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首次!科學家觀測90億光年外恆星,比太陽明亮數十萬倍!

2020-12-05 中國氣象愛好者

近日,在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的一張天文望遠鏡照片中,一顆小星星微弱的光隱藏五彩繽紛的星光當中,但這是一張經典的太空照片,因為拍下這張照片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再一次創造了創造了歷史——天文學家們找到了有史以來發現的最遙遠的單個恆星!距離人類足有90億光年!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近日,哈勃太空望遠鏡在深邃的深空中發現了一個藍色的「巨星」,這顆恆星的官方名稱為「MACS J1149 + 2223 Lensed Star 1」,但天文學家稱之為Icarus(伊卡洛斯)。

從理論上說,即便是最強大的望遠鏡,也不可能辨認出1億光年以外的單個恆星,通常科學家們只能描述星系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那是距離了許多顆恆星的地方,但是要辨認出單個恆星是很困難的事。但由於引力透鏡的存在,人類可以觀測遙遠的星系團,這就好像在宇宙中放了一個宇宙放大鏡,它能幫助人類了解遙遠的恆星。

「引力透鏡」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現象。由於時空在大質量天體附近發生畸變,光線經過大質量天體附近時會發生彎曲,從而放大了遙遠的宇宙,讓遙遠而暗弱的天體變得清晰。

科學家們一直在利用引力透鏡觀察宇宙,因為引力透鏡,可將遙遠的天體放大數十倍,但發現這顆最遙遠的恆星「伊卡洛斯」的過程仍然非常特殊:這一次,一顆太陽大小的恆星恰好穿過哈勃望遠鏡和「伊卡洛斯」恆星視線之間,這個巧合使得「伊卡洛斯」被放大了2000倍。這幫助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能夠跨越數十億光年的遙遠距離去觀測一顆正常的恆星,而不是超新星或伽馬射線爆發。

研究人員指出,「伊卡洛斯」比太陽大得多、熱得多、質量也重得多,它呈現藍色,可能比太陽明亮數十萬倍。「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一顆放大的單顆恆星,」 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負責人Patrick Kelly 稱。「你可以在看到如此遙遠的星系,但除了超新星爆炸之外,這顆恆星比我們此前看到的恆星至少要遠100倍。」

這項研究的研究者認為,其他的引力透鏡排列應該也可以達到如此效果,這將使得人類可以觀察更遙遠的恆星並對它們展開研究。而自然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比我們自己能建的更大的望遠鏡。

據《衛報》報導稱,一些科學家表示我們看到了「伊卡洛斯」古老的光,但現在可以相信,這顆恆星距離地球的實際距離可能會更遠,並且可能已經走向死亡。取而代之的可能是黑洞或中子星。

分析結果也否定了暗物質主要由宇宙之初形成的大量原始黑洞構成的假說,因為如果存在大量黑洞,背景恆星的光波動看起來會大不相同。

天文學家預計,未來10年,「伊卡洛斯」古老的光仍將被多次放大,其亮度或增強高達1萬倍。同時,通過引力透鏡,科學家們也有信心能夠看到更遙遠的星體,因為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繼任者——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即將升空,它能幫助人類看得更遠看得更多。

