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有毒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關於原油洩漏可能對人體造成的長期健康隱患,目前缺乏充足研究。然而,原油是公認的有毒物質,會對人類、植物和動物造成傷害。長期無防護暴露於大量原油麵前,可能會造成人體極度虛弱甚至死亡。

原油含有高濃度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其中不乏致癌物質和損害人體中樞神經的化學物質。原油中所含多環芳烴也是高毒性的化學物質,且難以去除,易久留環境之中。滯留的多環芳烴極易經食物鏈傳遞,一旦與人接觸,直接攻擊人體皮膚、眼睛、耳朵、鼻子、喉嚨和肺部。

用於清除油汙的溶劑COreXit也是毒物。這種溶劑分為9527A和9500兩種型號。前者含有乙二醇丁醚,會對人體紅細胞、腎臟和肝臟造成損傷。後者含有毒性極高的丙二醇,損害人體並對動物致癌。

位於墨西哥灣的「深海地平線鑽井」平臺爆炸後,英國石油公司花了87天時間才將洩漏油井堵住。這期間,共洩漏2.1億加侖原油和50萬噸天然氣。為清除油汙,從空中和海面投放200萬加侖COreXit,並410次有控制點燃漂浮海面的浮油,對當地環境造成的汙染可想而知。

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大學環境和職業健康研究項目負責人詹姆斯·迪亞茨教授作出如此比喻: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中釋放出毒性極高的「化學物濃湯」,勢必對長期暴露於此的當地人、當地生態和野生動植物構成健康威脅。

