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字看太久變得不像字了,是我的大腦宕機了嗎?

2020-12-06 北京科學中心

審核專家:尹鐵倫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機場院區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

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練字帖或者翻字典的時候,不斷重複地看或寫相同的字,到最後居然會覺得這個字變得不像字了,像是某種奇形怪狀的符號組合。

比如,你可以嘗試著盯著下面的字一分鐘:

現在是不是覺得「行」變得有點陌生?它究竟念「xíng」還是「háng」?這幾個筆畫的組合怎麼就能代表這麼多種意思呢?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那麼是否好奇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種錯覺呢?是熬夜太久大腦「退化」了嗎?

「語義飽和」的原理

上述現象其實科學家們早有過研究,上世紀60年代心理學家Lambert和Jakobovits提出了語義飽和(Semantic Satiation)這一概念,指的是指的是人在重複盯著一個字或者一個單詞長時間後,會發生突然不認識該字或者單詞的情況。

認知神經科學的觀點認為,當人們的眼睛持續接受同一個字的刺激,連續不斷地把相同信息傳送到大腦相對固定的位置,久而久之,這個位置的神經活動就會由於疲憊而受到抑制,使得發送神經元與接收神經元之間的連通性短暫性缺失,造成聯想阻斷。

這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心理學」現象,通俗點說,就是你的大腦神經已經厭倦了重複頻繁地識別同一物體,從而向你發出抗議,或者直接罷工不幹了

從文字識別的過程來看,當我們識別一個字(尤其是認識或熟悉的字),首先是將它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識別的,並通過與神經中樞中的文字記憶資料庫比對,轉化為語意,從而讀懂這個字的含義。這種整體識別叫做格式塔(Gestalt),是德文「整體」的音譯。

例如,當我們看以下兩幅畫時,雖然圖案不是連續的,但我們的大腦會自動補全空白部分,讓我們一眼注意到左邊中間是一個三角形,右邊是一匹馬。

而如果長時間識別同一個字,那麼相同神經信號會重複刺激同一個區域的神經元細胞,也會反覆讀取記憶資料庫中的儲備信息。當神經元產生疲勞,從而產生信號搜索停滯,一段時間內這個字在人的眼中就會「瓦解」,變得陌生,成為失去意義的筆畫組合。所以語義飽和在日語裡也稱「完形崩壞」(德語:Gestaltzerfall)。

一些有趣的研究

在漢字裡,語義飽和也可以稱為「字形飽和」。字形結構、字出現頻率、筆畫、部件組字頻率,都會影響「字形飽和」。

1994年,臺灣教授鄭昭明與其同事通過實驗發現,對於獨體結構的漢字,譬如「日」、「月」,被試平均要過31秒鐘才報告「變奇怪了」,而對於那些左右結構的漢字,譬如「明」,則只要平均26秒左右就變奇怪了。

不同的字,達到飽和的時間不一樣,簡單的字飽和時間相對較短,複雜的字時間相對長一些,但無論字體多複雜,40秒內都能達到飽和。

變得「奇怪」的字

看到這裡,大家也許會以為語義飽和是象形的漢字特有的現象。其實不然,英語等字母文字也會發生類似的現象。在一次類別匹配任務(Category Membership Task) 實驗範式進行語義飽和實驗研究中,心理學家通過讓被試快速判斷目標詞與所呈現類別詞是否匹配來測試是否出現了語義飽和。

實驗發現,當類別詞(如fruit)被重複30次後,向被試呈現目標詞(如apple),受試者判斷目標詞是否屬於類別詞的反應時間比重複3次要長得多。

如同我們識別漢字一樣,持續注視某一單詞一段時間帶來的陌生感使單詞看起來像是外國文字,或是若干字母的組合,最嚴重的時候整個單詞和其字母看起來不過是毫無意義的符號。

語義飽和在眾多的文學影視作品中也被頻繁地提到。在愛倫·坡的短篇小說《貝勒尼基》中,主人公提到:「重複一些單調的常用字,直到聲音重複的過於頻繁,不再向大腦傳遞任何思想。」這說明語義飽和不僅發生在「看」的過程中,也發生在「說」的過程中。

動畫《名偵探柯南》中,有一集「毒與幻的設計」講述的就是犯罪嫌疑人利用「完形崩潰」讓受害人重複閱讀某一個漢字直到對它的語義產生懷疑,從而去翻事先塗了毒的字典然後中毒身亡的事件。

不僅是圖像識別上,神經的飽和反應在聽覺、嗅覺等方面也同樣會發生。

比如,你可能偶爾覺得,盯著鏡子裡自己的臉時間過長,會突然覺得有些陌生,變得不像自己了。或者是夏天進入全是學生的教室,會被各種複雜的味道衝「昏頭」,但是長時間待在教室裡的學生卻並不能感覺到,就像孔子所說的「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一樣,是我們的嗅覺系統出現了神經疲倦或是飽和現象。

