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取少量待檢驗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觀察實驗現象
②檢驗Fe(NO3)2晶體是否氧化變質的方法是將Fe(NO3)2樣品溶於稀H2SO4後,滴加KSCN溶液,觀察溶液是否變紅
③FeCl3腐蝕Cu制印刷電路板是由於鐵比銅的金屬性強
④Fe2+與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應:2Fe2++H2O2+2H+===2Fe3++2H2O
⑤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鐵粉:Fe3++Fe===2Fe2+
⑥室溫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幾滴澱粉溶液,溶液變藍色,說明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強
⑦用NaOH溶液和鹽酸能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CuCl2
⑧1 mol FeI2與足量氯氣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為2NA
⑨Fe2(SO4)3溶液中K+、Fe3+、I、Br可以大量共存
⑩除去FeCl2溶液中的FeCl3雜質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鐵粉,然後過濾
現榨的蘋果汁在空氣中會由淡綠色變為棕黃色,其原因可能是蘋果汁中的Fe2+變成Fe3+
在FeCl3、CuCl2混合液中,加入少量Fe粉一定有H2產生且有Cu析出
【指點迷津】
(1)從Fe、Fe2+和Fe3+的結構可知:Fe只有還原性,Fe3+通常只有氧化性,Fe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以還原性為主。
(2)鐵鹽與亞鐵鹽的配製:因Fe2+、Fe3+易水解,且Fe2+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故配製過程為:先將它們溶解在對應的酸中,然後加水衝稀到指定的濃度。(注意:配製亞鐵鹽溶液時,要加入少量的鐵粉,以防止Fe2+的氧化)
(3)在Cu2+、Fe2+、Fe3+混合溶液中的除去Fe2+、Fe3+一般操作方法是先加入氧化劑,將Fe2+氧化成Fe3+,然後加入CuO、Cu(OH)2、CuCO3等物質(不引入雜質離子),調節溶液的pH,待Fe3+水解完全生成沉澱(此時其他離子不水解),過濾除去。
(4)檢驗鐵元素的價態,可以考慮先觀察其水溶液的顏色:含Fe2+的溶液為淺綠色,含有Fe3+的溶液為棕黃色。然後將其與NaOH溶液或KSCN溶液反應觀察產物的顏色來鑑別檢驗:Fe2+與NaOH生成不穩定的白色沉澱Fe(OH)2,該白色沉澱暴露在空氣中會迅速轉變成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沉澱Fe(OH)3,Fe2+和KSCN溶液作用沒有顏色變化;而Fe3+與NaOH溶液直接生成紅褐色沉澱,或與KSCN溶液作用呈血紅色。
(5)FeCl3溶液加熱濃縮時,因Fe3+水解和HCl的揮發,得到的固體為Fe(OH)3,如灼燒後得到紅色的Fe2O3固體。但Fe2(SO4)3溶液蒸乾時,因硫酸是難揮發性酸,將不能得到Fe(OH)3固體。
(6)過量的Fe與硝酸作用,或在Fe和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鹽酸,要注意產生的Fe3+還可以氧化單質Fe這一隱含反應:Fe+2Fe3+===3Fe2+。
(7)Na2FeO4(高鐵酸鈉)作新型淨水劑的原理是高價鐵具有強氧化性,能殺菌消毒;同時生成Fe(OH)3膠體,能吸附水中的雜質懸浮物,因此它是一種新型的淨水劑。
【課時練習】
1.有一種鐵的化合物俗稱鐵紅,常用作紅色油漆和外牆塗料,這種鐵的化合物是
A.Fe2O3 B.Fe(OH)3 C.FeO D.Fe3O4
2.下列物質不能用單質化合而成的是( )
A.CuS B.FeS C.FeCl3 D.HgS
3.鐵是人類應用較早,當前應用量最大的金屬元素。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人類使用鐵製品在鋁之後
B.常溫下,鐵不能與濃硝酸反應
C.鐵與水蒸氣在高溫下的反應產物為Fe2O3和H2