相關焦點

  • 黑洞家族首次被觀測,質量遠超太陽100億倍,引力吞噬能力超強
    ,近一半的黑洞質量都遠超太陽100億倍以上,是天文學家先前估計的數據的10倍左右,顯然位於銀河系中央的黑洞質量遠遠小於它們,其活躍性也遠遠低於該黑洞家族,當這些黑洞開始不安分。不得不說的是形成這般規模的龐大黑洞家族堪稱世間罕見,當人類發現距離地球35億光年的巨蟹座方位存在一顆相當於180億倍太陽質量的超大黑洞這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是人類目前已知最大黑洞之一位於35億光年外的超大黑洞OJ287每12年就會被另一個黑洞攻擊兩次,撞擊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量可匹敵整個銀河系所有恆星的總和,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哈勃望遠鏡看到距離地球90億光年遠的普通恆星
    【每日科技網】  哈勃太空望遠鏡再次打破了觀測記錄:它發現了距離地球90億光年遠的最遙遠的"普通"恆星,這意味著科學家們已經看到至少在90億年前開始傳播的光。相比之下,宇宙年齡大約為138億年。
  • 130億光年外,中國科學家發現一超級黑洞,質量達太陽16億倍
    在130億光年外,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發現再一次挑戰了人類的黑洞和星系形成模型,讓科學家們陷入了困境。  最古老的類星體  而憑藉著阿塔卡瑪毫米/亞毫米波陣列望遠鏡(ALMA)的深入觀測,科學家測算出新發現的類星體J0313-1806比它還要遠了2000萬光年,成為了迄今為止人類已知最遙遠的類星體。  亞利桑那大學Steward天文臺的天文學家王飛格領導了本次觀測,他們發現這個類星體和我們的距離超過了130億光年。
  • 16億倍太陽質量,距離130億光年,科學家發現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大多數星系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從百萬至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不等。但也有少數星系的核心光度異常高,以至於科學家通過望遠鏡的各種波段都能觀測到,故被稱為活躍星系核(ANG)。而其中能量最強大、極度明亮的活躍星系核又被稱為「類星體(quasar)」。
  • 16億倍太陽質量,距離130億光年,科學家發現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大多數星系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從百萬至數十億倍太陽質量不等。但也有少數星系的核心光度異常高,以至於科學家通過望遠鏡的各種波段都能觀測到,故被稱為活躍星系核(ANG)。而其中能量最強大、極度明亮的活躍星系核又被稱為「類星體(quasar)」。
  • 首次觀測到450光年外恆星的巨大日冕物質拋射!
    研究人員首次以完整的方式確定並表徵了活躍恆星HR 9024大氣中的一次強烈噴發,其特徵是x射線的強烈閃光,隨後釋放出一個巨大的等離子體氣泡,即含有帶電粒子的熱氣體。這是首次在太陽以外的恆星上觀測到日冕物質拋射,日冕是恆星的外層大氣。
  • 7500萬光年外,一顆恆星神秘消失,科學家卻不知道原因
    【ALENG 自媒體】7月1日早間自媒體專稿,儘管人類對於廣袤宇宙的了解仍然極其有限,但是即使如此,整個宇宙所見的一切現象,仍然遵循著基本的物理學規律,比如,現代科學通常認為,當一顆恆星在死亡後,如果其核心質量大於太陽質量5倍,那麼,這顆恆星將塌縮成為一個黑洞,而如果該恆星的質量小於太陽質量的2.5倍,則將成為一個中子星。
  • 美國航天局:人類首次觀測到恆星核燃料耗盡坍縮產生的激波暴
    美國航天局:人類首次觀測到恆星核燃料耗盡坍縮產生的激波暴 新華網 2016-03-22 16:53 來源:澎湃新聞
  • 16萬光年外發現巨型恆星:質量為太陽300倍
    北京時間8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近日提出一項理論,或許將可以幫助揭開宇宙間最大的謎團之一。2010年,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發現4顆巨大的恆星,它們的大小讓所有此前已知的恆星相形見絀——它們的質量是太陽的300倍,超過了此前理論預計恆星能夠達到的最大質量的兩倍,這一反常現象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不解。
  • 「AT2019qiz」:2億1500萬光年外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太陽大小恆星
    「AT2019qiz」:2億1500萬光年外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太陽大小恆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東網: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報》周一(12日)發表最新研究,表示有天文學家透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SO)望遠鏡,觀測到距離地球2億1500萬光年外,有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一個有太陽般大小的星體之奇觀,ESO同日發布過程片段。
  • 銀河系中心異常明亮,為什麼4000億顆恆星同時圍繞中心旋轉?
