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漢娜·阿倫特學習如何成為一名世界主義者

2020-11-23 騰訊網

[摘要]阿倫特的遺產不只是她的個人魅力、她富有爭議和挑戰性的歷史和哲學論著,也許回望她死後的40年,這位20世紀最具洞察力的思想家所做出的影響頗為持久的一項貢獻,是如何成為一個世界主義者。

騰訊文化 羅蕾 編譯

漢娜·阿倫特(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文參考牛津大學現代歐洲歷史學教授JamesMcAuley的博客文章《Shadowandsubstance》

自去年韋斯·安德森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上映以來,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百年紀念之作,很多人受到電影的感染,陷入了一種對一戰前歐洲的懷念之中。啟發了韋斯·安德森作品的奧地利作家史蒂芬·茨威格,將這種布爾喬亞式的歐洲圖景描述成一個「每一位公民都是自認的世界主義者」的地方。

不過,即使是在1938年納粹德國與奧地利合併之前,茨威格筆下的這種世界主義式的「昨日世界」,也不過是一種幻想的圖景。知名政治理論家漢娜·阿倫特在她1943年寫的關於讀茨威格的回憶錄裡這樣憂愁地說:如果當時歐洲的猶太人有哪怕一丁點對於他們所處時代的政治現實的關心,他們就不會像當時那樣安然自若了。

漢娜·阿倫特死於40年前,然而她留給世人的遺產還難以斷定。1906年阿倫特出生於德國漢諾瓦一個猶太人家庭,以其關於極權主義的研究著稱西方思想界。她常被稱為「哲學家」,不過她本人拒絕這一標籤,理由是「哲學關心的是單個的人」,而她的著作集中關注「生長繁衍於大地之上的人類,而非個人」,因而,她更希望被視為政治理論家,以便她就人類在面對20世紀空前殘暴之舉時的集體人性掙扎做嚴肅的探討。

阿倫特不只是納粹大屠殺的旁觀者,在1933年納粹上臺之後,她就被迫流亡他鄉,先是去了捷克斯洛伐克,然後日內瓦,再是巴黎,還有法國西南部的Gurs小鎮上的一處難民收容之地,最後定居美國紐約——在這裡,她成為了戰後美國反思知識分子中最閃耀的一位明星。

阿倫特的遺產不只是她的個人魅力、她富有爭議和挑戰性的歷史和哲學論著,也許回望她死後的40年,這位20世紀最具洞察力的思想家所做出的影響頗為持久的一項貢獻,是如何成為一個世界主義者(cosmopolitan):她的示範作用即使在這個她從未親眼見過的21世紀,也依然富有感召力。

如今,「世界主義」(cosmopolitan)看起來就是一個精緻而高冷的詞,好像一般只會和某種雞尾酒品牌、時尚雜誌,及其他行銷國際的高端商品掛鈎。比如,人們會說倫敦是一個「世界主義風格的」都市,因為這裡匯聚了來自各國的人,他們穿著精緻考究,精通法語和英文,無論在巴黎的瑪萊區還是曼哈頓東區都穿梭自如。但是,當世界主義這個詞和「jet-set」(坐噴氣式飛機奢華旅行的人群)成為同義詞時,一種更深的含義就丟失了。

《cosmopolitan》雜誌

世界主義怎麼說

即便在古希臘,當公元3世紀時拉爾特的第歐根尼·拉爾修(DiogenesLaertius)第一次提出kosmoupolitês(「世界的公民」)這個說法時,他也是身處在一個重度宗法奴隸制社會裡。不過「世界主義」的理念還是穿越幾個世紀,深深地吸引了後世的人們。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是從正義概念的普世性出發,呼求每一個世界公民都不受歧視地自我決定其發展。世界主義者即「世界公民」,指一個旅遊者或者關注全球事務的個人,除了自己原本文化外,對其他文化的關注和品味。據維基百科,英文的這個詞語來源於希臘文cosmos(世界)+polis(城市,人民,市民),用之描述跨越國界的、對人類的博愛。世界主義者確信,所有的人都有責任去培育和改善、盡全力去豐富總體人性。1994年,哲學家瑪莎·努斯鮑姆呼求倡導她所稱的「世界主義者教育」:將美國的下一代培養成「忠誠於總體人類社會的公民」。