D.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雜質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適量氯水
6.實驗小組同學探究FeSO4分解反應並檢驗反應產物(加熱及加持裝置略)。下列有關FeSO4分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Ⅰ中固體變為紅棕色,說明反應生成了Fe2O3
B.Ⅰ中反應需持續加熱,說明FeSO4分解是吸熱反應
C.Ⅱ中品紅溶液顏色褪去,說明反應生成了SO2
D.Ⅲ中未產生白色沉澱,說明反應未生成SO3
10.以高硫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Fe2O3,還含有少量FeS2)為原料,生產氧化鋁並獲得Fe3O4的部分工藝流程如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加入CaO可以減少SO2的排放同時生成建築材料CaSO4
B.向濾液中通入過量HCl氣體、過濾、洗滌、灼燒沉澱可製得Al2O3
C.隔絕空氣焙燒時理論上反應消耗的n(FeS2):n(Fe2O3)=1:16
D.燒渣分離可用磁選法
11.工業是製取高鐵酸鉀(K2FeO4),是先製取高鐵酸鈉,然後在低溫下,往高鐵酸鈉溶液中加入KOH至飽和就可以析出高鐵酸鉀。溼法製備Na2FeO4的主要反應為: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幹法備Na2FeO4的主要反應為:2FeSO4+6Na2O2=2Na2FeO4+2Na2SO4+O2↑。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溼法和幹法製備中,生成1molNa2FeO4轉移電子數目不相同
B.高鐵酸鉀在低溫下的溶解度比高鐵酸鈉的溶解度小
C.幹法製備的主要反應中Na2O2是氧化劑
D.K2FeO4處理水時,既能殺菌消毒,生成的Fe(OH)3膠體還能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
12.某同學採用廢鐵屑(主要成分為Fe2O3、Fe,少量碳)製取碳酸亞鐵(FeCO3),設計了如圖流程,根據流程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工業廢鐵屑往往附著有油脂,可通過熱飽和碳酸鈉溶液洗滌除去
B.反應2的離子方程式:Fe2++2HCO3-=FeCO3↓+CO2↑+H2O
C.操作I為過濾,洗滌操作,一系列操作II為蒸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
D.為避免硫酸溶解時Fe2+被空氣氧化,廢鐵屑應適當過量
13.為驗證不同化合價鐵的氧化還原能力,利用下列電池裝置進行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由FeSO4·7H2O固體配製0.10mol·L1 FeSO4溶液,需要的儀器有藥匙、玻璃棒、_____(從下列圖中選擇,寫出名稱)。
回答下列問題:
(1)由FeSO4·7H2O固體配製0.10 mol·L1FeSO4溶液,需要的儀器有藥匙、玻璃棒、_____(從下列圖中選擇,寫出名稱)。
(2)電池裝置中,鹽橋連接兩電極電解質溶液。鹽橋中陰、陽離子不與溶液中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並且電遷移率(u∞)應儘可能地相近。根據下表數據,鹽橋中應選擇____________作為電解質。
(3)電流表顯示電子由鐵電極流向石墨電極。可知,鹽橋中的陽離子進入________電極溶液中。
(4)電池反應一段時間後,測得鐵電極溶液中c(Fe2+)增加了0.02 mol·L1。石墨電極上未見Fe析出。可知,石墨電極溶液中c(Fe2+)=________。
(5)根據(3)、(4)實驗結果,可知石墨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鐵電極的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因此,驗證了Fe2+氧化性小於________,還原性小於________。
(6)實驗前需要對鐵電極表面活化。在FeSO4溶液中加入幾滴Fe2(SO4)3溶液,將鐵電極浸泡一段時間,鐵電極表面被刻蝕活化。檢驗活化反應完成的方法是_______。
