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年各界風雲變幻,動畫電影的大銀幕進程也幾經改變:上世紀90年代初,動畫電影幾乎就是一座迪士尼王國,其手繪的童話故事通過光影走進千家萬戶,並取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此時動畫電影的目標觀眾群仍以孩子為主,雖偶有唐·布魯斯導演的《美國鼠譚》與拉爾夫·巴克希導演一系列限制級的情色動畫與這股「低齡化」風潮對抗,但這些不以討小朋友歡心為目標的動畫電影仍不具商業競爭力;同期的日本動畫電影也已初露跳脫兒童市場的苗頭,可惜星星之火併未燎原,主流依舊只把動畫電影視作哄孩子的手段。
隨著千禧年臨近,動畫電影終於在21世紀迎來一次徹骨劇變——迪士尼與皮克斯的強強聯手帶來電腦動畫的爆發,傳統的平面手繪動畫幾乎遭遇「滅頂之災」。迪士尼總裁傑弗瑞·卡森伯格聯合史匹柏導演與大衛·格芬創辦了「夢工廠」工作室,與其他同時興起的諸多動畫工作室一起,將電腦動畫推向波瀾頂峰。除此以外,日本吉卜力動畫工作室也逐漸聲名鵲起、佳作不斷,備受廣大影迷熱捧,而越來越多獨立動畫電影人的作品也被更多觀眾熟悉。
經歷了銀幕變革初期的動蕩,動畫電影終於進入百花齊放、男女老幼皆有戲看的黃金時代。8月2日,新片《愛寵大機密》就將乘著暑期檔熱浪登錄內地院線,究竟這部萌物大集合的電影能否再創經典我們拭目以待。趁此卡通來襲之際,知名外媒The Playlist特意精選出21世紀全球50部動畫電影佳作,並加以排名——哪些是你心水的力薦之作,哪些又與你的期望背道而馳?特列榜單供諸位參考、吐槽——
50.《勇敢傳說》「Brave」 (2012)
49.《神奇海盜團》 「The Pirates! Band Of Misfits」 (2012)
48.《天降美食》 「Cloudy With A Chance Of Meatballs」 (2009)
47.《東京教父》「Tokyo Godfathers」 (2003)
46.《科學怪狗》「Frankenweenie」 (2012)
45.《瘋狂動物城》「Zootopia」 (2016)
44.《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 (2008)
43.《小羊肖恩大電影》「Shaun The Sheep Movie」 (2015)
42.《紅辣椒》「Paprika」 (2006)
41.《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 (2014)
40.《藍調之歌》「Sita Sings The Blues」 (2008)
39.《男孩與世界》「Boy & The World」 (2013)
38.《阿薇爾與虛構世界》「April And The Extraordinary World」 (2015)
37.《丁丁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2011)
36.《懸崖上的金魚姬》「Ponyo」 (2008)
35.《魔術師》「The Illusionist」 (2010)
34.《穿越時空的少女》「The Girl Who Leapt Through Time」 (2006)
33.《艾特熊和賽娜鼠》「Ernest & Celestine」 (2012)
32.《狼的孩子雨與雪》「Wolf Children」 (2012)
31.《凱爾經的秘密》「The Secret Of Kells」 (2009)
30.《變身國王》 「The Emperor’s New Groove」 (2000)
29.《瑪麗和馬克斯》「Mary And Max」 (2009)