不過,大家不用對此太過困擾,我們大腦神經的「罷工」只是暫時的。如果發現書上的字變得陌生了,說明你可能需要一些休息。

此時,只需要停止接受刺激,轉移下注意力,讓我們的感官和神經放鬆一下,幾分鐘後大腦神經就會「原地復活」,繼續兢兢業業地工作運轉啦。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一個字看久了就不認識了?
    當你盯著一個字一直看的時候,過不了一會兒,你就會發現:嗯?這是個什麼東西?是字嗎?總之就是怎麼看怎麼彆扭,瞬間變文盲。而等你休息一會兒再回來看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誒 你的文盲症好像又康復了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神經疲憊現象,又叫做語義飽和。
  • 【閱獨】為何長時間看一個字就不認識了
    [摘要]相信每個人都遇到過一個字盯久了就覺得很陌生,最熟悉的陌生「字」也不過如此把。【編者按】還記的小時候在田字格裡反覆寫字的情形嗎?是否有寫過很多遍後發現這個字很陌生,仿佛根本不認識它。文化君曾有過這種體驗,當時並未深究,最近在看「柯南」時,劇情裡提及有人利用這種名為「完形崩壞」的現象作案,那麼究竟是什麼原理造成了這種現象呢?其實不僅是漢字,英語等其它語言的使用者也會出現「一個字看久了就認不出」的現象。甚至不僅在語言中,就連一幅熟人的照片、一個熟悉的地點,看久了之後都有可能會突然覺得陌生起來。
  • 為什麼總盯著一個字看,過一會兒就不認識了?
    當你死盯著一個字兒一直看的時候,過不了一會你就會發現。嗯?這是個什麼東西,而且怎麼看怎麼彆扭瞬間變文盲。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神經疲憊現象又叫做完形崩潰。
  • 為何長時間看一個字會不認識
    說了半天神經活動,可能比較抽象,簡單來講「語義飽和」的原理在於「注意力轉移」,當人眼對一個字盯了一段時間後,大腦會不由自主地就僅僅注意字的某一部分,從而使這個字喪失了整體感,繼而對這個字的讀音和意義的記憶也會變得模糊。這種大腦的行為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因為在盯著一個字看了太久之後,會自動引起神經活動的抑制,形成聯想阻斷。
  • 神馬芝士 | 一個字看久了,反而不認識了?語義飽和了解一下
    你肯定有過這樣一種體驗——長時間盯著某個字看,或者重複寫一個字,就會覺得這個字越看越不對勁,
  • 漲姿勢:為什麼長時間盯一個字看,越看越不認識?
    現象原理  這個現象在西方被稱為Jamais vu,最早有學者提出這種現象的研究是在1824年,直到1962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博士萊昂詹姆斯將其定義為「語義飽和」,他認為神經系統有一個固有特點  說了半天神經活動,可能比較抽象,簡單來講「語義飽和」的原理在於「注意力轉移」,當人眼對一個字盯了一段時間後,大腦會不由自主地就僅僅注意字的某一部分,從而使這個字喪失了整體感,繼而對這個字的讀音和意義的記憶也會變得模糊。這種大腦的行為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因為在盯著一個字看了太久之後,會自動引起神經活動的抑制,形成聯想阻斷。
  • 為什麼盯著一個字或者一個人看得太久,會突然覺得不認識了?
    當我們盯著一個漢字看,持續一段時間,會突然發現自己不認識這個字了,心裡想:這個字是這樣寫的嗎?好奇怪實際上我剛才舉的例子和題主說的,本質上是一回事,術語稱為「語義飽和現象」,或者叫「完形崩潰」(這個詞語出現名偵探柯南的一集中......額,我好像突然不認識「完」了)神經學家對此的解釋是:由於我們在短時間內接受了大量重複的刺激,導致神經元之間出現了抑制作用,神經疲倦了。換句話說,就好比短時間內讓你快速重複的去做一件相同的事情,你就會產生厭惡,就不想去做了。
  • 腦機接口權威:馬斯克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同意
    「他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同意。」受疫情影響,2020年騰訊科學WE大會採用線上方式進行。11月7日上午,演講嘉賓之一尼科萊利斯抽出時間,和中國的記者做了一次視頻連線。「我預期未來五年,我們會有更大的突破。更好的無線技術、更優的數學算法,讓大腦和設備形成更順暢的互動。」
  • 《蚍蜉說字》一個註定有故事的字
    「弗」字屬於「不」字的同源字。然而它真的可以像「不」字一樣用作否定之意嗎?我認為,如果只是粗略地解釋為「不」未免有些淺薄,想必每一個字都具備其它字不可替代的獨有意義。弗,《說文解字》解之為矯。這是它的本義。而《公羊傳》曰:「弗,不之深也。」
  • 在徐州,一個字的地名是「沛」,一個字的小吃是「粥」
