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他為C919大飛機設計翅膀
中國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公元2017年5月5日下午15時19分。這是一個中國航空工業史上值得紀念的時刻。
一架塗有天空藍和大地綠的客機,輕盈地舒展青春的雙翼,穩健地降落在第四跑道上。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它標誌著縈繞中華民族百年的「大飛機夢」終於取得了歷史突破,藍天上終於有了一款屬於中國的完全按照世界先進標準研製的大型客機。
C919大型客機成功首飛,背後凝聚著成千上萬名科研精英的心血。江蘇省淮安中學2000屆畢業生趙毅,就是其中的一個。
從淮中到航空城
趙毅,1983年生於涇口鎮橋頭村的一個農戶家庭。父親是黨員,母親勤勞善良,裡裡外外乾淨利索,溫馨的家庭讓他從童年便比一般孩子懂事,學業不用父母操心,幹起家務來也是一把好手,8歲就開始做飯燒菜。1997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涇口中學考入江蘇省淮安市中學(即江蘇省淮安中學)。2000年5月,高中會考,他考了7A2B。7月,他被省淮安中學保送到西北工業大學讀本科。
西北工大,位於號稱「中國西雅圖」的著名航空城——西安。茫茫戈壁,遍地黃沙,是大西北在他腦海裡的第一印象。但是能接觸到飛機這樣一個看來非常神秘的行業,對於熱愛理工科的趙毅來說,又的確充滿著誘惑。他毅然決定踏上了大西北那片熱土。
趙毅2007年碩士畢業後,先後參加了ARJ21-700新支線飛機、C919大型客機以及遠程寬體客機的研製、試飛和試驗工作。曾獲公司級青年崗位能手、優秀黨員、優秀規範等榮譽,申請並獲得兩項專利,獲得公司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
他目前就職於中國商飛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現任結構設計研究部活動翼面室副主任,主要負責飛機襟翼、縫翼的設計工作。C919正是他在完成ARJ21-700新支線飛機後的又一項研製任務。
17年後的這個春天,當趙毅在接受母校「新淮中」公眾號採訪時,他很欣慰地告訴記者:「後來的經歷證明了自己的選擇沒有錯,航空報國的確和自己的理想十分契合。」
他為C919設計活動翼
據趙毅介紹,C919大型客機研製於2009年立項,到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飛,歷經了8年時間。趙毅初期主要負責機翼固定結構設計工作,到中後期作為活動翼麵團隊負責人,主管襟翼、縫翼和副翼等結構的設計與試製工作。2014年開始,陸續完成了各大結構部段在西飛公司的裝配工作,並順利交付上海開展總裝。2015年11月,C919飛機首架機在上海成功下線。由於飛機研製周期特別漫長,且系統化、集成化要求高,加之中國的民用飛機研製,因為種種原因,運十項目下馬後,經歷了較長時間的蟄伏與徘徊。
8年,無疑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趙毅不後悔。
在整個飛機研製中,結構設計的任務就是根據飛機型號設計的技術要求、飛機三面圖、總體布置圖、外形圖和規定的載荷情況、環境情況、使用方法,結合結構設計基本要求,設計出合乎使用要求且強度、剛度、疲勞、損傷容限品質合格,工藝性良好,滿足重量的機體結構,為試製和批量生產提供全套的圖樣和技術文件。
機翼是飛機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最主要作用是產生升力,可以在機翼內部置彈藥倉和油箱,在飛行中可以收藏起落架。在機翼上還安裝有改善起飛和著陸性能的襟翼和用於飛機橫向操縱的副翼,有的還在機翼前緣裝有縫翼等增加升力的裝置。
反覆、循環、迭代、反饋,這是飛機結構設計的規律。趙毅在回顧C919研製過程時,更是感觸頗深。
「我們這一代航空人趕上了C919型號研製是幸運的,當然也是非常痛苦的,因為缺少設計指導文件和參考,經常碰到一個問題時,找不到依據,沒有突破口,急得團團轉。而項目進度不等人,所以只能拼盡全力尋求一個當時認為比較妥當的方案。但是往往在後面的經驗積累中,會發現之前的方案存在問題需要優化。」
「這個過程是艱難的,因為很有可能以前的問題方案已經在飛機上實施安裝,要進行更改,影響是多方面的,轉而就需要我們思考更多、協調更多。但是當深思熟慮的方案在飛機上完美貫徹的時候,看著新的結構,心裡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寬慰。畢竟,民機是要承載著千千萬萬人的生命的,安全的結構設計是根本,這是我們的責任。」
C919殼子的價值
C919首飛成功後,網絡上曾經傳播一幅飛機各部件供應商的示意圖。因此有人說,飛機的機載設備都是別人的,我們只是造了一個「殼子」。趙毅解釋道:「這是對航空製造業的膚淺理解所致。大飛機的研製最重要、最核心的是集成能力,而C919的成功首飛,就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商飛具有這樣的集成能力,有了集成能力就有了核心智慧財產權,掌握了核心產權,一個個部件、設備在地球村的哪個角落造,這樣的問題也就沒有必要關注了。」
「新淮中」公眾號記者手頭剛好有一份來自新華社的資料:
——C919大型客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工程,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針對先進的氣動布局、結構材料和機載系統,研製人員共規劃了102項關鍵技術攻關,包括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設計、主動控制技術等。先進材料首次在國產民機大規模應用,第三代鋁鋰合金材料、先進複合材料在C919機體結構用量分別達到8.8%和12%。
——據統計,國內有22個省份、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數十萬產業人員參與了C919大型客機研製,包括寶鋼在內的16家材料製造商和54家標準件製造商成為大型客機項目的供應商或潛在供應商。
——中國商飛在擇優選擇16家跨國公司作為大型客機機載系統供應商的同時,推動國際供應商與國內企業開展合作,組建了航電、飛控、電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機載系統的16家合資企業,通過技術轉移、擴散、溢出提升我國民機產業研發與製造的整體水平,提升國內民機產業配套能級。
可以說,C919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它是第一架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飛機,可望在國際市場上和波音737、空客A320比肩競爭,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研發人才,促進或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大提升、大發展。
展望與寄語
展望未來,趙毅自信但謹慎,更有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
「C919成功首飛,奠定了我國大型客機邁向商業成功的第一步。未來的路途很長,困難還很多。我們需要逐一邁過試飛試驗、客戶運營、持續適航等多個難關。」
「如果說下一步我最希望的突破,我想應該是迫切地需要建立我國民機設計、製造規範體系,這是對民機研製的知識積澱,也是未來型號發展的堅強保障。」
採訪結束,「新淮中」公眾號請趙毅學長給在校的學弟學妹們寫幾句話,他這樣寫道:
「年輕歲月,美好而又短暫,願你們把握住人生的大方向,紮實做好每一個當下,這樣當你們未來回首這一段青蔥歲月時,滿滿的都是欣慰。」
努力吧,淮中的少年們!
把握好當下,不負青春和少年!(蘇 北)
(責編:唐璐璐、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