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像大象和犰狳這樣的哺乳動物很容易喝醉?

2020-12-06 小溜文化臺

#動物世界#分解酒精的基因差異可能有助於解釋哪些哺乳動物會喝醉。

一項新的基因研究表明,大象的酒精耐受

根據一項有關代謝酒精的基因的最新調查,大象,獨角鯨和豚鼠這三種動物都容易醉酒。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的分子人類學家Mareike Janiak說,遺傳功能失調的基因可能會使它們的身體更難分解乙醇。

Janiak及其同事在4月29日的《Biology Letters》上報導,她和同事們並未研究代謝乙醇所需的所有基因,但這一重要基因的改變可能使乙醇在這些動物的血液中更容易積聚。

食肉鯨目動物、以穀物或樹葉為食的豚鼠以及研究中發現的其他大多數容易醉酒的動物,可能並不會大量食用製造乙醇的含糖水果和花蜜。但是,大象可能會大量食用這類水果,所以這項新的研究重新開始了長期爭論不休的話題,即大象是否真的會醉醺醺地大吃芒果的「親戚」——馬魯拉果。

Janiak說,有關大象吃過熟的水果後行為怪異的描述至少可以追溯到1875年。後來,對大象進行了一項味覺測試,向它們提供裝有乙醇的水槽,結果發現大象很願意喝水。觀察人士說,之後,他們在移動時搖晃得更厲害,而且看起來更有攻擊性。

然而在2006年,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生理學家Steve Morris和他的同事攻擊大象醉酒的概念是 「虛構的」。他們的論點之一是,就算非洲象真的以正在發酵的馬魯拉果實為食,它們也不可能一次吃下足夠多的果實。然而,這種計算是根據人類生理學推斷出來的。新的發現表明,大象的ADH7基因不起作用,這可能意味著它們對烈酒的耐受性較低。

然而,啟發這項新研究的並不是大象,而是樹鼩。卡爾加裡的生物人類學家、資深作家Amanda Melin說,它們看起來就像可愛的尖鼻子松鼠,而且它們對酒精有著驚人的耐受力。乙醇的濃度會使人變得邋遢,但顯然不會影響小動物。她,Janiak及其同事決定調查他們可以找到的所有哺乳動物遺傳信息,以間接評估對酒精反應的多樣性。

研究人員查看了79種哺乳動物的遺傳信息,發現ADH7在哺乳動物系譜上的10個不同位置失去了功能。這些易受乙醇影響的動物非常不同:大象,犰狳,犀牛,天牛,八齒鼠和牛都在其中。

相比之下,人類和非人類的非洲靈長類動物則處於相反的情況,這種突變使它們的ADH7分解乙醇的效率比典型的哺乳動物高40倍。然而,樹鼩飲酒能力的來源仍然是個謎,因為它們沒有相同的高效基因。

和人類一樣,指猴攜帶有一種基因突變,

然而,在非洲象身上發現基因功能障礙,引發了人們對古老的醉酒論的質疑。Melin說,大象清除體內乙醇的能力較慢,這意味著大象從吃發酵水果中獲得的少量乙醇可能足以改變它們的行為。

