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楊笠的脫口秀到底得不得體,其實有個簡單的判斷標準
楊笠在《脫口秀反跨年》中的那段脫口秀,事情過去了十天,網上最近好多關於那段脫口秀的討論或者罵戰。今天正好看了羅翔老師在《一席》的演講,就聊聊我是怎麼想的。我是不是女權主義者?是。那段脫口秀,我作為男性,聽了有沒有感覺被冒犯?有,這個不矛盾嗎?那段脫口秀不是表達女權思想的嗎?為什麼你作為女權主義者也會覺得冒犯呢?很簡單,因為我認同的「女權」不是「貶低男性」,而是「兩性平等尊重」。楊笠脫口秀的問題在哪?其實她只要加兩個字就可以了:部分。
部分男性普通卻那麼自信,部分男性沒有底線,部分男性等等。但加了部分,不就削弱了脫口秀的諷刺性嗎?對,肯定會削弱,但如果不削弱,就會變成巨大的冒犯。脫口秀不就應該冒犯嗎?是「可以」冒犯,不是「應該」冒犯。而且既然是「冒犯」,被冒犯的人就有不開心生氣甚至罵街的權力。不能你開了一個冒犯的玩笑,對方生氣了,你還嘟嘟囔囔「怎麼開不起玩笑呢」。關於楊笠的脫口秀到底得不得體,其實有個簡單的判斷標準,也就是我們在女權問題中常用的方法,性別置換,把段子中的「男性」都替換為「女性」。
還有很多人說,外國脫口秀裡那些女的罵的更狠,人家都沒事。首先,人家有事,她們在輿論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向著她們的。其次,最重要的,其實是個技術問題,就是她們的講法和楊笠講法的區別。不論是Ali Wong還是Michelle Wolf,哪怕是電視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她們講的所有段子,都是建立在「生活」之上的,她們都在這個男權社會中被欺壓被歧視被排擠,她們把自己的生活提煉加工成一個段子,然後嬉笑怒罵,自己解氣我們聽著也過癮,而楊笠的脫口秀問題在哪呢?
沒有生活,只有觀點,我們在她跨年的段子裡,沒聽到她哪裡被男性歧視了,甚至聽不到她生活有什麼基於性別的不公,整段脫口秀就像是高中語文老師最恨的學生寫的議論文:從頭到尾都是大道理,但沒有例子。沒有例子,就無法建立共情。這就是微商或者成功學大師口才再好,也要P點和馬雲的合影別人才會真的相信。如果楊笠能在脫口秀中,加上她自己的真實經歷(就像她之前做的),那就不會引發如此大的爭議和討論。拋開情緒,只談理性,她的這段脫口秀,到底算不算一段成功的脫口秀呢?
對她來說,目前看來是成功的,因為不管是知名度,還是女權脫口秀的標籤,對她都是利大於弊的。那對女權來說,這段脫口秀是不是好的呢?這很複雜。好的部分是,大家都在熱烈的討論女權,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好的,因為女權需要關注需要討論。不好的部分是,這段脫口秀或多或少會加劇性別對立,而我們畢竟是一個男權社會,主要的權力都是掌握在男性手中,這種性別獨立對女性發展是會造成阻撓的。女權不就是需要抗爭嗎?當然需要,但方式不是指著大街的每個男性,痛罵你不是「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