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療不孕症,拯救早產兒 | 「人造子宮」研發初獲成功
為了延長人類壽命,提高人類生存的幸福度,醫療專家先後研發出多種人造器官,比如人造腎臟、人造胰腺、人造肝臟等,以取代功能不全的天然臟器,維持機體正常運作。最近,科學家又獲得一項突破性生物技術——人造子宮。
-
科學家研發出人造子宮 可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更好地存活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了一種人造子宮,可以幫助早產兒在子宮外存活。目前,這種人造子宮已成功讓早產羔羊得以在其中存活並持續發育。 據新華社4月27日報導,如果進展順利,這一發明或有望在3至5年內展開人體實驗,用以提高早產兒存活率。
-
挽救早產兒,代替女性生育 人造子宮離我們或許不遠了
研究團隊稱,來自歐盟的資助讓他們有望在五年內製造出一個人造子宮原型,並在2025年前完成相關試驗,以便投入臨床使用。 那麼,這樣一款人工子宮的問世,對人類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可挽救極度早產兒的生命 按照其設計理念,這款人類子宮主要為早產兒設計。
-
盤點:2017年量子計算、人造子宮和人工卵巢都取得了突破
回顧剛剛過去的2017年,科技繼續擔當著改變世界的重要力量,其中量子計算、人造子宮和人工卵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這一年,量子計算機取得突破。2017年5月3日,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在上海亮相。國際學術界將量子計算機計算能力超過現有經典超級計算機的目標,稱為「量子稱霸」。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有理由相信,人造子宮將取代母體,成為胎兒的家。」Guid Oei說。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在2018年荷蘭設計周上,展示人造子宮近50年來,有關人造子宮的研究喜訊,就沒斷過。1969年,法國科學家率先嘗試,將羊胎兒置於人造子宮內,活了兩天。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荷蘭科學家獲數千萬元,研發人造子宮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 「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生育的遊戲規則,或因此改變。
-
什麼是人工子宮?
圖來自2017年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描述了用於種植羔羊胎兒的子宮外生命支持系統。[1]人工子宮(或人工子宮)是一種假設裝置,通過在通常將胎兒帶到足月的生物體外生長胎兒來允許外部妊娠[2]。人造子宮作為替代器官會有很多應用。它可以用來幫助男性或女性夫婦發育胎兒。
-
人造子宮來了,以後真的不需要女人了嘛
研究團隊稱,來自歐盟的資助讓他們有望在五年內製造出一個人造子宮原型,並在2025年前完成相關試驗,以便投入臨床使用。那麼,這樣一款人工子宮的問世,對人類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可挽救極度早產兒生命根據外媒報導,這款人造子宮充滿類似羊水的液體,自帶血液循環系統。胎兒臍帶會和人工胎盤相連,從而接受氧氣和營養。
-
人造子宮有了重大突破
人造子宮今年有了重大突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製造了一個外部人造子宮,維持超早產羔羊的生存。試驗中的羔羊在子宮內生活了4周,打破了子宮外裝置維持胎兒穩定機能的時間紀錄。超早產兒的死亡率很高,延長妊娠的體外系統沒有成功的先例。這一次,科學家製造了一個聚乙烯薄膜袋,充滿了人造羊水,通過臍帶接口連接氧氣,形成一個封閉的流體人造環境。
-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
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取得成功。12月28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公布了這一消息。 兩周前,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醫院區,由肺移植、胸外三科主任趙高峰,產科副主任醫師楊蕾和體外支持中心ECMO團隊負責人李軍共同主持的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意味著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體外支持中心將體外生命支持技術開創性地應用於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實驗取得成功。
-
有了人造子宮,男人真的能生孩子嗎?
對於沒有生育過的女性,不到萬不得已,醫生是不會給出「切除子宮」的建議的,但當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保住生命往往比保留生育功能更重要。當患者不得不做子宮全切,如果可以申請到一個人造子宮,是不是能夠滿足她們生育的願望呢?想生孩子的男人「我不想跟人『啪』,但我想生一個自己的孩子。」
-
人造子宮,將來男性也能生孩子,你願意自己生,還是讓丈夫生?
人造子宮可實現,網友:女人的事,男人不摻和!眾所周知,男女有別,自古以來女子才有孕育生命的功能,而男性沒有。這個區別在於女性有天然的孕育條件,那就是子宮,人類生命的起源地。也正是因為自古男性無法經歷女性的懷孕之苦以及分娩之痛,因此無法切身體會,所以對於女性的疼痛和身體的負擔往往無法理解到位。
-
有了人造子宮之後,女人就沒用了?
這些年科學家前赴後繼地研究,目前,人造子宮研究最具開創性意義的事件發生在2017年。「人造子宮」技術發展到哪裡了?2017年4月,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的阿南·弗雷克(Alan Flake)研究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關於人造子宮首次通過了動物試驗的文章。
-
科學家發明「人造子宮」,網友評論卻很扎心
美國科學家發明人造子宮,完全模擬母體環境 目前,美國科學家發明的人造子宮,已經讓羔羊胚胎,在其中發育了4周時間 1、有助於早產兒生存 對於一些孕媽媽來說,可能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導致胎兒的早產,那大家都知道,早產兒各方面發育不成熟,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對較弱,最為關鍵的是成活率也比較低。
-
人造子宮最新進展,未來解決早產和不孕難題
人造子宮的未來取決於生物工程和材料學的進步,如何更好的模擬孕期女性子宮的環境是發展的方向,目前需要的有如下幾個組件:1. 人造胎盤:人造胎盤是一種更適用於新生兒或早產兒的體外膜肺氧合系統,是搶救垂危胎兒生命的新技術,讓他們好像依然待在子宮中。
-
「早產兒發育性照護」知多少!
a)什麼是早產兒發育性照護早產兒發育性照護是從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生兒護理理念,旨在滿足個體需求的基礎上,營造適合新生兒的生長環境,幫助其適應子宮外環境,促進疾病康復及早產兒智力、體格的健康發育。
-
8隻小羊羔早產,科學家將其放在「人造子宮」內,神奇的一幕發生
8隻小羊羔早產,科學家將其放在「人造子宮」內,神奇的一幕發生生物體在孕育生命的時候,往往是非常脆弱的,點點小小的風險就可能會導致生命體的終結,比如這隻母羊,在肚子裡還有8隻小羊羔,但是卻因為疾病去世了,科學家不忍心肚子中的這8隻小羊羔也隨之死去。
-
深圳龍崗24周早產兒體重1斤!經5個多月救治成功出院
近日,醫生興奮地告訴記者,小傢伙經過172天的救治體重增至3680克,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已經可以出院了。據了解,此患兒的成功救治刷新了深圳東部救治存活最小出生體重危重症早產兒的紀錄。龍鳳胎早來人世,倖存下來的姐姐生命體徵微弱「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神奇法則,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按照這一法則走。
-
科學家曾進行的人造子宮實驗,已取得初步成功,會大範圍推廣嗎?
科學家曾進行的人造子宮實驗,已取得初步成功,會大範圍推廣嗎?在如今的社會當中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很多的年輕小夫妻都已經拒絕生寶寶,除了房貸車貸和日常的生活形成的壓力外,對女性來說,生孩子也是一個心理上難以克服的恐懼,用10個月的時間來孕育一個新的生命,不僅會讓自己的身材走形,還會變得醜陋不堪,雖說媽媽是最美麗的,可是懷孕之後的外表和美麗毫不相干,生產過程中的痛苦,更是讓人不寒而慄,所以現在的很多女性都拒絕生育,不如領養一個來得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