行為生態學家Phyllis Lee自1982年以來一直在肯亞安博塞利國家公園觀察大象,現在是安博塞利大象信託基金的科學主任。她說:「在我年輕的時候,我們曾嘗試釀造一種玉米啤酒(當時我們絕望了),大象們喜歡喝這種啤酒。」儘管她認為大象巨大的肝臟有一定的解毒能力,但她並沒有在這場辯論中表明自己的立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象、犰狳、豚鼠等動物很容易喝醉?
    一項針對酒精代謝相關基因的新研究發現,大象、獨角鯨和豚鼠等動物可能很容易喝醉。在哺乳動物的進化過程中,ADH7基因獨立產生了10種不同的故障,對一系列生物造成了影響,生物若遺傳到了功能異常的基因,身體就可能難以代謝乙醇,只要ADH7這一關鍵基因失靈,乙醇就可能更容易在動物血液中積聚。
  • 三帶犰狳和九帶犰狳
    在《山海經》中描述了這樣的一種動物,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而眠,名曰犰狳。不過這個描述中的犰狳貌似跟我們今天的主角三帶犰狳不太一樣。三帶犰狳是南美洲特有的一種哺乳動物,個頭跟一個足球差不多大小,主要分布在巴西一帶。它們狀如穿山甲,頭非常的細長,擁有長長的指甲和多達百顆的牙齒,但它們最具有特徵的是身上骨狀的甲片,仿佛鎧甲一般。
  • 為什麼穿山甲公寓的老闆是犰狳?| SKY·科創
    就是這樣一句平淡簡單毫無情緒例行公事的話,當它從犰狳老闆嘴裡說出來的時候,卻直接引出了一個奇妙的問題:為什麼動物城裡的穿山甲公寓是犰狳開的?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的意義,我們不妨先反問一下:為什麼穿山甲公寓不應該是犰狳開的?最顯然易見的回答是:因為穿山甲不是犰狳,所以穿山甲公寓的老闆應該是穿山甲而不是犰狳。
  • 樹懶和犰狳眼中的黑白世界
    犰狳視力很差。1913年,動物學家Horatio H.Newman和J.Thomas Patterson曾這樣寫道,「九紋犰狳的眼睛形同虛設,實際上根本不起作用。如果你幹擾犰狳,它會直線逃離,躲到樹幹裡避難。」三趾樹懶的視力也沒好到哪裡去。「如果將一隻樹懶寶寶放在離它媽媽只有1.5米遠的水平樹枝上,小樹懶會立刻哭起來,而樹懶媽媽聽到哭聲後會四下張望。
  • 科學網—漫步的犰狳
    福來哥的原型是一隻巴西三帶犰狳(Tolypeutes tricinctus),那是巴西特有的一種哺乳動物,近年數量漸少,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皮書列為易危物種。 犰狳的讀音聽起來像「求魚」,《山海經》裡有這兩個字,指一種怪獸,狀不可考。《康熙字典》引《廣韻》說「犰狳,獸,似魚,蛇尾,豕目。見人則佯死」,很像福來哥,但不知宋時古人如何知道這類動物的。
  • 可以瞬間變成球的三帶犰狳
    看過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盃的觀眾可能知道,這一屆的世界盃的吉祥物是一種名叫三帶犰狳的動物。至於為什麼世界盃要跟三帶犰狳扯上關係呢,請聽我娓娓道來。犰狳,這個單詞讀作qiú yú。在《山海經》中描述了這樣的一種動物,有獸焉,其狀如菟而鳥喙,鴟目蛇尾,見人而眠,名曰犰狳。不過這個描述中的犰狳貌似跟我們今天的主角三帶犰狳不太一樣。三帶犰狳是南美洲特有的一種哺乳動物,個頭跟一個足球差不多大小,主要分布在巴西一帶。它們狀如穿山甲,頭非常的細長,擁有長長的指甲和多達百顆的牙齒,但它們最具有特徵的是身上骨狀的甲片,仿佛鎧甲一般。
  • 穿山甲和犰狳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在通常一身毛髮的哺乳動物當中,全身披著「鎧甲」的怪咖幾乎只有穿山甲和犰狳這兩位老兄。它們倆似乎都在傳說中的布魯弗萊學校專修過,挖起洞來簡直就是活體挖掘機的節奏。遇到危險的時候,它們就不約而同地蜷縮成圓球,憑藉堅不可摧的硬甲來保住小命。
  • 犰狳還是穿山甲?
    有人問有一種長的特別像穿山甲的動物到底叫什麼名字?什麼?居然還問穿山甲長什麼樣?這不是疫情期間火過一陣的動物。它長這樣很明顯了,犰狳的甲是分開的,穿山甲的甲是連在一起的,簡單說,犰狳穿的是板甲,像是攤開的麻將牌,甲片之間沒有重疊,但卻有縫隙。
  • 淺談穿山甲,長得像爬行類,卻是實打實的哺乳動物
    穿山甲:真正的「孤家寡人」穿山甲的外形很有特色,長得像是一隻肥胖版的蜥蜴,但渾身除腹部等少數地方之外,都遍布堅硬的鱗甲,這讓穿山甲在一眾野生動物當中都顯得十分另類。由於它的樣子跟大多數爬行動物的模樣太相似了,所以至今仍有許多人認為穿山甲是一種爬行動物,但實際上它卻是一種哺乳動物,而且還是哺乳動物中唯一一種帶有鱗甲的。雖然犰狳身上也有類似的甲片,但仔細還是能夠分出差別的,犰狳身上的更像是一副鎧甲,簡單來說就是一片甲板,而穿山甲身上的甲則是由一片片組成的鱗甲。
