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太陽納米耀斑:能量相當於2000顆廣島原子彈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0月6日發表了題為《首次發現揭開太陽主要秘密的納米耀斑》的報導。報導稱,研究首次證實了納米耀斑的存在,並有助於解釋為何日冕的溫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數千倍。安託林是最近發表在英國《自然·天文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的主要作者,這項研究首次證實了納米耀斑的存在,並有助於解釋為何日冕的溫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數千倍。安託林早在2014年對太陽界面區成像光譜儀衛星目錄進行核查時就進行了觀測,但直到2017年才有機會對其進行細緻分析。在安託林重建的一系列圖像中,首次觀察到磁能轉化為熱能並使日冕升溫的三個清晰階段。
-
太陽納米耀斑被發現,10分鐘炸150次,能量等於2000顆廣島原子彈
據報導,近日,西班牙《國家報》發表了一篇有關於太陽耀斑的研究報導,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第一次證明了太陽納米耀斑的存在,同時,這個發現也為研究太陽日冕層,提供了相關數據支持。
-
太陽納米耀斑被發現,威力等於2000顆廣島原子彈,讓日冕瞬間升溫
在此後的多年時間裡,科學家們一直對此展開研究,最終確認了太陽納米耀斑的存在。>通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噴射狀爆炸雖然微小,但是當它出現在太陽日冕的時候,卻可以形成巨大的能量,產生的威力相當於20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這是非常驚人的,這個發現也讓科學家們更加確信,這種神秘的現象和日冕升溫有關。
-
太陽納米耀斑被發現,10分鐘炸150次,等於2000顆原子彈
據報導,近日,西班牙《國家報》發表了一篇有關於太陽耀斑的研究報導,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第一次證明了太陽納米耀斑的存在,同時,這個發現也為研究太陽日冕層,提供了相關數據支持。通過研究,當太陽表面爆發納米耀斑的時候,一般持續時間都不會超過10秒。不過,納米耀斑爆發時釋放能量的速度,卻可以達到每小時70萬公裡,相當於2000顆廣島原子彈同時爆炸。提到原子彈,它的威力不用多介紹,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如果這場納米耀斑爆發發生在地球上,那麼,地球上的一切也都很難倖免遇難。
-
《自然·天文學》雜誌:首次發現揭開太陽主要秘密的納米耀斑
《自然·天文學》雜誌:首次發現揭開太陽主要秘密的納米耀斑(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參考消息網(編譯/廖思維):西班牙《國家報》網站10月6日發表了題為《首次發現揭開太陽主要秘密的納米耀斑報導稱,研究首次證實了納米耀斑的存在,並有助於解釋為何日冕的溫度是太陽表面溫度的數千倍。全文摘編如下:當天體物理學家派屈克·安託林首次在日冕上觀察到微小的噴射狀爆炸時,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安託林說:「這些圖像讓我感到震驚。直覺告訴我它們很重要,但當時我還無法專心研究它們。
-
除了耀斑之外,太陽還會爆發納米耀斑,能量超過1000顆原子彈
如果哪一天太陽發生了劇烈的活動情況,那麼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很可能會被波及。金星、水星和火星受到波及對於我們來說貌似影響並不大,但如果太陽活動波及地球的話,那麼地球上的生命也會受到威脅。根據外媒報導,前段時間西班牙科學家發布消息,他們首次證實了太陽納米耀斑的存在。不僅如此,該科學團隊還公布了一些關於日冕層的研究數據。
-
太陽納米耀斑首次被證實,持續不到10秒鐘,威力卻令人生畏
根據外媒報導,前段時間有科學家通過觀測和研究首次證實了太陽納米耀斑的存在,那麼什麼是太陽耀斑呢?到了2017年,才有科學家通過圖像重構揭開了這種現象的內在機理,原來它是太陽的磁能轉化為熱能的過程,這一點和耀斑的形成機理一樣,並最終將其定義為「太陽納米耀斑」。
-
2029年將逼近地球,它的直徑是335米,威力相當於7萬顆廣島原子彈
科學家已經觀測到2萬顆近地小行星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為10公裡長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地點推測為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沿岸地區,這次撞擊釋放出4萬億噸TNT炸藥當量,相當於同時爆炸2億顆廣島原子彈釋放的總能量,撞擊引發劇烈地震、海嘯、火山噴發和氣候變化,導致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之久的恐龍滅絕;1626 年明朝首都北京發生了一場神秘的大爆炸
-
每秒接收能量相當於3200顆廣島原子彈,地球正在一點點被改變
美國宇航局在1960年代就開始對太陽進行研究,早期使用先鋒系列探測器對太陽風進行觀測,到了1970年代部署了9顆OSO太陽觀測星座、兩顆太陽神A星和B星,1980年代發射了太陽極大期觀測衛星、1990年代初的尤利西斯號探測器、Yohkoh太陽探測衛星、TRACE過渡區與日冕探測器、SOHO日球層探測器、專門研究太陽風暴及預警預報的ACE空間高能粒子探測器
-
能量相當於多少顆原子彈?
但是,大型隕石比較罕見,一個世紀只有幾顆。那麼,大型隕石爆炸的威力如何?隕石為什麼會爆炸呢?這顆隕石直徑約9米,重量超過1500噸,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73千噸TNT,威力是廣島原子彈的10倍。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顆隕石釋放的能量,相當於車里雅賓斯克隕石(Chelyabinsk)釋放能量的40%,後者是30年來第一大隕石,但這次爆炸發生在白令海上空,因此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也沒有出現在新聞中。隕石爆炸的威力如何?