14.甲、乙兩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探究硝酸與鐵反應的產物。
文獻記載:
I.在濃硝酸和活潑金屬反應過程中,隨著硝酸濃度的降低,其生成的產物有+4、+2、﹣3價等氮的化合物。
II.FeSO4+NOFe(NO)SO4(棕色) 。
III.NO2和NO都能被KMnO4氧化吸收。
甲的實驗操作和現象記錄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排除空氣對實驗的幹擾,操作(1)中通入的氣體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2)滴入濃硝酸加熱前沒有明顯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寫出加熱燒瓶後A中有紅棕色氣體產生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甲認為B中溶液變棕色是因為A中有NO生成,你認為甲的觀點對嗎_________(填正確或錯誤)?請結合方程式簡述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檢驗是否生成﹣3價氮的化合物,應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校化學興趣小組探究SO2與FeCl3溶液的反應,裝置如下圖所示。
已知:
i.Fe(HSO3)2+離子為紅棕色,它可以將Fe3+還原為Fe2+。
ii.生成Fe(HSO3)2+離子的反應為:Fe3+ +HSOFe(HSO3)2+ 。
步驟一:實驗準備:
如上圖連接裝置,並配製100mL1.0 mol·L-1FeCl3溶液(未用鹽酸酸化),測其pH約為1,取少量裝入試管D 中。
(1)配製100mL1.0 mol·L-1FeCl3溶液用到的主要玻璃儀器為燒杯、玻璃棒、膠頭滴管和______,裝置C的作用為:________________。
(2)用離子方程式解釋1.0 mol·L-1FeCl3溶液(未用鹽酸酸化)pH=1的原因:________
步驟二:預測實驗
(3)該小組同學預測SO2與FeCl3溶液反應的現象為溶液由棕黃色變成淺綠色。
該小組同學預測的理論依據為:________________
步驟三:動手實驗
(4)當SO2通入到FeCl3溶液至飽和時,同學們觀察到的現象是溶液由棕黃色變成紅棕色,將混合液放置12小時,溶液才變成淺綠色。
①SO2與FeCl3溶液反應生成了Fe(HSO3)2+離子的實驗證據為:__________。證明淺綠色溶液中含有Fe2+的實驗操作為:_____________ 。
②為了探究如何縮短紅棕色變為淺綠色的時間,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綜合上述實驗探究過程,得出的結論為:____________。
步驟四:反思實驗:
(5)在製備SO2的過程中,同學們發現,使用70%的硫酸比用98%的濃硫酸反應速率快,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
16.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鋰離子電池領域,獲獎科學家的重要貢獻之一是研發出了電極材料——磷酸亞鐵鋰(LiFePO4)。LiFePO4的一種製備方法如圖。
已知:H3PO4能電離出PO。
(1)LiFePO4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
(2)反應I中H2O2的作用是_____。
(3)檢測反應II中鐵離子是否完全反應的操作是_____。(離子檢驗常用的表達方式為:取xx試劑,向其中滴加xx,若出現xx現象,則說明xx結論。)
(4)反應Ⅲ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參考答案
例題1、④⑥
【解析】鐵是變價金屬,硝酸具有強的氧化性,所以1molFe溶於過量硝酸生成硝酸鐵,反應中電子轉移數目為3NA,①錯誤;鐵在常溫下在濃硫酸中鈍化,發生了化學反應,②錯誤;鐵屑放入稀HNO3中不產生H2,而是產生NO,③錯誤;氧化鐵為鹼性氧化物,二氧化矽是酸性氧化物,用氫氧化鈉溶液溶解,過濾,得氧化鐵固體和矽酸鈉溶液,④正確;因I2的氧化性較弱,故與鐵反應生成為FeI2,⑤錯誤;根據電子守恆可知,FexO被氧化為Fe3+轉移的電子數和Cl2轉移的電子數相等。標準狀況下112 mL Cl2轉移電子數為0.01 mol,則有:
