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疫情傳播 高氧離子晶片在浙江杭州研發成功

2020-11-06 信息廣場

  金秋是收穫的盛季。11月3日下午,北京國中健生物科技研究所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隆重舉行最新科研成果-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新聞發布會。

  研究所所長葉中桂介紹:科研團隊於2020年6月16日研發測試成功「國中健高氧 負電 微離子高能發射釋放技術」及據此高新技術、設計研製成功首臺「國中健高氧微離子高能負電荷發生器(以下簡稱高氧離子發生器)」。該負電荷可釋放出高氧離子的微粒徑為0.1-0.6納米(nm),高氧離子濃度可達2000-40000個/釐米³。高氧離子高活性、高濃度,進入人體微循環系統可發揮高效生物催化效應,有益健康長壽;高氧離子在空氣中遷移速度快、遷移距離大,可迅速擴散大小不等的整個室內空間、對室內空氣中的各種汙染物進行超微淨化,從而能營造出一個純淨的高氧離子空間環境。我們把高氧離子負電荷裝置在杭州臨平金鑫大廈301世子合德健康管理中心現場,國中健高氧離子在空間內可形成自動化調控,釋放高濃度高氧離子;每天用專業儀器測定室內空氣的高氧離子濃度,具體已測濃度一般為:3000-20000個高氧離子/釐米³。呼吸國中健高氧離子空氣,具有以下顯效作用:(1)對呼吸系統的作用機理:高氧離子能有效加強氣管黏膜上皮的纖毛運動,激增上皮絨毛內呼吸酶的活性,可改善肺泡的分泌功能及通氣和換氣功能,提高肺活量,增強肺功能,預防和改善肺炎、氣管炎、哮喘、咽喉炎等呼吸道疾病。(2)對神經系統的作用機理:高氧離子通過促進單胺氧化酶的氧化脫氨基作用,可活化、平衡中樞交感神經系統,改善大腦皮層的功能,呼吸舒爽,振奮精神,消除疲勞、改善睡眠,予防失眠,提高工作效率。(3)對心腦血管的作用機理:高氧離子進入血液,能恢復血液中的正常紅細胞和膠體質點等的負電位,避免因病變老化紅細胞的電子被爭奪與之凝聚成團,從而淨化血液、通暢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降低血壓、穩定血鉀,提高血液中氧含量和養份的傳遞,有效改善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4)對消化功能的作用機理:吸入高氧離子可加強胃液的分泌,改善胃腸道的功能,增加食慾。(5)對皮膚的作用機理:高氧離子可使皮膚血管短暫收縮、繼而擴張,改善微循環和組織營養,加快上皮再生,加上高氧離子有殺菌作用,可促進創面癒合。(6)高氧離子隨著血液循環進入人體全身60萬億左右組織細胞和140億左右腦細胞內,參加細胞內生物電活動,為細胞內充電,增強細胞內能量代謝,參加細胞核的基因自主修復和細胞離子平衡,從而達到全面活化細胞、活化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自然自愈力。(7)在不同大小的室內空間,高氧離子濃度自動化調控,相對應的濃度在2000—40000個/釐米3範圍內,可有效殺滅室內各類細菌、病毒,使室內空氣中PM2.5粉塵、汙染物、刺激化學物和霧霾空氣中的有害物質自行沉降消殺。

