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過後,白天變長、黑夜變短,光照時間變長,為啥溫度越來越低

2020-12-26 科技農場

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科技農場!

「冬至,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

冬至這一天,是太陽最靠南的一天,也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一天,自此以後白天逐漸變長,太陽越來越充足,按照道理講過了冬至應該逐漸變暖,冬至是最冷的一天才對啊,可事實為什麼不是這樣呢?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是非常特殊的一個節氣,如今我們所熟知的二十四節氣是從立春起,大寒止。但是在古時,二十節氣卻是從冬至開始的。

冬至是最初的兩大節氣之一

我們如今所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其實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在最早的時候只有兩大節氣,這要追溯到春秋時期,人們採用土圭測日影,發現一年中總有一天日影最長,有一天日影最短,於是人們就把日影最長的這天定為了冬至,日影最短的一天定為了夏至,這便是最初的兩大節氣。

古今二十四節氣的演變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很早以前就有二十四節氣之說,真正確立二十四節氣的時間大概是在我國的西漢時期。當時二十四節氣的確立方法依然是以土圭測日影,將冬至和夏至這兩個節氣間隔平分為十二份,平均每個節氣大概15天左右,這就是我們最早的二十四節氣,這種測定方法一直沿用至近代。

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1645年起沿用至今)訂立的根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黃道」一圈正好是360°,時間上則是一個公曆年的時間,把春分時太陽的黃道位置定為0°,每過15°為一個節氣,運行一周又回到春分點,為一回歸年。

雖然古今確定二十四節氣的方法不一樣,但是仔細觀察我們就可以發現,其實二十四節氣的時間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如今的方法更加精準,不受天氣(有無太陽)的限制而已。

冬至為什麼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間?

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時間最短的一天,從地理的角度講,冬至這天是太陽離北回歸線最遠的一天,也就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天,所以按照道理來講冬至這天才應該是北半球最冷的一天才對,為什麼每年最冷的時間要到一個月左右以後呢?

其實啊,地球的溫度不僅僅是受太陽光照的影響,還和地理位置、大氣環流、海陸分布等諸多因素有關。而每天的氣溫變化主要和太陽輻射的熱量與地球散失的熱量有關。

進入冬季以後,晝短夜長,太陽的輻射角度變小,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太陽輻射到地表的熱量小於地表散失的熱量,所以氣溫會越來越低。即使過了冬至,太陽輻射的能量依舊低於地表散失的能量,所以氣溫還會繼續降低。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的輻射角度越來越大,輻射的能量也越來越大,等到大於地表散失的能量以後,氣溫才會逐漸升高。

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這樣一句俗語,這吃了冬至飯好理解,一天長一線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裡的線是時間單位。古時男人下田勞作,女人則在家縫紉做女工,用的線長度也有講究,太長了用著不方便,太短了又要頻繁穿針,比較麻煩,所以平均一根線的長度大概是二尺左右,縫完一根線的時間大概是兩分鐘左右。所以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過了冬至,每天白天都要長上那麼兩分鐘。

好了,關於冬至的介紹就這麼多,你們那裡冬至又有什麼習俗呢?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更多熱點資訊,歡迎關注科技農場!

