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為了能夠在大自然中更好的生存,都進化出了各自特有的技能。
獵豹為了追趕獵物,最高奔跑速度可達110千米每小時;短吻鱷為了撕咬獵物,最大咬合力可達990公斤。
電鰻不管是從體型,還是從速度來說,與獵豹、短吻鱷相比,都是一個十足的弟弟。但是它卻有一項逆天的技能,可以隨心所欲的放電。正是因為有放電這個特殊技能,電鰻一度入選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盤點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懼的淡水動物」之一。
電鰻
電鰻這個名字或許大家並不會陌生,因為它特有的放電技能被世人熟知。可是電鰻雖名為「鰻」,但並不是鰻魚的一種,按照生物上的劃分和鯰魚更為接近。電鰻放電時的平均電壓為350多伏,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的電鰻最大電壓竟達800多伏,而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壓才220伏,作為普通人,永遠不要嘗試著裸手去抓電鰻,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手抓電鰻
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和蓋亞那的電鰻,體型修長,看起來像鰻魚。它們成年後,體型可以長到2米左右,體重可達20多公斤,體表光滑無鱗,背部黑色, 腹部橙黃色,沒有背鰭和腹鰭,臀鰭特別長,是主要的遊泳工具。
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作為一名合格的捕食者,擁有強壯的四肢、驚人的咬合力、鋒利的牙齒是必不可少的。可是電鰻卻是反其道而行,不僅身體柔軟,還行動遲緩。按照正常的劇本,這種生物是活不到現在的,好在電鰻自己也有自知之明,為了彌補自身的缺陷,就不得不尋求其他辦法了。通過不停的進化,最終擁有了一項強大的自保能力:放電。在遇到危險時,電鰻通過放電恐嚇敵人,即使是兇殘的鱷魚,在面對電鰻也束手無策;在飢餓時,也可以發電擊殺周圍的小型生物進行捕食。
電鰻與鱷魚
被電暈的鱷魚
電鰻如何放電?
電鰻體內有一些細胞就像小型的疊層電池,當它被神經信號所激勵時,能使離子流通過它的細胞膜。電鰻體內從頭到尾都有這樣的細胞,就像許多疊在一起的疊層電池。電鰻的頭部是負極,尾部是正極,當產生電流時,所有電池(每個電池電壓約0.15伏)都串聯起來,這樣在電鰻的頭和尾之間就產生了很高的電壓。在水中釋放時,就能在體外產生足夠大的電流,足以將周圍的獵物或天敵擊暈或擊斃。電鰻的放電器官在身體的兩側,而且它大部分的身體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絕緣性很高的組織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個大電池。我們知道電流會由電阻最小的通路經過,所以在水中放電時,電流會經由水(水的電阻比電鰻身體小)傳遞,電鰻並不會電到自已。但如果把電鰻放在空氣中,因空氣的電阻比它自身的電阻更大,放電的話就會電到自已了。另外,如果電鰻受傷使兩側的絕緣體同時破損的話,放電時就會像兩條裸露的電線一樣發生短路的現象。
電鰻放電
電鰻捕食
值得一提的是,電鰻可以自行控制放電的時間和強度。在遇到敵人或者捕獵時,電鰻通過神經系統向發電細胞傳達命令,哪些細胞進行放電攻擊,哪些細胞待命。如果全身細胞同一時間發電的話,像美洲電鰻的最大電壓可達800多伏,這麼強的電壓足以擊死一頭牛。
電鰻和狗
當然了,電鰻不可能一直不停的放電,畢竟不是永動機。電鰻的續航能力取決於自身的大小和狀況,當電鰻還是很小不到1米時,電壓隨著成長而增加,當長到1米後,只增加電流的強度。
雖然電鰻每秒鐘能放電50次,連續放電的話,機能沒有得到及時補充,電流會越來越小,直至慢慢消失。不過還好,電鰻的電屬於生物電,是可再生能源,休息一段時間後又會動力十足。
正是因為這一漏洞,兇猛無比的電鰻在人類面前變成了待宰的羔羊。
生活在南美洲的土著居民正是利用了電鰻連續不斷地放電後,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休息和補充豐富的食物後,才能恢復原有的放電強度的特點,先將一群牛馬趕下河去,使電鰻被激怒而不斷放電,待電鰻放完電精疲力盡時,就可以直接捕捉了。
正所謂,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呀。。。
電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