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已經走過了從0到1,正在經歷從1到100,國產質子交換膜需要在應用的過程中不斷改進、迭代,真正實現產品的商業化。」東嶽未來氫能副總經理王振華博士在高工氫電年會現場說道。
11月25日-27日,以「氫色十城關不住 千輛氫車競爭先」為主題的【未勢能源總冠名】2020高工氫電年會在深圳機場凱悅酒店盛大舉辦,超800位國內外領先企業、政府及投資機構負責人齊聚一堂,辯趨勢、論方向、共商發展大計!
在11月26日下午舉行的【鴻基創能冠名】氫燃料電池專場II,王振華發表了」國產燃料電池膜自主化探索與實踐」的主題演講。他從燃料電池膜的技術選擇、自主攻關和產業化之路三個層面闡釋了東嶽的經驗和思考。
王振華表示,公司早先做的膜跟國外領先企業相比還是有較大的差距,但隨後差距不斷縮小,一直到2016年獲得了AFCC認證,2017年東嶽未來氫能成立以後,開始推進產業化和商業化的工作,在2019年也獲得了IFA16949的認證之後,東嶽開啟了加快產業化和商業化進程。
從無到有,實現國產質子交換膜突圍背後,是東嶽集團三十三年氟化工產業基礎,十七年特種含氟化學品、離子交換樹脂及功能膜材料研發經驗與產業化技術積累。其含氟功能膜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SKL),是國內含氟功能膜材料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實驗室,強大的氟化工技術支撐是東嶽率先入圍的關鍵所在。
「我們東嶽做的不只是這張膜,也不是一條膜的生產線,而是整個膜全產業鏈的產業基礎。「王振華表示,為推進國產質子交換膜的產業化,2018東嶽未來氫能做了一個氫燃料電池產業化項目的立項,投資近10億元建設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的基地。該150萬平米燃料電池膜一期項目已經正式投產。
「要做出合格的質子交換膜,除了要求有好的性能還必須要在壽命上符合要求,東嶽的質子交換膜自主化歷經17年,是數百人、近十個國家、省級重點項目的結晶。「王振華表示,現階段東嶽的質子交換膜產品已經走過了從0到1,正在經歷從1到100,還需要在應用的過程中通過不斷改進、迭代來提升,真正實現產品的商品化,為國產燃料電池產業化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