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精講|第三單元 金屬及其化合物測試題

2020-12-03 文學與化學

三單元金屬及其化合物測試題

1.下列有關金屬及其化合物的知識說法正確的是()

A.可用Na與MgCl2溶液反應制Mg

B.金屬單質導電與電解質溶液導電原因相同

C.常溫下氧氣與鋁不反應,故常溫下鋁製品可以廣泛應用。

D.觀察焰色反應實驗為黃色火焰,則可證明該溶液中含有Na+

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Cu(NH3)4]SO4可通過CuSO4溶液與過量氨水作用得到

B.鐵鏽的主要成分可表示為Fe2O3·nH2O

C.鈣單質可以從TiCl4中置換出Ti

D.可用H2還原MgO製備單質Mg

3.a、b、c、d、e分別是Cu、Ag、Fe、Al、Mg五種金屬中的一種。已知:①a、b均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②c與d的硝酸鹽溶液反應,置換出單質d;③b與強鹼反應放出氣體;④b、e在冷的濃硫酸中鈍化。由此可判斷a、b、c、d、e依次是( )

A.Mg、Al、Cu、Ag、Fe B.Fe、Cu、Al、Ag、Mg

C.Mg、Cu、Al、Ag、Fe D.Al、Mg、Ag、Cu、Fe

4.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丹砂(HgS)燒之為水銀」,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B.人類歷史上大多數重金屬發現和使用較早而輕金屬的發現和使用則較晚

C.《呂氏春秋別類編》中「金(即銅)柔錫柔,合兩柔則剛」體現了合金硬度方面特性

D.醫用酒精中乙醇的體積分數為95%

5.以色列理工學院的丹尼爾·謝德曼因「發現準晶體」而一人獨享了2011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某組成為Al65Cu23Fe12的準晶體W具有低摩擦係數、高硬度、低表面能以及低傳熱性,正被開發為炒菜鍋的鍍層。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W的熔點比鋁、鐵、銅的都高

B.將一定量W投入少量的鹽酸中,充分反應後溶液中一定有Fe2+

C.等質量W分別與足量NaOH溶液、鹽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之比為65:73

D.W在氯氣中完全燃燒時可形成AlCl3、FeCl3兩種離子化合物

6.探究Na2O2與水的反應,實驗如圖:

已知:H2O2H++;H++。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①、④實驗中均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和複分解反應

B.①、⑤中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存在H2O2

C.③和④不能說明溶解性:BaO2>BaSO4

D.⑤中說明H2O2具有還原性

7.下列敘述Ⅰ和Ⅱ均正確,並有因果關係的是( )

8.海水化學資源開發利用的部分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鑑別NaHCO3和Na2CO3

B.從海水中得到粗鹽主要是通過蒸發操作實現的

C.在步驟③,中可通入Cl2使溴離子被還原為Br2

D.在步驟④中,SO2水溶液吸收Br2後,溶液的pH增大

9.我國首艘使用了鈦合金材料的國產航母已成功下水,鈦(Ti)常溫下與酸、鹼均不反應,但高溫下能被空氣氧化,由鈦鐵礦(主要成分是FeO和TiO2)提取金屬鈦的主要工藝流程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步驟Ⅰ中碳作還原劑

B.步驟Ⅱ中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C.步驟Ⅲ中需在氬氣環境中進行,防止金屬被空氣氧化

D.可用稀硫酸除去金屬鈦中的少量鎂

10.標準狀況下,下列實驗用如圖所示裝置不能完成的是

A.測定一定質量的Cu和Mg混合物中Cu的含量

B.確定分子式為C2H6O的有機物分子中含活潑氫原子的個數

C.比較Fe3+和Cu2+對一定質量的雙氧水分解反應的催化效率

D.測定一定質量的Na2SO4·xH2O晶體中結晶水數目

11.Mg與Br2反應可生成具有強吸水性的MgBr2,該反應劇烈且放出大量的熱。實驗室採用如圖裝置製備無水MgBr2。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a為冷卻水進水口

