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芳華》中,劉峰因為「觸摸事件」被下放到其他連隊,而何小萍也離開了文工團,在一起慰問演出之後,領導當場宣布何小萍離開的通告。那麼何小萍為什麼離開文工團呢?不妨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電影《芳華》雖然也有對一些人情世故的控訴,但主要反映出的依舊是何小萍和劉峰之間的感情。該片雖改編自嚴歌苓同名小說,但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比起原著已經有了許多美化。
比如小說中林丁丁本就是一個愛慕虛榮的人,她「一聲大叫」毀了劉峰;夢想嫁給高官,雖達成心願卻不受待見,最終離婚,回國後以給別人看房子為生。
再比如原著中郝淑雯嫉妒心強、心胸狹窄,慫恿蕭穗子男友揭發蕭穗子的情書,還將他從蕭穗子身邊奪走,後又甩了他,最終嫁給了一個痞子……
而電影中的何小萍在那個年代出身不算好,親生父親在她6歲時就下放到勞改農場,母親改嫁後,小萍在新家受到欺負和冷落,也因此養成了孤僻的性格。
離開家到了文工團,她原本以為一切可以好起來,可以開始全新的生活,但就像電影臺詞裡說的,何小萍活成了一個笑話。
在文工團私下所有快樂的場景裡,何小萍都不曾出現過。她一個人練功、一個人藏在被子裡給父親寫信,一個人執拗的要拍一張軍裝照,結果偷拿林丁丁的軍裝被發現。
這個集體一開始對她就不太善意,以至於後來連男生都排擠她。
巡迴慰問的時候,假髮燒,卻被領導利用。「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作為文人的女兒,她那因悲哀而死的文人父親在她身上復活了,拒絕了楊老師的青睞。
因為她徹底心寒了——劉峰的離開,她開始對自己的身世和周遭世界生出一種厭倦,漸漸地,厭倦化為悲哀。
其實影片設計了高原演出上領導與何小萍的爭執,領導為了完成任務,不動聲色地保護了何小萍,也不動聲色地讓她離開了文工團,這樣,何小萍就可以不委屈地離開文工團,繼續在白紙上寫自己的人生。
所以正是因為何小萍對整個集體的寒心,所以才用假髮燒來推脫領舞的機會。但是「假髮燒」被領導發現了,所以將計就計把戲演完了,最後也讓何小萍離開了!
何小萍在離開文工團之後,也去了戰爭前線,當了一名戰地護士,每天經歷著各種生與死。而何小萍在戰場上立了功成為了英雄,但是她卻瘋了!
何小萍是善良的,更是脆弱的。脆弱得能經受住所有的詆毀和羞辱,卻經受不住別人對她的好。
也許劉峰應該犧牲在戰場上,他的英雄故事才能廣為流傳。也許何小萍不應該清醒,她才能夠在自己的世界裡永遠跳著美麗的舞蹈。
影片的結尾,已是十幾年之後,劉峰和何小萍二人並肩坐在長凳上。兩個善良的人,兩個都曾被當做英雄的人,兩個同是被新時代拋棄的人,沒有婚姻,相依為命。
曾屬於他們的芳華已逝,只是比別人顯得更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