⑥正確;鋁Fe2O3溶於鹽酸生成Fe3+,當混合物中Fe不足時,溶液中仍有Fe3+,當Fe足量時,溶液中無Fe3+,⑦錯誤;自然界中有少量鐵以單質形式存在(如隕鐵),⑧錯誤;鐵在純氧中燃燒產物是Fe3O4,其中鐵的化合價有+2價和+3價兩種價態,⑨錯誤;製備Fe(OH)3膠體,應將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中,⑩錯誤;忽視了Fe3+的氧化性,過量的Fe只能生成硝酸亞鐵和NO氣體,錯誤;鐵與水蒸氣在高溫下的反應產物為Fe3O4和H2,錯誤。
例題2、⑧
【解析】赤鐵礦的主要成分是Fe2O3,①錯誤;CO還原Fe2O3得到單質Fe,即使有Fe3O4,其溶於鹽酸後產生的Fe3+與Fe發生反應:Fe+2Fe3+===3Fe2+,加入KSCN溶液也不顯紅色,②錯誤;FeCl3是強酸弱鹼鹽,直接加熱蒸發最終得到的是氧化鐵,③錯誤;製備氫氧化亞鐵應避免被氧氣氧化,向硫酸亞鐵溶液中加氫氧化鈉溶液時應把長膠頭滴管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且不能攪拌,④錯誤;Fe3O4為黑色晶體,⑤錯誤;磁性氧化鐵為四氧化三鐵,四氧化三鐵溶於稀硝酸的離子方程式為:
3Fe3O4+28H++NO3- -===9Fe3++NO+14H2O,⑥錯誤;Fe2O3與HI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 Fe2+和I2,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2O3+6H++2I—===2Fe2++I2+3H2O,⑦錯誤;Fe2O3不能與水化合反應生成Fe(OH)3,但4Fe(OH)2+O2+2H2O===4Fe(OH)3屬於化合反應,⑧正確;Fe(OH)2不穩定,在空氣中迅速反應生成Fe(OH)3,Fe(OH)3受熱分解生成Fe2O3,⑨錯誤;由於滴加溶液過程中帶入空氣中的氧氣,能迅速將Fe(OH)2氧化,因而不能較長時間看到白色沉澱,⑩錯誤;FeO可被稀HNO3氧化生成Fe3+,而FeO與稀H2SO4反應生成Fe2+,錯誤;向混合物中加入鹽酸時發生如下反應:Fe2O3+6HCl===2FeCl3+3H2O、2FeCl3+Cu===CuCl2+2FeCl2,由題意可知:Cu與Fe2O3的物質的量相等,設二者的物質的量均為x,則有6x=0.3 L×1 mol·L1=0.3 mol,x=0.05 mol;若用過量的CO在高溫下還原相同質量的原混合物,固體減少的質量即為氧原子的質量:0.05 mol×3×16 g·mol1=2.4 g,正確。
例題3、④⑥⑩
【解析】檢驗Fe2+時,先加入氯水,會將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而無法用KSCN溶液檢驗,應先加入KSCN溶液,再加入氯水,①錯誤;由於Fe(NO3)2溶液中含有NO,加入稀H2SO4後,NO(H+)會將Fe2+氧化成Fe3+。故不能用KSCN溶液檢驗Fe3+而判斷Fe(NO3)2是否變質,②錯誤;氯化鐵和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說明銅的還原性強於亞鐵離子,不能說明鐵的金屬性比銅強,③錯誤;滿足質量守恆、電子守恆和電荷守恆,④正確;電荷不守恆,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過量鐵粉應為:2Fe3++Fe===3Fe2+,⑤錯誤;室溫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發生反應:2Fe3++2I–===2Fe2++I2,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強,⑥正確;由於氯化亞鐵和氯化銅都只能和氫氧化鈉反應,且得到的沉澱又都溶於鹽酸,所以二者不能分離,⑦錯誤;足量氯氣將Fe2+和I全部氧化,1mol FeI2應轉移3NA的電子,⑧錯誤;該溶液中,2Fe3++2I===2Fe2++I2,不能大量共存,⑨錯誤;鐵粉把FeCl3還原成FeCl2,從而除去FeCl3,⑩正確;蘋果汁中的Fe2+變成Fe3+,使得現榨的蘋果汁在空氣中會由淡綠色變為棕黃色,正確;加入少量Fe粉時,不會有H2產生且Fe應先和Fe3+反應,再和Cu2+反應,錯誤。
1.A【解析】A. Fe2O3為紅棕色固體粉末,俗稱鐵紅,故A正確;
B. Fe(OH)3為白色固體,不溶於水,故B錯誤;
C. FeO為黑色粉末,故C錯誤;
D. Fe3O4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體,故D錯誤;