B.裝置A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氣和揮發出的溴蒸氣

C.實驗時需緩慢通入N2,防止反應過於劇烈

D.不能用乾燥空氣代替N2,因為副產物MgO會阻礙反應的進行

12.草酸亞鐵晶體(FeC2O4·2H2O)是一種淡黃色粉末,某課外小組利用下列裝置檢驗草酸亞鐵晶體受熱分解的部分產物。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③和⑤中分別盛放足量NaOH溶液和CuO,可檢驗生成的CO

B.實驗時只需要在裝置①中反應結束後再通入N2

C.若將④中的無水CaCl2換成無水硫酸銅可檢驗分解生成的水蒸氣

D.實驗結束後,①中淡黃色粉末完全變成黑色,則產物一定為鐵

13.草酸亞鐵,在形成晶體時會結晶一定量的水;在工農業生產中具有重要用途,如照相的顯影劑,生產磷酸鐵鋰電池的原料等。

已知:①草酸亞鐵不溶於水,可溶於酸;②Fe(SCN)63-+3C2O42-=Fe(C2O4)33-+6SCN-。

回答下列問題:

Ⅰ甲同學檢查藥品發現該晶體顯淺黃色,認為晶體不純,可能是因為部分的鐵被氧化。為驗證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驗證。取少量的晶體樣品溶於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無明顯變化。由此認為晶體中不存在+3價的鐵。你認為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乙同學為測定草酸亞鐵晶體FeC2O4﹒xH2O中的結晶水含量,利用如下裝置:

①做實驗前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稱取一定質量的晶體,裝好藥品,開始實驗接下來的實驗步驟依次為__________,重複實驗直至B中恆重。

a點燃酒精燈,加熱 b熄滅酒精燈 c關閉K d打開K,緩緩通入空氣 e冷卻至室溫 f稱量

Ⅲ丙同學用滴定的方法也可以測定草酸亞鐵晶體中結晶水的含量。取a克草酸亞鐵晶體溶入稀硫酸,再把所得溶液稀釋成500mL,取出50mL放入錐形瓶,向其中逐滴滴入未知濃度的酸性KMnO4溶液,振蕩,發現溶液顏色逐漸變為棕黃色,且有氣泡冒出,當溶液顏色突變成淺紫色,停止滴加。接著向溶液中加入稍過量的KI溶液和幾滴澱粉溶液,然後再用cmol/L的Na2S2O3溶液滴至終點。幾次實驗平均耗用Na2S2O3溶液VmL。(2Na2S2O3+I2=Na2S4O6+2NaI)

(1)寫出向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試驗中稀釋草酸亞鐵溶液時除燒杯和玻璃棒外,還必需的玻璃儀器有_____。

(3)x=_______________。

(4)若實驗中滴入KMnO4溶液過多,則所得x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14.工業製得的氮化鋁(AlN)產品中常含有少量Al4C3、Al2O3、C等雜質。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分別測定氮化鋁(AlN)樣品中AlN和Al4C3的質量分數。已知①Al4C3與硫酸反應可生成CH4;②AlN溶於強酸產生銨鹽,溶於強鹼生成氨氣(忽略NH3在強鹼性溶液中的溶解);③該實驗條件下的氣體摩爾體積為VmL/mol,實驗裝置如下(量氣管為鹼式滴定管改裝)

實驗過程:連好裝置後,檢驗裝置的氣密性;稱得裝置D的初始質量為ag;稱取bg AlN樣品置於裝置B的錐形瓶中,各裝置中加入相應藥品,重新連好裝置;讀取量氣管中液面的初始讀數為x mL(量氣裝置左右液面相平)。

(1)①若先測量Al4C3質量分數,對K1、K2、K3三個活塞的操作是關閉活塞______,打開活塞______。

②當_____時,說明反應已經結束。讀取讀數之前,應對量氣管進行的操作為____;若量氣管中的液面高於右側球形容器中的液面,所測氣體體積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③記錄滴定管的讀數為y mL,則Al4C3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用可能含a、b、x、y、Vm的代數式表示)。