    沛縣是一座低調內斂的美食之城,粥,就是這個城市中的一種深沉而不外露的個性的小吃。單單一個字的名字 ,就說明它是世上最省心,最簡單而又最富內涵的一種小吃。傳統熱粥若搭配上經典的油條,絕對算不上大餐,只能是平常的早餐,但這種搭配已經不再是平常的小吃了,而是在享受人生。一碗熱粥,讓很平常的油條變得尤其美味,相得益彰,勝卻人間無數的美好。乳白,濃稠,清香中有著一種純情,油條若是沒有熱粥,太過油膩,讓人沒胃口,不好吃也不完美。油條中因含有化學成分,多食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 你只看到了我的笑臉,卻看不到我的心酸,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文/念空大叔又是一個周末,一個人的寂寞時光,睡到了自然醒,一個人靜靜地躺著,不願意起床。這樣放空自己的感覺真的挺好。不知道屏前的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感覺:一個人的時候,經常會感到累,尤其是遇到一點小風浪,周圍卻沒有人向你伸出援手的時候。
  • 腦機接口權威:他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同意
    「他說的話我一個字也不同意。」受疫情影響,2020年騰訊科學WE大會採用線上方式進行。11月7日上午,演講嘉賓之一尼科萊利斯抽出時間,和中國的記者做了一次視頻連線。2014年,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應用在了巴西世界盃的開幕式上——一位下身癱瘓的少年用大腦控制機械骨骼運動,順利開球。
  • 面試官:「才」字加一筆,變成什麼字?回答「木」字的都錯
    回答「木」字的都錯在求職過程中,面試官為了在短時間內了解求職者們的智商,會想盡辦法出一些各種奇葩的問題來考核求職者們的綜合能力,像這類題:1、6個芒果分給9個老闆,你會怎麼做?2、我在洗澡,進來一個男人,我先遮哪?
  • 王羲之《二謝帖》:一個「靜」字,越看越奇妙...
    《二謝帖》中的「靜」字,  仔細看,真的很奇妙:    書聖到底是有意如此  還是無意中妙手偶成  沒法考證  但這個字確實很美  也很奇妙  而這個字的寫法  書聖是有意而為  這可以肯定  因為這個字的筆勢就與眾不同  先看普通的寫法  書聖自己也寫過普通的靜字和爭字
  • 腦機接口先驅炮轟馬斯克:「他說的話我一個字都不同意」
    「我本人作為腦機接口技術的創造者,可以說,像科幻電影和小說裡提到的,通過腦機接口完全實現意念控制,是不可能的,這沒有科學依據。我很遺憾,馬斯克做出這樣錯誤的說法。這種說法無助於我們領域的科學發展。」Miguel Nicolelis(米格爾·尼科萊利斯)在近期的一次採訪中表示,馬斯克那些太過玄幻的說法,「我一個字都不同意。」
  • 四年級學生:我把字寫得像印刷體,老師還經常批評我
    小學生:老師,我每天都照著課本,一筆一划認真寫字,我的字寫得有點像書上印的,整整齊齊,雖然算不上漂亮,看著也很舒服。可老師總是批評我寫字不認真,不仔細看,還說我每寫一面都會錯幾個字,上面這頁,錯了4個字,只要老師一圈出來,我就明白哪裡錯了。「認真」的「真」字,第二筆是豎,我把豎寫成了撇,所以不對。「滋潤」的「滋」,把頭上的兩點寫成一點了。
  • 面試官:「去」字少一筆,是啥字?女孩機智回復,當場錄用
    麗麗前往一家企業面試,在這一次面試當中,她遇到了一個非常簡單的面試問題,可有趣的是這個非常簡單的面試問題,其他求職者都沒有答對。也正是因為如此,陰差陽錯之間,麗麗竟然能夠進入這家企業,並且在這一家企業當中成為了公司的管理層。這是一家準備上市的銷售公司,向社會發出了招聘的信息。前來競聘這1個崗位的總共有3個人,麗麗有些不自信了。
  • 關於描寫中秋節的作文,300字,400字,500字範文
    說到中秋節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不就是嫦娥奔月嗎?但它來臨的代價對嫦娥來說是孤獨寂寞,對后羿來說是萬箭穿心。因為一時的貪念鑄就成一   原標題:關於描寫中秋節的作文,300字,400字,500字範文     中秋是浪漫的;中秋是悽美的;中秋是悲慘的,但同時中秋也是幸福的,快樂的。
  • 幽默笑話十則:最短情書,去信一個字「慫」,回信也一個字「您」
    誰知班主任打開情書看了看,便眉開眼笑地說:「這小子,教他兩年語文,第一次見他寫文章沒有跑題……」3.幾個朋友在聊情書,一個妹子道:「自從我工作之後就收到很多情書。」眾人感慨:「妹子,還是你有魅力啊!」妹子補充道:「我當老師沒收的。」
  • 面試官:「只」字加一筆,可以變成什麼字?她的回答讓人拍案叫絕
    這道題目是前不久一個朋友小王面試時HR提出來的,當時已經是最後一輪面試了,經過幾輪篩選最後只留下了三個人,小王就是其中一位,但是這個崗位最後只招一個人,這就意味著他們其中只能有一個人留下來,競爭過分激烈,只因為待遇實在太好,沒有誰看了會不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