其產生的能量不人造黑洞揭示外星人真面目,人造黑洞威力巨大能毀滅地球!國外媒體稱,俄羅斯科學家曾經預言地球將會出現能量巨大的人造黑洞。人造黑洞擁有極大的威力,如果發生爆炸,其產生的能量不亞於上百顆甚至更多的原子彈同時爆炸。在片刻間造成至少10億人死亡,人造黑洞的威力足以毀滅地球。此外,人造黑洞將有助於揭示外星人的真面目。
  • 它有可能存在液態海洋及生命,已經成為人類重點探索對象
    在旅行者1號發射升空的兩年後,它成功的抵達了木星軌道,並且拍下了歷史上第一張歐羅巴(木衛二)的照片。直到那個時候,歐羅巴的完整輪廓才得以呈現在人類面前。從旅行者1號傳回的衛星圖像中不難看出,歐羅巴的外表非常光滑,很少能看到像月球或者火星表面那種大大小小的隕石坑。或許這證明著這顆星球異常的年輕與活躍,並且有可能有生命存在。
  • 人類已經存在上千萬年,有可能瞬間被毀滅嗎?
    ,很普通不是嗎?但就是一大幫科學家都為他解釋,好吧,大神提的問題就不一樣!一直就有媒體在傳聞古印度就有人類被核武器瞬間毀滅的記載,但這是不靠譜的,畢竟小行星撞擊其實和核武器的現象很類似,而「火星男孩」則告訴世人數萬年前的利莫裡亞人一夜之間被一場大洪水吞沒,沉入了海洋!
  • 人類文明的N種毀滅方式,沒想到最有可能的一種來自人類自身
    導致這種滅絕的事件是多樣的,有來自地球之外的力量,有來自地球自身的力量,更為諷刺的是,居然有可能我們自己的文明最終會成為毀滅我們自己的罪魁禍首,這正應了那句話: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現在我們細細道來。來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主要有以下三個。第一,小行星撞擊。這雖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並不是沒有可能,6500萬年前恐龍就已經領教過它的厲害。
  • 1毫米大小黑洞來到地球毀滅過程會是怎樣的?
    這些黑洞可能很小,有可能存在史瓦西半徑1毫米甚至更小的黑洞。但迄今為止,這種黑洞在宇宙中並沒有找到。雖然如此,並沒有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那麼如果真有一顆1毫米微小黑洞落到地球上會怎樣呢?黑洞再小,也改不了它們好吃的本性。
  • 宇宙孕育了生命,卻留下一個冰冷黑暗的未來
    宇宙的未來,一片黑暗恆星,是宇宙活力的象徵,只有存在恆星,才能提供生命賴以生存的能源,但是宇宙中所有恆星都存在壽命。一顆年輕的恆星產生後,會穩定散發光和熱,當一顆恆星的壽命終結,會坍塌成為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
  • 黑洞內部是什麼?科學家:超物質與反物質並存區域,或能孕育生命
    眾所周知,宇宙內的引力非常強大,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成為其囊中之物。據科學家分析,黑洞是一個超物質與反物質並存的區域,它會將進入其中的物體變為全新的事物,之後將它們送往其他未知的宇宙或時空。黑洞總給人以黑科技的感覺,你一定十分好奇黑洞之內到底藏有什麼吧?前段時間,有科學家提出黑洞之內可能藏有鑽石星球,甚至黑洞內的某些星球還可能孕育了生命!在目前已探測到的黑洞區域內,科學家已證實其中共存在1000顆系外行星,還有超過3000顆行星是處於待確認的階段。
  • 系外恆星系統TRAPPIST-1,是孕育生命的搖籃?
    但是,這個系統周圍的不確定因素始終沒有改變。而且,還需要經歷一定時間人們才能達成共識,弄明白這些未知的東西。有關特拉普斯特1號的主要不確定因素,其中包括第七大帶外行星的作用和它與帶內行星的聯繫,還有整個系統的軌道穩定性如何。這是因為在最初的觀測中,有顆行星只被觀測到從恆星面前經過了一次。
  • 死在外太空的太空人可能會成為其他天體的生命之源嗎?
    在電影《普羅米修斯》中關於地球生命的起源就選擇了類似的設定:地外的高級文明來到地球,那個時候的地球是荒蕪沒有生命的,但是已經有了原始的海洋。其中一個外星人就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來作為地球生命的開端。當然類似的觀點目前人類無法進行驗證,地球生命從簡單的單細胞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演化到現在地球上數百萬個物種,這些從進化論都可以理解。但是地球生命從無到有的過程是有操作空間的,簡單的說就是無機物變成有機物的過程。那麼如果人類犧牲在外太空的航天員漂泊到其它天體之上是否會成為生命之源?答案是可能性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