④若無恆壓管,對所測Al4C3質量分數的影響是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

(2)若先測量AlN質量分數:首先關閉活塞K1,打開活塞K3,通過分液漏鬥加入過量的某物質,寫出AlN與過量的某物質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反應完成後,______(填該步應進行的操作),最後稱得裝置D的質量為cg,進而測量AlN的質量分數。

15.釩具有廣泛用途。黏土釩礦中,釩以+3、+4、+5價的化合物存在,還包括鉀、鎂的鋁矽酸鹽,以及SiO2、Fe3O4。採用以下工藝流程可由黏土釩礦製備NH4VO3。

該工藝條件下,溶液中金屬離子開始沉澱和完全沉澱的pH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酸浸氧化」需要加熱,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酸浸氧化」中,VO+和VO2+被氧化成VO2+,同時還有___________離子被氧化。寫出VO+轉化為VO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中和沉澱」中,釩水解並沉澱為,隨濾液②可除去金屬離子K+、Mg2+、Na+、___________,以及部分的___________。

(4)「沉澱轉溶」中,轉化為釩酸鹽溶解。濾渣③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5)「調pH」中有沉澱生產,生成沉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6)「沉釩」中析出NH4VO3晶體時,需要加入過量NH4Cl,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6.高純硫酸錳作為合成鎳鈷錳三元正極材料的原料,工業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錳粉與硫化錳礦(還含Fe、Al、Mg、Zn、Ni、Si等元素)製備,工藝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相關金屬離子[c0(Mn+)=01mol·L1]形成氫氧化物沉澱的 pH 範圍如下:

(1)「溶浸」中二氧化錳與硫化錳可以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推測「濾渣1」含有___________ 和SiO2;

(2)「調pH」除鐵和鋁,溶液的pH範圍應調節範圍是________________之間。

(3)「除雜1」的目的是除去Zn2+和Ni2+,寫出除Zn2+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除雜2」的目的是生成MgF2沉澱除去Mg2+。若溶液酸度過高對沉澱Mg2+完全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不利、無影響)。

(5)在溶浸前,先把礦石研磨成粉末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解析】A、Na和水反應生成NaOH和H2,NaOH和MgCl2反應生成Mg(OH)2沉澱,所以不能置換Mg,故A錯誤;B、金屬導電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電解質溶液導電是溶液中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金屬單質導電與電解質溶液導電原因不同,故B錯誤;C、常溫下,鋁和氧氣生成一層緻密的氧化鋁薄膜,阻止了內部的鋁與氧氣的接觸,所以鋁製品可以廣泛利用,並不是因為常溫下鋁和氧氣不反應,故C錯誤;D、鈉元素焰色反應為黃色,觀察焰色反應實驗為黃色火焰,則可證明該溶液中含有Na+,故D正確。故選D。

2.D【解析】A.硫酸銅溶液與氨水反應,當氨水過量時發生反應生成[Cu(NH3)4]SO4,A選項正確;

B.在鋼鐵發生吸氧腐蝕時生成氫氧化亞鐵,總反應為:2Fe+O2+2H2O═2Fe(OH)2,Fe(OH)2被氧化為Fe(OH)3:4Fe(OH)2+O2+2H2O=Fe(OH)3,Fe(OH)3分解即得鐵鏽:2Fe(OH)3=Fe2O3nH2O+(3-n)H2O,故所得鐵鏽的主要成分為Fe2O3nH2O,,B選項正確;

C.鈣還原性較強,鈣單質可以從TiCl4中置換出Ti,C選項正確;

D.鎂屬於較活潑金屬,不能利用氫氣還原氧化鎂製備鎂,而是常用電解熔融MgCl2的方法,D選項錯誤;

答案選D。

3.A【解析】由信息③b與強鹼反應放出氣體,可知b為Al;而由信息④b、e在冷的濃硫酸中鈍化,b為Al,推出e為Fe;結合①a、b均能與稀硫酸反應放出氣體,可推出a為Mg;Cu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置換出單質銀,可知c為Cu,d為Ag。即a、b、c、d、e依次是Mg、Al、Cu、Ag、Fe,故本題答案為A。