28.《超級無敵掌門狗》 「Wallace & Gromit: The Curse Of The Were-Rabbit」 (2005)
27.《星際寶貝》「Lilo & Stitch」 (2002)
26.《小熊維尼》」Winnie The Pooh」 (2011)
25.《蘭戈》「Rango」 (2011)
24.《驚恐小鎮》「A Town Called Panic」 (2009)
23.《千年女優》 「Millennium Actress」 (2001)
22.《怪獸屋》「Monster House」 (2006)
21.《馴龍高手》「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010)
20.《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 (2003)
19.《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 (2001)
18.《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2010)
17.《失常》「Anomalisa」 (2015)
16.《鬼媽媽》「Coraline」 (2009)
15.《樂高大電影》「The Lego Movie」 (2014)
14.《美食總動員》「Ratatouille」 (2007)
13.《小雞快跑》 「Chicken Run」 (2000)
12.《我在伊朗長大》「Persepolis」 (2007)
11.《機器人總動員》「Wall-E」 (2008)
10. 起風了「The Wind Rises」 (2013)
宮崎駿曾宣布退休(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經表示不再想製作電影),但隨著吉卜力動畫工作室近年聲勢大減,《起風了》很可能成為這位動畫大師的收官之作。本片似乎發出一種決定性的宣告:這是一部幾乎沒有奇幻內容的劇情片,講述了飛機工程師堀越二郎的真實故事,以他個人的經歷見證日本一個時代的結束,生動且感人,並探討了文明、科技、甚至藝術墮落的可能,同時它也是導演對自己摯愛的飛行事業的致敬。另外,本片也可以看做宮崎駿作為一名藝術家對自己年少輕狂歲月的回憶性自傳。但如果只把這部動畫電影看做卡通片,就會失去對它魅力的感知。這部動畫可謂宮崎駿最恢弘的作品,現實題材搭配動畫的形式,妙不可言——希望它不會是宮崎駿最後一部作品,我們還未做好準備懷念他。
9.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Waltz With Bashir」 (2008)
阿里·福爾曼的這部影片強烈展現出動畫的靈巧特質,他無疑是個大師,在片中雜糅進個人傳記、紀錄片以及亦真亦幻的各異風格。劇情講述了一名士兵在1982年黎巴嫩戰爭時的經歷,並以強大的感染力將觀眾代入其痛苦的視野裡身臨其境——這也算是一種酷炫的體驗。有關人權題材的電影如今汗牛充棟,但鮮有佳作問世,而福爾曼不僅升華了主題,還把「華爾茲」融入電影,頗具突破意義。畫風既有經典的手繪,也結合了時興的特技,為福爾曼滲透在片中的有關自己年輕時的傷痛記憶增添了一種超現實觀感。馬克斯·裡奇特幽靈般的配樂,加上其他極富年代氣息的歌曲(菲爾的《這不是一首情歌》是一大亮點)又為影片整體加分,它有著啟發性、教育性、娛樂性和強烈情感共鳴的完美結合。
8. 了不起的狐狸老爸「Fantastic Mr. Fox」 (2009)
