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亞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它的風景獨具色彩

2020-12-06 115有你

豐芽—格邦國家公園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大約是從40億年前開始的,是亞洲最古老的喀斯特地貌。豐芽和格邦喀斯特地貌都是屬於同一平原地帶。這裡的石灰石是不連續的,中間夾雜著頁巖和沙石混合的沉積層,和該地區的板巖、花崗巖一起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形。公園內巖洞是遠古因為各種原因而形成的化石層逐漸演變形成的古生代喀斯特地貌,也是地下河線路改道的主要原因。這些巖洞的位置和形成說明該地區喀斯特地貌的規模和形狀也許是和石灰石層夾雜的頁巖和花崗巖層有關係。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形成的地形景觀各異,從綿亙的低山到平原,再到灰巖盆地。這些都是該地區古代成熟喀斯特系統發展演變中經歷了至少一次熱巖運動的證據。該平原也許石東南亞最好最清晰的喀斯特地貌。總之,豐芽—格邦國家公園為地球演變歷史提供了大量的證據,對於我們了解該地區地形、地理發展史具有重要意義。

由於劇烈的地殼運動,豐芽格邦國家公園的喀斯特地貌異常複雜,具有許多重要的地貌特徵。公園的喀斯特地貌面積廣闊,一直延伸到寮國邊界,沿途65公裡布滿了巖洞和地下河。 豐芽洞是越南著名的巖洞勝景。洞深邃寬大,洞中套洞,知名的有天洞、水洞和淺洞。

洞內還有古代遺蹟:水洞口一邊巖壁上的石座,這是古代佔族人供祀的豐芽洞守門金剛的遺蹟;深入洞裡約700米處,巖壁刻滿古代佔族文字。據說,遊人在洞內,如果遇到地下發出轟隆聲,旋風呼嘯,就應急速出洞,不然,水位上升,轉眼洞口封閉,就會被葬身洞中。因此,古人以「豐芽」名洞,沿稱至今。