4.D【解析】A.由「丹砂(HgS)燒之為水銀」可知,HgS加熱分解過程中需要持續加熱,由此可知該反應為吸熱反應,故A不符合題意;

B.輕金屬的活潑性較好,製備難度較大,而重金屬的活潑性較差,較易製備,由於工業條件的限制,導致人類歷史上重金屬發現和使用較早,而輕金屬的發現和使用則較晚,故B不符合題意;

C.銅與錫的硬度均較低,而將二者混合製成合金時,硬度較高,體現了合金硬度方面特性,故C不符合題意;

D.醫用酒精中乙醇的體積分數為75%,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5.C【解析】A W屬於合金,合金與組成它的各成分金屬相比,其熔點較低,A錯誤;

B 此合金中含有的金屬中,鋁的還原性最強,當酸量少時,溶液中一定存在Al3+,可能存在Fe2+,B錯誤;

CW與足量的NaOH溶液、鹽酸反應,生成氫氣的體積之比為,

C正確;

D合金與氯氣反應產生的AlCl3為共價化合物,不是離子化合物,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C。

6.B【解析】A.①中的反應機理可以認為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過氧化氫與氫氧化鈉,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發生反應為複分解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④中過氧化鋇再與稀硫酸反應生成過氧化氫和硫酸鋇沉澱,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因此兩個試管中均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和複分解反應,A項正確;

B.①中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氧氣,不能說明存在H2O2,B項錯誤;

C.④中過氧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過氧化氫和硫酸鋇沉澱,證明酸性:硫酸>過氧化氫,不能說明溶解性:BaO2> BaSO4,C項正確;

D.⑤中產生的氣體為氧氣,氧元素化合價升高,作還原劑,說明H2O2具有還原性,D項正確。

答案選B。

7.B【解析】A.向氫氧化鋁沉澱中滴加鹽酸,沉澱溶解,說明氫氧化鋁顯鹼性,與Al的金屬性有關,故A錯誤;

B.相同條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a2CO3的小,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反應生成溶解度較小的NaHCO3,會有碳酸氫鈉固體析出,溶液變渾濁,故B正確;

C.鈉的金屬性雖然比銅強,但鈉在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時會先與水反應生成NaOH和H2,無法置換出銅單質,故C錯誤;

D.非金屬性Cl>I,所以Cl2的氧化性強於I2,則Iˉ的還原性強於Clˉ,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8.B【解析】海水蒸發溶劑得到粗鹽和母液,粗鹽通過精製得到精鹽,電解飽和食鹽水得到氯氣、氫氣和氫氧化鈉,工業上製得飽和食鹽水,依次通入氨氣、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銨,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母液加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澱,氫氧化鎂和酸反應生成氯化鎂,製得氯化鎂,母液通入氯氣氧化溴離子為溴單質,被二氧化硫吸收後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溴化氫溶液,富集溴元素,通入氯氣氧化溴化氫為溴單質得到溴,以此解答該題。

A 在NaHCO3或Na2CO3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現象均為產生白色沉澱,所以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鑑別NaHCO3和Na2CO3,A錯誤;

B 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不明顯,故從海水中得到粗鹽採用的是蒸髮結晶的方法,B正確;

C 步驟③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Br+Cl2=Br2+2NaCl,Br的化合價由-1價升高為0價,溴離子被氧化為Br2,C錯誤;

D 步驟④中SO2水溶液吸收Br2,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Br2+2H2O=H2SO4+2HBr,溶液的酸性增強,pH減小,D錯誤;故答案為:B。

9.B【解析】步驟Ⅰ為鈦鐵礦(FeO和TiO2)和碳在高溫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鐵,二氧化鈦和一氧化碳,步驟Ⅱ為二氧化鈦與碳,氯氣在高溫下反應生成四氯化鈦和一氧化碳,步驟Ⅲ為四氯化鈦和過量鎂粉在高溫下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氯化鎂和鈦,據此分析。