  國中健高氧離子製作釋放技術,可讓你在每一個空間、每一口呼吸,都能享受森林般的、無比新鮮舒爽健康長壽的高氧離子空氣。

  國中健高氧離子技術晶片 2020年,在這場全人類與新冠病毒殊死搏鬥的慘烈激戰較量中,加快創新研發能有效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可阻隔和滅殺新冠病毒的生物高科技產品,是我們國中健生物科研所責無旁貸的神聖使命!在成功研發「高氧負電微離子高能發生器」的基礎上,科研團隊繼續日夜拼搏,起初集中力量研發高氧離子防新冠病毒口罩,後為節約口罩原料資源和減少棄廢口罩汙染,改研發項目為高氧離子技術晶片+優質口罩可耐洗反覆使用。科研所厚積薄發,很快研發成功「高氧離子技術晶片」。 該晶片可持續釋放2000個/立方釐米以上的高氧離子,即高氧負電荷微離子,能有效阻隔和滅殺距離40釐米左右的各類有害細菌和病毒。將晶片放在所有口罩裡,當晶片在溫度、壓力變化情況下(即使微小到空氣的流動),晶片釋放出來的高氧負電微離子,在口鼻周圍形成電場,電離出空氣高氧負電微離子,主動捕捉空氣中帶正電荷的PM2.5粉塵、刺激化學物、細菌、病毒等汙染物及霧霾空氣中有害物質,正、d負電荷相吸,高氧負電微離子(的粒徑小於1納米),能鑽進簡單生命體的細菌和病毒的細胞膜內,使細菌、病毒產生結構性改變或能量轉移,從而導致細菌、病毒死亡,不再形成新菌種。高氧離子與空氣中的汙染源中和後直線沉降,也會使口鼻周圍的空氣淨化。國中健高氧離子技術晶片殺菌、抗菌,使細菌在口罩上杜絕生存和繁殖的可能性,並能除蟎蟲、除臭、不留異味等,讓你每分每秒都能呼吸高氧離子空氣。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根據人類的不同體質,對鼻炎、肺炎、咽喉炎等炎症,有緩解改善作用。同時,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自帶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增強人體肺功能,加速人體微循環,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為你健康安全保駕護航。

  「氧」為人體不可缺少的養生之氣,空氣中氧含量的高低與我們的身體機能體質息息相關。同時,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城市空氣氧含量普遍較低,長期處於低氧環境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問題。高氧離子高活性、高濃度,在空氣中遷移速度快、遷移距離大,進入人體微循環系統可發揮高效生物催化效應,有益於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和自愈力。

  國中健研究所長期致力於高氧離子方面的研究,研發測試成功「高氧負電微離子高能發射釋放技術」並據此設計研製成功首臺「高氧負電微離子高能負電荷」,可迅速超微淨化空氣中的各種汙染物。在今年與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抗衡中,國中健科研所敏銳意識到「高氧負電微離子高能發射釋放技術」運用到阻隔和滅殺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並迅速成立攻關團隊。團隊最初集中力量研發高氧離子防新冠病毒口罩,後為節約口罩原料資源和減少棄廢口罩汙染,改研發可耐洗反覆使用的高氧離子晶片+純棉優質循環使用口罩。科研所厚積薄發,很快研發成功「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 口罩內置晶片,在溫度、壓力變化情況下,晶片持續釋放高氧負電微離子,在口鼻周圍形成電場。電離出的空氣高氧負電微離子主動捕捉空氣中帶正電荷的PM2.5粉塵、刺激化學物、細菌、病毒等汙染物及霧霾空氣中有害物質,正、負電荷相吸作用下,高氧負電微離子(粒徑為0.1-0.6納米)能鑽進簡單生命體的細菌和病毒的細胞膜內,使細菌、病毒產生結構性改變或能量轉移,從而導致細菌、病毒死亡,不再形成新菌種。高氧離子與空氣中的汙染源中和後直線沉降,也會使口鼻周圍的空氣淨化。同時,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還自帶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增強肺功能、鎮靜及活化神經系統、增加細胞膜通透性、活絡淋巴循環、有效預防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等作用。

  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的研發工作一直以來得到了浙江世子合德健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作者:胡建雲 華蓉 攝影:劉奉塵)

