鱟蟲的真相,從極遠之古流傳至今的奇特本能

2020-11-23 紀傳體三國評傳

文:王家九爺

你的童年陰影裡是否曾經有過一個傳說中可以吸血的水生動物。可不是水蛭哦,而是它——

對,就是在北方每到雨季,都會出現在積水的水溝裡的,俗名被叫做馬蹄子的,這種面目恐怖的生物。

長大後你是否出於好奇,研究過這種生物的真相呢?

九爺還真就在無聊的時候帶著兒子,去九爺的母校新發村新地號小學研究過這種小時候常常捉來餵雞的怪物。它有一個比較霸氣的名字叫做三眼恐龍蝦,學名叫做佳朋鱟[hòu]蟲。

佳朋鱟蟲是屬於鰓足綱,鰓足亞綱,背甲目的一類小型的甲殼動物。是一種最早出現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的生物,也就是說它在經歷了三次地球世紀生物大滅絕之後,仍然存在於我們世界的一種生物。在世界各地都有廣泛的分布,至今依然保留著三疊紀時期其祖先的原始的樣貌。

它的幼蟲有點像河蚌,沒有尾巴呈現暗紅色,成蟲一般三到五釐米,最長的品種可達十釐米之多。生命周期並不長,大約90天。它有一個大大的類似於橢圓形的背殼,覆蓋在腹部細長,柔軟靈活的軀體。尾巴分成叉狀。身下長著像葉片一樣不停擺動用來遊泳撥水的附肢。有些品種的附肢可以多達70對。體長大約100毫米,共分成約40節。因為它有三隻眼睛,兩側黑色的複眼,以及中間的一隻白色感光眼睛。而且它是經歷了恐龍時期也沒有滅絕的生物,因此被命名為三眼恐龍蝦而來。準確的說其實它是一種水生昆蟲。而且是屬於完全變態類型的昆蟲。可能是由於它的血液呈紅色的原因,才被傳出其吸血的傳聞,可其實它是主要以水裡的腐蝕物為生,對人體和農田都無害的昆蟲。

它之所以能夠越過地球三次生物大滅絕而依然存在,是因為它有著超長的滯育期所謂滯育期。

所謂滯育期,就是生物在條件不適宜生存的情況下,選擇沉睡或休眠的的形態。以等待條件成熟適宜生存時再進行活動繁殖。三眼恐龍蝦的卵有很強的生命力,不怕乾旱和冰凍,最長的滯育期可以長達25年,在期間只要遇到適宜的環境仍然可以孵化繁殖生長。

目前我們已知的鱟蟲大約有15種之多,都是淡水鱟蟲,主要棲息在湖泊、池塘中。在我國內蒙古、東北、華北、華東等地區,以及俄羅斯、美國、非洲、澳洲、日本等地都有分布。最奇特的棲息地是世界著名的澳洲艾爾巖(世界上最大的巖石)山頂上。

另外,在深海中還生活著三眼恐龍蝦的遠親,海鱟。素有海底鴛鴦的美譽。而且它們的藍色血液據稱是有許多的醫用研究價值。有興趣的大家研究一下,也很好玩的!