相關焦點

  • 專家解讀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標準
    慧聰消防網訊    CFIC2019中國消防安全產業大會現場直擊    消防十大品牌榜單揭曉     本文整理自GBT50493-2019標準主要起草人中石化洛陽/廣州工程有限公司裴炳安教授《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標準
  • 科學家發現了石油的「分解者」,或能及時處理石油洩漏事故
    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含量最豐富的地區。石油既可以作為燃料,也可以經過提煉製作化工產品等。石油的用處是非常多的,但石油在運輸的過程中是十分麻煩的,運送石油的渠道通常都是管道和水運。而在這兩個運送渠道中,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導致石油洩露的問題。石油損失是小事,汙染了海洋則是很嚴重的事情了。
  • 並非天然氣都有毒
    並非天然氣都有毒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常志鵬、林紅梅)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有關專家介紹說
  • 地球石油還能用多少年?
    大家都知道,石油是世界上重要的資源,人類利用石油不斷推動了經濟發展。石油的開發在給人類帶來了利益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各種威脅。石油大部分都是從海上油田開採來的,但是是由對於海洋生物來說,卻容易帶來災難。
  • 石油「分解者」問世,未來石油洩漏難題有望解決,網友:真的嗎?
    石油「分解者」將問世,未來石油洩漏難題有望解決,網友:真的嗎?隨著全球對能源的使用,很多的國家都是在尋求新的能源進行發展,其實在我們發展這些多年的過程中,我們對於石油的使用是最多的,同樣我們在發展的過程裡面對於石油的運輸基本上是從陸地和海洋上進行運輸,但是在開採的過程裡面。
  • 為什麼海上石油汙染危害巨大? 石油對海洋環境有哪些危害?
    為什麼海上石油汙染危害巨大? 石油對海洋環境有哪些危害?時間:2018-03-18 11:44   來源:科普中國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海上石油汙染危害巨大? 石油對海洋環境有哪些危害?
  • 拯救「生病的土地」,讓綠洲一號「吃掉」石油汙染
    石油作為一種重要的能源,主要被用作燃料和汽油,同時也是化學工業上重要的原料,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石油的需求也日漸增加。據統計,2019年我國年消費石油6.51億噸,成全球消費量第一,2020年我國石油年產量將超過2億噸。
  • 哪些因素會影響有毒氣體檢測儀報警值的設定
    有毒氣體檢測儀的研發與應用讓許多家居人員、檢測人員以及銷售人吊如獲至寶。它可以高效分辨有毒氣體的分子結構並且做出預警指示,因此這類服務好、價格便宜的有毒氣體檢測儀在市場上擁有居高不下的人氣,現在就哪些因素會影響有毒氣體檢測儀報警值的設定作簡要闡述:1.人員防護等級某些有毒有害氣體的工作區域需要特別要求工作人員佩戴必要的防護工具。
  • 沙漠中發現35億噸石油,是中國7年的進口量,但為何無人敢開採?
    石油是一種非常珍貴的礦產資源,它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工業相對發達的國家,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石油。比如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經常會聯繫資源相對豐富的國家,希望從對方手中購買石油。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進行工業化發展後,也消耗了大量的石油,如今一年需要進口5億噸石油。
  • 俄羅斯海洋生物大規模死亡,自然資源部長歸咎於有毒藻類
    在勘察加半島的海灘上,死亡動物已經被海水衝上了海灘 俄羅斯將俄羅斯東北部偏遠火山地區的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歸咎於有毒藻類 報告稱,可能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比如有毒的浮遊植物生長、地震或火山活動」——但也可能是人為的行為,比如「有毒廢物傾倒、燃油洩漏或油輪事故,或者軍事活動」。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表示,汙染似乎是由一種高可溶性物質造成的。
  • 35億噸石油夠中國使用多少年?
    但是,隨著洞穴變得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深,大家明顯感覺到這個深坑釋放出的有毒氣體也明顯變多。然而,別說卡拉庫姆沙漠的石油儲量到底是不是35億噸,其實就連這個名叫South Gutlyayak的凝析氣田擁有多大儲量也不得而知。所以,35億噸石油這個說法並不準確,至於這個數據從何而來我也不得而知,或許這只是一些人疑惑為什麼石油儲量豐富的卡拉庫姆沙漠竟無人開採吧。
  • 美製成能清除有毒金屬的納米海綿
    專家稱,SAMMS粒子在有毒金屬物質清除中作用極大,有望很快在工業排放物淨化、清除原油和飲用水中的有毒金屬等方面發揮作用。       這種粒子大小僅有五百萬分之一米到五千萬分之一米,僅僅能夠在顯微鏡下才能看見,形似蜂窩狀,蜂窩小洞只有幾納米寬。這些粒子所具有的海綿性質,使它們每克具有595平方米到1022平方米的表面面積,因此能有效吸附有毒物質。
  • 沙漠內發現35億噸石油,夠人類使用100年,為何無人敢開採?
    上世紀70年代,蘇聯地質學家在這裡勘探天然氣,因為設備振動,引發了塌陷巨坑,天然氣等有毒氣體噴洩而出,為防止有毒氣體危害周邊居民,蘇聯專家們商量後決定一把火點了,這一點燃不要緊,近50年了還沒有熄滅。主要原因是卡拉庫姆沙漠儲藏石油位置比較雞肋,深處中亞內陸沙漠,距離最近的「海」是裏海,但裏海不屬於海洋,沒有通道連接世界,所以在卡拉庫姆沙漠開採石油,開採、運輸成本都會很高,尤其與波斯灣石油相比
  • 研究人員發現日曬雨淋使瀝青粘結劑轉化為潛在的有毒化合物
    石油洩漏事故,如十年前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事故,可以佔據頭條新聞數月之久,科學家、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則為環境中的石油如何處理而煩惱。然而,人們對一種數十年來被刻意散布在地球上的石油產品—瀝青粘結劑的命運卻關注得少得多。
  • 賈新光:高級工程師 解讀有毒致癌的瀝青
    我們花幾萬、幾十萬買的漂亮豪華的汽車,車內卻被一層有毒致癌的瀝青所包圍!瀝青做為煤焦油和石油提煉後的殘渣是成份複雜的混合物,含有大量致癌物多環芳烴及含硫、酚等雜環類的有機物。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將瀝青列為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95種物質的其中之一,(見中國疾控中心網站)。國家建材部早在1999年就發文(1999.295號文),在住宅防水材料中淘汰瀝青材料,主要原因也是瀝青汙染環境。
  • 石油汙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復強化技術研究進展
    隨著石油勘探、開發、運輸、儲運及煉製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石油煉化企業的搬遷,石油汙染土壤的面積不斷增大。石油汙染物進入土壤環境後,不僅會堵塞土壤孔隙,改變土壤理化性質和微生物群落結構,影響作物生長,同時有毒汙染物還會在植物體內積累並通過食物網傳遞,最終危害人類自身安全。
  • 日本1000噸石油洩漏印度洋之後,模里西斯或將迎來更大悲劇
    根據初步評估,至少洩漏了1千噸石油產品,日本油輪洩漏點在藍灣海岸公園,是模里西斯最著名的海洋生物和珊瑚保護區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好的水下珊瑚景觀,涉事海域周圍有多個溼地已加入國際溼地公約,包括粉紅鴿、橄欖繡眼鳥和模里西斯福迪雀在內的多種瀕危鳥類,為了保護這些珍稀動植物,模里西斯野生動物基金會,種植了約20萬棵植物來恢復沿海森林,但這次事故讓這些努力功虧一簣,數千物種將陷入危險。
  • 如何簡易識別塑料是否有毒
    例如聚氯乙烯塑料是有毒的。聚氯乙烯樹脂雖然無毒,但在製造塑料過程中,加入的增塑劑具有毒性,填加的穩定劑也有毒性。所以包裝食品時,必須使用專門的食品包裝袋,絕不可亂用,在使用中應注意如下幾點:  1.聚氯乙烯製品與乙醇乙醚等溶劑接觸時會析出鉛鹽,所以用聚氯乙烯塑料存放含酒精的食品很不適宜。  2.聚氯乙烯塑料遇含油食品時,其中的鉛就會溶入食品,所以很不適宜。
  •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精練5:海洋石油的汙染
    海洋石油的汙染   當前,海洋的汙染正在日趨加劇,其中海洋的石油汙染尤為嚴重。這是由於石油在工業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全球石油分布的嚴重不均衡性,使石油的運輸顯得格外重要。由於大型油輪的營運成本較低,而經濟效益卻很高,因此,在現代技術所能達到的範圍內,建造的油輪噸位越來越大,往往在20萬噸以上。
  • 新聞:清遠市清新區-有毒氣體報警器校準檢定~單位
    新聞:清遠市清新區-有毒氣體報警器校準檢定~單位計量儀器校驗中心聯繫人:(韋經理)備註:全國各地均可安排下廠本校準中心可對以下類別範圍的各國儀器進行校準並出具符合ISO、ICEUL、3C、CQC、CE、SGSCE、FCC、TUV、KTLPSB、CTICK、VCCI、HKSM、M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