本題選A。
2.A【解析】A.S元素氧化性較弱,與Cu反應時只能將銅氧化成較低價態,生成Cu2S,故A符合題意;
B.S元素氧化性較弱,與Fe反應時只能將鐵氧化成較低價態,生成FeS,故B不符合題意;
C.氯氣氧化性強,可以將金屬氧化成較高價態,與Fe反應生成FeCl3,故C不符合題意;
D.Hg單質和S單質反應生成HgS,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3.D【解析】A.鋁比鐵活潑,所以人類使用鐵製品在鋁之前,A項錯誤;
B.常溫下,鐵與濃硝酸發生鈍化,是因為發生反應生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膜阻止反應進一步進行,B項錯誤;
D.氯水將FeCl2雜質氧化成FeCl3,方程式為2FeCl2+Cl2=2FeCl3,D項正確;
答案選D。
4.C【解析】I 中鐵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氣生成二氧化氮;Ⅱ中Fe遇濃硝酸鈍化,表面形成緻密的氧化層,阻止Fe進一步反應,所以產生少量紅棕色氣泡後,迅速停止;Ⅲ中構成原電池,Fe作為負極,且Fe與濃硝酸直接接觸,會產生少量二氧化氮,Cu作為正極,發生得電子的反應,生成二氧化氮。
A.I 中鐵和稀硝酸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遇空氣生成二氧化氮,化學方程式為: 2NO+O2=2NO2,A正確;
B.常溫下,Fe遇濃硝酸易鈍化,表面形成緻密的氧化層,阻止Fe進一步反應,B正確;
C.對比Ⅰ、Ⅱ中現象,說明濃HNO3的氧化性強於稀HNO3,C錯誤;
D.Ⅲ中構成原電池,在Fe、 Cu之間連接電流計,可判斷Fe是否持續被氧化,D正確;
答案選C。
5.D【解析】A.氧化鐵是紅棕色固體,不是黑色,所以該分散系的分散質不可能是氧化鐵,故錯誤;
B.分散質粒子是直徑約為9.3nm能通過濾紙,故不能用過濾的方法分離黑色固體和氯化鈉溶液,故錯誤;
C.在電場作用下,陰極附近分散系黑色變深,則說明黑色的微粒帶正電荷,但不能說明分散系帶正電荷,故錯誤;
D.該分散系屬於膠體,有丁達爾效應,故正確。
故選D。
6.D【解析】A.Ⅰ中固體變為紅棕色,說明FeSO4分解生成了紅棕色的Fe2O3,故A正確;
B.Ⅰ中反應需持續加熱,說明FeSO4分解反應本身不放熱,需要不斷提供熱量,說明FeSO4分解是吸熱反應,故B正確;
C. 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紅溶液褪色,則Ⅱ中品紅溶液顏色褪去,說明FeSO4分解生成了SO2,故C正確;
D. SO3是酸性氧化物,易與水反應生成硫酸,混合氣體通過品紅溶液使SO3被完全吸收,沒有SO3進入氯化鋇溶液中,則Ⅲ中未產生白色沉澱,不能說明反應未生成SO3,故D錯誤;
故選D。
7.A【解析】由題目信息可知,Cr2O72-中Cr元素由+6價還原為+3價,FeSO4中Fe元素被氧化為+3價,且部分Fe元素化合價有變化,根據電子轉移守恆計算有3x=2-x,解得x=0.5,處理1molCr2O72-,根據電子轉移守恆可知,被氧化為+3價的Fe元素物質的量為
B.尾氣含有氯氣,可與氯化亞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可再利用,故B正確;
C.反應中Cl元素化合價由+1價降低為-1價,Fe元素化合價由+3價升高到+6價,則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3:2,故C正確;
D.結晶過程中加入濃KOH溶液,增大了K+濃度,該溫度下,高鐵酸鉀的溶解度比高鐵酸鈉的溶解度小,有利於K2FeO4晶體的析出,故D錯誤;
故選D。
9.C【解析】A.三組實驗中溶液中均含有Fe3+,加入了銅粉,均會發生2Fe3++Cu=2Fe2++Cu2+,故A正確;
B.對比實驗I、Ⅱ可知,白色沉澱的產生與銅粉的量有關,對比實驗Ⅱ、III可知,白色沉澱的產生與溶液的陰離子種類有關,故B正確;
C.實驗I中銅粉少量,且完全消失,所以不能確定是否將Fe3+全部反應,所以實驗I、III中加入蒸餾水後c(Cu2+)不一定相同,故C錯誤;
D.根據實驗Ⅱ的現象可知,當銅過量且氯離子存在時會產生沉澱,所以向實驗Ⅲ反應後的溶液中加入飽和NaCl溶液,可能出現白色沉澱,故D正確;
故答案為C。
10.B【解析】A.高硫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Fe2O3,還含有少量FeS2,FeS2焙燒會生成SO2,SO2會汙染空氣,加入CaO會與SO2、氧氣反應生成CaSO4,硫酸鈣可以做建築材料,故A正確;