定格動畫加上韋斯·安德森,絕對是個比花生醬配果凍更完美的組合——安德森為我們獻上了這部改編自羅爾德·達爾童話小說的甜中帶酸的電影。不必爭論本片是不是韋斯·安德森導過的最好的電影,但從很多層面上看,這部電影還是生動反映出他名副其實的藝術家個性。畢竟,出現在他電影內那些充滿強烈視覺效果的人物造型,不都像是真人動畫嗎?即使不從安德森個人風格來欣賞,《了不起的狐狸老爸》也足夠賞心悅目,也是安德森最好玩、有趣的電影之一。改編童話題材讓給了他更多發揮空間,甚至加入了一些傻傻的幽默,並把這種幽默提到淺顯易懂的層面(尤為詼諧的是介紹反派農場主時快速簡短的鏡頭切換)。視覺上仿佛讓人回到70年代蘭金/貝斯公司的定格動畫——他向世界證明,只要做得出色,老派的表現手法也能令人耳目一新。
7. 輝夜姬物語「The Tale Of Princess Kaguya」 (2013)
本片並未得到《起風了》那樣多的關注,但《輝夜姬物語》卻是高畑勳的生涯收官作,意義重大。後者是宮崎駿吉卜力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輝夜姬物語》也更充滿這位電影大師悽婉、苦樂參半的告別之感。影片是一部取材自日本古老傳說《竹取物語》的寓言,水彩畫風令人驚豔,講述了竹筍中誕生的輝夜姬被善良的伐竹翁夫婦發現並撫養長大的故事。她因被大名貴族垂涎愛慕或得享富貴,卻無法改變她最終離開地球的宿命。故事和表達都很簡單,卻蘊藏豐富的韻味,富有強烈的女權色彩,也體現出環保主題以及對短暫人生的思考。這是一部細膩的田園風電影,作為高畑勳銀幕生涯的終結,深刻而悽美。
6. 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 (2015)
皮克斯近幾年續集電影嚴重泛濫,其對品質的追求也逐漸名聲掃地,即使也不乏評價過關的電影,如最近的《恐龍當家》和《海底總動員2:尋找多莉》,觀眾也難免感到失望。但人們對《頭腦特工隊》的反響卻完全不是這樣——它是皮克斯最具野心的作品之一,也最終經受住考驗成為廣受歡迎的佳作。故事被設定發生於小女孩瑞莉的頭腦裡,在搬往舊金山後,因遭遇情感變故,瑞莉頭腦中人格化的「樂樂」(艾米·波勒配音)和「憂憂」(菲麗斯·史密斯配音)終於達成了和解。影片深入淺出地向我們展示出人的意識如何存在與作用,並娓娓道來一則深奧的真理——憂傷不僅難以避免,更是不可或缺的——這是許許多多劇情片沒有勇氣直面探討的。它不僅由皮克斯出品,而且還是出自《飛屋環遊記》的導演彼得·道格特之手,詼諧、歡快、激動、趣味樣樣不缺(有比這部片的結尾尾更好玩的動畫嗎?還有那口香糖廣告、「抽象思維」以及等等等等)。《頭腦特工隊》是一部節奏暢快、畫風絢麗、氣氛愉悅、配音美妙的感人之作——不得不說,動畫電影水準因為它的橫空出世又提升到新的層面。
5. 瘋狂約會美麗都「The Triplets of Belleville」 (2003)
87分鐘,滿滿的法式幽默——劇情(角色們幾乎沒有臺詞)處處點綴著不經意的轉折,懸念叢生、峰迴路轉,卻又始終環環相扣,凝聚成一個充滿魔力的故事。完全採用人工手繪進行制畫的《瘋狂約會美麗都》最不容忽視的亮點,就是由此營造出的濃鬱懷舊氛圍,這種考究、精緻的復古風在如今特效大行其道的動畫電影界顯得尤為珍貴。即將參加環法自行車大賽的查賓遭黑手黨綁架,被挾持到陌生又熟悉的「美麗都」,祖母蘇沙婆婆為了尋找孫兒帶著寵物狗踏上了異鄉之旅,在「美麗都」歌唱三姐妹的幫助下將查賓拯救出來——影片由西維亞·喬邁自編自導,原生的創意、豐富的隱喻和各類音樂的精準使用讓《瘋狂約會美麗都》的誇張怪誕與感人溫馨產生出奇妙的化學反應,影片也曾提名第76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和「最佳原創歌曲」獎。不過,雖有學院派認可,本片仍是一部頗具邪典意味、個人色彩濃烈的實驗性電影,能贏得主流讚賞可謂著實不易。
4. 如此美好的一天「It’s Such A Beautiful Day」 (2012)