王家九爺2019年9月28日。

相關焦點

  • 鱟蟲是活化石嗎
    北方人將鱟蟲稱呼為馬蹄子,鱟蟲為學名,還有人稱它為王八蟲,也有人叫它水鱉子。南方多叫做三眼恐龍蝦,它在南方發現較少。鱟蟲是不折不扣的活化石, 它是一類非海相動物,化石時代最早發現於德國的上石炭統和美國的二疊系, 也曾在歐、亞、非三洲的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發現;新生代化石僅發現於蘇格蘭的漸新統。主要繁盛在中生代,並一直延續至今。
  • 對鱟蟲你了解多少?我猜這些你不知道
    最奇特也最著名的分布地為澳洲的艾爾巖山頂。中國內蒙古東部地區九十年代大量存在,目前雨水和用莊家藥物的影響較少見。三眼恐龍蝦生命力強,已存在兩億年。這種從兩億年以前就存在於地球上的生物,最近被許多日本農民拿來當作種植水稻的農藥替代品,因為三眼恐龍蝦可以把水田裡的雜草去掉,讓稻子生長得更好,十分有趣。
  • 遠古生物鱟蟲大量現身成都水田 與恐龍同時期(圖)
    為了親眼目睹「怪物」,從2日報導刊出當天至今,彭州市天彭鎮西郊鄉來壽村五組每天都會有許多人慕名來看稀奇。村民劉李傑說,每天差不多不低於五六十人到他們村子,人最多時,機耕道都站滿了,「哪怕是今天下雨,都有人來。」  劉李傑說,很多城裡人開車來這裡,有的拍照,有的從水田裡舀走這種生物,說帶回家當寵物養。
  • 西吉一水庫發現「三眼恐龍蝦」,學名鱟蟲,有三隻眼睛,存活年代比恐龍還久遠……
    鱟蟲。
  • 成都發現兩種恐龍時代罕見生物:鱟蟲與仙女蝦
    2015年5月29日,四川省成都市,去年5月底,在成都平原彭州市的一片水田裡,一種恐龍時代的生物——鱟蟲  更為奇特的是,它有三隻眼睛。
  • 鱟蟲:起什麼哄,沒見過活化石啊?
    它們的大名叫做「鱟蟲」。【拍攝於四川的鱟蟲新聞圖片,正面、腹面照。】鱟 & 鱟蟲浙閩粵的同學們可能會覺得鱟蟲很像是海洋生物鱟,但是仔細看看,它的腹部卻又裸露在背甲之外,尾節是一對柔軟的尾叉,這點又與鱟的劍尾不同。成年鱟的長度一般都在60cm以上,而最大的鱟蟲長度也不過10cm,因此他們被稱為蟲一點也不過分。儘管它們被叫做「鱟蟲」,在分類地位上鱟蟲與鱟卻是很不同的。
  • 農村這種蟲外號叫「三眼恐龍蝦」,你有見過鱟蟲嗎?
    不要看鱟蟲的生命周期那麼短就小看它們的生命力喔,據科學研究,鱟蟲在卵時期的滯盲期是可以長達約25年之久的,也就是說在25年內鱟蟲卵遇上了適宜的環境仍然是可以孵化的,在孵化期間,若環境突然又變得不適合它們了,那麼鱟蟲卵就會停止孵化,在沒遇上適合的環境之前,鱟蟲卵是被堅硬的外殼包裹住的,能夠在多種惡劣的環境中休眠多年。
  • 沽源閃電河國家溼地公園現2億年前古生物鱟蟲
    鱟蟲的正面形狀。長城網記者 郭洪傑攝鱟蟲的腹面照。鱟蟲最早出現在距今約2億年前的二疊紀,比恐龍還要久遠。  據了解,鱟蟲,俗稱王八魚、水鱉子、王八蓋子、馬蹄子、西納根結蟲(蒙古語),別名三眼恐龍蝦。是一類小型的甲殼動物,屬鰓足綱,背甲目,現在已知的大約15種鱟蟲都是淡水鱟蟲,棲息在湖泊、池塘中,主要分布在歐洲和北美。鱟蟲的大背殼呈橢圓形,腹部細長,柔軟靈活。長尾巴成叉狀。
  • 西藏「布達拉宮」有3個傳說,流傳至今未破解,不為人知的千年秘密
    #90後旅行#布達拉宮「3大未解之謎」,流傳了千年,至今也無法給出解釋只要我們談到西藏,很多人在第一時間內就會首先想到它的核心靈魂「布達拉宮」,這座宏偉無比的建築,在當地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是古文物建築,國家是非常的重視。正是因為重視,都會每年進行翻修,這樣一從新翻修,數量就不會改變了,正是因為這種情況,具體的數量沒人細算過。不過,相信很多的朋友都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這是一個古建築,年代比較長了。我們知道的是,如果一些普通的房子,或許早已經在風吹日曬的敲打下,早已經是變了樣子。
  • 該國寶級青銅器造型奇特,現存於日本博物館,至今無人弄懂其含義
    在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給我流傳下來了很多的文物寶藏。但是我國不僅僅只是一個文物大國,同時也是文物流失最嚴重的一個國家。這很讓國人心痛。據記載,我國流失到國外的文物已經超過了1000萬件,西方很多博物館中都有中國珍貴文物的存在,當然不僅限於西方國家,就連我們的鄰國日本,他們的博物館中也有我國的文物。
