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偏執孤僻
《美麗心靈》這部電影的原型主人公是約翰·納什,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提出了著名的納什均衡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無可爭議的是他是一個天才,但是大多時候天才和瘋子就只有一線之差,他又成為了一個精神分裂者。下面來講述他為何成為這樣一個「怪人」。
首先,電影中是以1947年納什在普林斯頓大學為序幕拉開。納什在校園裡並沒有什麼出彩點,大家都把他當作一個天才怪人,或者說只是認為他是一個怪人,這個怪人性格孤僻、不善社交、偏執。這點在他的教授、同窗的話語中也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的怪人思維。
面對受人矚目的同學漢森的嘲諷,他本想通過棋盤一決勝負,但無奈自己踉蹌打盤棋盤,因此更加遭到漢森的嘲諷;面對自己一直研究不出的原創理論,他教授自己真的可以,然而教授在看了他的研究後果斷告訴他還是不夠好。隨著漢森漸漸的又發表了一篇論文,而約翰連自己的博士論文的主題都沒有確定和自己的原創理論繼續沒有進展的時候,他感到了巨大的焦慮和前所未有的恐慌,而這刻他虛構的室友查爾斯出現請他喝酒、刺激他給了他無窮的激勵。但是不幸的是這時候他已經漸漸的向精神分裂患者靠攏了,而他不自知,他以為安慰他的酒鬼室友查爾斯是真實存在的。
後來,成功進入惠勒實驗室的納什精神分裂愈發嚴重,他又幻想出了一個新人物,那就是威廉·帕特,並且將其認為軍方老大,而他也認為自己一直在做國家最高機密的事情。他每天把自己投身於各種雜誌報刊中,他堅信蘇俄傳遞情報是通過上面的加密密碼傳播的。然而這一切並不存在,全是假的。
02古怪相惜
在《美麗心靈》裡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約翰·納什扮演者說的那句「我有兩個腦袋,卻只有半顆心」。是的,孤僻而又骨子裡自卑的納什雖然足夠聰明,但是他無法向大多數人一樣處理社交問題,甚至他的偏執將他推向了精神分裂。而所感化他這些硬朗的情緒的便是他生命中不曾放棄他的妻子——艾麗西亞。
電影中他們初相識是在納什的課上,而艾麗西亞是納什的學生。那天天氣炎熱,而室外又有嘈雜的修理電鑽聲,進入教室的納什二話不說關上了所有的窗戶,並且向提出反駁的學生回答課堂理應安靜,而機智的艾麗西亞則對著窗戶友好的和底下的工人溝通白天他們先去修補其它地方。由此問題得以解決,炎熱得已驅趕,課堂獲得安靜。
隨後,因為艾麗米亞和納什「怪人」特性的惺惺相惜,他們很快的結婚並且生有一子。但艾麗米亞漸漸發現納什的不對勁,並且撥打了精神分裂治療者羅森的電話,她請求對她丈夫進行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03相伴相依
經過一系列的診斷約翰·納什確實患有精神分裂症,而這都是由於他的偏執所造成的。艾麗米亞沒有選擇放棄他,而是陪伴他的丈夫納什進行治療,但是納什卻仍活在自己虛構人物裡,他認為醫生羅森是俄國間諜。所以他抗拒治療,當他妻子告訴他,他一直投遞信封的絕密文件從未被拿走和他發現查爾斯身邊的女孩從未長大他才明白這一切都是自己虛構的。隨後他接受治療,漸漸好轉,而這些時刻電影中艾麗米亞從未離開過他,她一直支撐著自己和他丈夫的世界。雖然後來納什因為偷偷藏治療藥物而又再次陷入了為軍方服務的幻覺中,但他在被妻子艾麗米亞叫醒後得到了重生。他選擇了自我救贖並且最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影片的最後,來到了1994年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上。當約翰·納什被叫到名字時他仍然像個怯生生的「怪人」一樣恍惚的接受著這份榮譽,而他的致謝詞滿文的感謝全是對他的妻子——艾麗米亞。他感謝這個女人,認為沒有她便不會有今天的他,他是她那段黑暗裡唯一也是他最耀眼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