相關焦點

  • 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在杭州研發成功
    「氧」為人體不可缺少的養生之氣,空氣中氧含量的高低與我們的身體機能體質息息相關。今天下午,北京國中健生物科技研究所在餘杭區發布了最新科研成果——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國中健研究所長期致力於高氧離子方面的研究,研發測試成功「高氧負電微離子高能發射釋放技術
  • 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在杭研發成功
    近日,記者從國中健高氧離子晶片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國中健生物技術科研所的科研團隊研發測試成功「國中健高氧負電微離子高能發射釋放技術」及據此高新技術、設計研製成功首臺「國中健高氧微離子高能負電荷發生器」,可迅速超微淨化空氣中的各種汙染物。
  • 防疫保障科技護航,今年杭州馬拉松賽道會說話
    檢錄處,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綠碼檢查、體溫測量四項檢查植入同一臺行動裝置,既確保防疫檢查,也不影響入場速度;在終點處,一度因防疫要求考慮取消的更衣室最終被保留了下來,但頂棚敞開的細節設計滿足了防疫的通風要求;選手們在開跑前和跑到終點呼吸恢復正常後,戴著口罩相互問好致意的畫面,註定將2020年的杭馬定格成一段獨特影像......
  • 22位院士為杭州未來建言獻策
    1967-1969年參加過全國海水淡化會戰,先後參加、組織、承擔並完成了國家、浙江省和國家海洋局重點項目十多項,對國家的不對稱和複合膜(反滲透、納濾、超濾和離子交換等)及組器的研製和工程技術開發與應用等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董石麟院士1932年12月生於浙江杭州。空間結構工程學家。
  • ...合作研發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特性檢測晶片生物指標驗證成功
    2020年7月3日,紫光集團旗下武漢新芯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新芯」),一家領先的集成電路研發與製造企業,宣布其與量準(上海)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量準〔上海〕」)以及華中科技大學聯合研發生產的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特性檢測晶片各項生物性能指標驗證成功。
  • 檀玥超高階光水離子技術如何應對氣溶膠傳播
    哪些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新型冠狀病毒是否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尚未證實,但是現在已經發現的很多病毒性疾病是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比如同為冠狀病毒的SARS病毒。通過空氣傳播或者氣溶膠傳播的病毒還有很多,比如水痘病毒、流感病毒等。此外,一些細菌疾病也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比如肺結核、炭疽和白喉。超高階光水離子技術如何應對氣溶膠轉播?
  • 江津四面山:空氣負氧離子濃度為何高到「爆表」?
    空氣負氧離子是評價空氣品質好壞的重要指標。當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高時,人就感到心情舒適、精神振奮;而空氣負氧離子濃度過低時,人則感到胸悶頭昏、煩躁不安。我市是全國最早開展森林空氣負氧離子監測的3個省市之一。
  • 遠程精確測溫,杭電教授研發的這款智能腕錶在防疫一線「大顯身手」
    在自己「擠」滿實驗器材的實驗室裡,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工程學院的孫文勝副教授,一邊在忙著調試系統後臺數據,一邊向記者介紹著自己的「得力之作」。小腕錶在防疫隔離中「大顯身手」其實,孫文勝老師的這一「得力之作」,在2020年3月時,就被諸多主流媒體爭相報導過。
  • 第三代氧泡泡有氧洗衣顆粒的清潔原理
    2014年5月份,由杭州氧泡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浙江金科過氧化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核心專利原料的氧泡泡有氧洗衣顆粒正式進入第三代。此次,作為中國氧系清潔品類開創者及領導品牌的氧泡泡,採用的核心核心原料是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包裹型無磷SPC,產品質量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榜上有名,佑安專家可視化蛋白晶片檢測新冠病毒抗體技術研發獲朱䴉獎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北京市肝病研究所張愛英研究員的科研項目「可視化蛋白晶片方法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技術研發」,在2020全球健康醫療創新創業項目徵集活動中獲得朱䴉獎。