  • 12張流傳甚廣的造假照片,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這些都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假圖片,有時候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真相:這是日本東武世界廣場主題公園獅身人面像的微縮景觀,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是按1/25比例製作的模型。傳言:米高梅綁著獅子拍攝他們標誌性的標誌視頻,2015年1月開始在網上流傳
  • 成都一農田現兩種恐龍時代生物——鱟蟲和仙女蝦
    5月底,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考察隊在成都郊外天彭鎮一農田同時發現兩種恐龍時代生物——鱟蟲和仙女蝦據介紹,鱟蟲它之所以又被稱為三眼恐龍蝦,是因為它和二郎神一樣,有三隻眼睛,兩側是黑色的複眼,有視力,中間夾著一隻白色,只能感光的眼睛。考察隊在現場觀察時,還見到水田中外形優美,色彩豔麗的仙女蝦,其學名「枝額蟲」,如同仙女般飄逸,所以被稱為「仙女蝦」。圖為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考察隊員帶回館飼養的仙女蝦。
  • 5種延續至今的史前物種,它們比恐龍還要古老
    水母,分布於世界多個海域的浮遊物種,出現的時間比恐龍還要早遠,在6.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在多次物種滅絕事件的洗禮之後仍舊有少部分群體延續至今。目前在世界上的水母大約有250種,形態各異且多數具有劇毒。鸚鵡螺,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至今仍存活在熱帶印度洋之中,外型與生存習性也都幾乎沒有發生變化,被人譽為海洋中的「活化石」生物,且對人類研究生物進化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新疆北鯢,目前是我國新疆地區史前唯一存活至今的有尾兩棲動物,起源於2.4億年前,比恐龍出現的時間要早。被人在1866年發現之後甚至絕跡長達一個世紀才又被人重新發現。
  • 河北一棵千年古橡樹,樹根像是盤著「一條龍」,活靈活現很逼真
    這不,位於太行山脈河北武安市的長壽村中就有這樣一棵古橡樹,樹根像是盤著一條龍,當地人稱「龍盤樹」,活靈活現很逼真。談起這棵古橡樹的樹根,據當地人介紹,這棵古橡樹的樹根如同「龍身」,樹根的末梢如同「龍爪」,因此當地人稱「龍盤樹」。
  •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12張流傳最廣的假照片
    這些都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假圖片,你可能不會相信它們是假的,不過你還是看看後面的證據再說吧,有時候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 真相:這是日本東武世界廣場主題公園獅身人面像的微縮景觀,獅身人面像和金字塔是按1/25比例製作的模型。
  • 是時候揭開真相了……
    崑崙山,被評為「中國第一神山」,同時也被稱為「萬山之祖」,而崑崙山至今仍給人留下了神秘不可觸碰的印象。據傳,在1979年的時候,解放軍在崑崙山發現了一具巨獸的殘骸,樣貌非常奇特,沒有人認識,且剛死不久。之後,有一位農民去找丟失的馬,不幸死亡,身上沒有傷痕。
  • 五種倖存至今的古生物,大多變成「國寶」,僅有一種還被搬上餐桌
    鴨嘴獸,是澳大利亞的「國寶」級生物,就現存的哺乳動物來說鴨嘴獸可謂是最為原始的一種了,它們至今仍未完全進化,採取古老的卵胎生方式來哺育後代。到現在有著長達兩千五百多萬年的生存歷史。除此之外,鴨嘴獸的腳後跟位置隱藏著毒針,它們是自然界中極少數運用毒液來自我防衛的哺乳動物。
  • 三代尚書盡顯大家氣派 畢式家風流傳百年傳至今
    殘破的古牆,幽深的古巷。行走於歷史之間,讓人禁不住憶古追昔。今天的村民也許不能完整說出村子的歷史,但卻都知道「投豆亭」和「製衣禮」的傳說。記者了解到,王村鎮宗族世家眾多、儒家文化精深,畢氏家族既是官宦世家,也是文學世家,「十七世詩禮門第,五百年孝友家風」,成為畢氏家族重教崇儒的真實寫照。
  • 明代程大位創作了珠算口訣,流傳至今,安徽名人館裡的故事
    程大位,字汝思,號賓渠,古徽州休寧率口人(今黃山市屯溪區),生於明朝嘉靖12年,卒於萬曆34年,(1533年5月3日——1606年9月18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珠算家、數學家、發明家、文學家,世界珠算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