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芽—格邦國家公園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大約是從40億年前開始的,是亞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豐芽和格邦喀斯特地貌都是屬於同一平原地帶。這裡的石灰石是不連續的,中間夾雜著頁巖和沙石混合的沉積層,和該地區的板巖、花崗巖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形。公園內巖洞是遠古因為各種原因而形成的化石層逐漸演變形成的古生代喀斯特地貌,也是地下河線路改道的主要原因。這些巖洞的位置和形成說明該地區喀斯特地貌的規模和形狀也許是和石灰石層夾雜的頁巖和花崗巖層有關係。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形成的地形景觀各異,從綿亙的低山到平原,再到灰巖盆地。這些都是該地區古代成熟喀斯特系統發展演變中經歷了至少一次熱巖運動的證據。該平原也許石東南亞最好最清晰的喀斯特地貌。總之,豐芽—格邦國家公園為地球演變歷史提供了大量的證據,對於我們了解該地區地形、地理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劇烈的地殼運動,豐芽格邦國家公園的喀斯特地貌異常複雜,具有許多重要的地貌特徵。公園的喀斯特地貌面積廣闊,一直延伸到寮國邊界,沿途65公裡布滿了巖洞和地下河。 豐芽洞是越南著名的巖洞勝景。洞深邃寬大,洞中套洞,知名的有天洞、水洞和淺洞。
洞內還有古代遺蹟:水洞口一邊巖壁上的石座,這是古代佔族人供祀的豐芽洞守門金剛的遺蹟;深入洞裡約700米處,巖壁刻滿古代佔族文字。據說,遊人在洞內,如果遇到地下發出轟隆聲,旋風呼嘯,就應急速出洞,不然,水位上升,轉眼洞口封閉,就會被葬身洞中。因此,古人以「豐芽」名洞,沿稱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