  • 易康生命生物富氧儀驚豔亮相 負氧離子營養清新「美呼吸」
    新冠催生了消殺防疫物資產業鏈的急劇爆發式增長,禍福相依,在逐漸摘下口罩後,為人們對曾經習以為常的亞健康狀態敲響了警鐘,全面提高身體免疫力成為重中之重,對呼吸系統疾病的預防重視也達到了十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高度。
  • 巨石強森自爆感染新冠已康復,負離子消殺設備成家庭防疫理想手段
    作者: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研究員周彤關鍵詞:負離子防疫消殺摘要:疫情當下,一臺小粒徑負離子消殺設備能淨化空氣,殺滅病毒,為居家消殺及一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武漢方艙醫院使用負離子無害滅殺微生物負離子是空氣中的氧分子結合了自由電子而形成的,能淨化空氣,還能療養保健,在醫學界享有「維他氧」、「空氣維生素」、「長壽素」等等美譽。
  • 杭州梓銘:晶片上的分子實驗室——核酸檢測實現POCT化
    全集成核酸分析儀將對新冠肺炎防疫產生怎樣的影響?微流控晶片技術產業化對中國分級醫療、精準醫療等一系列國策帶來怎樣的技術支撐?劉鵬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於近日採訪了杭州梓銘微流控技術的源頭、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員、博導劉鵬博士。
  • 「2020上海國際應急防疫物資展」優秀展商風採集萃_中國貿易報
    研發設計出氫氣吸入三類醫療設備-氫氧氣霧化機,通過多項專利技術開發,避免氫氣的易燃性、保證使用安全,已獲批187項國際發明、設計與實用新型專利。在新冠肺炎患者臨床應用中,氫氧混合氣吸入對於患者的氣促、呼吸困難、咳嗽、胸痛、胸悶、外周氧飽和度等症狀均呈現明顯的治療效果。
  • 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
    導讀:打破技術壟斷,中國高能離子注入機取得突破,華為晶片「有救」了?眾所周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如今我們對半導體晶片的依賴程度已經越來越高了,無論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智慧型手機,電腦還是人工智慧AI技術,幾乎都離不開高端智能晶片的支持,可以說半導體晶片在整個科技領域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因為晶片如此的重要,所以我們也要不斷的加大在晶片領域的研發才行!
  • 第15屆中國芯-光通信晶片論壇成功在杭州臨安舉辦
    原標題:第15屆中國芯-光通信晶片論壇成功在杭州臨安舉辦   10月28日-29日,2020第十五屆「中國芯」集成電路
  • 杭州有望9月底前試發布負氧離子數據
    昨天下午,雖然市區的陣雨「忙」個不停,「譁譁」地下到東、又下到西,但最高氣溫仍然達到了36.7℃,成為今夏杭州第34個高溫日。  放眼全國,杭州今夏的「高溫表現」成績雖然不算亮眼,但也沒有弄丟自己「火爐城市」的頭銜。根據中央氣象臺統計,截至8月13日,在全國省會城市的「高溫榜」上,杭州位居第四,排名前五的依次為西安、鄭州、福州、杭州和重慶。
  • 浙江唯一!餘杭為試驗運行主體!杭州成功入選這一國家首批名單
    日前,中國民航局公布了國家首批13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杭州為全省唯一成功入選!市經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杭州市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將重點探索無人機在城市物流、應急醫療配送、智能亞運和應急保障等城市場景的應用,探索5G、精準定位、地理網格、人工智慧、物聯網、邊緣計算等先進技術在無人機城市場景中的應用,為全國城市無人機應用提供「杭州樣板」。杭州市擬申請主試驗區空域面積925平方公裡,分兩階段展開。
  • 南科大劉凱軍團隊在磁層中氧離子迴旋諧波的激發問題上取得成果
    這種波動的激發機制尚存爭議,主要是因為衛星波動數據分析中常用的奇異值分解(SVD)方法計算出的波的傳播方向為準平行方向,而等離子體動力學理論得出的在氧離子迴旋頻率整數倍附近的不穩定波模為準垂直傳播。劉凱軍課題組利用自洽的混合模擬,證明了環狀速度分布的超熱氧離子可以激發氧離子迴旋諧波。
  • 浙大年輕人研發類腦晶片:像生物一樣思考
    它只有拇指蓋大小,皮膚黝黑,躺在浙江大學計算機系一間再普通不過的實驗室。兩個多月前,浙江大學與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研究者把這個小傢伙帶來。這支研發團隊中的大多數都是還沒畢業的學生,年齡最小的只有22歲。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馬德說。這是我國第一個支持脈衝神經網絡的晶片,一旦信號開始在它的「血管」裡流淌,小傢伙就能像生物的大腦一樣進行思維,並作出反應。在正式的「戶口簿」上,新來的「年輕人」有個正經的名字,叫「類腦晶片」。年輕的研究者們還給它取了一個暱稱「達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