A.FeO和碳反應生成鐵和碳的氧化物,步驟I中碳的化合價升高,碳作還原劑,故A正確;

B.步驟II中碳單質參加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氯氣被還原成四氯化鈦,屬於氧化還原反應,故B錯誤;

C.鎂是活潑的金屬,鈦在高溫下能被空氣氧化,所以步驟III需在氬氣環境中進行,防止金屬被空氣氧化,C正確;

D.鈦常溫下與酸、鹼均不反應,鎂與稀硫酸反應,可用稀硫酸除去金屬鈦中的少量鎂,故D正確;

答案選B。

10.D【解析】A 在燒瓶中放入一定質量的Cu和Mg混合物,然後將鹽酸從分液漏鬥滴下,Mg與鹽酸反應產生氫氣,而Cu不能發生反應,根據氫氣體積計算鎂的質量,進而可計算得到混合物中Cu的含量,A正確;

B 在燒瓶中放入足量金屬Na,然後將一定量的有機物從分液漏鬥逐滴滴下,若產生氣體則有機物為乙醇,結構簡式為CH3CH2OH,根據產生氫氣體積計算出分子式為C2H6O的有機物分子中含活潑氫原子的個數,若不產生氣體,則物質結構簡式為CH3-O-CH3,B正確;

D 可通過對照實驗比較單位時間內Fe3+和Cu2+與雙氧水反應產生氣體多少比較催化效率,C正確;

C 該實驗裝置需要測量生成氣體的量進而計算,而測定Na2SO4·xH2O晶體中結晶水時不能產生氣體,因此使用該裝置不能完成實驗,D錯誤;

故合理選項是D。

11.B【解析】A.冷凝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冷凝管內冷凝水的方向為下進上出,則a為冷卻水進水口,故A正確;

B.MgBr2具有較強的吸水性,製備無水MgBr2,需要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三頸燒瓶,則裝置A的作用是吸收水蒸氣,但無水CaCl2不能吸收溴蒸氣,故B錯誤;

C.製取MgBr2的反應劇烈且放出大量的熱,實驗時利用乾燥的氮氣將溴蒸氣帶入三頸燒瓶中,為防止反應過於劇烈,實驗時需緩慢通入N2,故C正確;

D.不能用乾燥空氣代替N2,空氣中含有的氧氣可將鎂氧化為副產物MgO會阻礙反應的進行,故D正確;

答案選B。

12.A【解析】A、利用②、③除去CO2,④中的無水氯化鈣將氣體乾燥後,如果⑤中CuO固體轉變成紅色,則反應一定生成CO,A正確;

B、實驗開始後,裝置中的空氣對分解及檢驗都有幹擾,所以必須先通入N2除去裝置中的空氣,B錯誤;

C、由於從②、③溶液中導出的氣體會帶出水蒸氣,因此④中放置無水硫酸銅無法檢驗分解生成的水蒸氣,C錯誤;

D、草酸亞鐵晶體分解剩餘的固體為FeO,如果沒有完全變為黑色,也有可能是由於晶體沒有完全分解,D錯誤;

答案選A。

13.I不正確;根據已知C2O42-比SCN-更易與Fe3+結合II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②dabecf III (1)3MnO4- + 5Fe2++5C2O42—+ 24H+ = 3Mn2+ + 5Fe3+ + 12H2O+10CO2↑或 3M(3)(50a-72cV)/(9cV)(4)偏小

【解析】I 根據題給信息可知,C2O42-比SCN-更易與Fe3+結合,所以取少量的晶體樣品溶於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溶液無明顯變化,不能判定晶體中不存在+3價的鐵,不正確;正確答案:不正確;根據已知C2O42-比SCN-更易與Fe3+結合。

II ①做實驗前首先要檢查裝置是否漏氣;正確答案: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稱取一定質量的晶體,裝好藥品,開始實驗接下來的實驗步驟:由於草酸亞鐵晶體中亞鐵離子易被氧氣氧化,所以要排淨裝置內的空氣,打開K,緩緩通入空氣(d),然後點燃酒精燈,加熱(a),反應發生,結束後,熄滅酒精燈(b),冷卻至室溫(e),關閉K (c),進行稱量(f),重複實驗直至B中恆重;正確的操作步驟為:dabecf。