相關焦點

  • 12月21日冬至以後白天變長嗎 冬至節氣知識黑夜最長一天嗎
    冬至之後的天會變得長一些嗎,冬至之後白天的時間是不是有所不同,那麼冬至之後白天會有所變化嗎,小編就來說說吧。  冬至之後白天會變長嗎  冬至之後白天的時間會變得更長,不會跟現在一樣了。而冬至那天是白天最短的一天。
  • 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明明向北偏移,我國卻為何越來越冷?
    杜甫已經顯而易見告訴我們後人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就會向北移,北半球白天變長,夜間變短。除了杜甫,魏晉時期,曹植寫了《冬至獻襪履頌表》這首詩詞,詩詞中具體介紹了在古代民間在冬至時期還有互相贈送鞋子的習慣。此外,在陸遊的這首《辛酉冬至》中,也對冬至做了介紹,「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指的是太陽在最南,也就是冬至了。「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 地球每天時間在不斷變長,一天或將變成25小時!
    專家給出的答案是因為地球每年自轉的速度越來越慢。而月球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部分原因,且這種現象不可逆,只能任由時間越來越長。地球日要搞懂為啥地球上的一天變得越來越長就得明白什麼是地球日。地球自身存在自轉運動,而在這個自轉過程中,地球總有一面會背對著太陽,我們管面對太陽的一面叫做「白天」,背面太陽的一面叫做「黑夜」,晝夜更替時長為24小時。由此看來,自傳速度決定了地球日的周期時長。也就是說地球轉的越快,那麼地球日周期就會越短,反之會越長。
  • 為什麼冬至後太陽北移,我們卻感覺越來越冷,直到清明才變暖和?
    冬至剛過不久,天氣卻柑橘不到回暖,反而一波一波寒流襲來。我們感覺越來越冷,知道清明前後才變暖和,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太陽北移只是日照時間變長,同時入射角變大了,輻射熱量少量增加,但我們感受的冷熱是空氣的溫度。
  • 原來「長到夏至,短到冬至」是這個意思
    夏至這一天白天的時間最長。從這天開始,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短,短到冬至過後,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長。也就是說白天時間長到夏至這天就結束了,從這天起時間一天比一天短,短到冬至這一天為止,時間又開始一天天變長。這就是所謂的「長到夏至,短到冬至」。
  • 冬至是什麼意思含義 冬至的含義是冬天結束還是開始
    冬至是什麼意思含義  冬至有冬天到了的意思。 「至」到也,有到來的意思,立冬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但是南北氣候差異大,此時,北方地區已經入冬了,南方地區卻還是小陽春氣候,冬至節氣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會變得寒冷,即使是溫暖的南方成熟也不會出現高於20°以上的高溫。
  • 過了夏至天就短了嗎 臨沂網友不知道的夏至知識
    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的各地都是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黑夜則最短),而且越往北白晝越長、黑夜越短,直到北極圈以內,白晝成為24小時。夏至這一天白天的時間最長。從這天開始,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短,短到冬至過後,白天的時間又慢慢地變長。   也就是說白天時間長到夏至這天就結束了,從這天起時間一天比一天短,短到冬至這一天為止,時間又開始一天天變長。這就是所謂的「長到夏至,短到冬至」。
  • 今天冬至吃餃子2020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時間幾點幾分幾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今天冬至吃餃子2020冬至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習俗冬至時間幾點幾分幾秒 【今日,#冬至#】2020年12月21日18時02分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 冬至,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習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
  • 2019年冬至就要來了,你知道大家為什麼這麼重視冬至嗎?
    2019年冬至就要來了,你知道大家為什麼這麼重視冬至嗎?在有3天的時間,就是2019年的冬至了。也就是12.22日,農曆冬月十六。冬至是24節氣中一個很重要的節日,所以,關於冬至也有很多的說法。有人說,冬至當天需要吃餃子,還有人說冬至過後,白天的時間就會變長。
  • 男子帶「定海神針」來鑑寶,可以變長變短,專家:清朝「水龍」
    導讀:男子帶「定海神針」來鑑寶,可以變長變短,專家:清朝「水龍」歲月那滔滔洪流席捲了世間黃沙。多少滄海桑田、恩恩怨怨被裹攜著,向著那未知的洶湧波濤,奔騰而去。時間那巨大的車輪風馳電掣地碾過滾滾紅塵,生命即是宇宙中的滄海一粟。古道漫漫,白雲蒼狗,生生世世也不過瞬息風雲,驟然變幻。
  • 南北半球光照相等,晝夜時長相等
    趣味探索訊 今天是3月10日,農曆二月十七,二十四節氣已經過去了三個,立春、雨水、驚蟄,第四個節氣「春分」要來了,它將發生在世界標準時間(UTC)3月20日03:50,即北京時間3月20日11時50分。春分對地球來說最特殊的一天,可以被看成是一年中地球最「公平」一天。
  • 夏至冬至,你還記得這些知識嗎?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北極圈內出現極晝現象,這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而南半球則相反,南半球緯度越高的地方,黑夜越長,白晝越短,南極圈內出現極夜現象。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這一農村俗語是何意思?一線究竟指啥
    意思是說,過了冬至那天,每天的白天比黑夜要長一點點,一直到夏至時終止,即晝長夜短;過了夏至那天,每天的白天比黑夜要短一點點,一直到冬至時終止,即晝短夜長。這是由於地球既圍繞著太陽公在公轉,同時地球又在自轉,與節氣之間產生的每天白晝和黑夜的時長變化。
  • 2019冬至是哪一天農曆日期?冬至是幾月幾日具體時間幾點幾分
    冬至節氣的天氣有什麼特點1、日照時間短。  冬至前後,雖然北半球日照時間最短,接收的太陽輻射量最少,但這時地面在夏半時積蓄的熱量還可提供一定的補充,故這時氣溫還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冬至後白晝時間日漸增長。
  • 2019年冬至時辰幾點幾分幾秒 12月22日今年冬至具體時間點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12月22日12時19分迎來「冬至」,標誌我國迎來「數九寒天」。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冬至這天是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白天開始一天天變長。所以古人認為,「冬至一陽生,是陽動用而陰復於靜也。」即冬至為陰陽交替的時刻,從此陰氣盛極轉衰,陽氣開始萌生,是冬盡春來的標誌。  冬至過後,我國各地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和「數九寒天」了。所謂「數九」,是指從冬至當天算起,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或「完九」。
  • 觀音竹葉子變長是怎麼回事?不外乎這兩個原因!
    剛剛買來的觀音竹株型很好看,養一段時間以後葉子會變得細長、變淡,葉間距變大,這是為什麼?很簡單,因為養護問題,它徒長了或者缺肥了!觀音竹葉子發黃導致觀音竹徒長的原因主要是光照不足,具體表現如下:葉子變窄變長,葉柄變長
  • 夏至比冬至長6個多小時
    平時我們都知道,一年當中夏至日白天最長,冬至日白天最短,但你知道,夏至日這天長春的白天有多長時間,究竟夏至日比冬至日長多少嗎?長春夏至日白天長15小時29分經常去南方出差的人會發現,從北方到南方,最大的感受就是日出時間不同。「日出時間和經緯度有關。」
  • 科學家:手指和腳趾變長,腦袋變小
    第一,在未來的時候,地球上的環境應該會有很大的變化,最基本的就是氧氣的變化,遠古時期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是很大的,到了近代才慢慢變低,所以未來的時候氧氣含量應該還會減少,人類要想生存下去,就要適應地球環境,到時候人的鼻子應該會變得越來越小,還會變得比較窄,用來減少呼吸的氧氣的濃度,讓地球總有限的氧氣能夠供全球人使用。
  • 時令熱詞:「冬至」英語怎麼說?冬至冬至,幸福必至
    這些都是我們在地理課本上學到過的 那麼,「冬至」的英語該怎麼說呢? 從這天開始,白天開始變長,黑夜開始變短(指北半球地區哦)。各地氣候都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進九」。
  • 強颮線過境 通遼市區10分鐘白天變「黑夜」
    強颮線過境  通遼市區10分鐘白天變「黑夜」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馬麗俠)  6月10日午後,通遼市經歷強颮線對流天氣過程,僅10分鐘時間,伴隨局地冰雹、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期間風力極速加大,能見度迅速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