儘管離家喻戶曉還有段距離,但導演唐·赫茲菲爾德早就是動畫粉圈內備受追捧的大神了,尤其在《如此美好的一天》面世後,他的才華也被越來越多人關注、欣賞。這部動畫電影由赫茲菲爾德之前三部短片《一切安好》、《為你驕傲》和同名微電影《如此美好的一天》綜合而成,延續了他標誌性的「火柴人」造型與樸實簡約的鉛筆畫形式(不過赫茲菲爾德對特效的使用也越來越多)。影片通過展示主人公比爾與心魔和精神疾病的鬥爭,將觀眾引至一個充滿極端暴力又處處皆見諷刺的離奇世界,陰鬱、昏暗、荒誕,帶著生人勿近的超現實氣息——而這部冷若冰石的傑作恰恰印證了赫茲菲爾德導演是位了不起的電影創作者。
3. 飛屋環遊記「Up」 (2009)
仔細琢磨一下,我們究竟是把「季軍」的頭銜頒給《飛屋環遊記》,還是頒給《飛屋環遊記》開篇「年華老去」、對白不著一句的4分鐘?無論如何,感謝這4分鐘裡卡爾與艾麗攜手一生的摯愛帶給我們純粹的情感洗禮,所以何必計較局部與整體?獲得感動已足夠欣慰。《飛屋環遊記》的敘事技巧在皮克斯動畫內並不出挑,但它再次印證了皮克斯點石成金的角色塑造力和對人物關係教科書式的處理。天馬行空的想像、五彩繽紛的氣球、喋喋不休的小胖弟和實力賣萌的汪星人鬥牛犬……在這熱鬧背後,導演彼得·道格特與編劇鮑勃·彼得森實際講述了一則悲傷的故事,它甚至有著大師小津安二郎電影中關於「代溝」的探討,而妻子艾麗離世的橋段更被公認為是繼《小鹿斑比》中斑比母親遭獵人射殺後動畫長片史上最戳淚點的「死亡」描繪。不過影片最終還是落回正能量——它動情地告訴世人,無論年齡、無論是飛行於天空還是停留在地面,我們都該努力樂享人生。
2. 超人總動員「The Incredibles」 (2004)
作為導演布拉德·博德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電影,《超人總動員》完美融合了脈脈親情、救世的漫畫風格與視效精緻的電腦特技,牢牢穩居皮克斯動畫第一梯隊,博德導演更在三年後再次為皮克斯奉獻了一部票房、口碑雙贏的《美食總動員》。《超人總動員》見證了皮克斯最佳的製作狀態,也是其完成度最高的作品之一,驚險刺激的動作設計與老少鹹宜的高燃劇情,早在漫威發力輸出銀幕超級英雄前,就已正中大眾渴望被呵護的「英雄迷戀」情結。影片畫風充滿致敬50年代建築風格的復古味道,編劇也處處透著巧思,主副線彼此呼應又相互推進,並傳達出微妙的「反英雄」訊息——它不僅是一部經典的動畫電影,也是一部永不過時的超級英雄大片。
1. 千與千尋「Spirited Away」 (2001)
如果說動畫電影的成功取決於創作者想像力的極限,那麼毫無疑問,位列第一的《千與千尋》是我們最最篤定的選擇。影片由宮崎駿親自編劇、執導,全面融入了這位日本動畫大師萬花筒般瑰奇的創意與馳騁無疆的想像。故事始於一則「小心別許錯願」的反轉,千尋的父母因貪婪之惡受到變豬的懲罰,充滿警示意味的寓言式開頭也拉開了千尋拯救父母的冒險之旅。隨著劇情不斷深入,影片迸發出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幻火花,而對是非黑白的思辨、對道德正義的堅守也讓《千與千尋》從普通的親情題材中脫穎而出,既繽紛養眼,也瀰漫著動人的勵志和真情。宮崎駿將荒誕、驚奇的元素放置於東方魔幻語境,讓素來吃慣「迪士尼」、「皮克斯」等動畫大餐的西方觀眾體嘗到全新的古典滋味,這也是許多歐美觀眾首次欣賞到由吉卜力動畫工作室出品的動畫長片,對他們而言,《千與千尋》不僅打開一扇前所未見的奇幻之窗,更拓寬了藝術、文化視野。影片當年參展歐洲各大電影節時幾乎零差評,並最終拿下柏林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之後奧斯卡也送上「最佳動畫長片」的小金人,好口碑如滾雪球般越攢越多,至今仍為影迷津津樂道。
原作:Oliver Lyttelton
編譯:張千裡/遲佩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