III (1)草酸亞鐵晶體中含有Fe2+和C2O42—,在酸性條件下,均能被KMnO4溶液氧化為Fe3+和CO2,而MnO4-被還原為Mn2+,根據電子守恆、電荷守恆及原子守恆寫出離子方程式:3MnO4- + 5Fe2++5C2O42—+ 24H+ = 3Mn2+ + 5Fe3+ + 12H2O+10CO2↑或 3MnO4- + 5Fe2++5H2C2O4+ 14H+ = 3Mn2+ + 5Fe3+ + 12H2O+10CO2↑;正確答案:3MnO4- + 5Fe2++5C2O42—+ 24H+ = 3Mn2+ + 5Fe3+ + 12H2O+10CO2↑或 3MnO4- + 5Fe2++5H2C2O4+ 14H+ = 3Mn2+ + 5Fe3+ + 12H2O+10CO2↑。

(2)把草酸亞鐵溶液稀釋成500mL溶液時,除燒杯和玻璃棒外,還必需的玻璃儀器有5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正確答案:500mL容量瓶、膠頭滴管。

(3)根據反應:3MnO4-+ 5Fe2++5C2O42— + 24H+ =3Mn2+ + 5Fe3+ + 12H2O+10CO2↑可知,反應產生的Fe3+把碘離子氧化為碘單質,反應為2Fe3++ 2I-= 2Fe2++ I2;生成的碘又被Na2S2O3還原為I-,反應為2Na2S2O3+I2=Na2S4O6+2NaI;根據上述反應關係可知:n(FeC2O4﹒xH2O)=n(FeC2O4)= n(Fe2+)= n(Fe3+)=1/2n(I2)=n(Na2S2O3),n(Na2S2O3)= V×10-3×cmol,所以50mL溶液中n(FeC2O4﹒xH2O)=(V×10-3×c)mol,又原溶液為500mL,所以n(FeC2O4﹒xH2O)=(V×10-3×c)×(500/50)mol=10(V×10-3×c) mol;草酸亞鐵晶體ag,所以a/(144+18x)= 10( V×10-3×c),x=(50a-72cV)/(9cV) ;正確答案:(50a-72cV)/(9cV) 。

(4)若實驗中滴入KMnO4溶液過多,碘離子被氧化的量增多,消耗的n(Na2S2O3)= cV增多,根據x=(50a-72cV)/(9cV)關係可知,則所得x值偏小;正確答案:偏小。

14.(1)①K2、K3,K1②量氣管中液面不再變化;調整量氣管高度,使左右兩邊液面相平;偏小③

④偏大(2)AlN+OH-+H2O=AlO2-+NH3↑;打開K2,通入一段時間空氣

【解析】從實驗裝置和實驗步驟上看,本實驗的原理是用足量硫酸與樣品中Al4C3完全反應,量取生成的甲烷氣體,從而可測得Al4C3的百分含量;用足量NaOH溶液與樣品中AlN完全反應,充分吸收生成的氨氣,並稱量其質量,從而求得AlN的質量分數。

(1)①通過分液漏鬥加入稀硫酸,硫酸與樣品中Al4C3完全反應,量取生成的甲烷氣體,從而測得Al4C3的百分含量,故應關閉活塞K2、K3,打開活塞K1。

②當量氣管中液面不再變化時,說明反應已經結束。利用連通器原理,讀取讀數之前,應對量氣管進行的操作為調整量氣管高度,使左右兩邊液面相平;若量氣管中的液面高於右側球形容器中的液面,說明氣體的壓強大於大氣壓,所測氣體體積偏小。