儘管這些理念看起來浪漫且有吸引力,但也許21世紀的世界主義者的理念,更應該聚焦於世界上的每一個個體身上,在每一個多面向的個體背後,都圍繞著諸多複雜的社會組織和相關附屬機構。有了這個意象,也許一個21世紀的世界主義者應該從個體出發考慮,而不只是抽象地思考世界主義的道德。

作為世界主義者應當有這樣的自覺意識:本來就沒有對人類身份的統一界定標準,儘管有比如國籍、信仰、性別、階層和種族這樣的分類標準,這些標準內外也有其他的一些新的分類詞彙。現代社會的人普遍有了對自我身份的決定權,他們也可以決定給自己的每一種身份賦予不同的價值。一個21世紀的世界主義者不應屈服於普遍主義(universalism)的理念,當然他也要承認:這世上有諸多的普遍主義(multipleuniversalisms)理念,但是人們可以選擇將他們獨特的自己置於自己想要的世界框架裡。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沒有人必須去「適應」(fitin)什麼。那些有著諸多面向的身份的人,既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獨特屬性,亦可以在這些獨特裡找到人類共有的痕跡。

凱姆·安瑟尼·阿皮亞在他2007年的作品裡說:「將數千年來生活在當地小圈子裡的人的思想和心靈帶向日漸全球化的地球村,用新的理念和體制來使其成為世界主義者,這可真是一個挑戰啊。」也許真正有意義的世界主義復興在於承認個體的差異,而不在於宣稱的人類一致性。

漢娜·阿倫特從來沒有明確地寫出來過她眼中「世界主義者」的意義,不過她無疑是典型的世界主義者——首先,她愛她的居住國美國,也從不輕蔑她過去的歷史。她自己的猶太特性,以及她對猶太歷史的獨到理解,都幫助她啟明了難能可貴的自我價值。她喜歡「自覺的賤民」(thepariah)這個理念,這個詞在她眼裡本身就代表了猶太人在20世紀的歐洲的經歷。

自覺的賤民

阿倫特的思想的形成,尤其是她的政治哲學思想的形成有兩個重要的背景因素值得注意:一是20世紀瀰漫在歐洲的排猶情緒以及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經歷,二是身為女性的身份在男性主導的知識分子圈子裡的活動。正是經歷這種深刻的感受,對於這兩個問題的內省思考,促使阿倫特產生了「自覺賤民」的思想,這從她的作品和經歷上可以找到依據。

首先是她的身份的問題,一方面作為一個出生於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的家庭的學者,她在社會的公共場合受到尊敬,但是一旦她的猶太人的身份明了後,所得到的卻是一種壓抑和排斥。在當時的歐洲的社會裡,作為猶太人有兩個選擇,一種是承認自己是猶太人,以賤民的身份放棄對於公共社會所有的表達的權利,這樣就可以既不排斥社會,也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另一種生活的方式就是做一個「新貴」,通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儘可能的融合使自己忘記自己的猶太身份,被德國人接受為一個「特殊的猶太人」,但這樣的生活就變成了既不屬於上流社會當中的一員,又實際上不能脫離開這種生活的圈子,這樣的生活依然痛苦。對於這種感受的描寫,在阿倫特於1957年寫的自傳體小說《拉爾·瓦哈根——一個猶太女性的生活》一書中可以看到,這本書正是她對自己的賤民身份的認同與表達。

(圖片來源於網絡)

拉爾1771年出生在柏林一個猶太富商的家庭,她是當時倡導婦女走向社會的積極代表,她的沙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成了柏林文學界的中心,在那裡聚集了很多的著名的知識分子和作家。但是當拿破崙戰爭打破了她的朋友圈子,德國的貴族反猶情緒日益激烈,這時拉爾才越來越感到猶太人的社會地位的低下。阿倫特最後讓瓦哈根以一種平靜的方式離世,並最終與困擾她一生自我掙扎和解,她說:「在我一生當中,最大的恥辱,也是我所有不幸命運的根源,就是生而為猶太人。」直到快離開人世,她才意識到,猶太身份是「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願放棄的」。

敘述者的聲音給了阿倫特對瓦哈根的最後評判:「她從來都是一個猶太人和賤民。正因為緊貼著這兩者的身份,才讓她在歐洲的歷史上有了獨到的一席之地。」這話也同樣適用於阿倫特本人。