相關焦點

  • 世界喀斯特地貌分布區,為何世界喀斯特地貌看這裡
    相信很多人就算沒親眼看到過喀斯特地貌,也一定在學習地理的時候領略過它的風採。喀斯特地貌,是一種山水運動形成的地理奇觀,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叫做巖溶地貌,除此之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等作用,形成了特別的喀斯特地貌。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多少?
    喀斯特巖溶地貌是大自然的傑作,鬼斧神工。滴水可以穿石,聚沙可以成塔。喀斯特地貌就是大自然一刀一刀,一點一點雕刻出來的傑作!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 從空中看這個地球上最像月球表面的喀斯特神奇地貌
    橫跨亞歐大陸的土耳其匯聚了東西方文化的精粹,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風景獨特,那個被稱為「精靈世界」的卡帕多西亞則是世界上最好的熱氣球旅行地之一。卡帕多西亞處於亞洲大陸最西端的高原上,平均海拔超過1千米,因遠古時期的火山爆發,大量的火山灰沉積為厚厚的凝灰巖。 經過長年的地質變遷和流水侵蝕,使巖性較軟的凝灰巖 ,形成了卡帕多西亞奇石林立的特殊景觀。
  • 廣西不會讓人失望的城市,有著喀斯特地貌風景,讓人流連忘返!
    「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已經說明了它在中國山水中的地位,美麗的風景永遠不會讓你失望。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以山青、水美、洞奇、石美著稱。在桂林,灕江兩岸的風景絕對值得一看。在河上划船,海岸風景映入眼帘,這不僅是一種視覺享受,也是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身心舒暢。當然,空氣也很清新,深呼吸,整個人的心都敞開了。桂林的地形主要是丘陵、階地和喀斯特山區。
  • 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而陽朔十裡畫廊,更是一步一風景,觸目皆畫面。騎車漫遊於這條位於陽朔月亮山的長約十裡的山徑,遊人們將欣賞到沿途如詩如畫,秀麗奇異的風景,仿佛置身於偌大的自然美術館中欣賞一幅幅傳世畫卷一般。這便是十裡畫廊的由來,而創造了一幅幅神奇畫作的偉大畫家,便是大自然,如果要給這些畫家們劃分出一個藝術流派,那一定非「喀斯特地貌」派莫屬。
  • 中國十大最美喀斯特地貌,你知道嗎?
    主要因佛門名剎黃龍寺而得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於世,是中國唯一的保護完好的高原溼地,這裡山勢如龍,又稱「藏龍山」。這一地區還生存著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如大熊貓和四川疣鼻金絲猴。 黃龍以規模宏大、結構奇巧、色彩豐豔的地表鈣華景觀為主景。
  • 貴州最小眾的旅遊地點,世界上最完整的喀斯特地貌,領略苗寨風情
    貴州處於祖國的西南部,一直是個冷門的旅行地點,但是貴州的風景早在16年就被評為了世界上52個最值得去的旅遊地點之一,由於貴州的旅遊一直都沒有被大力開發,反而保留了它最原始,最純正的山地味道,喜歡純天然山水的朋友們要旅遊的話一定要來看一看貴州。
  •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地理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我們國家有很多地形都是喀斯特地貌,那麼喀斯特地貌是怎麼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鹽類巖石地區,地下水和地表水對可溶性巖石溶蝕與沉澱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水對可溶性巖石所進行的作用,統稱為喀斯特作用。它以溶蝕作用為主,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這種作用及其產生的現象統稱為喀斯特。
  • 神奇地貌在哪裡?
    或許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01丹霞地貌紅色被賦予最好的寓意在諸多絢爛的色彩中唯有那一抹紅被冠以「中國」的名字而這片赤色土地砂石的丹霞可以說是最具中國風的地貌丹霞的演變從久遠的地質時期就開始了砂礫巖層經過了漫長的過程
  • 水在喀斯特地貌的旅遊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一詞,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衝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
  • 重慶除了喀斯特地貌,這些丹霞勝景也很迷人
    在重慶,我們經常聽到「喀斯特」一詞,這種以天坑地縫、暗河溶洞為代表的地貌,佔據了重慶面積的絕大部分。可你卻不曾想到,以山聞名的重慶,還有一種地貌的精彩表現,絲毫不亞於喀斯特,就連名字聽起來都如此迷人——丹霞地貌。
  • 畢節 最天然最原始喀斯特地貌博物館(圖)
    境內屬喀斯特地貌,峰巒疊嶂,溪流縱橫。市區群山環抱,一水中流,天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使山城顯得秀美多姿。畢節市資源豐富。地下資源主要有硫、鐵、煤、鋅、銅、矽鐵、草炭、粘土、重晶石、大理石、高嶺土、石炭巖、玄武石、石棉等20餘種礦藏。
  • 我國最長壽的城市,到處都是喀斯特風光,網友:把家搬到這兒來
    喜歡旅遊的朋友總是想把所有能夠看到的風景盡收眼底,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風情。在我國960萬平方公裡土地上,從海洋到沙漠,從平原到高原,各種旅遊資源在世界上可謂是最豐富的的國度之一了。過去由於基礎設施和交通的不便,許多隱藏在秘境中的風光都展現在了我們面前,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個自然風光旖旎、人文風情豐富的最宜居的城市——河池。為什麼說河池?
  • 神奇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裡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滷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特的溶洞。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
  • 我國最出名的6大溶洞,去了才知道喀斯特地貌的魅力
    說起喀斯特地貌,不得不想到溶洞。在地理說中是這樣描述喀斯特地貌的,是指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的巖石(一般是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形成的地貌,包含地表和地下,也稱巖溶地貌。溶洞就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空間,是石灰巖中碳酸鈣在水和二氧化碳長期作用下轉換成了可溶性的碳酸氫鈣。化學式:CaCO3+H2O+CO2=Ca(HCO3)2。
  • 貴州六盤水,不僅有煤炭,還有喀斯特地貌和遼闊草原
    貴州六盤水,不僅有煤炭,還有喀斯特地貌和遼闊草原今天我們來到的地方叫做六盤水,它位於貴州西部的一個山區地帶,它的名字來自於當地三個區縣的簡稱。這個城市以煤炭工業而聞名,但是同時它還有著很多美麗的景觀,值得我們來看一看。
  • 喀斯特地貌
    ↑ 「地質論壇」 ↑↑關注本公眾號地質論壇,您的移動信息庫,掌上圖書館,記得星標哦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溶巖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後者可溶於水,於是空洞形成並逐步擴大。水的溶蝕能力來源於二氧化碳(CO2)與水結合形成的碳酸(H2CO3),碳酸分解出H離子和碳酸根離子, H離子與CaCO3反應 ,從而使CaCO3溶解。
  • 杭州「瑤琳仙境」——調皮的喀斯特地貌
    杭州「瑤琳仙境」——調皮的喀斯特地貌北方,是很少見到喀斯特地貌的。因為,秦嶺淮河線以北地區,降水量逐漸減少,再加上北方本就缺水,所以,喀斯特地貌是難以形成的。而雲貴高原,卻是多有喀斯特地貌的,有的人不太了解喀斯特地貌,總以為是自然界的一些外力作用將石頭衝擊成各種各樣的奇形怪狀的模樣,就好像西北的「風蝕蘑菇」一樣。我也是個孤陋寡聞的人,也不太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具體情況,只對其略知一二。本著求學的態度,我查閱了百度,也得到了最官方,也是最準確的回答: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
  • 喀斯特地貌解說
    喀斯特(KARST)就是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石膏、巖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衝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石灰巖高原的地名。
  • 廣西發現全球唯一融丹霞地貌與喀斯特地貌於一體的奇觀,未來必火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偉大國度,這裡有很多壯美的山川和神奇的景觀,長江三峽、桂林山水、九寨黃龍、三山五嶽、雪域高原、大漠孤煙、遼闊草原……太多聞名世界的風景名勝。但也有很多尚不聞名,卻依然神奇無比的地方,比如今天渝帆要介紹的銅石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