B.濾液中含有偏鋁酸根,通入過量HCl會使生成氫氧化鋁沉澱溶解成AlCl3,難以分離得到Al2O3,應該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故B正確;
C.根據流程寫出隔絕空氣焙燒的方程式FeS2+16Fe2O3=2SO2+11Fe3O4,所以反應中FeS2與Fe2O3消耗的物質的量比為1:16,故C錯誤;
D.四氧化三鐵具有磁性,故可以用磁選法進行分離,故D正確;
答案選B。
11.C【解析】A.溼法中每生成1molNa2FeO4,有1molFe(OH)3參加反應,化合價由+3價升高到+6價,轉移電子3mol,幹法中每生成1molNa2FeO4,有1molFeSO4參加反應,化合價由+2價升高到+6價,轉移電子4mol,同時還有0.5mol氧氣生成,又轉移1mol電子,所以生成1molNa2FeO4轉移電子數目不相同,故A正確;
B.在低溫下,高鐵酸鉀容易變成固體析出,所以高鐵酸鉀在低溫下的溶解度比高鐵酸鈉的溶解度小,故B正確;
C.反應中Na2O2中O元素的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則幹法製備的主要反應中Na2O2即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故C錯誤;
D.K2FeO4具有強氧化性,利用其強氧化性能殺菌消毒,生成的Fe(OH)3膠體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懸浮物,故D正確;
答案選AC。
12.C【解析】廢鐵屑(主要成分為Fe2O3、Fe,少量碳)中加入稀硫酸,發生反應Fe2O3+3H2SO4=Fe2(SO4)3+3H2O、Fe2(SO4)3+Fe=3FeSO4、Fe+H2SO4=FeSO4+H2↑,過濾,將少量碳濾出;濾液中加入NaHCO3溶液,發生反應Fe2++2HCO3-=FeCO3↓+CO2↑+H2O;過濾後,洗滌、乾燥,即得FeCO3。
A.洗滌廢鐵屑表面的油脂,可使用熱的飽和碳酸鈉溶液,A正確;
B.由以上分析知,反應2的離子方程式:Fe2++2HCO3- =FeCO3↓+CO2↑+H2O,B正確;
C.因為操作II是從混合物中分離出FeCO3沉澱,所以應為過濾、洗滌、乾燥等操作,C不正確;
D.Fe2+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洗滌時易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所以廢鐵屑應適當過量,D正確;
故選BC。
13.(1)燒杯、量筒、託盤天平(2)KCl(3)石墨(4)0.09mol/L(5)Fe3++e-=Fe2+,Fe-2e-=Fe2+, Fe3+,Fe(6)取活化後溶液少許於試管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出現血紅色,說明活化反應完成
【解析】 (1)由FeSO4·7H2O固體配製0.10mol·L-1FeSO4溶液的步驟為計算、稱量、溶解並冷卻至室溫、移液、洗滌、定容、搖勻、裝瓶、貼標籤,由FeSO4·7H2O固體配製0.10mol·L-1FeSO4溶液需要的儀器有藥匙、託盤天平、合適的量筒、燒杯、玻璃棒、合適的容量瓶、膠頭滴管,故答案為:燒杯、量筒、託盤天平。
【解析】探究SO2與FeCl3溶液的反應,根據圖示,B中亞硫酸鈉與硫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易溶於水,為了防止倒吸,需要安裝安全瓶,將生成的二氧化硫通入FeCl3溶液中反應,通過觀察現象進行實驗。在解答時要結合題目所給信息和化學反應原理分析解答。
(1) 配製溶液的步驟有稱量、溶解、移液、洗滌、定容、搖勻等操作,一般用託盤天平稱量,用藥匙取用藥品,在燒杯中溶解,冷卻後轉移到100mL容量瓶中,並用玻璃棒引流,當加水至液面距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膠頭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儀器為天平、藥匙、量筒、燒杯、100mL容量瓶、玻璃棒、膠頭滴管,其中玻璃儀器有量筒、燒杯、100mL容量瓶、玻璃棒、膠頭滴管,缺少的儀器:100mL容量瓶;裝置C為安全瓶,防止D中溶液倒吸入B中,故答案為:100mL 容量瓶;安全瓶,防止倒吸;