自覺賤民的角色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放逐,它直接導出的問題是:當我們打算激烈地表達時,我們無法迴避一個問題——我是誰?對於我的角色的「承認」,是我要表達的前提。於阿倫特而言,成為一個「賤民」並不是全然的劣勢,也能帶來一些有利的價值。在她20世紀40年代寫的一系列論文裡,她把海因裡希·海涅、拉扎爾和弗朗茨·卡夫卡等人稱作自覺的賤民,她的意思是:他們從不逃避自己身為猶太的身份,還能用他們的特性來「超越國籍的界限,將自己的猶太天分編織進歐洲生活的整體中」。

認同了在「賤民」身份裡的普適性之後,阿倫特才真正成為一個世界主義者。在她的無數的隱形遺產裡,有一項是獻給集體大多數的:人們生來就並非一樣,但是有了對差異的認同和尊重,可以幫助人們超越那些讓人類產生隔閡的諸多界限——這是她的「世界主義」理念的關鍵:被流亡,被孤立,但永遠富有生命的彈力。阿倫特因她自身所遭受的苦難而與眾不同,也正是因為這些,她才更能通過她的無畏的事業,向未來的世紀勾勒出一個世界主義者的理念輪廓。

沒有「鄉愁」的人

阿倫特的名字還是「爭議」的同義詞,恰是緣自《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這本迄今賣出了超過30,000本的書——不過這本書其實也是體會阿倫特的世界主義理念的最好途徑。

1963年出版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是阿倫特在《紐約客》上連載的關於納粹阿道夫·艾希曼1961年的審判的文章的集結。她將視線集中於受審人艾希曼,希望對極權主義之惡有所理解。通過細緻觀察作惡者本人並閱讀長達三千六百頁的審判材料之後,阿倫特最終認為:艾希曼作惡是出於「無思」,他所代表的極權主義惡行是一種「平庸的惡」。在報導這場審判時,阿倫特提出了「惡的平庸性」這個詞。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受審(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在紐約的知識分子中引起了歐文·豪所稱的「知識分子的內戰」。一些書評咒罵阿倫特,認為她這個說法是在為罪犯開脫,猶太《進步日報》指責她「有爭議的鄙俗」,布魯諾·貝特蘭說這本書是我們免於「非人性化的極權主義」的最佳保護傘。

用這一本小書,漢娜·阿倫特讓自己真正成為「自覺的賤民」。在回應外界對於她猶太身份的質疑時,她說她自己「自然而然、不待爭辯地是一個猶太人,從未想過要改變或者否認這一事實」。這一點,不禁讓人回想起她在1957年寫的自傳體小說《拉爾·瓦哈根——一個猶太女性的生活》裡寫下的自白。

從某個角度來看,阿倫特仿佛是一個沒有「鄉愁」的那種人。「鄉愁」更多地意味著一種天然的關聯,意味著「所是」而不是「變成為」的東西(此句引用自崔衛平文章《思想與鄉愁》)。身為一個在納粹歐洲生活的猶太人,一個在男性主導的知識分子世界裡的女性,一位流亡他國的難民,阿倫特是一個典型的「賤民」。對於阿倫特來說,任何所謂「自然」的東西,不管是民族身份還是所處文化歷史背景,都要進行重新反省:

「我並不被這一類的任何愛所打動,我這輩子不曾愛過任何民族或者團體,無論是德國人、美國人還是勞動階級。我真正愛的只有我的朋友們,並且,我所知道和所相信的愛,僅僅是對於一個個具體的人的愛。」

通過對天然身份的思考,阿倫特似乎將自己置於持續疏離的支點上——「身為猶太人」當然不錯,但是「身為猶太人」到底意味著什麼呢?「身為猶太人」也不意味著一種天然的正當性,不能為個體的所有行為開脫。這樣,阿倫特以「自覺賤民」的身份,脫離了任何一種文化、傳統力量的庇蔭,最終成為了一個出色的世界主義者