-
首次觀測到另一顆恆星耀斑
太陽耀斑是太陽系中最劇烈的爆發事件,由太陽磁場能量突然釋放造成。太陽耀斑爆發通常伴隨日冕物質拋射,噴薄而出的過熱等離子體質量超過440億噸,拋射速度更是驚人,2012年檢測到的最快日冕物質拋射速度達到1275萬公裡/小時!
-
相當於100萬顆廣島原子彈威力的黃石火山,能被激發摧毀美國嗎?
如果只是扔一顆手榴彈,迫擊炮彈甚至飛彈的話那就不要考慮了,這個是不會有影響的,要是仍一顆為威力相當於廣島原子彈一樣的破壞力的話,日本廣島兩萬噸TNT級別,只會摧毀地面物體,很難改變地質結構。其威力就相當於一百萬顆廣島原子彈啊!那時候地球很快將進入核冬天,整個人類將面臨生死考驗。而根據最新的研究數據顯示,黃石火山口下的地殼在2004年到2007年間抬升了17釐米,這不得不令人擔心,會不會就會在近期噴發呢?真的希望全世界為了自身的安全考慮不要再把錢花在無用的武器上,都用來研究如何應對整個超級火山吧。
-
俄羅斯遭隕石襲擊示意圖:能量相當30顆廣島原子彈(圖)
新京報製圖/師春雷 大約一年前,這顆隕石脫離小行星帶,奔向地球,在進入大氣層後存在了30多秒。 由於體積太小,僅有一顆人造衛星拍到了這顆隕石的圖片,地面的專業望遠鏡也未能發現。專家稱,目前人類還沒有有效的辦法抵禦來襲的大小天體。 此前有消息稱,這顆隕石和另一顆更大的近地小行星有關,但實際上兩者沒有關係,方向也相反。
-
每一次「太陽耀斑」爆發,都相當於上百億顆巨型氫彈同時爆炸
色球層位於光球層之外,厚度約為2000千米,色球層發出的可見光總量不及光球的1%,因此人們平常看不到它,只有在日全食發生時才有機會看到。日冕層是太陽大氣的最外層,由高溫度、低密度的等離子體所組成,其溫度可達幾百萬攝氏度以上。
-
太陽為什麼爆發耀斑?可能又是磁場惹的禍
前段時間,因為地球磁場鬧了一個大烏龍,科學家發現南大西洋磁場有異常,各大媒體紛紛報導這是地球磁場倒轉的前兆,然而後來科學家證實其實南大西洋磁場異常已經存在至少8百萬年,和地球磁場倒轉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地球磁場你知道,但是你知道太陽也有磁場嗎?而且太陽耀斑活動可能就是太陽磁場變化引起的。太陽耀斑簡單地說太陽耀斑就是太陽表面發生劇烈爆炸,並向太空噴射大量電磁輻射。
-
汶川震級同唐山大地震 能量堪比400顆廣島原子彈
他當時在解釋唐山大地震破壞性為什麼如此巨大時表示,「唐山大地震是7.8級,能量相當大,地震是由於巖石圈的巖石突然破裂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400顆美國1945年投在廣島的原子彈。」中國地質科學院地震專家鄧乃恭5月12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說,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有兩個重要指標,一是震級,二是烈度。
-
威力相當於20億顆原子彈!震驚世界的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宇宙事件
本來他最終的目標是墜入太陽的,可是在他靠近太陽的過程中,被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強大的吸引力給吸引住了,為什麼會被木星吸引而不是被鄰近的火星或者地球吸引呢?這是因為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多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巨大的質量,讓木星在太陽系中產生了巨大的引力場。
-
又進步啦:最新研究揭示了太陽耀斑,再一次完善教科書上的模型!
魯汶大學的等離子體天體物理學家,首次對太陽耀斑期間發生的物理過程進行了自洽模擬。研究人員使用了佛蘭芒超級計算機和一種新的物理模型組合。太陽耀斑是太陽表面的爆炸,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相當於一萬億顆「小男孩」原子彈同時爆炸。在極端情況下,太陽耀斑可以使地球上的無線電連接和發電站癱瘓,同時太陽耀斑也是基於令人驚嘆的太空天氣現象。
-
環形耀斑與日冕變暗有關?太陽爆發活動都是「團夥作案」
NASA耀斑之所以叫耀斑,就是因為它們能夠發出的耀眼光芒,其溫度高達上千萬攝氏度,最長持續幾小時。視覺中國供圖在首次觀測到耀斑後,赤道附近出現了神奇的「綠色窗簾」極光。關於環形耀斑科學家知之甚少,而對於環形耀斑與日冕暗化關係的研究也非常欠缺。這兩者同時出現,引發了科學界的關注。耀斑與其他太陽大氣現象之間是否還存在其他關聯?日冕區域暗化意味著什麼?大面積暗化區域物質去向哪裡?
-
美國宇航局可能已經捕捉到了太陽納米耀斑的全生命周期
一項新的研究概述了研究人員捕捉到的數據,這可能是對太陽納米耀斑的第一次完整觀察。這項研究標誌著科學家們首次捕捉到了可能是一個假定的納米耀斑的整個生命周期,也就是從它的第一次明亮起源到它的消亡。納米耀斑是太陽表面的微小噴發,其大小約為普通太陽耀斑的十億分之一。研究人員一直試圖發現更多關於納米耀斑的細節,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將太陽日冕加熱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溫的原因。雖然這標誌著納米耀斑的完整生命周期首次被完成,但研究人員早在1972年就預測到它們的存在。科學家們想知道太陽的外層大氣,也就是所謂的日冕,是如何在離太陽核心更遠的情形下達到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高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