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僅次清北、2018年獲捐近7億!西湖大學辦學模式能否複製?》,如下:
近日,軟科發布2020中國大學社會捐贈收入排行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西湖大學位列榜單前三甲,分別獲捐21.36億元、12.75億元、6.94億元。
排名前十的其他7所高校為:浙江大學(4.55億元)、北京師範大學(4.02億元)、上海交通大學(3.84億元)、復旦大學(2.78億元)、中山大學(2.69億元)、中國科學院大學(1.96億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76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與國內高校主要資金來源為各類財政撥款、社會捐贈佔比微乎其微不同,排名第3的西湖大學是一所社會力量舉辦的新型高校。
西湖大學此番受到如此巨大的捐贈,完全是一些基金公司對其發展前景的看好。
為什麼西湖大學能夠如此被看好?俺認為理由有如下幾點:
第一,基金的投入是需要收益和回報的。從西湖大學的辦學機制來看,西湖大學更多的是通過與企業合作,獲得科研項目,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解決現實中的難題,突破現有的科學問題瓶頸,研發新技術,創造新產品。
這種目標和定位顯然與國內其他公立高校是完全不同的,有利於西湖大學在企業和基金公司方面獲得青睞。從這一點來看,西湖大學更像一個「半企業、半大學」的模式。
第二,西湖大學的創辦人都非常出色,有海龜,有企業家,有著名教授,有大學校長,有院士團隊,更有頂級設備,也有很好的科研經歷和團隊。在世界的學術圈也有一定的話語權,充分把握了未來科技的發展方向和趨勢,有更大概率做出重大原創成果。
第三,西湖大學的辦學模式,幾乎和美國私立名校一模一樣,完全靠社會捐贈,將來也非常可能成為世界私立名校的一分子,現在投入資本,未來獲得回報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一旦真的成為世界名校,未來的產出和收益將是不可估量的。
當然,在最近發布的世界排行榜上,世界前100名和國內前100名的高校中,始終還沒有看到西湖大學的身影,這有點讓人感覺意外,或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資本積累,西湖大學才能獲得國際認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