本文系騰訊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對話書玉——一個世界主義者的旅程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孫黎報導】書玉將其新作《故事照亮旅程》的自序題為「一個世界主義者的漫遊手記」。帶著對故事的好奇、對旅程的探究,和對一個世界主義者的想像,《歐洲時報》專訪了學者、作家書玉,對話這位跨國界、跨文化、跨語際的世界主義者。
  •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天文學家?
    圖源:Google你想知道需要什麼樣的學校教育才能成為一名天文學家嗎? 許多人想成為一名天文學家,但不知道如何開始。 沒有別的辦法能做到,除了接受大量的教育。 成為一名天文學家並不容易,但對於那些願意投入時間和金錢的人來說,這是一條有回報的道路。 如果你真的對天文學有熱情,你應該從高中開始關注這方面的要求。
  • 如何成為一名數據分析師?
    各國政府和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數據和信息已經成為企業的智力資產和資源,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能力正在成為日益倚重的技術手段。因此,數據分析師也成為一個熱門的職業。那麼,數據分析師這個職業到底怎麼樣呢?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數據分析師是做什麼的。
  • 如何成為一名天文愛好者,如何入門?
    這裡是說成為天文愛好者,而不是成為天文學家。閱讀對象是成年人隨著城市發展,天文科普和各種天象的洗禮,越來越多人想成為一名天文愛好者,欣賞星空的震撼。但是如何不走冤枉路,更好地更快更省錢地入門,很多人還是比較迷糊。這裡根據中國國情來寫一下如何成為一名天文愛好者。1,入群加入自己本地的愛好者群體,加入他們的QQ群。
  •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飛機總體設計師
    關鍵詞:1.思想準備;2.技術準備;3.全局觀;4.終身學習0引言飛機設計是一項具有典型的多學科集成特徵的複雜的系統工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多學科的協同設計和並行設計,想要成為一個合格的總體設計工程師,不僅需要專業淵博的知識儲備,還需要科學系統化的設計思維,以及總設計工程師的專業素養的巧妙應用,才能高效地將各學科知識耦合,形成高效科學的設計路線和系統工程,需要從思想
  • 如何成為一名大數據工程師?
    一個人怎麼樣成為數據工程師?我們將討論這個有趣的領域以及如何成為數據工程師。數據工程師都做什麼?數據工程師負責創建和維護分析基礎架構,該基礎架構幾乎可以支持數據世界中的所有其他功能。他們負責大數據架構的開發、構建、維護和測試,例如資料庫和大數據處理系統。
  • 《火影忍者》裡面的小孩子,都必須從小必須學習如何成為忍者嗎?
    ,比如木葉村中那個,鳴人、佐助和寧次還有雛田等人,小時候所進入的「忍者學校」就是木葉村為向小孩子傳授忍術,教導他們如何成為一名忍者,所專門成立的學校。,卻也並不代表所有人在經過這種機構培養後,都能夠成為一名合格忍者的。
  • 25種學習英語方法——簡單的建議,讓你成為一名成功的英語學習者
    25種學習英語方法——簡單的建議,讓你成為一名成功的英語學習者1. 上課時要集中注意力。不要遲到,在上課前幾分鐘到達。記得帶上你的課本和筆。2. 不要坐在不願意用英語和你說話的人旁邊。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年紀太大而不能學習英語。不要找藉口不學習。你在等什麼? 5. 只學英語單詞是不夠的。你可以教鸚鵡英語單詞,但這並不意味著它能說英語!你仍然需要理解語法。6. 整理你的想法。花點時間想想你要說什麼。你知道語法,但也許你說話時沒有正確使用它們。
  • 施一公: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
    近日,研究生新生已開始陸續開學,很多同學問: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對這個問題,施一公院士曾進行深入的思考,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專門寫了兩篇長篇博文進行總結,樸實精闢,流傳甚廣,得到很多導師及學長學姐們的極力推薦,以下為完整版,分享給大家。
  • 英語老師必讀: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
    導讀: 隨著《高中英語新課標》的實施,英語經典文學作品逐步進入課堂,作為英語教師,在進行常規課本教學之外,如何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整本經典文學作品的教學是個難題。
  • 耶魯大學校長:如何成為一名批判性思考者?
    演講中,沙洛維詳細闡述了在耶魯接受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習如何辨別和應對「失實表述」。在他看來,成為一個更加審慎的批判性思考者,才能提高而不是削弱洞察力。耶魯大學第23任校長彼得·沙洛維各位同事、各位家長,尤其是2020屆的本科新生們,早上好!