相關焦點

  • 名師精講|第11講 硫及其化合物
    第11講硫及其化合物【知識梳理】一、硫和硫的氧化物>1.硫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第三周期ⅥA族。從汙染源排放出來的SO2、NOx(NO、N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起始物,因為大氣中的SO2在光照、煙塵中的金屬氧化物等的作用下,經氧化、溶於水等方式形成H2SO4,而NO被空氣中氧氣氧化為NO2,NO2直接溶於水形成HNO3,造成了雨水pH值降低,便形成了酸雨。
  • 名師精講|第10講 氯及其化合物
    第10講氯及其化合物【知識梳理】一、氯氣1.物理性質:常溫下,氯氣是黃綠色、有刺激性、能溶於水、比空氣重、易液化的有毒氣體。溫馨提示:聞有毒氣體及未知氣體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輕輕煽動,僅使極少量氣體進入鼻孔。2. 化學性質:氯氣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很容易得到電子,作強氧化劑,能與金屬、非金屬、水以及鹼反應。
  • 名師精講|第12講 氮及其化合物
    第12講氮及其化合物【知識梳理】一、氮氣與氮的氧化物②無論濃稀硝酸均具有強氧化性,與金屬反應時不放出氫氣。③常溫下,濃硝酸、濃硫酸可使鐵、鋁表面形成緻密的氧化膜而鈍化,保護內部的金屬不再跟硝酸反應,所以可以用鋁質或鐵質容器盛濃硝酸。④濃硝酸和濃鹽酸按體積之比為1∶3組成的混合物叫王水,王水能溶解鉑和金。⑤非金屬和濃硝酸反應,非金屬被氧化成高價的含氧酸或最高價氧化物。
  • 名師精講|第7講 鐵及其化合物
    ①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檢驗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觀察實驗現象②檢驗Fe(NO3)2晶體是否氧化變質的方法是將Fe(NO3)2樣品溶於稀H2SO4後,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紅③FeCl3腐蝕Cu制印刷電路板是由於鐵比銅的金屬性強
  • 拿上你的量角器,來做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度量》測試題
    #四年級數學#今天整理分享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度量》測試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各位同學要學會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並比較角的大小。本單元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學習,可以培養大家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因此,要多多練習,熟練掌握。
  • 名師精講|第四單元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第四單元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1.2020年以來,世界多地發生了新冠病毒肺炎,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84」消毒液、雙氧水和「一次性口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 Y、Z 為金屬元素, X、Z 同主族, Y 、Z 、 R 、 T 位於同周期 ,R 最外層電子數是次外層的 3 倍, T 無正價, X 與 R 原子序數之和是W 的 2 倍。
  • 三年級英語上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含答案」
    三年級英語上冊第三單元測試題試卷:
  • 名師精講|第14講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第14講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知識梳理】一、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3.由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推斷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是解題的關鍵,準確把握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使元素推斷變的輕鬆,快捷。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特性: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單質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的元素或氣態氫化物中氫的質量分數最高的元素是C;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氣態氫化物的水溶液呈鹼性的元素是N;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氫化物沸點最高的元素或氫化物在通常情況下呈液態的元素是O;單質最輕的元素是H;最輕的金屬單質是Li;單質在常溫下呈液態的非金屬元素是Br;金屬元素是Hg;最高價氧化物及其水化物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鹼反應的元素是
  • 初三物理人教版九年級第二十一章信息的傳遞單元測試題
    初三物理人教版九年級第二十一章信息的傳遞單元測試題一、選擇題1.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電磁波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如圖所示的電器設備中,利用電磁波工作的是A. 微波爐B. 電磁起重機C. B超D.21.我們生活在電磁波的海洋中,當需要防止電磁波幹擾時,通常用金屬殼將電磁波與需加以屏蔽的區域隔開,避免電磁波進入,這種做法就是電磁屏蔽.中國科技館有一個金屬小屋,側面的大窗上鑲嵌著一塊電磁屏蔽玻璃,如圖所示.請你自選器材設計一個實驗,檢驗這塊電磁屏蔽玻璃是否能夠屏蔽電磁波.寫出實驗步驟和判斷方法.四、綜合應用題22.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 【課件欣賞】必修2寒假先修課14講之3-看老夏如何「正經扯氮」