  • 哺乳動物·非洲大象
    類型:哺乳動物飲食:草食動物在野生平均壽命:長達70年尺碼:肩高8.2至13英尺重量: 2.5至7噸大象喝水時,一次會吸入多達2加侖(7.5升)的水。然後,它的軀幹向下面捲曲,將軀幹的尖端插入嘴中,然後吹動。
  • 大象為什麼不長毛
    可能是由於在電視、電影、畫冊上已司空見慣,很少有人意識到,大象是最獨特的動物之一。獨特到什麼程度呢?動物學家把多達5400種的哺乳動物根據其親緣關係的遠近很吝嗇地劃分為29個目,而大象就佔了一個目——長鼻目。長鼻目僅僅含有三個現存物種,即亞洲象、非洲叢林象和非洲森林象,再也沒有別的現存物種能與大象劃入同一個目。
  • 犰狳是什麼動物?為什麼說犰狳不能做寵物?
    犰狳是貧齒目犰狳科動物的統稱,是中南美洲的特產物種(瀕危),也是2014年巴西世界盃的吉祥物(扯遠了)。犰狳科有9屬21種(其中1屬1種已滅絕),不同種的體型差異很大,最大可以達到1.5米以上,而最小的全長也就十多釐米。犰狳有兩項特別的技能,一是在遇到危險時能夠縮成一個球(部分種),二是極為高效率的打洞技巧。
  • 帶你走進鯨魚大象等的祖先
    ,與鱷魚不同的是還是保留著哺乳動物胎生的習性。鏟齒象現代大象的祖先,生活在距今1000萬年前的中新代。與現代大象不同的是,擁有長長的下顎,感覺比現代的豬的下顎還要長上許多,而且下顎還有兩顆大大鋒利的門牙,整個下顎形狀如鏟子,故名鏟齒象,根據這樣的生理結構,科學家認為,非常合適用來切斷和鏟起水中的水草來是鏟齒象進食。
  • 如何將犰狳作為寵物?
    犰狳只有交往才能交配並撫養自己的年幼孩子。食物和水犰狳吃昆蟲和小無脊椎動物,就像它們的堂兄弟懶惰和食蟻獸一樣。如果有機會,犰狳也會吃水果,雞蛋和小動物。像任何哺乳動物一樣,犰狳確實需要不斷地獲取淡水。如果將犰狳放在適當的圍欄中,它將能夠找到很多自己的食物。
  • 方舟子:大象的鼻子為什麼那麼長
    即使給我們人安一個長鼻子,也沒法像大象那樣潛水,否則會導致內出血。 那麼,為什麼大象安然無恙呢?早在1681年,都柏林一位醫生在解剖一頭被燒死的大象時,發現有一點很奇怪:看不到大象有胸膜腔。以後的研究也證實了,在大象的兩層胸膜之間,充滿了結締組織,只不過這些結締組織比較鬆散,所以呼吸時還是能夠滑動。大象的胸膜也由厚實的結締組織組成,厚達500微米。
  • 「古代武士」犰狳:它的長相介於豬和穿山甲之間,逃跑速度驚人
    儘管它長相介於豬和穿山甲之間,但還是和食蟻獸、樹懶等樹棲哺乳動物血緣最為接近。因而也被列為曾被稱為「貧齒目」的一類古代物種。雖然字面上「無齒」,但是和食蟻獸不同,犰狳有一副簡單的圓形「牙齒」。這一目類已於最近被更名為異關節亞目。犰狳是南美洲和中美洲特有的珍稀動物,它主要棲息在樹林、草原和沙漠地帶。動物學家根據它的鱗片環帶數目多少,把這個龐大的動物家族分成幾類:三絆犰狳、六絆犰狳、九絆犰狳。
  • 博世凱英語閱讀:五個為什麼之為什麼犰狳很贊5 Reasons Why Armadillos are Awesome(雙語+音頻)
    犰狳是自然界的大傻蛋!下面是這些動物會讓你捧腹大笑(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的五個理由。 1. ARMADILLOS LIKE THE NIGHTLIFE.    犰狳喜歡夜生活。
  • 老哥朝他連開三槍,卻被反彈的子彈擊傷,犰狳是何種魔幻生物
    而且它們與另一種穿戴鱗甲的哺乳動物——穿山甲,並沒有什麼親緣關係。有趣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生物學家們也常將穿山甲與犰狳搞混。雖然它們都有狹長的鼻子和長而黏的舌頭,並且都以螞蟻和白蟻為食,但這都是趨同演化的結果。穿山甲是主要分布於亞洲的鱗甲目下的生物,而犰狳屬於貧齒目犰狳科,兩者連遠親都算不上。
  • 老哥朝他連開三槍,卻被反彈的子彈擊傷,犰狳是何種魔幻生物?
    其實這也不是什麼神秘物種,而是大家可能已經比較熟悉的犰狳(qiú yú)——一種既像烏龜,又像兔子,還有點像老鼠的生物。這些生物的背部、頭部、腿外側和尾巴都覆蓋有骨質甲,同時外層還覆有角蛋白這種構成毛髮、指甲的蛋白質成分。 犰狳的這種甲是由皮膚骨化形成的鈣質骨板。所謂皮膚骨化是指在皮膚內鑲嵌有硬質骨骼,這種現象在爬行動物和部分哺乳動物中普遍存在,比如鱷魚背部的特殊結構也是這樣形成的。
  • 大象鼻子為什麼那麼長? 大象的簡介
    大象鼻子為什麼那麼長? 大象的簡介時間:2017-05-21 12:47   來源:學習啦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象鼻子為什麼那麼長? 大象的簡介 長長的鼻子是大象最引人注目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