  • 非師範專業的大學生,如何成為一名英語老師?
    「非師範專業的大學生,如何成為一名英語老師?」有人問。非師範專業學生,想要成為老師,難度是非常大的;想要成為正式的英語老師,其難度更是大得嚇人,因為正式的英語老師一般是師範類專業的大學生,而且是師範類中英語專業的大學生。所以,非師範類專業的學生想要成為一名英語老師的方式很多,接下去由我這個一線教師來告訴你答案吧。首先,可以成為英語代課教師。
  • 新手如何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名高大上的UI設計師?
    新手如何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名高大上的UI設計師?設計師在很多人眼裡都是一個不錯的職位,每天好像啥事不幹,對著電腦P一下圖,一個月就能拿到幾千甚至上萬的月薪,在旁人看來似乎也是很輕鬆的白領工作,再加上近兩年UI設計確實也比較火,很多人不甘於現狀,想轉行從事這份工作,但是又不知道如何給自己做一個規劃,想入門都感覺沒有入口,那麼作為一個新手,如何才能在短時間內成為一名高大上的UI設計師呢,相信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個問題
  • 如何選專業選課題?姚期智院士:首先成為一名科學家
    如何選擇自己的專業方向?人工智慧學科如何交叉?11日,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受聘成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同期舉行的學術報告會上,姚期智與大學生和高校老師分享自己對人工智慧(AI)研究及專業選擇的思考。
  • 大疆工程師教你如何成為一名機器人工程師(上)
    基於上述所說的觀點,如果是已經工作之後才想要學習機器人的話,可能已經太遲了,因為很可能興趣戰勝不了客觀限制因素。如果作為興趣去學習,只能學到做巡線小車和舵機機械臂什麼的,可能也滿足不了中二病的創造欲。個人認為機器人學是一個艱苦的道路,想要成為一個獨擋一面的機器人工程師需要多年理論和實踐的同步訓練。
  • 作為一名新高中學生,我應如何開始高中的學習生活……
    作為一名新高中學生,我應如何開始高中的學習生活……時間進入8月底,有些學生即將進入高中學習,應該如何開啟高中的學習與生活?在這有限的幾天裡,應該怎麼做,做哪些準備工作?收心,將心思收回來,確保開學後集中心思搞學習。由於疫情的原因,上個學期沒有怎麼上學,一直在家了。中考結束後,同學們又度過了一個暑假,在這個暑假裡,有的同學上了輔導班,有的同學在家裡宅著玩遊戲,有的同學跟家長旅遊玩耍,有的同學甚至一直在家裡玩了。
  • 唐斯如何更進一步?萊恩-桑德斯:成為一名更好的防守者
    唐斯如何才能更進一步?桑德斯說:「防守特質,往自己的比賽裡加入防守元素,聯盟有著頂級天賦的球員們,特別是在進攻端有著頂級天賦的球員,卡爾可以在內線打,他也可以在外線打,他還能控一下球。」「當他邁出那一步的時候,成為一名更好的防守者,我認為這會讓他提升一個層次,讓他進入到一個不同的討論層級中,因為他的天賦令人難以置信,他是NBA最佳陣容裡的球員,能擁有他作為我們的建隊基石,我們非常幸運。」桑德斯說道。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
    「如何寫出一篇優秀的博士論文」和「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是博士階段的兩個重大課題。讀博不易,且行且珍惜。本文選自公眾號清華研讀間。01. 知網究竟是什麼?而依託中國知網資料庫,多數的國內高校選擇知網查重檢測系統作為其最終畢業論文查重的工具,知網查重系統也成為了高校學生最熟悉的查重系統。除了知網之外,還有一些常用的文獻檢索工具:萬方數據、維普期刊、Web of Science、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翟博士,您了解一下?
  • 如何成為一名太空人?讓NASA告訴你答案
    在短暫的3月裡,有12040名候選人申請成為NASA的下一批太空人。   NASA的太空人選拔負責人Anne Roemer告訴我們,第一輪現場面試原定於9月底或10月初,但因為疫情的緣故,推遲到了明年春季。「現在我們有更多時間來仔細審查申請。」   即使沒有疫情,選出專業太空旅行者也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化石獵人?
    事實上,不光是專家,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因為對化石的喜愛,成為了「化石獵人」。那麼,化石獵人,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呢?化石獵人的悠久歷史早在三、四千年前,人類就發現了化石,並對化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和疑惑。有的將化石視作神秘的器物,有的視之為可用的藥物,也有智者提出化石是遠古的生物,可以指示環境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