    名師擔綱:主講教師為化學高中名師,河北省優質課一等獎第一名獲得者,教學經驗豐富。2. 風格獨特:主講老師教學語言幽默又不失嚴肅,思維深刻又多有啟迪,課堂氣氛輕鬆愉快。3. 科學設計:將必修2全部主要教學內容,整合設計成14講,更能體現化學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效率極高。
  • 四年級語文第三單元測試題
    2007——2008學年度第二學期四年級語文第三單元測試題 班別         姓名               座號        得分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積累與運用(40分) 一、看拼音,寫詞語(5分) bì  kāi       qǐ
  • 三年級英語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很多同學動物單詞拼寫不過關
    三年級英語下冊第三單元測試題,很多同學動物單詞拼寫不過關三年級英語主要的學習重點在於單詞的拼讀和拼寫,其中單詞的發音是比較難以掌握的,需要孩子平時多讀多練,其次就是單詞的默寫也就是拼寫,也是我們考試中考查的重點。對於孩子如何進行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
  • 2021年必修一化學期末考試第三單元必考考點匯總和詳解
    第三單元:金屬及其化合物考點匯總和詳解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具有很多相同的物理性質,如不透明性,有金屬光澤,容易導電,容易導熱,具有延展性等等。其實金屬之間不只是有相同的物理性質,他們還有很多相同的化學性質。
  • 二年級數學,第三單元檢測題,角的初步認識
    本期給各位同學分享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測試題一套。文末有其它單元試題。本單元學習重要在於角和直角的認識,辨析銳角、直角。通過本單元學習,各位同學應達到的目標為: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和畫直角;初步認識銳角、鈍角,會判斷銳角、鈍角;學會用三角尺拼角。重點難點在於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和直角。
  • 名師精講|第13講 原子結構和化學鍵
    第13講原子結構和化學鍵【知識梳理】一、原子的組成溫馨提示:①各電子層最多容納電子數目:2n2,最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8個(K層為最外層時,不超過2個),次外層電子數目不超過18個,倒數第三次電子數目不超過32個。②原子結構示意圖能直觀地反映核內的質子數和核外的電子層數及各能層上的電子數。
  • 於汐化學:高中化學金屬及其化合物知識點總結及方程式
    金屬及其化合物在高考大綱中重點要求的主要是掌握鈉、鎂、鋁、鐵、銅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和重要應用;了解金屬材料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應用;理解金屬發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能運用恰當的措施防止鐵、鋁等金屬腐蝕.如何更好地掌握它們的知識要點並能夠應用到具體的高考化學試題中是我們應該關注的熱點之一,下面我們將金屬及其化合物進行整體剖析及方法論總結。
  •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測試題附答案:走進化學實驗室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測試題:走進化學實驗室   一、我會選:(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符合題意)(2分×10=20分)   1、原子論和分子論學說的創立,奠定了近代化學的基礎。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方法是( )   A、計算 B、推理 C、測量 D、實驗     請下載附件: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測試題附答案
  • ...歷城區小學英語名師陳運華老師赴歷城區華山第三小學進行送教送...
    11月26日,歷城區小學名師陳運華老師到華山第三小學進行送教送研交流活動。Unit6 A LetS learn——歷城區實驗小學陳運華老師  陳老師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課堂設計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精講巧練
  • 二年級數學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檢測題
    #二年級數學#今天整理分享一套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角的初步認識》測試題。本單元主要學習角的認識和畫角。通過學習,各位同學應該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你的學習任務掌握得如何,快來試試吧。【參考答案】一、1. 一 兩 2.
  • 初三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附答案:我們周圍的空氣
    初三化學第二單元測試題:我們周圍的空氣   一、我會選   1、按體積計算,在空氣的組成中,含量最多的氣體是( )   A、氧氣 B、稀有氣體 C、氮氣 D、二氧化碳   2、下列反應從物質與氧起反應的角度看,是氧化反應的是( )   A、氧化鈣+水 氫氧化鈣 B、鎂 + 氧氣 氧化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