    銀河系包括了1000到4000億顆恆星和大量星團星雲,它的直徑約為15萬光年,中心厚度約為12000光年,在銀河系中,所有的恆星都在圍繞銀河系的中心旋轉,然而銀河系中心的光亮物體究竟是什麼,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嗎?為何它會擁有如此強大的引力?
  • 天文學家觀測到2.15億光年外超大質量黑洞潮汐瓦解恆星全過程
    ,即約16300光年,所以這個星系的直徑目測大約只有32600光年,屬於比較小的螺旋星系。左邊旋臂上的藍色恆星估計是銀河系內的恆星。該星系距離我們約66百萬秒差距,即約2.15億光年,在目前在光學波段探測到的所有潮汐瓦解事件中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起。
  • 天文學家觀測到2.15億光年外超大質量黑洞潮汐瓦解恆星的全過程
    左邊旋臂上的藍色恆星估計是銀河系內的恆星。該星系距離我們約66百萬秒差距,即約2.15億光年,在目前在光學波段探測到的所有潮汐瓦解事件中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起。在接下去的6個月,天文學家在多個波段下進行了持續的觀測,地面位於智利帕拉納爾的超大型望遠鏡在光學波段的觀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分析,該黑洞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00萬倍,屬於超大質量黑洞,這樣的黑洞一般存在於星系的中心,被瓦解的恆星質量跟太陽差不多,屬於比較小的。
  • 科學家觀測到宇宙中最可怕的超新星爆發,有5700億顆太陽那麼明亮
    宇宙充滿神秘和未知,人類一直都想探索其中的奧秘,以能讓自己在茫茫太空裡不被淘汰。最強大的超新星爆發在2015年6月14日,中國北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觀測到人類有史以來最強的超新星爆發,相當5700億個太陽亮度,是銀河系內1000萬億顆恆星亮度的20倍,足以照亮整個銀河系。
  • 35億光年外,神秘天體發出最強亮光。科學家:可吞噬一切
    的確,自1916年人類首次發現黑洞之後,便對黑洞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觀測,但到了現在,人類對黑洞的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上,加上人類無法用肉眼直接觀測到黑洞,這更為黑洞添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宇宙中有大量的恆星,光我們銀河系就至少有4000到5000億顆恆星,恆星的壽命平均為50到100億年,當一顆恆星的燃料耗盡時,會產生超新星爆發現象,由於恆星自身引力的作用,爆炸後的恆星會迅速坍縮,體積瞬間減小到原有體積的百萬分之一甚至千萬分之一以上,一顆黑洞就此誕生。
  • 人類能觀測到150億或者50億光年外的星球嗎?
    首先,人類不可能會觀測到距離地球150億光年的星球。宇宙誕生到現在才過去138億年,所以光在宇宙中的傳播距離最多只有138億光年。不過,由於宇宙膨脹,遙遠天體的共動距離可達465億光年,但這與觀測到距離地球150億光年外的星球是兩碼事。
  • 人類首次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繞恆星運動蹤跡
    美國哈勃空間望遠鏡網站日前報導,2008年11月13日,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保爾•卡拉斯(Paul Kalas)研究團組,向全世界發布了恆星「北落師門」有行星環繞運動的照片。這是人類首次實際觀測到太陽系外行星繞恆星運動的蹤跡。
  • 天文學家發現年齡最大的黑洞:16億倍太陽質量,距地130億光年
    類星體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它們位於銀河系的中心,但在它們自己的中心則存在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比太陽大數百萬至數十億倍。【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月1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30.3億光年的暗角發現了一個類星體,它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比太陽大16億倍。
  • 2萬光年外的一顆恆星,能容納100億個太陽,還有比它更大的嗎?
    2016年,天文學界根據20年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數據,預估可觀測宇宙內有2萬億個星系,包含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的銀河系,只是其中一個普通的棒旋星系。 45億倍太陽體積的盾牌座uy,如果和太陽互換位置,那麼土星軌道內的太陽系天體,都將被盾牌座uy吞噬。
  • 5.7億光年外上演手撕恆星:每114天爆發一次猶如呼救吶喊
    地球所在的銀河系距離室女座超星系團中心大約6000萬光年,ASASSN-14ko事件所在的星系遠至5.7億光年。在對ASASSN-14ko事件進行觀測時,科學家發現了多波長耀斑,這暗示這顆恆星已經時日無多,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罕見的機會來觀測黑洞吞食恆星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